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及答案(九科)
2023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1次月考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卷Ⅰ(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 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感受对应正确的是( )
A. 星云—一闪即逝 B. 行星—圆缺多变
C. 彗星—拖着长尾 D. 月球—轮廓模糊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闪即逝的是流星,A错误;月相圆缺多变,B错误;星云轮廓模糊,D错误。彗星拖着长尾,C正确。故选C。
【点睛】星云,是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构成的天体之一。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泊入比邻星系统,成为比邻星的行星。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000倍。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 由于“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 安全的宇宙环境 B. 稳定的太阳光照
C. 适中的日地距离 D. 适宜的温度条件
3. 关于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
A. 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温度
B. 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C. 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能避免星际物质撞击
D. 宜居轨道能提供较为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答案】2. C 3. C
【解析】
【2题详解】
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000倍,如果要保持适宜的地球温度,地球与比邻星的距离要比现在的日地距离要近,C正确,ABD所示条件都可以保证,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地球泊入宜居轨道后,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A不符合题意;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B不符合题意;宜居轨道附件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稳定,D不符合题意。不可信的是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如果星际物质体积过大,也会撞击地面,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1、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2、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3、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2016年,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现在还具备联合组网观测搜索宇宙无线电信号的能力,可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5. 科学家们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主要的依据是(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有昼夜更替现象;③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有液态水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6. 两极地区有时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与其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光球层的黑子 B. 色球层的耀斑 C. 色球层的日珥 D. 日冕层的太阳风
【答案】4. D 5. D 6. D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望远镜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 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目前人类可以探测到的宇 宙范围为可见宇宙,属于目前天体系统的最高 级别,属于总星系,故选D。
【5题详解】
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可知“距日远近适当” “体积和质量适当”以及“有液态水”这些都 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因可知如果发现 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应当 包括“距日远近适当”、“体积和质量适 当” 以及“有液态水”,可知①④正确;有昼夜更 替现象不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距恒星较 近,表面温度较高,不适合生命生存。故选 D。
【6题详解】
极光现象主要是日冕层的高速带电粒子,进入高层大气,对高层大气产生轰击,使其电离,形成极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以射电望远镜为背景,考查天体系统、太阳活动等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7. 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
A. 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环境 B. 日地距离适中
C.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 D. 地球上有生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的特殊性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目前知道的其它自然天体上没有生命,D对。太阳系其它行星也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环境,A错。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是行星的一般特征,不是特殊性,B、C错。
8.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
A. 地球 B. 木星 C. 土星 D. 海王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体积大小差别很大,假设以地球体积为1,则木星的体积为1316,土星的体积为745,海王星的体积为57.1,因此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
据新华社报道,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根据材料及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 恒星 B. 卫星 C. 行星 D. 星云
10. 进入绕转轨道的“天宫一号”不属于( )
A. 太阳系 B. 地月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11. 在八大行星中,地球上适宜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 )
①表面温度适于液态水的存在②有昼夜变化现象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引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9. C 10. D 11.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天宫一号”围着地球转,地球属于行星,C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所以“天宫一号”不属于河外星系,D符合题意。故选D。
【11题详解】
地球表面温度适中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海洋中,昼夜变化现象其他行星也有,不是地球的特殊,地球大气的厚度和成分适中,适合生物呼吸,引力其他的星球也有,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生命生存的条件是:1、必须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2、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3、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4、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下图示意内蒙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 土地面积广 B. 电力技术好 C. 太阳辐射强 D. 闲置屋顶多
13. 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
A. 第一季度 B. 第二季度 C. 第三季度 D. 第四季度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因此更适宜发展光伏屋顶,C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光伏屋顶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而非在沙漠戈壁等未利用的土地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A错误;内蒙古经济欠发达,技术条件差,人烟稀少,住宅数量少,可利用闲置屋顶更少,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发电量减上网电量等于居民用电量,即二者的差值越大,居民用电量越大。结合图可判断出第二季度(4、5、6月)居民用电量较其他季度更大,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我国太阳辐射的最强的地方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原因的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的最强;太阳辐射最弱的地方位于四川盆地,主要的原因是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的最弱。内蒙古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强。
2021年10月28日,本年度第二强的太阳表面耀斑活动出现,并且形成了一次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对地球辐射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及高能量的质子和电子束。随着大量高能粒子逐渐抵达地球,11月4日美国发出强地磁风暴警报。下图示意日冕仪拍摄的日冕物质拋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日冕仪拍摄时需要遮蔽光球层,是因为光球层( )
