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5 化学与生活(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2 次下载
-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6 生产实际 流程题(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7 实际应用 计算题(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9 信息给予题 阅读理解题(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20 基本实验及原理(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1 次下载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8 探究题(学生卷+教师卷)
展开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
专题18 探究题
1. (2022北京中考)絮凝剂常用于水的净化,实验小组探究用絮凝剂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
【查阅资料】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硫酸铁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
【进行实验】
Ⅰ.配制水样和絮凝剂溶液
配制水样:向10L水中加入25g高岭土,搅拌、静置,取上层液作为水样。
配制絮凝剂溶液:用100mL水和5g硫酸铁进行配制。
Ⅱ.探究影响水样净化效果的因素
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测定静置不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
①
200
0
20
12.48
②
200
0.2
20
76.54
③
200
0.3
20
84.60
④
200
0.4
5
64.45
⑤
200
0.4
10
70.85
⑥
200
0.4
15
81.04
⑦
200
0.4
20
86.02
⑧
200
0.5
20
88.15
⑨
200
0.6
20
86.49
【解释与结论】
(1)配制絮凝剂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B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依据④~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
(5)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其证据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DAB ②. 加快溶解速度
(2)加入了絮凝剂 (3)静置时间越长,浊度去除率越高 (4)①②③或⑦⑧⑨
(5)⑧⑨实验对比得出,两组实验中水样的质量与静置时间都相同,⑧中絮凝剂加入体积较少,浊度去除率较高
【解析】
(1)配制絮凝剂溶液的操作为:计算出需要溶质的质量及溶剂的体积,先用天平称量出需要的絮凝剂的质量,将絮凝剂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需要水的体积,将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待全部溶解后溶液配制成功;故操作顺序为CDAB;玻璃棒搅拌的目的为加快溶解速度;
(2)②中加入了絮凝剂,①中没有絮凝剂,则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高;
(3)实验④~⑦中等质量的水样中加入的絮凝剂体积也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得出静置时间越长,浊度去除率越高;
(4)观察表格数据得出实验①②③或者实验⑦⑧⑨中水样的体积相等,静置时间相等,加入絮凝剂的体积不一样,则实验①②③或者实验⑦⑧⑨可以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对净化效果影响;
(5)观察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实验⑧与⑨可知,实验⑧中浊度去除率较高,但絮凝剂加入的体积较少,则不能得出结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
2.(2021北京中考)(7分)硬水加热时易产生水垢,很多工业用水需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小组同学利用1.5%的肥皂水比较水的硬度。
【查阅资料】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Ⅰ、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问硬度的硬水。
用蒸馏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混合溶液用量/滴
0
0
0
1
x
1
2
2
2
肥皂水用量/滴
5
10
20
5
10
20
5
10
20
产生泡沫量
少
多
很多
无
少
多
无
无
少
【解释与结论】
(1)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 。
(2)设计第2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⑤中x应为 。
(3)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 。
(4)由上述三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Ⅱ、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进行实验】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
实验操作
水样
肥皂水用量/滴
市售纯净水
2
煮沸后的自来水
6
自来水
9
湖水
14
【解释与结论】
(5)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
(6)由上述实验可知,能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有 。
(7)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 。
【答案】(1)产生泡沫多少。 (2)1。
