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含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5题)
1. 下列不属于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是( )
A. 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合子
C.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
D. 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答案】D
【解析】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实验数据,A正确;
B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为杂交实验提供了一定条件,BC正确;
D、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D错误。
故选D。
2.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 9∶3∶3∶1 B. 1∶1:∶1∶1 C. 3∶1∶3∶1 D. 3∶1
【答案】C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拆分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详解】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1aa;Bb×Bb→1BB:2Bb:1bb(B—:bb=3:1),故子代表现型的比例:(1:1)×(3:1)=3∶1∶3∶1。
故选C。
3. 下图中可表示初级卵母细胞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初级卵母细胞,A正确;
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
C、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细胞质均等分裂,应为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
D、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应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基因(DNA)的主要载体。
【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所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在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也存在基因,A正确;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具有多个基因,所以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
D、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只是组成染色体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D。
5. 蝗虫的精原细胞核内DNA分子复制时,细胞不可能发生( )
A. 基因重组 B. DNA 解旋 C. 基因突变 D. 蛋白质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DNA复制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蛙的精原细胞DNA的复制发生细胞分裂的间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A错误;
B、DNA复制以解开螺旋的两条单链分别为模板,需要解旋酶,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DNA复制时比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精原细胞进行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此时可以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A。
6.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表现型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 )
A. XDXd B. XDXD C. XdXd D. 不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会出现代代相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详解】结合题意可知,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故XDXd、 XDXD 的个体均为患者,XdXd表现为正常女性,C符合题意。
故选C。
7.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 R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 R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
C.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D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者: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 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 →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由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更不能证明R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和R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
故选C。
8. 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 )
A. DNA连接酶 B. DNA酶
C. DNA解旋酶 D. 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
(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
(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详解】A、DNA连接酶连接不同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
B、DNA水解酶水解DNA,B错误;
C、DNA解旋酶破坏氢键,C错误;
D、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D正确;
故选D。
9. 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密码子是指( )
A. 基因上3个相邻的碱基 B. DNA上3个相邻的碱基
C. 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 D.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一个密码子。
【详解】密码子是指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每3个这样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不属于人 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措施的是( )
A. 禁止近亲结婚 B. 开展遗传咨询
C. 进行产前诊断 D. 提倡晚婚晚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
【详解】人 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措施的有:禁止近亲结婚、开展遗传咨询、进行产前诊断等,提倡适龄生育。
故选D。
11. 下列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是( )
A. 基因工程技术 B. 诱变育种技术
C. 杂交育种技术 D. 单倍体育种技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杂交育种:方法为杂交→自交→选优,原理是基因重组。
3、诱变育种:方法为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原理是基因突变。
4、单倍体育种:方法为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详解】A、基因工程技术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因此该技术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农作物的新的优良品种,A正确;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该技术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B错误;
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该技术不能打破物种的界限来培育农作物新品种,C错误;
D、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但不能打破物种界限,D错误。
故选A。
12.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 )
A. 基因型频率改变 B. 基因频率改变 C. 生殖隔离 D. 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3. 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D. 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生物通过共同进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错误;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错误;
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进化,C正确;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D错误。
故选C。
14.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碱基序列的mRNA的过程称为( )
A. 复制 B. 转录 C. 翻译 D. 逆转录
【答案】B
【解析】
【分析】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详解】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称为转录,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15.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血红蛋白 C. 葡萄糖 D. 血浆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详解】A、二氧化碳是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的运输,因此二氧化碳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葡萄糖属于营养物质,可以经过血浆和组织液的运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B。
16.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B.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C.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
【答案】D
【解析】
【详解】A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而不是保持不变,A错误,D正确;
BC、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BC错误;
故选D。
17.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B. 过程中会有DNA的复制
C.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有性生殖的生物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A错误;