A. 厚度过大 B. 亮度比日冕层高
C. 和日冕层相似,不易区分 D. 太阳活动频繁、杂乱
15. 此次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A. 产生极光现象 B. 地表气温升高 C. 大气降水增多 D. 冬季格外寒冷
【答案】14. B 15.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太阳外部大气分层,从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亮度由高到低,厚度由小到大,温度由低到高,所以光球层亮度最高,日冕层亮度最低,因此观测日冕需要用日冕仪遮蔽光球层,故B选项正确,A错误;两者容易区分,C错误;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D错。故选B。
【15题详解】
日冕层抛射出大量高能粒子,即太阳风,它使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故A选项正确。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气候有一定影响,但不一定导致气温升高、降水变多或冬季寒冷,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黑子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2.耀斑爆发会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干扰短波无线电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太阳风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16. 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 英国、墨西哥 B. 加拿大、挪威 C. 意大利、西班牙 D. 印度、巴基斯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两极地区。选项中墨西哥、印度、新加坡均位于热带低纬地区,而加拿大、挪威、芬兰等因有位于高纬地区的国土,最有可能看到极光,据此分析选D。
【点睛】极光多出现在极地地区或高纬地区,夜空的背景下,极光更加绚丽。
2019年6月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照片显示,近期太阳表面完全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可见的太阳黑子,表明太阳已经进入活动极小期。在太阳活动极小期、下图为别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示意图以及太阳大气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太阳活动极小期的间隔是( )
A. 15年 B. 11年 C. 7年 D. 5年
18. 关于太阳活动极小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层耀斑增多 B. ②层的耀斑减少 C. ①层的黑子减少 D. ②层的黑子增多
19. 太阳活动极小期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 无线电长波通信干扰减小 B. 低纬大气能看见美丽极光
C. 会减少对人造卫星的破坏 D. 全球范围内不会发生地震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太阳活动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或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小年的平均间隔时间,太阳每隔11年就会有一个活跃的活动期,故选B
【18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别为①日冕层、②色球层、③光球层。太阳活动极小期②层的耀斑减少,③层的黑子减少,故选B。
【19题详解】
太阳活动极小期,太阳活动减弱,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减小,A错误。低纬大气无法看到极光,B错误。对人造卫星的破坏减少,C正确。地震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受太阳活动影响小,D错误。故选C。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有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乌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 直接提供了光、热资源 B. 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
C. 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 D.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1. 实际上,画中的“乌鸦”其实是________,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_。( )
A. 耀斑;色球层 B. 日珥;日冕层
C. 太阳风;日冕层 D. 黑子;光球层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也为生产生活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能源。一般而言,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ACD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地壳运动主要与地球内力相关,与太阳辐射无关,B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1题详解】
肉眼所看见的太阳为太阳的光球层,而画中的乌鸦表示光球层上亮度相对较暗的区域,应为光球层的太阳黑子,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温度相对于光球层其他地区较低,从而亮度较暗的黑斑点区域;耀斑是色球层上某些区域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太阳风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日珥是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22. 下列有关太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叫太阳辐射
B. 黑子是色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
C. 耀斑爆发会造成全球降水量增加
D.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能量,能量巨大,变化小,非常稳定,而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能量有限,变化大,不稳定,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不叫太阳辐射,A错误;黑子是光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温度比周边低,显得较暗,B错误;耀斑爆发可能会影响地球气候,但不会造成全球降水量增加,有些地区可能降水增加,有些地区可能降水减少,C错误;主要受太阳高度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D正确。故选D。
【点睛】
23. 下列关于太阳外部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肉眼可以观测到光球 B. 从里到外依次是:色球、光球、日冕
C. 日冕的亮度比光球和色球大 D. 色球层上的黑斑点叫太阳黑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太阳向外辐射的可见光主要来自太阳的光球层,因此肉眼可以观测到光球,A正确;大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B错误;日冕的温度很高,向外辐射的电磁波中可见光部分很少,因此亮度比光球和色球低,C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中,是温度比周围低、呈暗黑色的斑块,D错误。故选A。
【点睛】
24. 我国古书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分析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 )
A. 耀斑 B. X射线 C. 黑子 D. 紫外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记载中所说的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黑气是指黑子,D正确。耀斑是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A错误。X射线、紫外线肉眼看不到,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指的是太阳外部大气活动。黑气是指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耀斑是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发生在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太阳风。
25.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保持地表温度.为生物提供活动能量 ②促使大气的运动和水循环
③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动力 ④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
【详解】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提供活动能量,①正确;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能源,也可以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②正确;地壳物质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地球内能,③错误;地表形态是地球内能和太阳能共同作用的结果,④错误。故选A。
【点睛】
26. 日冕洞是位于太阳日冕层中的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它的密度比周围的物质低,温度也更低,看起来颜色发暗,犹如一个巨大的黑色“洞孔”。下图为2017年11月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紫外线波段拍摄的日冕洞景观。结合材料,就特征而言,日冕洞类似于( )
A. 太阳耀斑 B. 太阳黑子 C. 太阳风 D. 日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就特征而言,日冕洞温度比周围低,看起来颜色发暗,类似于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中温度相对较低,所以亮度相对较暗的区域),B正确。耀斑是增大增亮的斑块,A错。就特征而言,日冕洞与太阳风和日珥等并不类似,CD错。故选B。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作“太阳打喷嚏”,地球上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27. 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是( )
