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专题强化练+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展开模块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区位条件)。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
B.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
C.②空间资源 ③智力资源
D.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
2.工业社会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D.矿产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程度增大
1.B 2.D [第1题,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的需求较多,随着技术进步,如灌溉技术的提高和良种的培育等,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工业社会阶段,矿产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信息社会阶段,科技飞速发展可在更大程度上摆脱区位条件的限制,据此可知,③为智力资源,②为矿产资源,①为空间资源。第2题,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能源、交通、市场、科技等的需求增大,导致曲线①迅速上升,故选D。]
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不同时段耕地数量转换来源与转换率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1990~2015年耕地面积( )
A.持续增大 B.持续减小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4.下列关于耕地转换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1995年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于林地
B.1995~2000年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于水域
C.2005~2010年减少的耕地主要用于植树造林
D.2010~2015年减少的耕地主要用于城乡建设
3.B 4.D [第3题,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的数量关系,即耕地的净转换率。读图可知,1990~2015年,该地区耕地的净转换率始终为负值,说明耕地转入小于转出,耕地面积持续减小,B正确。第4题,据图可知,1990~1995年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于水域,A错误;1995~2000年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于城乡建设用地,B错误;2005~2010年以及2010~2015年减少的耕地主要用于城乡建设,C错误、D正确。]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是以“虚拟”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水。一个地区虚拟水的输入输出是通过地区间农产品贸易表现出来的,这也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下图为常见单位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m3/kg)。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虚拟水净输出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 B.南美洲
C.欧洲 D.非洲
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目前多为虚拟水输入区。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经济发展快 B.人口稠密
C.耕地资源少 D.水旱灾害频繁
5.B 6.A [第5题,一个地区虚拟水的输入输出是通过地区间农产品贸易表现出来的。读图可知,牛肉和羊肉包含的虚拟水较多,南美洲是世界上牛肉和羊肉的主要输出区,因此也是虚拟水输出最多的地区,B正确;亚洲输出的农产品主要是谷物,欧洲输出的农产品主要是奶类产品,非洲输出的农产品主要是热带经济作物,这些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较少,A、C、D错误。第6题,一个地区虚拟水的输入输出是通过地区间农产品贸易表现出来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消费水平高,对牛肉、羊肉、奶类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大,需要大量输入,因此多为虚拟水输入区,A正确;人口稠密,耕地资源少,水旱灾害频繁,也会影响虚拟水的输入,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石油收入是埃及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下面两图分别示意2005~2015年埃及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统计。据此完成7~8题。
7.埃及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年份是( )
A.2005年 B.2007年
C.2010年 D.2015年
8.为了保障石油安全,埃及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减缓国内石油勘探、开发
②石油进口多元化
③保障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
④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C 8.D [第7题,据图可知,2010年埃及石油产量是35百万吨,消费量是36.3百万吨,需要进口,故埃及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年份是2010年。第8题,减缓国内石油勘探、开发会影响经济发展,①错误。为了保障石油安全,埃及可采取的措施有石油进口多元化,保证能源进口稳定;保障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避免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保证能源安全,②③④正确。]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下面的图和表分别为影响海洋牧场选址条件结构图和我国东海海域四地的选址条件对比表(数值为某一条件的影响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条件越优)。据此完成9~10题。
地点 | 社会经济条件 | 海洋物理环境 | 海洋生物条件 |
P1 | 0.08 | 0.14 | 0.07 |
P2 | 0.04 | 0.11 | 0.05 |
P3 | 0.06 | 0.14 | 0.07 |
P4 | 0.06 | 0.11 | 0.05 |
9.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主要是( )
A.有利于拓展海洋运输空间
B.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
D.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10.综合考虑上述条件,东海建设海洋牧场的最优海区是( )
A.P1 B.P2 C.P3 D.P4
9.B 10.A [第9题,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建设海洋牧场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即可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正确;建设海洋牧场没有拓展海洋运输空间,更不会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也不会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A、C、D错误。第10题,读影响海洋牧场选址条件结构图和我国东海海域四地的选址条件对比表(数值为某一条件的影响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条件越优)可知,海洋牧场的选址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表格中的数据,从四个海域的各项指标看:社会经济条件最好的是P1,海洋物理环境最好的是P1和P3,海洋生物条件最好的是P1和P3,综合来看,P1是东海建设海洋牧场的最优海区,A正确。]
碳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反映了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下图为2000~2011年京津冀碳生产率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1~13题。
注:GDP以2010年不变价折算。
11.下列关于三省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北省的能源利用率高
B.北京市的碳排放量最多
C.天津市的碳生产率逐年增长
D.北京市的年均碳生产率增速最快
12.提高河北省碳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控制人口规模 ②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天津市大力提高碳生产率能( )
A.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B.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C.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D.减少酸雨发生频率
11.D 12.C 13.A [第11题,由材料可知,碳生产率反映的是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河北省的碳生产率最低,反映能源利用率低;图中仅反映了碳生产率的高低及变化,据图中信息无法计算碳排放量;天津市的碳生产率在2009~2010年呈下降趋势,并不是逐年增长;图示时段,北京的碳生产率增长最多,反映了北京市的年均碳生产率增速最快。故选D。第12题,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碳生产率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从而提高其碳生产率;控制人口规模与碳生产率无关;河北省接受京津转移的产业多是高耗能产业,产业的转入会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导致碳生产率下降。故选C。第13题,提高碳生产率符合目前的节能减排潮流,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会提高碳生产率,但提高碳生产率并不一定会减轻城市交通拥堵;提高碳生产率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酸雨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导致的,与碳生产率关联度较小。故选A。]
下图示意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网络模式。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生活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
A.贝壳 B.橘皮
C.水银温度计 D.橡胶篮球
15.下列符合该回收网络模式特点的是( )
①居民是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者
②上游企业负责包装废弃物的回收
③下游企业负责包装产品的生产
④成立以废品回收为主体的合作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D 15.D [第14题,橡胶篮球的橡胶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故橡胶篮球属于可回收物;水银温度计含有水银,属于有害垃圾;橘皮是厨余垃圾,属于湿垃圾;贝壳不可回收。故A、B、C项均不选。第15题,结合图示可知,政府是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者,大部分包装废弃物都是可回收利用的,所以主要是合作社负责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故①②项错误;结合图示及相关知识可知,③④项说法正确。]
二、综合题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土地类型分布
(1)从干湿地区来看,我国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
(2)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中C处良田大量丧失的原因是什么?B处耕地缩小的原因是什么?
