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604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604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604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6041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6041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6041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6041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66041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 课件 34 次下载
-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课件 28 次下载
-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课件 29 次下载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件 课件 31 次下载
-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课件 32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2、培养学生学会识图获得有效历史信息。3、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客观认识反思历史。
1. 背景:2.人物:3.时间:4.事件:5.国号:6.都城:
赵匡胤(yìn)(宋太祖 )
陈桥兵变,部下拥立赵匡胤为帝,班师回朝夺取后周政权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病死,继位的恭帝时年七岁,政局不稳.赵匡胤被委以最高军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
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与南方分裂割据局面
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局部统一)
赵匡胤相继灭亡后蜀、南汉及南唐,其弟宋太宗继位后灭吴越、闽南、北汉。北宋统一战争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上,宋太祖在宫中举行酒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喝酒。酒过三巡,宋太祖叫太监退下,端起酒杯开始叹气:“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哪会有今天的位置?干杯!谢谢你们!” 石守信忙喝酒:“陛下不必多谢!” 宋太祖接着说:“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夜整夜都睡不着觉!” 石守信忙问:“陛下为何难以入眠?” 宋太祖继续说:“皇帝就一个,谁不想争这个位置呢?” 石守信等人面面相觑,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天下虽已安定,但朕还是有些事情放心不下。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1)目的: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
(2)措施: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
(3)在中央: ①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共同议政。②还设立多重机构(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②、对知州进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1)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2)原则: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2、由 政事堂、枢密院 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1、设 参知政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宋史》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需要经过通判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劝学诗》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二、北宋政治的重文轻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①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 于武将
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科举制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连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
(2)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重文轻武政策,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②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连连看:请把相关的措施与对应的弊端连起来。
设多重机构 削弱相权
政府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
军队指挥作战不灵,战斗力下降
【北宋的募兵政策:广泛募兵】
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
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却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范仲淹(989-1052)
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开启庆历新政。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阻挠。1045年初,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贬,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失败。
①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政治危机)
②战败赔款、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财政危机)
③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社会危机)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万余处,宋朝军事实力有所提升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启示:改革阻力、讲究策略;注意用人、准确落地;循序渐进;以民为本;坚守信念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三年换防
兵:收精兵钱:取消收税特权、设转运使权: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
——重用文官、发展科举
目标:富国强兵结局:最终失败
1.河南省开封市附近有一个著名景点——“陈桥驿兵变遗址”。假若让你写一篇关于此景点的导游词,你最应该阅读下列哪一人物的传记( ) A.寇准 B.赵匡胤 C.岳飞 D.赵构
2.下图的连环画讲述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图文课件ppt</a>,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宋的政治,第6课,学习目标,先导阅读整体感知,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藩镇割据武将专权,五代十国,问题探究,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等奖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导入新课,收其兵,建立二府三司制,同平章事,枢密院,三司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制钱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评优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评价目标,收其兵,制钱谷,轻武将,重科举纳人才,积极消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