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二、电功率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二、电功率教案,共5页。
11.2电功率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教师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要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应该重视了解学生的学前知识、现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丰富知识。 课程标准对初中电功率部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
教学背景分析 |
教学内容:电功率概念的建立和简单计算方法。 学生情况:初三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建构一个学生容易理解的场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用形象直观的素材,帮助学生建构电功率的内涵。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多媒体 技术准备:电压、电流传感器及配套软件;PPT投影和高清摄像头 |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知道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电功率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公式推导,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电压、电流和实际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
学习线索:演示实验——引出概念——建构概念——解决问题——强化概念 |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 ||||
| ||||
引入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引 入 课 题 | 演示实验:分别用两节干电池和三节干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演示电动机提升钩码。
| 观察:两次提升的速度明显不同。 讨论得出:电流做功的快慢不一样。 | 通过演示实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直观感受到了电流做功有快慢的区别。 | |
新
课
讲
授
| 讲授 在力学中学习过表示机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 刚才的实验说明了电流做功也有快慢之分,用什么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知识: 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电能)。 定义公式: 并结合电功,得出P=UI | 聆听 回忆旧知识、与新知识间形成联系。
思考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回答得出。
聆听
|
学会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 |
课堂练习: 例1:用电器在1分钟内消耗电能为360焦耳,求它的电功率是多少瓦? 例2:一盏白炽灯正常工作的电压为220V,测得此时通过的电流为0.2A,求它的电功率?此时电阻大小? 例3:某用电器在4小时内消耗电能0.6千瓦时,求其电功率? |
参与练习 |
通过针对性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公式、单位的了解。 通过课堂巡视,及时反馈。
| ||
电功率的测量一、 讲授:根据我们得出的公式P=UI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的测量来计算电功率。利用传感器可以将电动机提升钩码过程中,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及时记录下来。 演示实验:1:两节干电池供电时,电动机提升钩码做功。 2:用三节电池供电,重复上述实验。 3:将电动机换成定值电阻,再次完成两节、三节电池供电实验。 |
观察实验: 读出传感器所显示的电压、电流值,并完成电功率的计算。
|
让学生读数和计算,提高课堂参与程度且加深认识。
数据表现出电动机两端电压不是3V和4.5V,且电动机的电压电流变化情况不符合欧姆定律。可以启发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进一步的学习。 | ||
电功率的测量二、 讲授:根据公式测量出电功和时间也可以计算电功率。 演示实验:比较白炽灯和吹风机工作时,仪表盘的转动情况。 回顾:提问电能表300R/kWh的含义。 演示实验:使吹风机工作一分钟,计数。老师负责计时。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
聆听
观察现象
思考并回答
数出一分钟内仪表盘转动的圈数。并根据数据计算吹风机的电功率。
|
通过比较仪表盘转速的区别,直观认识电功率。 回顾相关知识。
学生参与了实验的整个过程,对电功率的测量有了认识。 | ||
反 馈 练 习 | 课堂练习: 例4:用电能表和秒表测用电器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标有600r/kW·h的电能表5min转动了30r,求:用电器电功率多大?
| 学生练习。 |
| |
课 堂 小 结 | 小结: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学习了两种方法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1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用电器功率 2利用电能表、秒表测用电器功率 | 聆听 | 梳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 |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 |||||
教学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置意图 | 技术应用 | 时间安排 |
创设情境 | 演示实验,在不同电压下,利用电动机提升钩码。 | 观察两次提升过程的不同之处。 | 直观认识电流做功有快慢的区别。 | 电动机提升装置 | 3min |
温故知新 | 回顾功率和电功的计算方法 | 回忆,思考,回答。 | 为引入公式做准备。 |
| 1min |
新课讲解 | 推导得出计算公式P=UI | 观看,记忆。 |
|
| 1min |
实践操作 | 展示相关习题 | 课堂练习。 | 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 PPT | 7min |
实践操作 | 电功率的测量1利用P=UI,教师演示实验 | 观察读数 | 了解公式应用 | 传感器 | 12min |
实践操作 | 电功率的测量2利用P=W/t | 观察电能表转速并参与计数。 | 了解测量方法。 | 高清摄像头 | 13min |
实践操作 | 出示习题 | 课堂练习 | 加深记忆 | PPT | 3min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评价方式:1、以即时反馈的方式对课堂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2、通过学生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
评价量规:1、整体性量规:对学生课堂习题完成情况,在课堂巡视中进行了解。 2、核查表:对课后习题利用评分系统进行统计,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
这个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线路清晰,取舍得当。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实际功率”这一主线,从概念的得出,公式的推导,两种测量方法和相关计算。 以往看到较多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涉及到电能表转速或提升速度之一,甚至还有只比较灯泡亮度就得出电功率的。本教学设计在这一点上是做得比较全面的,并且利用传感器对电动机提升钩码时的实际功率进行了测量。 而通常的教学设计都会在最后加上额定功率,我认为在电功率第一节课就产生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两个概念,增大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做了删节,将额定功率放到了下一节课的内容中。 将电动机和定值电阻电功率同时进行测量和比较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作为一个尝试并不展开,只对产生好奇和疑问的学生在课下进行介绍,我认为处理是得当的。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二、磁场精品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全册三、学生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获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数据记录及处理,结论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全册二、电功率获奖教案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