(3)第2组实验以肥皂水为变量,探究肥皂水多少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4)硬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少,软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多。(5)湖水。 (6)煮沸。
(7)另取相同量山泉水,滴加肥皂水记录产生泡沫所需肥皂水量,大于自来水所需肥皂水量,说明山泉水硬度大于自来水。
【解析】(1)②和⑧不同实验现象是产生的泡沫多少不同,因此据此判断区分软硬水;
故答案为:产生泡沫多少。
(2)根据对比实验唯一变量的原则可知,x加入混合液体积相同,也是1滴;
故答案为:1。
(3)第2组实验中验证不同催化剂 肥皂水的用量,产生泡沫量不同,因此是探究肥皂水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故答案为:第2组实验以肥皂水为变量,探究肥皂水多少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4)从3组实验可以看出,当在相同体积蒸馏水加入不同量氯化钙和氯化镁溶液,同时加入相同量的肥皂水,则可以看出蒸馏水泡沫多,而加入氯化钙和氯化镁体积越多的泡沫越少,而水的硬度根据钙。镁离子含量来表示,所以说明硬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少,软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
故答案为:硬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少,软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多。
(5)根据题目数据可以看出,湖水硬度最大;
故答案为:湖水。
(6)根据煮沸自来水与自来水加入肥皂水的体积,可以知道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煮沸。
(7)为了确保只改变水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因此需要取相同量的山泉水,然后滴加肥皂水,记录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时,使用的量,与自来水的数据相比,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另取相同量山泉水,滴加肥皂水记录产生泡沫所需肥皂水量,大于自来水所需肥皂水量,说明山泉水硬度大于自来水。
3.(2020北京中考)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①
②
装置
现象
试管内壁有水雾
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②中现象说明有CO2产生。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实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配方
面粉/ 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 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 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g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
开始发霉时间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解释与结论】
(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
(4)第2组,⑦中x为_______。
(5)对比第1组、第2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 ①. ②. 丙酸钙受热后产生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 ③. 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 ④. 5 ⑤. 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 ⑥. 不同意。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故不是越多越好
【解析】
Ⅰ、解释与结论: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丙酸钙加热后生成的固体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得出:丙酸钙受热后产生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
Ⅱ、解释与结论:
(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组实验,其它因素相同,只有丙酸钙的质量不同,故该实验是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
(4)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组与第1组其它数据相同,只是第1组无蔗糖,而第2组有蔗糖,且第2组加入蔗糖的质量应相同,故x=5;
(5)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开始发霉的时间相同,故说明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
反思与评价:
(6)由题干信息可知,丙酸钙属于食品防腐剂,且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故不是越多越好。
故填:不同意;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故不是越多越好。
4.(2019北京中考)下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
【进行实验】分别取5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
记录如下:
表1实验记录
实验
糖
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效果得分
1
蔗糖
4
5
22
65
2
蔗糖
5
10
30
81
3
蔗糖
6
15
50
93
4
冰糖
4
10
50
91
5
冰糖
5
15
22
88
6
冰糖
a
5
30
75
7
葡萄糖
4
15
30
0
8
葡萄糖
5
5
50
0
9
葡萄糖
6
10
22
0
【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
表2效果得分均值
因素
糖
浓硫酸体积/mL
水滴数
温度/℃
蔗糖
冰糖
葡萄糖
