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较易)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较易)第1页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较易)第2页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较易)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较易)

    展开

    这是一份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较易),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级阶梯,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考试范围:全册;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顺时针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完成下列题。
    1. 中国陆疆漫长,邻国众多,以下国家中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A. 哈萨克斯坦 B. 日本 C. 韩国 D. 菲律宾
    2. 电视观众对《边疆行》中的四省区观后印象正确的是()

    A. 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省区是① B. 气候湿热盛产稻米的省区是②
    C. 蒙古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③ D. 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是④
    新乡某旅行社计划2019年春节推出一项民族风情体验生活之旅活动。结合图完成下列小题。

    3. “住竹楼、跳孔雀舞、吃竹筒饭,”你认为这个民族是
    A. 壮族 B. 蒙古族 C. 回族 D. 傣族
    4. 该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对上述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的最北端位于①省区 B. ②省区有北回归线经过
    C. ③省区不是我国最早看到日出的 D. ④省区濒临海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下图为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长征路线从瑞金至延安吴起镇()
    A. 经过秦岭和准河 B. 主要位于季风区
    C. 经过自然环境最湿热地区 D. 依次经过第二、三级阶梯
    7. 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A. 长江上游 B. 长江中游 C. 云贵高原 D. 江南丘陵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图为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
    8. 与西南区相比,北方区
    A. 水资源总量多 B. 人口数量多 C. 耕地面积少 D. 人口数量少
    9. 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匹配不合理的地区是
    A. 北方区 B. 南方区 C. 西北区 D. 西南区
    10.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A. 修建水库 B. 退耕还林 C. 跨流域调水 D. 开采地下水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四大工程中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煤炭和天然气 B. 水资源和电力 C. 煤炭和水资源 D. 天然气和电力
    12. 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
    A. 总量丰富 B. 人均不足 C. 地区分布不均 D. 种类齐全
    你也许想不到,一碗白米饭,它的种源80%来自海南岛。如图是海南岛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3. 图中(  )
    A. 平原作物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 丘陵作物区种植温带经济作物
    C. 林业经济区分布在北部地区 D. 生态功能区以平原、丘陵为主
    14. 三亚成为我国冬季“育种天堂”的突出优势是(  )
    ①气温高,热量充足
    ②纬度低,光照充足
    ③冬季降水丰富,水分充足
    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5. 每年约有6000多名科研人员齐聚三亚,进行作物的品种选育、种子鉴定和生产推广,体现出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  )
    A. 农产品完全依靠自给自足 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 科技可改变自然环境特征 D. 科技助力农业的发展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读表,完成以下问题。
    1985年和2020年四省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单位/万吨)
    年份
    内蒙古



    1985
    604
    1430
    1621
    1754
    2020
    3364
    7541
    606
    1268

    16. 与1985年相比,2020年四省区的粮食产量(  )
    A. 呈上升趋势 B. 呈下降趋势 C. 浙增速最快 D. 黑增量最大
    17. 内蒙古粮食增产,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农业科技进步 B. 气候雨热同期 C. 劳动力较丰富 D. 粮食需求量大
    18. 从黑运输粮食至粤,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的理由是(  )
    ①运速快
    ②运量大
    ③运费低
    ④运距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我国耕地、水资源配置图",完成题目
    19. 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A. 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 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C. 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D. 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20. 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南方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
    B. 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
    C. 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D. 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21. 一.下图为“中国政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
    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行政中心的名称:
    ⑧______________、⑨ 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码) 
    二.下图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前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死亡率高,我国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填“快”或“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_________上升,_________大幅度下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填“加快”或“减缓”)。 
    (2)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为__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 
    (3)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在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但是人口增幅是在____(填“加快”或“减缓”),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分析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写出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口的增长应该与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__相适应。 

