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优秀ppt课件
展开第2课时
时间的简单计算
课时内容 | 教材第4~5页例1、例2及相关习题。 |
课时 目标 | 1.感受时间的长短,能根据 1 时=60 分,1 分=60 秒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答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重点 难点 | 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难点: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吧!
兄弟三人齐上路,
有快有慢不停步,
走了三百六十日,
没有走出玻璃铺。
猜一物件。
【学情预设】 学生根据谜面会猜出是钟表。
师:那这三兄弟都是谁呢?你对它们又了解多少?请结合这个钟面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并结合上一课时知识会回答出:最短的是时针,较短的是分针,又细又长的是秒针。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1 分,走1大格是 5 分,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1小时;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 5 秒,走1圈是 60 秒……
师: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共同探讨时、分、秒的单位换算及计算经过的时间。(板书课题:时间的简单计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入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自然引入所学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时间换算。
师: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才才周日在故宫里面游玩了2小时,你知道 2 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请同学们小组探讨一下吧!
【学情预设】 预设 1:60+60=120 分。
预设2:1 小时是 60 分,2 小时是 2 个 60,是 120 分。
预设3:钟面上时针走了2大格,分针就会走2圈,就是 120 分。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课件出示)
师: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板书:2时=120分)
师:那240分又等于多少时呢?
【学情预设】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 60分是1时,240分里面有4个60分,所以240分是4时。
师:你们真聪明!把分化成时,分里面有几个60,就是几时。(板书:240分=4时)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这么快就找到了方法,接下来自己独自挑战一下下面的题目吧!(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
教学提示: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此处仅限于在相邻两级之间的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且能够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并通过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再通过合作探究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并学会运用。
2.时间的计算。
师: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小明是个非常爱学习的孩子,每天早上他都准时到学校上课,从不迟到。你知道小明上学的哪些信息?(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之间交流得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汇报。
预设1: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
预设2:数小格,走1小格是1分,走15个小格是15分。
预设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可以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同时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讨论的场景,呈现“数格子”“计算”等多种解题策略,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师:同学们运用了这样的三种方法都得出了是15分钟,那让我们回顾反思检验一下吧!(课件出示)
师: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请你说一说你喜欢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
【学情预设】 预设 1:喜欢用数大格的方法,因为比较直观。
预设2:喜欢用计算的方法,因为比较简便。
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简便,数大格比较直观,那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师:学会了方法,老师来考考你们吧!(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这道题,然后与同学说说你运用的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完成题目,同桌之间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60,把分化成秒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把秒化成分时,有多少个60,就是几分;把分化成时时,有多少个60,就是几时。
2.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看钟面,数格数。
(2)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同时出示课件)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通过完成此题,巩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巩固认读钟面时间,以及依据钟面计算经过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时刻和时间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同时获得新发现: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终点时间。
时间的简单计算
2时=120分
想:1时=60分,2时是2个60分。
240分=4时
想:60分=1时,240分里面有4个60分。
7时45分-7时30分=15分
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时间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在学习“时间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时,对于几时到几时的经过时间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对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的情况掌握得不够熟练,因此要对这部分内容重点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1 时、分、秒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1 时、分、秒公开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60=120,方法一数格子,方法二直接计算,都是8时多,-5=15分,我直接计算,时-8时40分,2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授课课件pptx、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教案doc、经过的时间计算mp4、解决问题swf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教材P4例1,+60=120,探究新知,教材P4做一做,教材P5例2,解法一,解法二,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