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10植被含答案
展开题组一 植被与环境
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2.下列树种中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A.椰子树 B.樟树 C.榆树 D.茶树
3.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A.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1.C 2.C 3.A [第1题,明明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说明位于我国北方,主要是落叶阔叶林。而贝贝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说明位于我国南方,主要是常绿阔叶林,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纬度差异导致的温度差异。第2题,明明家乡位于北方,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椰子树、樟树、茶树主要种植在我国南方,榆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第3题,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下图为某地植被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所示植被类型为( )
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答案] B
5.图中树干粗大,主要是适应了当地________的环境。( )
A.四季分明 B.干湿季交替
C.终年炎热干燥 D.全年温和多雨
[答案] B
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木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木就会开始生长。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后长出来的细胞越来越小,颜色也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风力强弱 B.水热条件
C.海拔 D.土壤肥力
7.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6.B 7.A [第6题,由材料可知,树木生长与细胞生长有关,而细胞生长主要与水分及热量条件有关。水热条件好,树木新生细胞多,树木长得快,“年轮”就宽,相反“年轮”就窄。故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水热条件。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影响树木“年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若水热条件在一年内变化很小,树木“年轮”就不明显甚至没有。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热带雨林,其“年轮”可能不明显甚至没有。]
[核心精要]
一、植被与环境
1.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2.植物的形态与环境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植物的形态具有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1)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
(2)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3)在风力大的地区,植被往往比较低矮。
题组二 森林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读图,完成8~10题。
8.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9.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10.下列树种最可能出现在甲地的是( )
8.C 9.B 10.C [第8题,图中显示客家人主要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雷州半岛。黄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第9题,图中甲地位于河南省,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乙地为甘肃省,自然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二者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差异。第10题,甲地为华北地区,自然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四幅图中A为椰树,属于常绿阔叶树;B为云杉,属于针叶树;C为柳树,属于落叶阔叶树;D为仙人柱,为荒漠植被。]
二、植被类型的分布与特点
1.世界植被类型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2.植被类型的判读技巧
(1)根据气候类型判断
①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
②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③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
⑤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
⑧温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
⑨温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
(2)根据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判断
①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等为热带雨林。
②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的为常绿阔叶林。
③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的为落叶阔叶林。
④叶片呈针状的为针叶林。
⑤以高大的草本植物为主,也有乔木和高大灌木分布的为热带草原。
⑥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没有乔木,有低矮灌木分布的为温带草原。
题组三 草原与荒漠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某植物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该类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湿润 D.干旱
1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D.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11.D 12.D [第11题,结合景观图判断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植被为吸收水分扎根于深处。第12题,当地降水少,全球变暖使当地蒸发加剧会导致水资源趋于减少,因此地下部分的根系会向更深处生长;为减少蒸腾作用,地上部分叶片会变小;由于水分不足,地表植株会变得更矮小。]
学习心得:
考试要求
1.通过视频、图像观察不同地区植被的特点,理解植被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视频、图像的学习,理解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与荒漠植被的分布地区及植被特点的成因。
要素
影响
热量
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②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光照
①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如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②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如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
③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
水分
①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从沿海向内陆植被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7水循环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7水循环含答案,共6页。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3地球的历史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3地球的历史含答案,共6页。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17城镇化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点过关练17城镇化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