4
5
6
5
10
15
22
30
50
均值
79.7
84.7
0
52.0
56.3
56.0
46.7
57.3
60.3
51.0
52.0
61.3
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6中,a为_____________mL。
(4)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g冰糖、5mL浓硫酸、_____滴水和50℃
【反思与评价】
(5)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数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化学 ②. 浓硫酸中有硫元素和氧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素,则生成物中也会有硫元素和氧元素 ③. 6 ④. 15 ⑤. 65、88、0 ⑥. 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
【解析】
(1) 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炭黑的化学式为:C,物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写:化学;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之一: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浓硫酸中有硫元素和氧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素,则生成物中也会有硫元素和氧元素;
(3)对比表1数据可得,糖为冰糖时,浓硫酸体积缺少6mL,故填写:6;
(4)分析表2可得,5g冰糖、5mL浓硫酸、15滴水和50℃时,数值同组最大,故填写:15;
(5) 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均值的方法是:,故填写:65、88、0;
(6)对比表1和表2数据可得,6mL浓硫酸比4mL效果要好,15滴水比10滴效果要好,故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
【点睛】该题为科学探究题,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
5.(2018北京中考)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 H2SO4 = CuSO4 + H2O + 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1-1
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2-4
1:12
无黑色物质
2-5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 C+ ___ CuO高温___ Cu+ ___ CO2↑。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CO2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1的目的是 __________ 。
(4)实验2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__________ 。
【答案】 ①. 1 ②. 2 ③. 2 ④. 1; ⑤.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⑥. 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⑦. 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是恰好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⑧. 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⑨. 稀硫酸。
【解析】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C+2CuO高温 2Cu+CO2↑;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如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实验1-1,反应物受热面积较大,实验1-2反应物受热面积较小,故实验1与实验2形成对比实验,可以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由表可知,当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是恰好反应,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由表可知,当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生成物中含有Cu和CuO,没有必要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
(6)因为Cu2O + H2SO4 = CuSO4 + H2O + Cu,所以向红色固体中加稀硫酸如溶液变为蓝色,可以可以说明有Cu2O。
1. (2022北京大兴二模)实验小组同学对铁生锈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1: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C中铁钉生锈,A、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实验2:为进一步探究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利用传感器监测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来判断铁生锈的情况。
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其他试剂
初始时氧气浓度/%
200s时氧气浓度/%
水/滴
食盐质量/g
稀醋酸/滴
①
0
0
0
20.8
20.8
②
10
0
0
20.8
15.2
③
10
0
5
20.8
12.7
④
10
1.0
0
20.8
8.0
【解释与结论】