B、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
D、减数分裂发生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所以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D正确。
故选A。
【点睛】
18.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致,且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C.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D. 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不具有随机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A正确;
B、受精作用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和融合,B正确;
C、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C正确;
D、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
19. 已知1个DNA分子只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
A. 4000个和900个 B. 4000个和1800个
C. 8000个和1800个 D. 8000个和3600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则有8000个碱基,800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A=T,G=C,A+C=T+G=总碱基/2,由题干知C=2200个,则腺嘌呤数目为8000/2-2200=1800,故选C。
【点睛】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
(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A+G=T+C。
(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m,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m。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a,则在其互补链中=,而在整个DNA分子中=1。
20. 目前普遍认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A. 单螺旋结构 B. 双螺旋结构
C. 三螺旋结构 D. 直线型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共同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的时代,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 下列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 D.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正确;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或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即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 C正确;
D、蛋白质的功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是由于人的基因异常而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D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描述错误的是(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在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
B. 染色体中发生基因的缺失、增添、替换而引起的突变叫基因突变
C. 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D.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之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对碱基对发生了替换,从而导致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形成了异常的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成为了镰刀型,A正确;
B、染色体中发生基因的缺失、增添、替换而引起的突变叫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原因是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不确定的,所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B。
【点睛】
23.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
A. 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B.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C. 促进染色体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D. 促进细胞融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于是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4. 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 )
A. 通过杂交育种得到优良性状的水稻产品 B. 古人通过选择育种得到种子
C. 单倍体育种得到纯合的后代 D. 通过辐射处理大豆,培育成“黑农五号”
【答案】D
【解析】
【分析】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不会产生新的基因,诱导基因突变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病毒等方法。
【详解】A、通过杂交育种得到优良性状,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古人通过选择育种得到种子没有涉及基因突变,即没有新基因的产生,B错误;
C、单倍体育种得到纯合的后代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涉及新基因的产生,C错误;
D、通过辐射处理大豆,培育成“黑农五号”,利用物理因素诱导基因突变,使其产生新基因,D正确。
故选D。
25. 关于基因工程错误的是( )
A. 基因的“剪刀”是限制酶 B. 基因的“针线”是DNA连接酶
C. 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D. 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有三个步骤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详解】A、基因的“剪刀”是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切割特点位点,A正确;
B、基因的“针线”是DNA连接酶,可以连接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正确;
C、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C正确;
D、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D错误。
故选D。
【点睛】
26. 亲代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2次,F2中aa占(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1/2;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
【详解】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体的比例为(1/2)n,纯合体的比例是1-(1/2)n,Aa的个体连续自交2次,F2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4,隐性纯合子的比例等于显性纯合子的比例,则F2中aa占3/8,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27. 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
A. 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
B.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
C.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 2个,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如果白化病基因是a,该人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则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由于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是2个,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故C正确。
28. 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 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尺蛾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
C. 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
D.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变得颈和前肢都要很长为用进废退的观点,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A错误;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北极熊的体色为白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属于共同进化,D正确。
29. 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60%、30%,求A、a的基因频率( )
A. 40%、60% B. 70%、30% C. 30%、70% D. 60%、40%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60%、30%,则A的基因频率=10%+1/2×60%=40%,a的基因频率=1-40%=60%,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能控制性别。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有杂合体的基因型XY,雌性体细胞中有纯合体的基因型XX。
③人类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男人色盲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
⑥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3)一般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详解】①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参与性别的控制,①错误;
②XY、XX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不代表基因型组成,②错误;
③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正确;
④女孩色盲基因可能由其父方遗传来的,也可能是由母方遗传来的,④错误;
⑤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和交叉遗传的特点(男人色盲不传子只传女,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⑤正确;
⑥色盲遗传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并表现隔代交叉遗传,⑥正确。
