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655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山居秋暝教案
展开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五年级(上) | 教材版本 | 2019统编教材 | |
课题名称 | 第七单元 21《山居秋暝》 | |||||
难点名称 | 解析诗意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知识点本身内涵丰富:加上五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语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时先通过歌曲奠定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通过教师对每句诗逐句的讲解让学生深刻领会诗意。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诗中作者写的非常多的景物,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动静结合的美感应该如何体会和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这节微课主要是借助音乐和图画帮助学生去走进诗人的写作意境之中。理解诗意的同时,发现动静结合的写法之妙。 | |||||
难点教学方法 | 填写示例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歌曲导入,介绍作者 1、播放歌曲《山居秋暝》。 借助节奏舒缓、空灵悦耳的导入音乐帮助学生去走近诗人的写作意境之中。 2、引出苏轼曾经说过的一句夸赞王维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由此进入诗文的学习。 3、师引语。 4、师范读《山居秋暝》。 (跟现代音乐的结合,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的同时,学生课后感兴趣听听歌曲就能熟背这首《山居秋暝》,一举多得。)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一、诗的首联(时间 地点 烘托) 1、“空山新雨后”点明“山居”;(地点) “天气晚来秋”点出“秋暝”。(时间) 2、“暝”在这里是日落,傍晚的意思。 3、诗的首联点明题意。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所描写的是初秋时节空山雨后的晚景(题目的含义)。 4、“空山”表明山的空旷寂静,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又适逢“新雨”过后,青山经过山雨的洗涤,愈显苍翠;秋天的傍晚,天气是那样清新怡人。 5、首联出笔自然,总写了山中雨后的特定环境,笼罩全篇。
二、诗的颔联和颈联(动静结合 渲染)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亮。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泉水是流动的,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浣女”与“下渔舟”是倒装。 而“喧”与“动”,具有一种生活气息,表明诗人向往这种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3、颔联的“明月”“松林”“清泉”这些词,写的是静; 颈联的“喧”“动”“归”“下”这些词,写的是动。 两联这样安排相映成趣,以动衬静。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三、诗的尾联(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诗直抒诗人的心志。 2、讲解诗意: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的美好,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 3、讲解“随意”和“王孙”的意思。 引经据典《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这是一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也是一种反抗精神。
四、情感凝练 《山居秋暝》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幽美的抒情乐曲,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真是越读越有美的体验。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找出诗中的景物: 并说一说,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这节微课更适合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所以涉及到的课堂练习较少,但是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预习跟着歌曲一起吟唱,自然而然地融入背诵的学习目标,还能将感情在拍手吟唱的过程中融汇进诗中,体会古人诗词歌赋中的文字美、音韵美。) | |||||
小结 | 佛学的美学思想可以总结为两个字——空灵。 这不是领悟一般的知识,而是对于宇宙本体的体验、领悟。所以是一种形而上的“悟”。但这种“悟”并不脱离、摒弃生活世界。而是在日常的、富有生命的、特别是在大自然的景象中去领悟。一旦有了这种领悟和体验,就会得到一种喜悦。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就是空灵澄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正是诗人对于无限和永恒的本体的体验。这种意向美也就是“空灵”。 道家美学,可以总结为这两个词:飘逸、清净。 庄子的“游”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是人与大自然融而为一的境界,所以庄子崇尚自然、素朴。正体现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体现了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所以,这首诗的美学价值就一句话,天人合一,创造了意象之美,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道家与禅意无缝融合,表现了意象世界的一种空灵与纯洁之美。 |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作者,导入新课,理解题目,认识词牌名,初步学习全词,做到读准确,展开想象,回望故园,资料引入,深化理解,拓展阅读,体悟思乡,学习一首词,结识一个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长相思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长相思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激趣,回顾积累,切题导入,出示题目,理解题目 ,认识词牌,了解词人,知晓常识,诵读词文,“准”“通”带“韵”,理解大意,描绘情景,析词联想,感悟词情,资料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