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背景简介,朗读划分,词句翻译,课文研读,合作交流,写作特色,文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自古常言.回顾中国几千年王朝更替史,旧王朝腐朽不堪而使民心背离,这时新王朝就顺应民意而夺取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孟子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存“内书”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翻译: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翻译: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翻译: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 能胜利。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翻译: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从战争到治国)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论据) 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3.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开篇点题,提出观点,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②内容上:突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这里的“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三里之城……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举小城四面被围,攻方又拥有“天时”这一有利条件,却不能取胜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地利”重于“天时”的论点。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不以兵革之利”这三句有什么作用?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排比句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强调地利不足恃,只有“人和”才可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三句是按照治国的逻辑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环环相扣,所以不能颠倒。
4.本文结尾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深化全文主旨?
对比论证。将“失道者”与“得道者”进行对比,再次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1.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作者从战争的角度出发,思路从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2.语言简练,善用排比;骈散结合,节奏感强。
文章多次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中还运用了一些骈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畔”同“叛”,背叛。
2、一词多义⑴利①地利不如人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
⑵之①三里之城 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多助之至 ④以天下之所顺
⑶以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以天下之所顺
⑷而①委而去之 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面山而居 ④泉香而酒冽
3、词类活用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⑵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作使动词用,使……巩固
古义:族内外亲属;今义:族外亲属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古义:放弃;今义:委任
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4、古今异义⑴池非不深也 池⑵委而去之 委 去⑶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⑷亲戚畔之 亲戚
5、特殊句式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注音和节奏,析内容巧释疑,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学习目标,新知讲解,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齐读课文,根据注释译读课文,利精良,去离开,山溪泛指山河,以凭借依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图片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疏通文意,课文解读,拓展延伸,孟子语录,亲戚畔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地利人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