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18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答案
展开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A [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化景观上,也就是物质文化方面。东亚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稻米文化”。地域不管大小,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与其重要性没有关系。]
2.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 )
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B.政府政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彩
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A [罗店镇城市建设突出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属于地域文化影响建筑景观。]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4.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服饰
3.A 4.B [第3题,我国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等亚热带或热带作物;南方河网密布,耕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第4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有利于雨季迅速排水;城市功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着装差别不大。]
题组二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6.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B 6.C [第5题,①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竹楼有利于防潮防湿;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屋尖顶,有利于防潮排水;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从图上可以看到是多层建筑,当时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为了便于生活居住;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文化。第6题,从图片上看,开平碉楼造型别致,是中西合璧的民居,碉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其他都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点。]
7.读山西省的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园内都建有水窖,说明其水源来源。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
(3)分析图中屋顶的样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4)说明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的华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分析这种结构的作用和形成原因。
[解析] 读图可知,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便于排水、收集雨水,说明水窖的水来自大气降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因是这里缺水,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且位于距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小;当地地表水缺乏;水资源紧缺;屋脊由外向里倾斜,可收集雨水,缓解用水不够的问题。四合院的住宅架构是四面都是房子建院,因当地冬季寒冷多风,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南向开窗大,冬季可采光取暖。
[核心精要]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1.地域文化的地域性
2.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文化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
(3)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拓展深化】 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文化的差异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乡村景观的地域文化体现
2.城市景观的地域文化体现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答案] (1)大气降水。
(2)B
(3)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位于距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小;当地地表水缺乏;水资源紧缺;屋脊由外向里倾斜,可收集雨水,缓解用水不够的问题。
(4)该地区冬季寒冷且多风沙,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原因:南向开窗大,冬季可采光取暖。
题组三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下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A.市区中心 B.市区边缘 C.河流两岸 D.郊区
9.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
10.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 )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须围墙
8.A 9.B 10.B [第8题,美国大城市中的摩天大楼一般位于市区中心。第9题,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市中心多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第10题,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种建筑形式上的鲜明对照,是因为中美地域文化存在的差异: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11.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C [潮音寺是古代人民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的,天津港、海滨浴场是现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都是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
12.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体现的是( )
A.生产景观 B.聚落景观
C.建筑景观格局 D.主体建筑风貌
C [济南是依山傍水、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水风光城市”。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建筑景观格局方面。],
学习心得:
考试要求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农耕区
人口众多,密度较大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许多相关的企业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西部牧区
人口分散,密度很小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畜产品加工厂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
景观
地域文化
举例
农业生产景观
农业结构、耕作方式、农田景观、生产流程与场景
东北黑土地的商品粮基地、云南哈尼族梯田、内蒙古草原牧业、新疆山地牧场等
乡村聚落景观
人口、聚落分布、房屋建筑与布局
东北黑土地的屯子、云南傣族竹楼、黄土高原窑洞、北方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等
景观
地域文化体现
举例
建筑格局(布局)
庄严雄伟、整齐对称;曲折变化、灵活多样;“山水城市”
杭州、济南等“山水城市”;北京的中轴线对称;美国的市中心摩天大楼与周围的建筑物错落有致
建筑物风貌
建筑物外观、结构,体现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我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南方私家园林建筑;国外的哥特、巴洛克等建筑风格
城乡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
古代建筑遗址、有代表性的文化古城与街区
广州、厦门、海口等城市的骑楼老街;凤凰古城、平遥古城、北京故宫
文化艺术
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
哈尔滨冰雪节、北京天坛、曲阜孔子文化艺术节、广州五羊雕塑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7水循环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7水循环含答案,共6页。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3地球的历史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3地球的历史含答案,共6页。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17城镇化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17城镇化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