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优质教案设计
展开《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时教学设计 | |||||||||||||||||||||||||||||
课程标准 | 2.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 | ||||||||||||||||||||||||||||
教学重难点 | 学会区别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 ||||||||||||||||||||||||||||
课时教学过程(结合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或任务设计) | |||||||||||||||||||||||||||||
时长 | 活动/任务名称 | 活动/任务设计 | |||||||||||||||||||||||||||
5分钟 | 课堂导入 | 展示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介绍,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并说出设定依据,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 |||||||||||||||||||||||||||
5分钟 | 自主学习 |
1、区域的发展阶段
2、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3、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 |||||||||||||||||||||||||||
5分钟 | 合作探究 | 读图,说出与四川省西部地区相比较,东部地区交通条件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特点: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线路密度大(或数量多),交通线路分布形成网络形态(或以成都为中心呈放射状)等。 成因:东部地区地势较平坦,人口、城市较多,经济较发达,运输需求量大等。
| |||||||||||||||||||||||||||
10分钟 | 教师点拨 |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原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的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 |||||||||||||||||||||||||||
10分钟 | 典例示范 | 读我国A、B两地2014年部分统计数据表,完成1-2题。
1.区域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 A.现代化阶段 B.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A B两区域进行经济合作,由A流向B的是( ) A.技术 B.原料 C.劳动力 D.燃料
答案:1、D 2、A | |||||||||||||||||||||||||||
5分钟 | 课堂小结 | 学生自行整理本节课知识框架 | |||||||||||||||||||||||||||
教学反思 |
|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获奖教学设计,共3页。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已美国休斯顿为例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已美国休斯顿为例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