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江苏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生卷+教师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682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22年江苏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生卷+教师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682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22年江苏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生卷+教师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682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22年江苏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生卷+教师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6827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22年江苏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生卷+教师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6827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22年江苏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生卷+教师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6827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22年江苏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生卷+教师卷)
展开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2·江苏泰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注】①树杪(miǎo):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
②头不得顾( )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④乃记之而去(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4.翻译下列句子。
(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试题)“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
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6.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____________
(2)亲入村落____________
(3)臣亦不觉流涕____________
(4)臣窃度之____________
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10.“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
11.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2021·江苏泰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受此厄于人( )
②是与初见似小人(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1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6.【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2021·江苏常州·中考试题)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迄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
【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吴广素爱人
(2)宁有种乎
(3)如弈者观谱
(4)从古迄今
(5)舍注意读史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19.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2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2020·江苏常州·中考试题)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
[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教然后知困
②学学半
③究极本领
④再三展玩
⑤因窃自愧悔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23.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
2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2019·江苏常州·中考试题)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
②威武不能屈
③军于城父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7.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28.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2019·江苏·中考试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换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2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申 父 母 之 戒
3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
②意与日去____________
③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
④数郡毕至_____________
3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32.“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33.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2022·江苏淮安·三模)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①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②之郡,与知退③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④,梯危缒滑⑤,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⑥,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⑦,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矧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余序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⑨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白居易《三游洞序》)
[注]①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②祗(zhī)命:遵命。③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④芟(shān)芜:割倒杂草。刈翳:清除障碍。⑤梯危缒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⑥自未讫戌:从未时到戌时。⑦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⑧矧(shěn):况且。⑨廞(xīn):淤塞,这里指衔接。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仍 命 余 序 而 记 之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因舍棹进
②不能名状
③诚哉是
④水尤清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阅读【甲】文,请赏析文中画线句。
5.【甲】文“寂寥委置”和【乙】文“寂寥无人”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分析。
(2022·江苏盐城·三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塞下曲六首(其二)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6.请赏析甲诗首句中“惊”字的妙处。
7.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广 廉 得 赏 赐 辄 分 其 麾 下 饮 食 与 士 共 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单于素闻广贤( )
②行十余里,广佯死 ( )
③广讷口少言 ( )
④度不中不发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2)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0.请结合甲诗和乙文的相关内容,分析将军的形象。
(2022·江苏宿迁·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睢阳学舍书怀①
宋·范仲淹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②,薄才犹可赋鹪鹩③。
瓢思颜子④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注】①此诗是作者年轻求学时所作。②歌凤鸟:楚狂接舆曾以凤凰作歌劝孔子避世。③赋鹪鹩:晋代张华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被阮籍叹为“王佐之才”。④颜子指颜回。
【材料二】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敦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灵乌赋》
【材料三】
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吴曾《能改斋漫录》
【材料四】
公以进士解褐,为广德军司理,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论,编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
公服中,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①,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②,请天子帅③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不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公在杭州,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之地。公曰: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乎居室哉。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圃顾何时而居乎?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立仗:设立仪仗。②章献太后:名刘娥,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③帅:通“率”。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然,愿为良医 然________
(2)守或怒临之 临____
(3)欲媚章献太后 媚________
(4)仲淹受明公误知 知____
1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部分进行断句(限断三处)。
吾 今 年 逾 六 十 生 且 无 几 乃 谋 树 第 治 圃 顾 何 时 而 居 乎 ?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
14.文言语气词意味丰富,值得品味,请仿照示例,批注下面的句子。
【示例】不以千里称也。
【批注】本句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也”字蕴含了作者对千里马的无限同情。
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
15.材料四哪些地方体现了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风骨?
16.本诗最后一句化用西晋诗人左思《咏史》中的诗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两首诗都以“涧松”自比,但传达出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左诗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诗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人评价范仲淹:“范夫子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请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印证。
(2022·江苏苏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月夜游宝石山记
都穆
壬戌①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②读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③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天下名山游记选》)
注释: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②黄晋卿:黄溍,元人。③靳:吝惜。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8.请写出下列句子中词的意思。
(1)类屏障然 类:
(2)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 胜:
(3)诚天下之绝境也 诚:
(4)第以人情之异 第:
19.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将以斯夕玩月其上。
20.下列诗句中,与“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一句所表达的情与景关系(赏景之理)不一致的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C.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1.(甲)(乙)两段文字都对月色进行了描写。请结合文段中的划线句子,分析说明两文写法的不同;并说说两文作者感情的差异。
(2022·江苏扬州·二模)
【甲】
郑燮,号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燮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乙】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丙】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①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②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①乾隆十八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②囊橐(náng tuó):一种口袋。
22.解释甲文中加点字词。
(1)由迩达远( ) (2)书有弗记者乎?( )
(3)值岁荒( ) (4)活万余人( )
2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共两处)
爱 民 如 子 室 无 贿 赂 案 无 留 牍
24.翻译句子。
(1)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25.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首。请你做一回扬州八怪纪念馆的小导游,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甲文中郑板桥的两件事例。
26.有游客在参观纪念馆时提出疑问:“郑板桥为什么这么喜欢画竹子、写竹子呢?竹和人是不是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你结合以上三篇诗文回答。
(2022·江苏连云港·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选自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干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②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贱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③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27.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
A.爱怜 B.想法,年头 C.思考,考虑 D.忧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A.只,仅,只是 B.不过,可是 C.徒然 D.又如
(3)始治官舍( )
A.治理;管理 B.修筑,修建 C.整顿,训练 D.研究
(4)既而弥月不雨( )
A.整,满 B.更加,越发 C.广 D.充满
2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划分停顿。(限两处)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干此亭其可得耶?
2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3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3)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1.【丙】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2.根据你的读书积累,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2022·江苏扬州·一模)
【甲】
于是羽遂引东,欲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羽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亡以渡。”羽笑曰:“乃天亡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亡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也,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千里,吾不忍杀,以赐公。”乃令骑皆去马,步持短兵接战。羽独所杀汉军数百人。羽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羽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公得。”乃自刭。
——节选自《后汉书》
【乙】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丙】
叠题乌江亭
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亦足王也( )
(2)亡以渡( )
(3)尝一日千里( )
(4)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
34.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共两处)
吾 闻 汉 购 我 头 千 金 邑 万 户 吾 为 公 得
35.翻译句子。
(1)乃天亡我,何渡为!
(2)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36.乙诗中的“______,______”,与甲文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所表达的意思一致。
3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38.你们班准备就“项羽渡过乌江亭,是否会获胜”开展一次辩论赛,请依据这三段材料,分别整理出正方和反方的理由。
正方: 我方认为如果项羽渡过了乌江亭,还有获胜的希望。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 我方认为即使项羽渡过了乌江亭,也不会获得胜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2022·江苏盐城·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问 题。
【甲】
积微,月不胜①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②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③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④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①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②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③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④輶:分量轻。
【乙】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①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②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①且:连词,表示转折。②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子 贡 赎 鲁 人 于 诸 侯 来 而 让 不 取 其 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时不胜月
②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③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善日者王 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 其人拜之以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学生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学生卷),文件包含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docx、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学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22年四川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21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四川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21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21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语文分项汇编四川专用docx、专题21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语文分项汇编四川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22年山东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18 文言文对比阅读 (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山东中考语文5年真题1年模拟汇编 专题18 文言文对比阅读 (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8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语文分项汇编山东专用docx、专题18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语文分项汇编山东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