小学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展开第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1.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2.继续培养学生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的习惯,为粗略地判断精确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重点】
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难点】
自主探究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出示下列各题。
1.列竖式计算。
123×2= 368×3=
指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草纸上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口算。
0×8= 9×0= 0×5= 0×7=
【参考答案】 1.246 1104(竖式略) 2.0 0 0 0
课件出示运动场:
师:新建的运动场竣工了,老师带大家去参观,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整个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你能算出运动场有多少个座位吗?试试看。
预设 生1:求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求8个60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2:列式是604×8。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04×8)
师:这道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
揭题:我们已经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果0藏在乘法算式一个因数的中间,你还会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利用运动场这样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在学生思考怎样求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时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0有关的乘法。请看下面与0有关的计算问题,你能解决吗?读完题后先说说你的想法。
(课件出示例5)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 个区,每个区有604 个座位。运动场的看台共有多少个座位?
师:怎么列式?
预设 生:604×8。(师随着板书:604×8)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有了前面的复习准备做铺垫,直接导入课题,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一、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估算。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604×8大约等于多少?
预设 生:我们可以把604看作600,那么600×8=4800,所以应该比4800还多一些。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①600×8=4800,所以应该比4800还多一些)
2.准确计算。
师:你能算出它的准确结果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预设 生1:口算。600×8=4800,4×8=32,4800+32=4832。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②600×8=4800,4×8=32, 4800+32=4832)
生2:用竖式计算。
(课件展示下面几种算法)
师:哪个竖式正确?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预设 生1:第2个竖式正确。
预设 生2:十位上应该是3,因为8与十位上的0相乘还得0,加上个位进上来的3,所以十位上应该写3。
师:说说计算过程。
预设 生:先算8乘4得32,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3;再用8乘十位上的0得0,加上进上来的3得3,把3写在十位上。最后用8乘6得48。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 生:因数中间有0。
我们把横式补充完整:604×8=4832(个)。
3.小结。
师:“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呢?
预设 生: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因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是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4.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
207×4= 106×4=
学生独立计算,并指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参考答案】 828 424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对“0和一个数相乘得0”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进行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都是接近整百的数,这为学生运用估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二、教学例6。
师:我们学会了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那下面这道题大家会计算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6)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预设 生:280×3,也就是3个280是多少。(师随学生回答板书:280×3)
师:观察这道算式中因数与例5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因数末尾有0。(教师在课题上补充板书:或末尾)
3.学生在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提示,留意学生的不同算法。
4.展示成果,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预设 生1:
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把280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师: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一些?
预设 生:第二种方法简便些。
师:说说对方法二的理解。
预设 生:28个十乘3等于84个十,也就是840。
(师补充完整横式:280×3=840(元))
5.说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简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 生1:注意一位数书写的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中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生2:注意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6.巩固练习:用竖式计算。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的前两道。
指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参考答案】 2520 1850(竖式略)
7.怎么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预设 生: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继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因数末尾是0的乘法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选择较方便的方法二。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达,但是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突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小练习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练习1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师强调: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2.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的后两道。
指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强调简便竖式的写法。
3.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第2题。
看图理解图意,再计算,并集体订正。
4.教材第69页练习十四第7题。
看图理解图意,独立计算,再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1.828 424 820 1632 1584 2628 2.1170 1820(竖式略) 3.505×8=4040(千克) 4.1500×6=9000(米)
练习2
完成《完全解读》相关习题。
师: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 生1: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生2: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生3:我们在进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时,尽量用简便算法进行笔算。
作业1
教材第 68页练习十四第1,4,8,9题。
作业2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计算”常常与“枯燥”二字相联,但本课始终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多种计算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即例5),让学生通过估算、口算、笔算等不同的计算方法去体验数学中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意识,同时,还注意将学生的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可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尝试、讨论交流、比较分析等明确计算的顺序、计算的法则,似乎算理部分强调的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大胆放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精讲多练,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研讨、交流,让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自己得出胜利的果实。
小狮子家离学校有205米,小狮子一天要往返学校两次,一共要走多少米?
[名师点拨] 由已知条件可知小狮子从家到学校有205米,它往返一次要走2个205米,往返两次就是走了4个205米。
[解答] 205×4=820(米)
答:一共要走820米。
【知识拓展】 因数中间有两个0甚至多个0的乘法和因数中间有1个0的乘法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如2008×3=6024。
一套《儿童百科全书》的价格是120元,王叔叔买了8套捐给希望小学。王叔叔一共花了多少钱?
[名师点拨] 根据题意我们知道要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求8个120是多少,用乘法算。也可以利用数量关系来计算,120元是一套书的“单价”,8套是买的“数量”,求一共花了多少钱是“总价”,可以用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求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答] 120×8=960(元)
答:王叔叔一共花了960元钱。
小猴子考考你
小猴子陌陌听说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乘法,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305×50,想考考大家会不会做,你能做出来吗?
【参考答案】 15250
高斯巧计算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男,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高斯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高斯小时候非常聪明,在他8岁时,有一次班上的同学吵吵闹闹的,老师非常生气,就给全班同学出了一道题:1+2+3+4+…+100=?老师心想,这下够你们算的了,看你们还吵不。小朋友们手忙脚乱地算起来了,高斯想了一会就做出来了。老师问他怎么算得这么快,高斯告诉大家他是这样首尾相加算出的:100+1=101,99+2=101, 98+3=101……51+50=101,一共50个101,就是101×50=5050。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共3页。
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上册三 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上册三 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