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 19.父爱之舟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644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 19.父爱之舟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644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五年级上册19 父爱之舟教案及反思
展开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19《父爱之舟》
难点名称
进一步理解父爱的伟大、真挚,激发对父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善于抓住文中几个的场景细节描写,把父亲挣钱的艰辛及生活的节俭与父亲对作者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和支持形成对比,体会浓浓的父爱。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对艰苦生活缺乏体验,不太容易通过一些小事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无私付出,很难激发出学生对父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难点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朗读法
讨论交流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梦境,梳理主要场景。
过渡:1.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梦境中出现的几个重要场景,现在我来考一考大家,看一看谁能既快又准确地回答出来。(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扬回答得既快又准确的同学。)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为什么这样一位声名远播的大画家对小船如此情有独钟?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紧扣小舟,发现线索。
1、师:课文中有几次写到姑爹的小渔船?请同学们分别找出。
生:有四次。
生:第一次是在第3自然段中:“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第二次是在第8自然段中:“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第三次是在第9自然段中:“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第四次也是在第9自然段中:“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2、师:这四次写小渔船有什么不同?
生:前三次是写现实生活中的小渔船,第四次是写理想中的小渔船。
三、走近渔船,感受父爱。
1、场景二:父亲送“我”上学,心疼“我”被虫咬,要换房间。
预设: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学生交流感悟父亲的爱子深情。
阅读要求:①圈画: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父亲生活节俭的词句。
②思考:一向生活节俭的父亲为什么动心要换价格更贵的房间?
③反思:父亲要换房间的想法被“我”拒绝了,假如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
④品读:从父子俩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文中做出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适时点拨。
预设:教师以填写表格的形式检查学生交流学习的效果。
①表现父亲生活节俭的词句:“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②当“我”被臭虫咬得满身疙瘩时,一向节俭的父亲的做法是心疼“我”,愿意花更多的钱换较好的房间。父亲的做法体现了浓浓的爱子之情。
③当父亲提出要换较好的房间时,“我”的反应是不肯再加钱换房间,“我”的做法表明了“我”体谅父亲的不易。
2、场景五:父亲为“我”凑学费,铺床铺。
过渡:父亲有一个很朴素的愿望,就是要“我”好好读书。“我”也很努力地学习。当“我”读完初小,顺利地考取了高小以后,“我”上学的费用越来越高,这对本就贫寒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是父亲没有任何怨言,想尽办法供“我”读书,这深深地感动了“我”。同学们自读第6自然段,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者的心声。
(1)师生总结前几个场景的学习方法。
明确:读文—圈画重点词句—交流感悟人物品质—体会情感。
(2)学生分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适时引导释疑。
①为了凑够钱供“我”上学,父亲是怎么做的?(父亲为了给“我”凑齐学费,粜稻、卖猪,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我”身上。)
②如何理解“我”这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以往大不一样?(这“哭”里面包含着复杂的滋味,既为家里的窘况而哭,也为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而哭,也为父母的艰辛而哭,也为自己第一次远离父母而哭。)
(4)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本段。
3、场景六:父亲送“我”报考师范学校。
过渡: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我”顺利地从高小毕业,即将到遥远的地方报考师范学校了,父亲再次借了姑爹的小渔船送“我”。这一路上“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将学习下一个场景。
(2)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揣摩体会。
思考:“我”为什么未能领略途中的诗画意境?
明确:这是因为家里为了“我”上学几乎倾其所有,“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这次去报考师范学校,如果考取就能实现父亲要“我”当一个教员的愿望,反之,则愧对了父亲的殷切希望以及父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所以“我”没有心情去领略路途上的诗画意境。
4、场景七:父亲为“我”缝补棉被。
过渡:每当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的时候,我们总能联想到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今天,相似的情景将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当“我”考取了无锡师范以后,父亲再次摇着小船送“我”去学校。在途中,“我”看到了父亲亲手为“我”缝补棉被,这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以至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师:作为儿子的你,眼前还能浮现出父亲的哪些画面?
生:挑水做饭,田间劳作
表达感激,升华感情。
1、师:这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细节,父亲的伟大形象在作者的心中永难磨灭,也在我们的心中永难磨灭,让我们再次读出作者的心声吧!
生齐读: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2、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生:作者对父亲怀着深切的怀念和深挚的感激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学生边读边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
四、细读课文,分析写作特点
讨论:这篇文章所选取的都是日常小事,你觉得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从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
这种写作方法叫做:以小见大
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呢?
1.选材要真实;
2.要以小见大;
3.要运用一些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4.要有细节描写。
五、布置作业
你的父亲与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他肯定也很有特点吧,请你通过一两件小事,表达一下你对父亲的爱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思考:父爱与舟有又有什么关系?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这条小渔船是文章的线索。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的爱与无尽的期望。以“父爱之舟”为题,紧扣主题,突出了父爱的伟大。
小结
文中像这样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之爱往往也体现在点点滴滴当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父母温情而细腻的爱。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公开课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结论,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19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19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重,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9 父爱之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9 父爱之舟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作者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