    三.下图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呈______级阶梯状分布,所以河流多向_____流。
    (2)A是____山脉,它是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3)山脉A南侧是_____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________”。 
    (4)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以_______和盆地为主,我国最大的盆地_____盆地就位于此,盆地内部的______________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5)我国第一大岛B是_________岛,第二大岛是______岛。
    四 .下图为“中国季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为影响我国的______(填“冬”或“夏”)季风,性质是________,受此影响期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2)能给我国东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______(风向)季风,代号是____,来自的海洋是___洋;能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____(风向)季风,代号是___,来自的海洋是____洋。
    (3)我们把受①和②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E),称为____区,而西北内陆(F)受①和②季风的影响不够明显,则称为____区,E区内降水较____,而F区则相反。 
    (4)受此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季,其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灾害。 
    (5)E区和F区的大致界线是_________—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
    2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海陆兼备,陆上邻国A是______,B是______,内海C是______。
    (2)图示城市中属于省级行政区域的是______,属于省会城市的是______。“东方明珠”香港与我国______省(写简称)的深圳市相邻。
    (3)请在图中画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拉萨和喀什所在省区人口分布较为______(稠密/稀疏),拉萨和喀什所在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别是______、______。
    (4)图示城市中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_____。拉萨10月平均气温约10℃,南京10月平均气温约18℃,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是______。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然后掉落,两地树叶转黄较早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A、D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邻国,考查学生对于我国疆域的记忆能力,掌握我国的陆上邻国是关键。
    【解答】
    读“我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可知,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中国的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所以 A 符合题意, 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2.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于我国各省区特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掌握我国各省区的轮廓是关键。
    【解答】
    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可知,图中①是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平原;②是内蒙古自治区,以畜牧业为主;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主要聚居的省区;④是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故 AB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   
    3~5.【答案】D、B、B
    【解析】
    3. 【分析】
    本题考查省区轮廓和名族风俗,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省区轮廓和名族风俗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阅读地图,“住竹楼、跳孔雀舞、吃竹筒饭”是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的民俗风情,当地气候湿热,盛产竹子,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有绿孔雀等代表动物,饮食习惯吃竹筒饭。
    ​故选 D 。
    4. 【分析】
    本题考查省区轮廓和民族风情,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省区轮廓和民族风情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阅读地图,从省区的轮廓可以看出,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②是云南省,③是黑龙江省,④是青海省。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故选 B 。


    5. 【分析】
    本题考查省区的特点,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省区的位置、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 ①是内蒙古自治区,​我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位于③黑龙江省,故 A 错误。
    B. ②是云南省,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故 B 正确。
    C. ③是黑龙江省,是我国最早看到日出的省区,故 C 错误。
    D. ④是青海省,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不临海,故 D 错误。
    故选 B 。   
    6~7.【答案】B、A
    【解析】
    6.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自然环境特点,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自然环境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题目中长征路线从瑞金至延安吴起镇没有经过秦岭—淮河,主要位于季风区,经过的部分地区气候不湿热,依次经过地势的第三和第二阶梯。
    ​​​​​​​故选 B 。

    7.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江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题目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长江上游的横断山区。
    ​​​​​​​故选 A 。   
    8~10.【答案】B、A、C
    【解析】 8. 略
    9. 略
    10. 略

    11~12.【答案】A、C
    【解析】
    1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的分类,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煤炭、天然气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电力不属于自然资源。
    ​​​​​​​故选 A 。

    1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资源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我国资源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需要资源跨区域调配。
    ​​​​​​​故选 C 。   
    13~15.【答案】A、A、D
    【解析】 13.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岛屿平原作物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丘陵作物区种植热带经济作物;读图可得,林业经济区分布在中南部地区;生态功能区的地形主要是山地,位于中部地区。
    故选: A 。
    14.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三亚位于海南岛上,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三亚成为我国冬季“育种天堂”的突出优势是:气温高,热量充足;纬度低,光照充足,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 A 。
    15.
    影响农业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有 -- 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等;社会经济因素有 -- 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等。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兴农,培育良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单产等。
    每年约有 6000 多名科研人员齐聚三亚,进行作物的品种选育、种子鉴定和生产推广,体现出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是科技助力农业的发展即科技兴农。
    故选: D 。


    16~18.【答案】D、A、C
    【解析】 16.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就是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建立合理耕地轮作制度,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四省区的粮食产量对比的相关知识,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分析解答。

    由图可知,与 1985 年相比, 2020 年四省区中,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上升,广东省与浙江省的粮食产量下降;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产量由 1985 年的 604 万吨到 2020 年的 3364 万吨,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由 1985 年的 1430 万吨至 2020 年的 7541 万吨,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增量最大的是黑龙江省。
    故选: D 。
    17.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为解决粮食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本题考查农业的发展,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题干中的信息和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解答。

    内蒙古粮食的增产,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的科技进步。
    故选: A 。
    18.
    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牢记即可。

    从黑运输粮食至粤,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的理由:②运量大,③运费低。
    故选: C 。


