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章末总结探究课课件+学案+测评
展开章末综合测评(一)
一、选择题
目前,广东省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板块,这对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区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协调发展,有人建议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为“珠三角”“沿海欠发达地区”“山区”三个板块。读图回答1~2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新划分方案中的三个板块的划分主要考虑( )
A.区域面积大小 B.经济发展状况
C.历史沿革差异 D.自然和交通条件
2.关于三个板块以及广东省实施的发展策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珠三角”板块优先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B.“沿海欠发达地区”板块加快发展,不断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构建沿海经济带
C.“山区”板块保护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形成生态屏障,发展特色经济
D.广东省内各板块发展策略不同,将导致各板块间发展更加不平衡
1.B 2.D [第1题,“珠三角”板块是经济发达地区,“沿海欠发达地区”板块和“山区”板块是广东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故新划分方案中的三个板块的划分主要考虑经济发展情况。故选B。第2题,将广东省划分成板块,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板块的优势条件,更好地推动各板块的发展,缩小各板块之间的经济差异。故选D。]
读图,完成3~4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
3.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B.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C.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4.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
A.以面状为主
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3.B 4.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属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同时,经济核心地域明显扩展,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6.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日照时数与地貌 B.地面物质与土壤
C.坡度与人口分布 D.地面坡度与交通
5.C 6.A [第5题,结合经纬网和河流流向可知,该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①正确;该岛受南半球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②错误;根据该岛面积及其地势变化可判断出③正确;西南部有峡湾,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④正确;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⑤错误。第6题,该岛西北侧处于陡峭的迎风坡,常年有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南侧处于和缓的背风坡,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跨国公司逐步加大对我国投资。下图为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空间布局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空间布局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阶段,地区分部布局在中心城市
B.第Ⅱ阶段,子公司向周边城市迁移
C.第Ⅲ阶段,公司总部迁至中心城市
D.第Ⅲ阶段,地区分部集中于中心城市
8.第Ⅱ、Ⅲ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地、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政策 D.政策、土地
7.B 8.B [第7题,读图可知,第Ⅰ阶段没有地区分部,只有两个子公司位于中心城市;第Ⅱ阶段,子公司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中心城市新增研发中心和地区分部;第Ⅲ阶段,公司总部一直在长三角地区之外,并未迁至中心城市;第Ⅲ阶段,地区分部在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均有分部。第8题,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且科技水平高。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心城市,可以吸引高素质劳动力,更快地了解市场需求,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故跨国公司在中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市场。]
今后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9~10题。
9.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大地区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下列关于三大地区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大地区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三大地区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9.A 10.B [第9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G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少。 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地区,②代表中部地区,③代表西部地区。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地区的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地区都市图,回答11~12题。
11.京、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优势有( )
①资金 ②土地资源 ③环境承载力 ④科技、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11.D 12.B [第11题,京、津是我国的直辖市,两地都有充足的资金和科技、人才;两地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较小,这是两城市的劣势。第12题,河北省较京、津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完善等,今后应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不应盲目迁入重工业;应发挥地区的生态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应加快科技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为了超越京、津地区;河北省有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无金融服务的优势,应依托人力资源,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学者提出我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下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远西部地带”各省级行政区共同的地理位置特征是( )
A.均地处亚热带
B.均位于边疆
C.均处于内陆
D.均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1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逐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自然资源及能源短缺
C.农业地位削弱
D.生态破坏严重
13.C 14.B [第13题,“远西部地带”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均处于内陆。第14题,“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大多是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资金、技术、人才较充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地位削弱、生态破坏严重均不是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其自然资源及能源逐渐短缺,这将成为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下图为某年我国四大地区对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出口额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5题。
注:东盟成员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15.据图分析可知( )
A.东部地区出口额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面积
B.影响中部地区出口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位置
C.东北地区出口中国香港少是因为经济水平低
D.较长的国界线促进了西部地区与东盟的贸易
D [东部地区出口额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和地理位置;从图中得出中部地区出口额最大的地区是欧盟和美国,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不是位置;影响东北地区出口中国香港少的主要因素是位置;较长的国界线促进了西部地区与东盟的贸易,D项正确。]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下表反映了甲、乙两图所示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甲 | 水稻 | 油菜、棉花等 |
乙 | 春小麦、玉米 | 甜菜、大豆等 |
(2)从自然角度考虑,乙图所示两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措施?
(3)甲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图所示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 第(1)题,甲图中的平原有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乙图中的平原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原因可以从纬度、气候、水热条件等角度分析。第(2)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从抵抗低温的角度回答。第(3)题,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回答。
[答案]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图所示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所示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不足,适宜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
(2)热量。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建温室大棚等,抵抗低温;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等。
(3)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分别说明下图中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风车 拦海大坝
(3)荷兰和中国的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分析说明两地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
[解析] 第(1)题,从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欧亚大陆;从相对位置看,两地位于不同大洲,临不同大洋。第(2)题,分析荷兰风车景观的形成原因,应该从该国风力资源丰富入手,主要考虑大气环流(西风带)、地理位置(沿海)。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保护陆地免遭海浪侵蚀,有利于填海造陆。第(3)题,围海造田的原因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角度考虑;而退耕还海的原因主要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
[答案] (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欧亚大陆。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
(2)风车:荷兰地处欧洲大陆西岸,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
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蚀,有利于填海造陆(围海造田)。
(3)围海造田可以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退耕还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减轻土地盐碱化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服装产业供应链,江苏某企业拟在M市建设服装生产基地,打造国际化供应链条。M市也积极吸引国外企业投资,目前M市附近已集聚了350家服装加工厂,其中大多数是日本、韩国企业投资的。下图为M市位置示意图。
(1)说明M市吸引国外企业到此投资建厂的优势。
(2)简述江苏服装企业在M市建立生产基地的意义。
(3)评价国外企业投资建厂对M市的影响。
[解析] 第(1)题,M市吸引国外企业到此投资建厂的优势,主要从当地的交通、劳动力数量、价格及政策条件等角度去分析。第(2)题,M市附近集聚了350家服装加工厂,说明该地服装企业供应链体系完整,知名度高,竞争优势明显,江苏服装企业在该市建立生产基地,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第(3)题,国外企业在M市投资建厂对该市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评价时应分析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等方面,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质量变差和对本地原有产业的冲击等方面。
[答案] (1)M市靠近海洋,海上交通便利;位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当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2)完善服装生产供应链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有利影响:促进M市工业化发展,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加剧城市工业污染;使当地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现象。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地理位置优越;有多种交通方式相联系,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吸引投资的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技术水平成熟。第(2)题,“东鞋西移”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从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收入、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我国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目前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北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原因:①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②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