(3)今后应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C处应发展________;A处山地丘陵应发展________,以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稳产、高产。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在图中找到对应土地类型的分布,再判断其所属的干湿地区。第(2)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状况来分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第(3)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 (1)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2)风蚀、沙漠侵吞。水蚀、土壤次生盐渍化,城市、工矿生产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的不断扩大。
(3)畜牧业,退耕还牧,更好地发挥牧业优势 林业,扩大森林覆盖率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的三个倒“U”形曲线规律,即碳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强度峰值之后阶段,如下图。
(1)描述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判断S2阶段区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3)指出S3阶段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人类在S4阶段以后为使碳排放总量下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特点:读图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原因:注意从科技水平和工业化规模的角度分析。第(2)题,S2阶段区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主要从人均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增长推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出现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问题。第(3)题,注意审题“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可知一是温室效应加剧,二是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第(4)题,采取的措施主要从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利用、制定环保政策及提高环保意识等角度分析。
[答案] (1)特点:碳排放强度高,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低。 原因:工业革命初期,科学技术水平低,碳排放强度高;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规模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低。
(2)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3)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气候不稳定性增加。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碳排放政策进行约束和制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应对全球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风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兆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其中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重点开发地区。
材料二
图A
图B
(1)A河流域内的常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但不同河段内能源差异较大。试举例说明其上、中、下游沿线地区突出的能源资源。
(2)甲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如太阳能、________等,乙地区的能源资源________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请分析这两个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原因。
(3)丙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结合图B分析该地区多大风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压变化、地面植被等方面分析)。
(4)我国风能发电近期重点开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等华北、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黄河上游水量丰富,由于地势落差大而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下游有中原油田和胜利油田。第(2)题,青藏高原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资源丰富,分析太阳能丰富原因要注意空气稀薄和云量少都使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较少,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云量多而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较多,导致太阳能较少。第(3)题,风大一般与气压差有关,而气压差大多由于温差大,依次反推即可分析气压与风的关系;一般在地形狭小的地区,风受两侧地形夹击,出口狭小处风力较强劲。第(4)题,风能发电区位条件要注意以下几点:资源优势、市场条件(由于风能发电成本较高,所以一般建在能源需求量大且常规能源严重不足的地区)、资金条件(风能发电投资成本较高)等。
[答案] (1)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水电站有刘家峡、李家峡等;中游煤炭资源丰富,如神府煤田、西山煤田等,下游石油资源丰富,如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等。
(2)地热能 天然气 甲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而太阳能丰富;乙地区为四川盆地,云层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因而太阳能贫乏。
(3)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天山南北温差大,气压变化剧烈,故大风频繁;该地地处天山断层陷落带的山口位置,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加快,风力强劲;多戈壁,地形平坦,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故风速较快。
(4)华北、华东、华南等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开发利用风能,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改善环境质量;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资金充足。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洋垃圾入境新规,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垃圾在内的24种洋垃圾。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弃物。下图为固体废弃物致病途径示意图。
(1)在日常生活中,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有________、工业、农业、建筑业等,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能够使垃圾回归________。
(2)读图可知,固体废弃物污染使人体致病的途径有哪些?
(3)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治理洋垃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解析] 第(1)题,在日常生活中,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有居民生活、工业、农业、建筑业等,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够使垃圾回归土壤。第(2)题,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固体废弃物污染使人体致病的途径有通过皮肤接触被污染的空气,通过肺吸入被污染的空气;食用被污染的动物、植物食品;直接接触固体废弃物源;饮用被污染的水源。第(3)题,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回收利用的固体垃圾中,常掺杂着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洋垃圾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治理洋垃圾的主要措施有减少、停止进口洋垃圾;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等。
[答案] (1)居民生活 自净 土壤
(2)直接接触固体废弃物源;接触、吸入被污染的空气;食用被污染的食品;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3)原因:回收利用的固体垃圾中,常掺杂着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
措施:减少、停止进口洋垃圾;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文件包含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doc、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1含答案doc、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2含答案doc、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3含答案doc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专题强化练+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专题强化练+综合测评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