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直线与平面”错解点击-新人教版 试卷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直线与平面”错解点击-新人教版第1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直线与平面”错解点击-新人教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直线与平面”错解点击-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直线与平面”错解点击-新人教版,共4页。
    “直线与平面”错解点击      在“直线与平面”内容中,为了研究直线与直线之间,直线与平面之间,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各种关系,引进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数学方法,例如“异面直线”,“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概念,反证法、同一法等方法,对于这类特定的概念理解不准确,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存在某些缺陷,解题时就容易出错.     下面通过几例,对产生错误的解法进行分析,研究纠正错误的方法,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例1  证明;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     错解  如图,   对于平面,直线AB是垂线,垂足B是点A的射影;直线AC是斜线,C是斜足,直线BC是斜线AC的射影.     在AC上任取一点P,过P作PO⊥交BC于O,     ∴点P在平面上的射影在BC上.     点击   这样的证明似乎有点道理,事实上这些点也是在这条斜线在该平面的射影上,但仔细分析,这些点在这条斜线在该平面的射影上的理论根据不足,过点P作PO⊥交BC于O,恰恰是本题要证明的.是一种易犯的逻辑错误,许多同学在解题中往往错而不觉,对此应引起警觉.     正解   AC是平面的斜线,点C是斜足,AB⊥,点B是垂足.     则BC是AC在平面上的射影.     在AC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PO⊥,垂足O.      ∴AB⊥  ∴PO ∥AB,      ∵点P在A、B、C三点确定的平面上,因此,PO平面ABC,      O∈BC.     例2  已知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     ①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则平面∥平面     ②若平面内不共线的三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平面∥平面    a、b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且a∥,b∥,则平面∥平面     以上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O个          (B)1个          (C)2个        (D)3个     错解  三个命题都正确,选(D).     点击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对问题不能全面的分析,缺乏把握空间元素位置关系的能力,不是用特殊代替一般,就是用一般统盖特殊”.如判断①、②是真命题,只是考虑了图1与图2的情况,而忽略了图3与图4的情况.   (1)             (2)                 (3)             (4)     而判断③是真命题,则是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没有真正理解,用任意两条直线代替了定理中的特指条件“两条相交直线”.     正解    因为三个命题都不正确,所以选(A).     例3  如图   E1、E2、F1、F2、G1、G2、H1、H2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的三等分点,求证:E1H1,与F1G2是异面直线.    错证1  (直接法)                ①连BD,由题设==     ∴ E1H1与BD不平行,设其交点为P,则P∈BD.     ==,        F1G2∥BD,∴  PF1G2     ②又E1P平面BCD,且E1∈E1P,      ∴ E1平面BCD.    故平面BCD内一点P与平面BCD外一点E1的连线E1P(即E1H1)与平面BCD内不过P点的直线F1G1是异面直线.      错证2   (反证法)      设E1H1与F1G2不是异面直线,则E1H与F1G相交或E1H1∥F1G2      ①设E1H1 ∩F1G2=P,       ∵E1H 平面ABD,F1G 平面CBD,      则E1H1与F1G2的公共点P应在平面ABD与平面CBD的交线BD上,     则F1G2∩ BD=P,这与F1G2∥BD    (∵△CBD中,==)矛盾,     ∴ E1H1与F1G2不相交.      ②设E1H1∥F1G2       ∵ F1G2∥BD,由公理4知      E1H1∥BD,这与E1H1 BD=P(∵在△ABD中,==,∴E1H1与BD不平行,必相交于一点P)矛盾,      ∴ E1H1F1G2不平行      综合(1)、(2)知E1H1与F1G2是异面直线.      点击    采用证法1时,有些同学往往忽略强调点P在平面CBD上但不在直线F1G2上,且点E1在直线E1P上但不在平面CBD上,只证E1H1与F1G2无公共点的一面,而忽视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便得出E1H1与F1G2是异面直线的结论,这是对其判定定理的片面理解,因而是错误的.      在采用证法2时,易犯的错误也是不全面,只排除了E1H1与F1G2不可能相交而忽略了还应排除它们平行的可能.因此,一定要深刻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克服证题中的片面性.      例4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它的对角线BD1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错解   连结A1C交BD1于E,则∠D1EA为BD1与平面A1B1CD所成角.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A1E=D1E=a  A1D1=a,A1ED1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1ED1====      ∴∠A1ED1=arccos,即BD1与平面A1B1CD所成角为arccos.     点击   以上证法的错误在于,∠A1ED1不是直线BD1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本题中D1A1不垂直于平面A1B1CD,所以A1E不D1E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正是对“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这个概念理解不清,导致了以上错误,所以在解此类题时,一定要先找出斜足,再作出垂足,垂足与斜足连线才得射影.正解    A1B1⊥平面A1ADD1,   又A1B1平面A1B1CD平面A1ADD1平面A1B1CD.连结AD1交A1D于O,则D1OA1D,D1O⊥平面A1B1CD.连A1C交BD1于E,连OE,则OE为D1E平面A1B1CD内的射影,∴∠D1EO为BD1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正方体的边长为a, 则D1O=a, OE=AB=a,在RtD1OE中,    tan∠D1EO==,      ∴ ∠D1E0=aretan,即BD1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为arctan.     例5  已知,AB是半径为R的O的直径,0C⊥AB,P、Q是圆上两点,且∠AOP=300,∠COQ=450,沿OC折叠使半圆面成一直二面角(图),求P、Q两点间的距离.错解   在平面AOC内,过点P作PD⊥OC于D, ∵ 平面AOC⊥平面BOC,则PD⊥平面BOC,连结DQ,      ∴DQ 平面BOC,∠PDQ是直二面角A—O—CB的平面角,       ∴∠PDQ=900       ∵∠AOP=300, ∴∠POD=600    在Rt△POD中, PD=Rsin600=R,    在Rt△DOQ中, DQ=Rsin450=R,     Rt△PDQPQ===,      即P、Q两点间的距离是    点击   此证法的错误在于对二面角的平面角理解有误.判定一个角是否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顶点在棱上;②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③这两条射线都必须垂直于棱.误解中忽视了条件③中的“都”字,事实上,DQ与OC不垂直,这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搞清空间每个元素的确切含义,概念一定要清楚,解题过程中要严格按定义要求落实,不能随心所欲.    正解   同错,得PD=R.又0D=R.在△0DQ中,由余弦定理得    DQ2=0D2+0Q2一20D·OQcos450      ==R2    在Rt△PDQ中,由勾股定理,得PQ=                        ==.故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相关试卷

    高中数学高考第4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第4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教材衍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高考第3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第3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教材衍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高考5 第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新题培优练: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5 第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新题培优练,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