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6.2.3 (含详解)
展开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6.2.3 (含详解),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特点】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分析片面,其中包括:情感概括缺失,情感理解牵强。
【解题策略】“四关注”把握诗歌情感 1.关注诗歌题材。 诗人情感的抒发,是以题材为媒介的。相同的题材,表达的情感往往比较接近。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往往是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恬淡、厌恶官场等,送别怀人诗抒发的常常是依依不舍、孤独寂寞、诚挚关怀、
离情别绪等,边塞征战诗表达的往往是为国杀敌、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思念亲人等。关注诗歌题材,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情感的答题方向。
2.关注诗歌“情语”。 关注诗歌“情语”,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方法。在表情达意上,显性“情语”,显而易见,考生应着重关注隐性“情语”。抓住描写景、物、人特征的词语,看描写景、物特征的词是冷色调的还是暖色调的。冷色调往往表达悲凉、忧伤、失意、迷茫等情感,而暖色调往往表达欢快、喜悦、得意、自信等情感。
看描写人的特征的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褒贬不同,抒发的情感也各异。抓住描写典故的词,对于典故,考生一定要思考典故的本义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例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就正面引用了项羽自刎乌江的典故,表现了李清照对项羽的赞扬。而“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则反面引用班超“但愿生入
玉门关”的故事,表达了战士们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回玉门关长期戍边的决心。另外,抓住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徒”“但”“又”等。
3.关注典型意象。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古诗中的形象,尤其是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每个意象既有表层的特征,又有深层的内涵。考生应该从形、声、色、态的角度,把握意象的表层特征,然后通过联想和暗示词语把握意象的深层内涵,从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例如“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其中
“月”这一意象的特点有很多:其形,有圆月残月之分;其光,有清纯惨淡之别。经过揣摩,暗示词语有“思”“满”“清”。“满月”,即圆月,由“圆”联想到“团圆”,显然写思妇盼望团圆。“清辉”,即月之清纯之光,由“清”联想到“纯洁忠贞”,写思妇对其丈夫的感情之忠贞。更妙的是“减”字,由月减清辉,联想到满月渐亏,由满月渐亏联想到思妇怀念丈夫而日渐消瘦。
4.关注表达技巧。 诗人表达情感,既注重选取典型的意象,又注重表达技巧的运用。表达技巧是抒发情感的桥梁。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蝉噪”之动衬托山林之静,以“鸟鸣”之动衬托山之幽静,写出了若耶溪的幽静恬淡,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又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通过贫富对比,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以例说法】典例文本 【例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 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①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渔家傲·寄仲高②陆 游 东望山阴③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①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②仲高:陆升之,字仲高,陆游的堂兄。③山阴:浙江绍兴古县名,陆游的家乡。
怎样读文 第一步,利用选项信息,快速疏通诗意 第二步,“四角度”读懂诗歌 1.看标题,初判题材。 岑诗由“送”字可看出此诗为送别诗,陆词由“寄仲高”可知,此词是思乡怀人词。
2.析注释——了解背景,提取信息。 注释①有助于理解诗句的意思。注释②③有助于把握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3.读正文——联想、调整语序后准确翻译。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首联从自己自长安入安西着笔,“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中间两联,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尾联写在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
渔家傲·寄仲高 上片起二句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紧接二句写思家之情的深切。最后一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 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最后三句,是告诉仲高自己的生活现状,看似消沉,实际则不然。因为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
4.正文翻译成品: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渔家傲·寄仲高 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待得回信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 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真的已感到衰老疲惫。愁思满怀,长夜难寐。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伤。
解题导引1.下列对以上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诗本为送朋友入京,起笔却写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墨不多而内涵丰富,很自然地引出对安西景色的具体描写。B.陆词最后三句描述词人的现状——韶华已逝,浪迹天涯,夜不能寐,只有饮茶消愁,这流露出词人落寞消沉之意。
C.两首诗词数词的运用耐人寻味。岑诗中“一身”“万里”的悬殊,表现诗人的胆魄和勇气;陆词中“一万三千里”言离家之遥远,归家之难。D.陆词用典不着痕迹,如“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出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词人以杜牧自况来抒发情感。
☞【这样解】解答本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理解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等。A项 →考查的是诗歌内容,选项解释了岑诗起笔的内容和作用,分析正确。
B项 →考查了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具体分析如下:
诗歌内容理解正确,而认为这三句流露出词人的“落寞消沉”错误。从字面意思来看,此三句似乎体现的是词人遭遇贬谪、年迈体衰,内心深处充满一种悲凉和消沉之意;但结合全词可以看出,这里更多体现词人“壮志难酬”后的悲凉,对自己不能施展才华的愤慨。由此可以看出,把握词人情感要结合词人的处境、社会背景以及诗歌整体表达的情感等。
C项 →考查诗歌中数词的作用,分析正确。D项 →考查用典表达的词人情感。陆词使用了“杜诗”的典故。杜牧的诗歌用“鬓丝”“茶烟”主要表现其近似僧徒的清苦生活;陆词使用杜牧的典故,表现词人也有一样的生活状态,分析正确。答案:B。
2.两首诗词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这样解】解答本题,要细致分析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营造的意境等,以此确定诗歌表达的情感。
答案:相同感情:借“家书”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不同感情:岑诗:①表现了诗人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入京的惜别之情。陆词:①表现了词人离家万里、浪迹天涯的羁旅之愁;②表现了词人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伤感和内心的愤懑之情。
【考场方略】 一、掌握“三策略”——防止情感概括缺失 要保证对作者情感的全面把握,就要从诗歌描写的具体意象、物象、事件等角度进行逐句细致分析。具体可运用“三策略”:
(1)切分层次 即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层次切分。如一联(两句)就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两句都要分析,只分析其一,就可能要点不全;上下片写了几句话,就有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做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
(2)多方联系 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
(3)注意双向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片)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比如【例3】中的陆词,从“一万三千里”“家书空满纸”“书回已是明年事”等可以看出词人羁旅行役的悲凉,从“真老矣”“鬓丝几缕茶烟里”可以看出词人壮志难酬的悲凉和愤懑之情。这里的情感是通过对描写的景物、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相关的事物等多方分析、概括出来的。
二、运用“三技巧”——防止情感理解牵强 (1)立足整体考虑 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一联(片)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打破思维定式 考生在回答情感题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如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这样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式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个性化答题。
(3)抓住情语情由 ①情语定调:情语,即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直接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如“愁”“恨”“怜”“怅”等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词语一般出现在首尾句、标题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因为抓住了它,就明确了情感的方向和基调;有的间接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描摹景、物、
人特征的词语,用典的词语,表情态、语气的虚词等,抓住这些词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犹如拨云见日,情感显露无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6.3.4 (含详解),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6.3.1 (含详解),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6.3 (含详解),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