(1)铁生锈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由实验1能得出“与H2O接触是铁生锈条件之一”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实验2,①中200s时氧气浓度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由实验2得出“食盐能加速铁生锈”结论,依据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5)实验2,设计②③的目的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小明欲进一步探究NaOH稀溶液对铁生锈速率是否有影响,他又补充设计了如下实验:
其他试剂
初始时氧气浓度/%
200s时氧气浓度/%
水/滴
食盐质量/g
稀醋酸/滴
NaOH稀溶液/滴
5
20.8
该实验中水、食盐、稀醋酸的量分别是______。
【答案】 ①. 化学变化 ②. 试管A中铁钉不生锈,试管C中铁钉生锈 ③. 铁与水隔离,不能生锈,因此不能消耗氧气 ④. ②④##④② ⑤. 探究稀醋酸能否加速铁生锈 ⑥. 10、0、0
【解析】
解释与结论:
(1)铁生锈时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2)试管A中铁钉只与空气接触,试管B中铁钉只与水接触,试管C中铁钉与水、空气同时接触,其中试管A中铁钉不生锈,试管C中铁钉生锈,则说明铁生锈时需与水接触。
(3)实验2中,①中铁粉没有与水接触,不能生锈,因此不消耗氧气,200s时氧气浓度也没有发生变化。
(4)实验2中,②中没有食盐、④中有食盐,其他条件都相同,且④中200s时氧气浓度更少,说明食盐能加快铁生锈。
(5)实验2中,②中滴有水滴,③中不仅滴有水滴,还滴有稀醋酸,则说明设计②③的目的是探究稀醋酸能否加速铁生锈。
反思与评价:
对比实验要单一变量,欲探究NaOH稀溶液对铁生锈速率是否有影响,则除了NaOH稀溶液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则该实验中水、食盐、稀醋酸的量分别是10、0、0。
2. (2022北京朝阳一模)化学小组对市售“茶垢清洁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使用方法:将“茶垢清洁剂”粉末倒入容器中,加入50℃~70℃的水,浸泡10分钟,清水冲洗即可。
②过碳酸钠是常用的洗涤助剂。它是白色固体,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实验1:验证“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进行实验】在分液漏斗a中加入新配制的“茶垢清洁剂”的饱和溶液。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打开分液漏斗a的活塞,加入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然后_______。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Ⅱ.待Ⅰ中反应停止后,打开分液漏斗b的活塞,加入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步骤I,关闭活塞后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步骤Ⅱ,分液漏斗b中的液体是_______,依据步骤Ⅱ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实验2:探究影响过碳酸钠去茶渍效果的因素
【进行实验】25℃时,取洗碗基料15g于洗碗机中,分别加人不同质量的过碳酸钠,按照不同洗涤模式对具有相同茶渍的茶杯进行洗涤,洗涤后根据去茶渍效果打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常规洗涤模式)
第2组(快洗模式)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过碳酸钠用量/g
0
1
2
3
0
1
2
3
水的硬度/mg·kg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pH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去茶渍效果打分
2
5
7
9
2
4
6
8
【解释与结论】
(3)对比②和⑥可知,常规洗涤模式比快洗模式去茶渍效果好,依据是_______。
(4)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5)生活中碳酸钠也是常用洗涤剂。继续实验,发现碳酸钠比过碳酸钠去茶渍效果差,其实验方案是:在25℃、水的硬度为250mg·kg-1、pH为11的条件下,取洗碗基料15g于洗碗机中,加入2g碳酸钠,_______。
【答案】 ①.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处 ②. ③. 稀盐酸(合理即可) ④.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⑤. 常规洗涤模式去茶渍效果打分更高 ⑥. 常规洗涤模式下,其他条件相同时,加入过碳酸钠的量是否影响去茶渍效果 ⑦. 记录去茶渍效果打分值
【解析】
(1)根据步骤I的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打开分液漏斗a的活塞,加入适量溶液后,生成了氧气,所以分液漏斗a的溶液中有过氧化氢,检验是否生成氧气应观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处是否复燃;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步骤Ⅱ的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打开分液漏斗b的活塞,加入适量溶液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分液漏斗b的溶液是稀盐酸,由此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3)洗涤后根据去茶渍效果打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对比②和⑥可知,常规洗涤模式比快洗模式去茶渍效果好,是因为常规洗涤模式去茶渍效果打分更高;
(4)对比①②③④可知,进行常规洗涤模式洗涤时,在水的硬度和酸碱性相同的条件下,加入过碳酸钠的量越多,去茶渍效果好越好;
(5)碳酸钠比过碳酸钠去茶渍效果差,由此可知:在25℃、水的硬度为250mg·kg-1、pH为11的条件下,取洗碗基料15g于洗碗机中,加入2g碳酸钠,记录去茶渍效果打分的结果是否小于6。
3. (2022北京丰台一模)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发生脱氧反应消耗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实验小组探究脱氧反应发生条件和影响脱氧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一 探究脱氧反应发生条件
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
