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重庆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9科)及答案(九科)
2023重庆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重庆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语文答案和解析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2024届第三学期半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群众路线”并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充分条件,“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对重走长征路的意义理解不当,文中并无重走长征路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的意思。材料三第2段说的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文中是“怎么看待来时的路”,而不是“重走长征路”。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B项,强调“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并未提及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4.【答案】①材料二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②开头先提出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从“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说的是新时代长征精神的意义。第1段提出论点,总说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第2段写“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即“坚定理想信念”。第3段写“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第4段写“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即“依靠人民群众”。这是三个分论点。根据第5段的最后一句可知,这是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可见,材料二的论证结构是总分总结构。 5.【答案】①观看与长征相关的视频,感受长征精神;②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③积极主动地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④学习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关于《伟大的转折》的相关介绍可知,观看长征相关视频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根据材料三第2段可知,重走长征路能帮助我们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根据材料三第2段中“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可知,我们应积极主动地组织或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华。由材料三最后一段中“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可知,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6.B7.A8.①任蕴清对儿子的态度发生转变,由反对儿子抗日到支持儿子投身救国。②任蕴清的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由只图自保到国土沦陷、难以自保后决意有所作为。9.①指在学问上进一步的提升,如文中所说“去国外留学深造”。②指年轻一辈的自我砥砺。明少爷和朱家儿子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放弃更多学业上的深造机会,为国家大义而英勇投身,这是更有价值的深造。③老一辈在时代大潮的洗礼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支持儿子报效祖国,也是深造。10.B 11.A 12.D 13.(8分)(1)春中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八年,为楚国向北征伐,灭掉鲁国,任命荀卿担任兰陵县令。(2)这样秦国军队离(楚都)陈只有一百六十里路,我所看到的是秦、楚两国将要每天交兵了。 14.(4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①去邯郸帮赵国攻打秦军,胜利返回楚国。②指挥六国联合攻秦,战败而被君王疏远。③楚国迁都到寿春,春申君驻守封地吴,行使宰相职务。文言文参考译文: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宰相,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四年,秦国击败赵国长平驻军四十多万人。第五年,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向楚国告急求援,楚国派春申君带兵去救援邯郸,秦军也撤退了,春申君就返回了楚国。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八年,为楚国向北征伐,灭掉鲁国,任命荀卿担任兰陵县令。这个时候,楚国又兴盛强大起来。赵国平原君派使臣到春申君这里来访问,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客馆住下。赵国使臣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就戴上了玳瑁簪子,在刀剑的套子上用珠玉作装饰,请求会见春申君的宾客。春申君的门客三千多人,其中的上等宾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来见赵国使臣,使赵国使臣自惭形秽。春申君任宰相的第十四年,秦国的庄襄王即位,任命吕不韦为秦相,封为文信侯。夺取了东周。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国诸侯担忧秦国的攻战征伐没有停止的时候,就互相联合起来,向西讨伐秦国,而楚国国君担任合纵的首领,让春申君管理合纵之事。六国联军到达函谷关后,秦军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渐渐被疏远了。门客中有个观津人朱英,对春申君说:“人们都认为楚国是个强大国家,而您把它治理弱了,这种看法我认为不对。先王时与秦国交好二十年而秦国不攻打楚国,这是为什么?秦国要越过黾隘这个要塞进攻楚国,是很不方便的;要是从西周、东周借路的话,它背对着韩、魏两国进攻楚国,也是不行的。现在的形势就不是这样了,魏国危在旦夕,不能吝惜许和鄢陵了,这也许就使魏国把它们割让给秦国。这样秦国军队离(楚都)陈只有一百六十里路,我所看到的是秦、楚两国将要每天交兵了。”楚国于是就把都城从陈迁到了寿春;而秦国则把卫国迁到了野王,设置了东郡。春申君从此到了封地吴,同时执行宰相职务。15. D “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16. 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
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
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17.(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2)见贤而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1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原文没有声音大的语境,故填“振聋发聩”。第二处,以古为鉴: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以人为鉴: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原文借鉴对象是重要的历史事实,而以人为鉴强调的是别人的成败,故填“以古为鉴”。第三处,知行合一: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九合一匡: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联系上文“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语境强调“落实”,而九合一匡形容的是人的治国才能,故填“知行合一”。第四处,长治久安: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天朗气清: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原文形容的对象是国家,而天朗气清形容的是天空和天气,故填“长治久安”。故选A。1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题中A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从”;B项,不合逻辑,按一般逻辑顺序,应从小到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个体道德修养”应调换顺序;D项,两面对一面,可将“衰败”改为“兴衰”。故选C。20.选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题中A项,语序不对,“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与“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调换顺序,故排除;C项,补写句的前面是讲今天有责的匹夫的特点,据此可知C项无主语,故排除;D项,前文话题是今天有责的匹夫的特点,D项说的是“天民”,和前文话题不一致,故排除。21.答案:(1)另一方面传染性强;(2)遏制疫情扩散(阻止疫情蔓延/切断疫情传播链);(3)人们外出旅游愿望强烈。22.答案:(1)东施效颦(2)鹏程万里或鲲鹏展翅(3)呆若木鸡(4)望洋兴叹或贻笑大方参考译文:(1)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2)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3)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目光犀利并有傲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4)因此河神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说,‘听到了很多条道理,便认为天下莫过于自己是最好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我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23.【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审题:这则材料来源于毕淑敏的一篇散文《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材料中说“蚕在一寸一寸吐丝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作茧自缚的情况……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这是指蚕被自己的丝裹住,蚕也是因为自己的丝而死。同样,人也有自己的“丝”,当人们遇到困难、为自己找借口时,“丝”就会越来越多,它会使你失去信心,使你退缩。如果想要突破自己,就得破茧而出。虽然这样做会使困难接踵而来,但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要理解材料的含义,首先是要懂得“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丝”是什么意思。蚕的丝束缚住了自己的身体,而紧紧地绑缚住人的“丝”,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工作,可以是感情、陋习、嗜好……让我们在习惯的窠臼中,在令人感到安全的舒适圈中难以自拔。因此,理解了何为“丝”,就能以挣脱“丝”、打破“丝”为立意,进行写作。可以写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痛苦和新生;也可以写摆脱现状,努力跳出舒适圈,迎接新的挑战;还可以写不要替自己寻找借口,让自己退缩得心安理得。立意:(1)突破自我,摆脱束缚;(2)跳出自造的“舒适圈”;(3)不要被现状所约束;(4)不能自我设限,不怕失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区分度,【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区分度,【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