综上所述,③⑤⑥正确,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1. 中心法则包括下列遗传信息的转变过程,其中揭示生物遗传实质的是( )
A. 从DNA→DNA的复制过程
B. 从DNA→RNA的转录过程
C. 从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 从RNA→DNA的逆转录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遗传实质指的是遗传信息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而遗传信息的复制是其在上下代间传递的基础。
【详解】A、从DNA→DNA的复制过程,使得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体现遗传的实质,故A正确;
B、从DNA→RNA的转录过程是基因表达的一个环节,故B错误;
C、从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是遗传信息表达的一个过程,故C错误;
D、从RNA→RNA的复制过程,才能体现某些病毒的遗传,故D错误。
故选A。
32. 对单倍体的含义正确叙述是( )
A. 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B. 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C.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D. 生殖细胞中的一组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详解】A、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A正确;
BC、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 BC错误;
D、生殖细胞发育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生殖细胞中的一组染色体可能是一个染色体组,但不是单倍体,D错误。
故选A。
33. 下列关于自由组合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
B.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认为,自由组合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认为,自由组合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中,A错误;
B、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认为,自由组合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
C、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认为,自由组合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自由组合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故选B。
34.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表现型比为9∶6∶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后代的表现型比是( )
A. 1∶1∶1∶1 B. 1∶3 C. 1∶2∶1 D. 3∶1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1:2:1,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5. 玉米的卵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分裂形成它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依次是
A. 20、20、20 B. 20、40、40 C. 20、40、20 D. 10、20、20
【答案】B
【解析】
【详解】玉米的卵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为体细胞的一半,因此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20条;DNA含量加倍,为40个;染色单体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为40条。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题,共30分)
36. 下面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遗传病是_________性遗传。
(2)Ⅱ5和Ⅲ9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_。
(3)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4)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子结婚 ,后代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常染色体隐性 ②. Aa ③. aa ④. AA或Aa ⑤. 2/3 ⑥. 2/3×1/2=1/3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Ⅱ5和Ⅱ6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Ⅲ9),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9患病,基因型为aa,Ⅱ5不患病其基因型为Aa。
(3)由于Ⅲ9患病,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可见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
(4)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其与有该病的男子(aa)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为2/3×1/2=1/3。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计算相关概率。
37.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甲表示_________分裂______时期,图中有DNA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丙表示______________分裂______时期,图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
(3)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细胞。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 细胞。
【答案】(1) ①. 减Ⅰ ②. 后 ③. 16 ④. 2
(2) ①. 减Ⅱ ②. 后 ③. 0
(3) ①. 体 ②. 精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都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不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由于甲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2条染色单体,故此时的核DNA分子为8条;细胞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2条,故有2个染色体组。
【小问2详解】
丙图中,着丝点已分裂,又不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0对)。
【小问3详解】
乙图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都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分裂后产生的都是体细胞;根据甲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雄性动物,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以及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判断各个细胞所处的时期。
38. 图1、图2表示了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2中①~④表示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 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1中以甲链为模板合成乙链为DNA分子的复制,该过程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期,条件除模板和原料外,还需要________(填酶名称)。
(2)图1中以乙链为模板合成丙链时,需遵循___________原则。
(3)图2表示的是_________过程,图中①是________,④代表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间 ②.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2)碱基互补配对 (3) ①. 翻译 ②. 核糖体 ③. 甲硫氨酸
【解析】
【分析】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小问1详解】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在细胞核内发生核DNA分子的复制,该过程除需要模板和原料外,还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
【小问2详解】
图1中以乙DNA单链为模板合成丙RNA链,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把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而成,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小问3详解】
图2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肽链的翻译过程,图中①是核糖体,④对应的密码子为AUG,代表甲硫氨酸。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对DN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的模板和产物判断转录、翻译过程,根据密码子的含义和所给的密码子确定对应的氨基酸。
39. 如图为4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A→B→C的途径表示______育种方式。
(2)B常用的方法为______。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
(4)F育种方法一般用到试剂是______。
【答案】(1) ①. 杂交 ②. 单倍体育种
(2)花药离体培养 (3)基因突变
(4)秋水仙素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A→D新品种”是杂交育种,“A→B→C→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是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
【小问1详解】
方法1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A→B→C的途径表示单倍体育种,该育种方式得到的新品种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小问2详解】
B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经花药离体培养后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
【小问3详解】
E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所用的方法如X射线、紫外线、激光、亚硝酸盐等物理、化学的方法;由于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育种时所需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小问4详解】
F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点睛】本题考查各种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3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