    19~20.【答案】A、D
    【解析】
    19.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旨在考查从图表中获得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表中获得信息分析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我国耕地资源北方地区多,南方地区少;水资源北方地区少,南方地区多,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2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土资源配置问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熟知我国水土资源状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 南方水资源丰富,但山地丘陵高原面积较多,地形不平坦,不能扩大耕地面积,故 A 错误。
    B. 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故 B 错误。
    C. 南水北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故 C 错误。
    D. 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故 D 正确。
    ​​​​​​​故选 D 。   
    21.【答案】一
    (1)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湖南省
    (2)鄂  皖
    (3)沈阳  长春  哈尔滨
    (4)①  ⑥(以上两个答案不分先后)  ⑦  ⑧(以上两个答案不分先后)

    (1)慢  出生率  死亡率  加快  
    (2)13.4
    (3)增加  减缓  计划生育
    (4)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

    (1)西高东低  三  东
    (2)昆仑
    (3)青藏  世界屋脊
    (4)高原  塔里木  塔克拉玛干
    (5)台湾  海南

    (1)夏   温暖湿润  高温多雨 
    (2)东南  ①  太平  西南  ②  印度
    (3)季风  非季风  丰富
    (4)夏  旱涝
    (5)大兴安岭
    【解析】 一、本题考查我国省区行政区的判读及其简称、行政中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我国省区行政区的位置及轮廓特征、记忆其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解题的关键。
    ( 1 )根据省区行政区的位置及轮廓特征可知,①为西藏自治区,②为青海省,③为湖南省。
    ( 2 )根据省区行政区的位置及轮廓特征可知,④为湖北,简称为鄂,⑤为安徽,简称为皖。
    ( 3 )根据省区行政区的位置及轮廓特征可知,⑧为辽宁,行政中心为沈阳;⑨为吉林,行政中心为长春;⑩为黑龙江,行政中心为哈尔滨。
    ( 4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根据省区行政区的位置及轮廓特征可知,图中标注数码的自治区有①西藏、⑥内蒙古。
    二、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特征、人口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中人口增长曲线判读人口增长特征。
    ( 1 )读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人口增长曲线低缓,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 2 )读图可知,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为 21. 亿,约占世界人口的 1/5 。
    ( 3 )读图可知,从 1990 年到 2010 年,我国人口总数曲线在上升,但趋势变缓,说明我国人口总数在增加,但是人口增幅是在减缓,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 4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不好,若人口增长过慢,则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 5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不好,应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
    三、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主要地形区、岛屿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主要地形区位置、岛屿的轮廓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 1 )读图可知,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所以河流多向东流。
    ( 2 )根据 A 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可知,其为昆仑山脉,它是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 3 )昆仑山脉以南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 4 )读图可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就位于此,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 5 )根据岛屿的位置和轮廓特征可知, B 为台湾岛,我国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四、本题考查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的风向、性质、源地、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解题的关键。
    ( 1 )图中气流由较低纬度的海洋吹向陆地,为我国的夏季风,性质是温暖湿润,受此影响期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高温多雨。
    ( 2 )能给我国东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东南季风,结合方向可知,代号是①,来自太平洋;能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西南季风,结合方向可知,代号是②,来自印度洋。
    ( 3 )我们把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不够明显,则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 E 区内降水较丰富,而非季风区 F 则相反。
    ( 4 )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
    ( 5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

    22.【答案】(1)朝鲜  印度  渤海 
    (2)重庆  拉萨、南京  粤 
    (3)
    稀疏  藏族  维吾尔族 
    (4)漠河  地形、地势  北京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
    ( 1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图中陆上邻国 A 是朝鲜, B 是印度,内海 C 是渤海。
    ( 2 )图示城市中属于省级行政区域的是重庆,属于省会城市的是拉萨、南京。“东方明珠”香港与我国广东省(简称粤)的深圳市相邻。
    ( 3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黑河 -- 腾冲。拉萨位于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喀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两省区的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 4 )图示城市中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漠河。拉萨 10 月平均气温约 10 ℃,南京 10 月平均气温约 18 ℃,主要原因是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然后掉落,由于北京的纬度较高,树叶转黄较早。
    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 2 万多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 14 个,分别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我国海岸线长约 18000 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读图解答即可。

    相关试卷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标准难度):

    这是一份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标准难度),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第三两级阶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困难):

    这是一份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困难),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较易):

    这是一份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较易),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