(1)结合图2分析,集气瓶②中铁粉发生脱氧反应的依据是______。
(2)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发生脱氧反应需要铁粉与氧气和______同时接触。
实验二 探究氯化钠、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下,利用5g铁粉和10滴水,改变活性炭和氯化钠的用量(见下表),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实验编号
铁粉/g
活性炭/g
氯化钠/g
1
5
0
1
2
5
0.75
0
3
5
0.75
1
4
5
1.5
1
5
5
a
2
(3)实验5中,a=______。
(4)实验1、3、4的目的是______。
(5)结合图4,对比实验2、3、5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实验三 探究硅藻土的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脱氧剂中还经常添加硅藻土,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 同时疏松配料,使铁粉更易于与氧气接触。室温下,在一定量的脱氧剂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硅藻土,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耗尽所需时间,如图5所示。
(6)由图5可知,硅藻土用量和氧气耗尽所需时间的关系是______。
(7)结合以上实验分析,脱氧剂的反应速率还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氧气含量减小
(2)水或H2O (3)0.75
(4)探究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5)室温下,在铁粉、水、活性炭质量相同时,氯化钠用量在0、1、2g时,随着氯化钠用量增加,脱氧反应速率加快
(6)室温下,脱氧剂质量相同时,硅藻土用量在0.15g—0.65g范围内,随着硅藻土用量增加,氧气耗尽所需时间先减小后增加
(7)温度、疏松程度等
【解析】
(1)由图2可知,集气瓶②中氧气含量逐渐减小,说明铁粉发生了脱氧反应;
(2)集气瓶①和集气瓶②中变量是水,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图2可知,集气瓶①中氧气含量几乎不变,集气瓶②中氧气含量逐渐减小,说明集气瓶②中发生了脱氧反应,说明发生脱氧反应需要铁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由图4可知,实验2、3、5为一个实验组,故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氯化钠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a=0.75;
(4)由表可知,实验1、3、4中,活性炭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5)实验2、3、5中,氯化钠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图4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氯化钠的用量越大,氧气含量减少的越多,说明室温下,在铁粉、水、活性炭质量相同时,氯化钠用量在0、1、2g时,随着氯化钠用量增加,脱氧反应速率加快;
(6)由图可知,室温下,脱氧剂质量相同时,硅藻土用量在0.15g—0.65g范围内,随着硅藻土用量增加,氧气耗尽所需时间先减小后增加;
(7)由以上实验可知,脱氧剂的反应速率还可能受温度、疏松程度等影响。
4. (2022北京东城一模)实验小组探究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进行实验】
(1)实验1:向分别盛有Fe片、Cu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①Fe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Cu与稀盐酸不反应,原因是______。
(2)实验2:探究Fe与硫酸的反应(Fe片大小相同且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硫酸溶液体积相等)
序号
药品
现章
①
Fe片+硫酸溶液(V浓硫酸:V水=1:2)
快速产生气泡
②
Fe片+硫酸溶液(V浓硫酸:V水=1:200)
缓慢产生气泡
③
Fe片+硫酸溶液(V浓硫酸:V水=1:200000)
无气泡产生
①对比实验①和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②实验③中没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3:探究Cu与浓盐酸的反应
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硫酸溶液与浓盐酸中H+的浓度接近)。
装置
序号
药品
现象
④
浓盐酸
24小时后仍无明显变化
⑤
Cu粉+硫酸溶液
24小时后得无明显变化
⑥
Cu粉+浓盐酸
24小时后气球变鼓
【解释与结论】
① ④是对照实验,目的是排除______的干扰。
② 点燃⑥中气球内的气体,发出爆鸣声,则⑥中气球变鼓是因为生成了______;经检测,⑥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成分是H3CuCl4。
【反思与评价】
③综合以上实验,请写出你对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的新认识______。
【答案】(1) ①. ②.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
(2) ①.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的浓度越低,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越慢 ②. 酸的浓度太低,铁与氢离子接触少
(3) ①. 浓盐酸挥发 ②. 氢气或H2 ③. 一定条件下,氢后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解析】
(1)①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故铜与稀盐酸不反应;
(2)①实验①和②中,酸的浓度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且酸的浓度越低,产生气泡的速率越慢,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的浓度越低,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越慢;