A. 引发潮汐现象 B. 诱发台风和海啸 C. 干扰电离层和有线通信 D. 产生磁暴和极光
28. 材料中所说的“不少地方”可能位于( )
A. 加拿大 B. 巴西 C. 埃及 D. 意大利
【答案】27. D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太阳风暴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后会形成磁暴和极光,D正确;潮汐现象是由天体引力形成的,形成地球潮汐现象的引力主要来自月球,A错误;台风属于地球大气活动,海啸主要有地震引起,太阳风暴不会诱发台风和海啸,B错误;太阳活动干扰电离层,影响的是无线电通信,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极光出现于高纬地区,图中只有加拿大北部位于高纬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降水。
29.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 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上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需求量大,但上海常规能源短缺,因此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B正确、D错;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A错;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较为分散,C错。故选B。
30. 在宜昌万达广场的东侧有一个临时交通信号灯,它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一天中,这个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影响因素可能是( )
A. 噪声干扰 B. 车流状况 C. 天气情况 D. 风力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已经指出是采用太阳能供电的信号灯,信号强弱受太阳辐射的强弱影响。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C正确。噪声干扰、车流状况、风力影响对其影响不会使亮度会出现变化,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能路灯是采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免维护阀控式密封蓄电池(胶体电池)储存电能,超高亮LED灯具作为光源,并由智能化充放电控制器控制,用于代替传统公用电力照明的路灯。
卷Ⅱ(非选择题40分)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31. 读太阳系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星,B是________星,C是________带。
(2)图中彗星在其运行到距离太阳较近的位置时,外层物质呈现为背向太阳的尾状(扫帚状),其尾部所留下的碎屑物质同地球大气摩擦会出现流星雨(流星)现象。著名的哈雷彗星围绕太阳的运行周期约为________。
(3)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具有________性,公转的轨道具有________性,公转轨道平面的形状具有________性,这样使得它们在运动中能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稳定安全的环境之中。
(4)假若火星上适合人类居住,则它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案】(1)火星 木星 小行星
(2)76年
(3)同向 共面 近圆
(4)液态水,供人类呼吸的大气成分,适宜的温度,有较厚的大气层且气压适宜,有土壤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以及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A为火星,B为木星,C为小行星带。
(2)哈雷彗星公转周期约是76年。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4)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可供呼吸的大气。假若火星适合人类居住也必须有这些条件,并且还需要气压适宜、土壤等。
【点睛】
32.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2)据图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3)A区域主体在四川盆地,分析该区域年太阳辐射较少的原因。
(4)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答案】(1) ①. 低纬(赤道) ②. 高纬(两极)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较多,四川盆地等地较少。
(3)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阴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导致太阳能资源匮乏。
(4)纬度、天气、地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全球来看,由于纬度高低的不同,影响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而导致全球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为四个等级,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北多东南少;B区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较多,A区域四川盆地等地较少。
【小问3详解】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阴雨天多,常年阴雨连绵,且多云雾,大气透明度差,太阳辐射无法穿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导致太阳能资源匮乏。
【小问4详解】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33. 日本气象专家认为:太阳黑子活动似乎也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在1988年,日本遭受冷夏的袭击,美国和欧洲却遭受酷暑和干旱的煎熬,在意大利由于炎热而造成铁轨变形,导致列车脱轨。
结合“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层(填字母)。
(2)黑子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层(填字母),其实黑子并不黑,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才显得暗一些。
(3)与黑子活动往往同时发生的太阳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它出现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层(填字母),它在爆发时释放出大量的射线和带电粒子。
(4)现在比较明确的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1)A
(2)A 温度比光球层其他部分低,在明亮的光球背景衬托下
(3)耀斑 B
(4)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地球大气状况,引起气候异常,引发极光等。
【解析】
【详解】(1)太阳的大气分层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为A光球层、B色球层和C日冕层。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图中的光球层。
(2)黑子发生在光球层里,是光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温度比光球层其他部分低,在明亮的光球背景衬托下显得暗一些。
(3)太阳活动类型有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其中与黑子活动往往同时发生的太阳活动主要是耀斑,它出现在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类型。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球气候、电离层、磁场等有影响。例如耀斑爆发释放的高能带电离子流会使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黑子会影响地球大气状况,引起气候异常,太阳风引发极光等。
【点睛】太阳大气分层和太阳活动类型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下:
34. 根据下图“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中心天体是_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方向的________性,轨道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地球因其生命产生发展而成为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地球生命产生发展条件具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答案】(1) ①. 太阳系 ②. 太阳
(2) ①. 同向 ②. 近圆 ③. 共面
(3) ①. 日地距离适中、昼夜更替周期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②. 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使水汽凝结,形成原始海洋,有液态的水 ④. 稳定的太阳光照 ⑤.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的特殊性、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片,图中所示天体系统是太阳及八大行星等构成的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小问2详解】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
【小问3详解】
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公转周期适当形成的地球地表温度适宜;由地表温度适宜形成的地球液态水的存在;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引力,导致吸引保存大气;地球所处太阳光照条件稳定带来的地球生命进化连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带来了宇宙环境安全。
【点睛】地球的特殊性——存在高级生命(1)外部环境:①太阳是单颗、中年恒星,太阳光稳定;②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安全。(2)自身条件:③日地距离适中、昼夜更替周期短——适宜的温度(平均温度15℃);④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氮和氧为主);⑤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使水汽凝结,形成原始海洋——液态的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