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课件
展开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再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这种客观之物景(山川、草木等)与诗人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便是意象,如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中无情的“台城柳”。可以说,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鉴赏这类抒情诗,要善于体会诗歌由意象所创设的生活画面而呈现的艺术境界,即意境。一般说来,诗歌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咏叹事物来体现人物思想。咏物诗中的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身状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诗中寄予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或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或抒发人生志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菊 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题: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诗意赏析〗杨万里,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本诗借菊抒怀。首联“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写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借用屈原《离骚》的典故,点明野菊不是给骚人作“夕餐”的落英,更何况是在重阳节时“随流俗”作为观赏的对象呢?表现了野菊的不迎合流俗、不同流合污的品性。
颔联“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写野菊之“野”,“在野有幽色”突出其生长的环境。它生长在山野里,本自不媚俗。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高洁与友情的真诚。它散发幽香,不因无人欣赏而消减其香气,即无论有人无人,香者自馨,香远益清。
颔联“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天色已晚,相逢山野,于是,忙折“一枝黄”。诗人不用“花”而用“黄”,这样写,既点明了“花”之意,亦表现了花之色,涵蕴更加丰富,且“黄”与上句的“碧”形成对比映衬,更有表现力。尾联中野菊应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犹向陶翁觅宠光”,再次化用陶潜的典故,使诗意含蓄蕴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的陶潜采菊东篱,悠然自得;今天的杨万里亦借野菊,表现了其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志趣。
1.审题。题干问“怎样的野菊形象”,要求概括野菊的特点;“颔联”指明了范围限制,仅就颔联而言,不要涉及其他诗句。2.要明确诗中所描绘物象的特征。颔联“在野有幽色”、不“为无人减妙香”,从形象到气质来刻画野菊。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野菊的形象特征即可。 参考答案: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②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注】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题目: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词人看似写山和月,其实是借它们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上片写青山“招不来”,又写青山唤我到溪边和它一起居住,再结合词后的注释②,青山的形象就一目了然了;下片写明月,“在天高处”,并且还夜夜听读屈原的《离骚》,结合屈原的形象,明月的特点也就很清楚了。答案: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词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词人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解析: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人要借“竹”言志,所以对“竹”的形象给以着力描绘,要准确把握其形象特点,必须关注分析这些描写其形象的诗句。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宜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答案:前三联描写出清新秀雅的新竹形象。它是新出嫩竹,颜色翠绿,竹影阴凉;雨洗后更加洁净,风吹过香气怡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①,卷雾出山楹②。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①涧户:涧边的人家;②山楹:就山岩凿成的房屋。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解析:分析“风”的形象,应由诗歌中对风的描写和评价入手,诗人言风“凉”,使“林壑清”为“涧户”“驱烟”,为“山楹”“卷雾”,日落山水静寂之时,又吹响松涛,让人们欣赏美妙的乐章,不辞劳苦地工作。尽管人们看不到它的踪迹,但它的一举一动都满含对人间百姓的深情厚意。所以诗人称其“有情”。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初见嵩山 张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一是从炼字角度,对“出”的理解,有助于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二是从表现手法看,动静结合,而浓烈的画面感,又使得此句充满强烈的动感,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三是从拟人手法切入,使得山峰形象生动传神,表现作者高洁独立的人格。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鉴赏事物形象,理解意象含义内涵,分析意象的作用,意象的作用,鉴赏景物形象,画面描述题,意境赏析题,画面描述,画面描述“3步骤”,意境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事物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事物形象 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事物形象必备知识,事物形象常见考点,如何突破各个考点,练习巩固提高时效,物象必备知识,物象常见考点,分析物象,年高考诗歌,怎么写物象,分析物象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题汇编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题汇编 课件,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