②实验③中酸的浓度太低,铁与氢离子接触少,故没有气泡产生;
(3)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④是对照实验,目的是排除浓盐酸挥发的干扰;
②点燃⑥中气球内的气体,发出爆鸣声,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u、H、Cl,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故则⑥中气球变鼓是因为生成了氢气;
③由以上实验可知,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但是铜粉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一定条件下,氢后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5. (2022北京房山二模)食用油是厨房中常见的食材,小组同学针对食用油的变质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食用油不易溶于水,能溶于酒精和醋酸中。白酒和白醋的主要成分分别为酒精和醋酸。
②食用油变质后产生的过氧化物可使碘化钾淀粉试纸由白色变为蓝色。
Ⅰ.检验食用油是否变质
【进行实验】
ⅰ.空白对照组
实验操作
试剂
现象
52°白酒
碘化钾淀粉试纸不变色
白酷
碘化钾淀粉试纸不变色
ⅱ.对比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溶剂
52°白酒
52°白酒
52°白酒
白醋
白醋
白醋
油样
新油
过期油
煎炸过的老油
新油
过期油
煎炸过的老油
现象
碘化钾淀粉试纸不变色
碘化钾淀粉试纸不变色
碘化钾淀粉试纸不变色
碘化钾淀粉试纸不变色
碘化钾淀粉试纸变为蓝色
碘化钾淀粉试纸轻微变蓝
【解释与结论】
(1)食用油中常含有 C18H34O2、C18H32O2、C16H32O2等,这些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2)依据空白对照组可知,用 52°白酒和白醋作溶剂 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3)由对比实验组可知,适宜的溶剂为 _______。
(4)经上述实验检验,已经发生变质的是_____(填序号)。
A. 新油 B. 过期油 C. 煎炸过的老油
Ⅱ.去除食用油中过氧化物的方法
【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
2-1隔绝氧气自降解法
2-2还原降解法
实验操作
在隔绝氧气条件下,取四份相同体积、不同温度的食用油,分别恒温放置,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油样的过氧化值。
30℃时,取若干份相同体积的食用油,添加不同质量的还原剂(半胱氨酸),测定油样的过氧化值。
实验结果
【解释与结论】
(5)设计实验 2-1 的目的是_______。
(6)由实验 2-2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7)根据上述实验,请从食用油的加工、储存或使用等方面,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
【答案】(1)组成元素相同或都是有机物等(合理即可) (2)不会 (3)白醋 (4)BC
(5)验证过氧化物开始降低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6)30 ℃时,半胱氨酸添加量在0~1.0%时,过氧化物降低率升高,半胱氨酸添加量在1.0%~1.4% 时,过氧化物降低率降低。
(7)好使用煎炸过的老油或隔绝氧气储存或使用时先加热至110 ℃左右
【解析】
(1)由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可知,这些物质的相同点是组成元素相同、都是有机物等。故答案为:组成元素相同或都是有机物等。
(2)依据空白对照组可知,用52°白酒和白醋作溶剂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不会。
(3)由对比实验组可知,适宜的溶剂为白醋,是因为利用白醋能够检测出过氧化物。故答案为:白醋。
(4)经上述实验检验,已经发生变质的是过期油、煎炸过的老油。故答案为:BC。
(5)设计实验2-1的目的是验证过氧化物开始降低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故答案为:验证过氧化物开始降低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6)由实验2-2得到的结论是30 ℃时,半胱氨酸添加量在0~1.0%时,过氧化物降低率升高,半胱氨酸添加量在1.0%~1.4% 时,过氧化物降低率降低。故答案为:30 ℃时,半胱氨酸添加量在0~1.0%时,过氧化物降低率升高,半胱氨酸添加量在1.0%~1.4% 时,过氧化物降低率降低。
(7)根据上述实验,从食用油的加工、储存或使用等方面的合理建议:最好使用煎炸过的老油、隔绝氧气储存、使用时先加热至110 ℃左右。故答案为:最好使用煎炸过的老油或隔绝氧气储存或使用时先加热至110 ℃左右。
6. (2022北京丰台二模)“固体酒精”是乙醇、硬脂酸、NaOH 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同学们对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制备“固体酒精”的工艺流程如下:
实验 1 探究加料方式对制备“固体酒精”的影响
一定温度下,乙醇、硬脂酸、NaOH 用量相同时,用不同的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加料方式
硬脂酸和NaOH同时加入乙醇
先将硬脂酸溶于乙醇,再加入NaOH
将硬脂酸和NaOH分别充分溶于2份乙醇后,再混合
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60min
45min
30min
实验 2 探究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温度
在不同温度下,乙醇、硬脂酸、NaOH 用量相同时,用最佳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温度/℃
现象
④
30
混合后立即生成“固体酒精”,产品不能混合均匀
⑤
40
混合后立即生成少量“固体酒精”,产品局部混合不均匀
⑥
60
混合后不立刻生成“固体酒精”,可以混合均匀
实验 3 探究硬脂酸的含量对“固体酒精”燃烧时凝固性能的影响
在最佳温度下,用最佳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制备“固体酒精”并点燃,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乙醇/g
硬脂酸/g
氢氧化钠/g
燃烧现象
⑦
96
3
1
熔化流淌
⑧
93
6
1
少量熔化流淌
⑨
X
6.5
1
不熔化流淌
【解释与结论】
