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数学三上教学反思整册
- 6.2《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其他 0 次下载
- 6.3《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其他 0 次下载
- 7.1《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其他 2 次下载
- 7.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其他 0 次下载
- 8.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其他 0 次下载
《数字编码》教学反思
展开《数字编码》教学反思教学《数字编码》这节课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交流汇报和课后运用知识的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且注重理解与运用,数学教学中及时渗透思想教育(如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和生活常识教育(如身份证不能随便借给他人,一些常用的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等),最后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走向多维度社会化数学活动,扩大了学习的空间,学生的参与面广。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联络感情”的原则(联络孩子们与数学的感情、联络孩子们与生活的感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更为突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活动、探索实践、解释讨论、得出结论和表达陈述等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做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所有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积极地动手、动耳、动口、动脑,形成人人有活动、个个参与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①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尽量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中获得尽可能的发展;②创设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即同一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并能折射出他们不同的智力加工水平和动手能力。现在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人“处处留心皆学问”知道的很多,有的却“两耳不闻窗外事”显得很懵懂。于是在课前专门布置了课前调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专门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并记录下来,了解这些编码的意义。这样为上课提供丰富的素材。在第一个环节交流获取信息时,我设计的是游戏抢答的形式,既让收集信息多、善于表达的孩子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又不让那些收集信息少或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感到尴尬。同时还把常见的数字编码巧妙的进行了收集整理。在后面了解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意义,以及编学号、座位号、制作“爱心卡”的过程中,我都尽可能的给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其他领域相比,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②学生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应学会一些探索的方式和方法。“数字编码”这节课编入三年级上册。对于这一节内容学习过程需要我们仔细规划,就任何一种编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我们如果深入的研究一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一定能研究透彻。弄不好就会钻入那个“死胡同”而出不来。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只能选取一部分数码。以这些数码为主线,认识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初步探索数字编码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设计学号、座位号等编码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的意识。3.提出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如不具有挑战性、激励性,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困惑,激活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时,我们应注意在如何提出问题和怎样提出问题上下工夫,要提出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重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创造的潜能。“数字编码”这节课教材上安排的活动是编学号,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一入学学校就已经编好了学号,再编就没有实际意义,我安排很短的时间让孩子们猜测、推理自己学籍号。而把较多的时间放在编“座位号”上。编座位号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孩子们切身体验到老师叫不上名字的尴尬。如果有一个座位号,确实方便多了,孩子们急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编号是多少。这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孩子们当然非常积极、兴奋的参与了。4.拓展时突出活动的开放性在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组织实施中,要注意从单一课堂学习活动走向多维度社会化数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在课外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运用枚不胜举!但是有的与生活密切相连,有的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才用得上。而不同家庭的孩子关注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私家车的孩子关注的是车牌号,坐公交车的孩子更关注公交几路;住小区的孩子关注的孩子关注楼牌号,住胡同的孩子关注的门牌号。留守儿童牵挂的是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邮政编码……针对孩子们的不同情况和数字编码的丰富多样性,我布置的作业是继续收集整理不同的数字编码,制作一张“爱心卡”和家人分享。让这节课自然地延伸到课外,让我们有效的课堂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5.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当今的教育,好多的家庭,都更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使得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越来越多。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意志力薄弱等等,有的甚至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我们为人师的责无旁贷,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渗透“爱心”教育,我在课前布置调查邮政编码时,先问孩子们“如果你能收到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亲手制作的贺卡,你会怎么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高兴!”又问“如果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收到你亲手做的贺卡会怎样呢?”孩子们说:“肯定也高兴。”然后才布置作业,亲手制作一份贺卡,写上全家人的祝福,到邮局邮寄出去。为了求得家长的帮助、支持,我在班级群里给家长专门强调说明。毕竟是三年级的孩子,一个人到邮局不方便,加上现在的人都喜欢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微信等。要让家长配合我们帮助孩子理解,在做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爱的传递。在拓展作业的布置上安排了一个制作“爱心卡”,意在让孩子们学会分享。为了让孩子们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在认识身份证编码的这一环节,让孩子们研究了一个在逃通缉犯的身份证号码。让他们知道:这个犯人是无法住宿、无法取钱、无法坐火车或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