(1)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发生如下化学反应,补全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较高温度下,上述反应生成硬脂酸钠(C17H35COONa)均匀地分散在乙醇中,冷却后形成“固体酒精”。由此可知,“固体酒精”______固态乙醇(填“是”或“不是”)。
(3)实验 1 中,③为最佳加料方式的依据是______。
(4)实验 2 中,生成“固体酒精”过快,会导致产品均匀性较差,因此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温度是______
(5)实验⑨,x=______。
(6)实验 3,对比实验⑦~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7)下列关于“固体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固体酒精”燃烧时保持固体状态提高了其使用时的安全性
B.“固体酒精”的优点之一是便于运输、携带
C.评价“固体酒精”的优劣还需考虑燃烧时长和热值
D.评价“固体酒精”的优劣还需考虑燃烧时是否产生黑烟异味
【答案】 ①. ②. 不是 ③. 一定温度下,乙醇、硬脂酸、氢氧化钠用量相同时,③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最少 ④. 60℃ ⑤. 92.5 ⑥. 氢氧化钠质量一定时,硬脂酸的质量越大,“固体酒精”燃烧时凝固性能越大 ⑦. ABCD
【解析】
(1)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反应生成硬脂酸钠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在较高温度下,上述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C17H35COONa)均匀地分散在乙醇中,冷却后形成“固体酒精”。由此可知,“固体酒精”不是固态乙醇;
(3)实验1中,③为最佳加料方式的依据是一定温度下,乙醇、硬脂酸、氢氧化钠用量相同时,③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最少;
(4)实验2中,生成“固体酒精”过快,会导致产品均匀性较差,因此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温度是60℃,此温度下,混合后不立刻生成“固体酒精”,可以混合均匀;
(5)由图中实验⑦⑧数据分析,⑦中氢氧化钠1g,硬脂酸3g,乙醇96g,⑧中氢氧化钠1g,硬脂酸6g,乙醇93g,当氢氧化钠质量都是1g时,硬脂酸每增加3g,乙醇减少3g,则当氢氧化钠1g时,硬脂酸增加3.5g,乙醇减少3.5g,故实验⑨中氢氧化钠1g时,硬脂酸3g+3.5g=6.5g时,乙醇为96g-3.5g=92.5g,即X=92.5;
(6)实验3,对比实验⑦~⑨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质量一定时,硬脂酸的质量越大,“固体酒精”燃烧时凝固性能越大;
(7)A.“固体酒精”燃烧时保持固体状态提高了其使用时的安全性,说法正确;
B.固体相比较液体气体来说,固体便于运输,“固体酒精”的优点之一是便于运输、携带,说法正确;
C.评价“固体酒精”的优劣还需考虑燃烧时长和热值,说法正确;
D.酒精中含有碳,评价“固体酒精”的优劣还需考虑燃烧时是否产生黑烟异味,说法正确;
故说法正确的选择ABCD。
7. (2022北京海淀二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生产油漆、颜料等。兴趣小组探究碱式碳酸铜制备的最佳实验条件。
【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是翠绿色、难溶于水的固体,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进行实验】按下表中的数据进行图示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序号
CuSO4溶液体积/mL
Na2CO3溶液体积/mL
水浴温度/℃
固体颜色
i
50
60
60
蓝绿
ii
50
60
70
翠绿
iii
50
60
80
暗绿
iv
50
70
70
蓝绿
v
50
50
x
蓝绿
【解释与结论】
(1)为了使生成的碱式碳酸铜稳定,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反应体系的pH___________7(填“<”或“>”)。
(2)ii、iv、v的目的是探究制备碱式碳酸铜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最佳配比,x=___________。
(3)设计i~iii的目的为___________。
(4)由表中数据知,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最佳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iii中所得固体颜色偏暗。查阅资料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会生成CuO,猜想颜色变暗的原因与该反应有关。
①请将碱式碳酸铜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
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上述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说明:若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则该猜想成立。
【答案】(1)> (2)70
(3)探究碱式碳酸铜制备的最佳水浴温度
(4)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最佳体积比为5:6,水浴温度为70℃
(5) ①. 1 Cu2(OH)2CO3 2CuO +1 H2O+ 1CO2↑ ②. 80℃ ③. 澄清石灰水 ④. 110 mL水 ⑤. 固体颜色变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1)由题文可知,碱式碳酸铜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所以为了使生成的碱式碳酸铜稳定,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反应体系的pH>7,保障反应体系不呈酸性,故填>。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变量只有一个,ii、iv、v的目的是探究制备碱式碳酸铜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最佳配比,其中的变量是Na2CO3溶液体积,则水浴温度应该相同,即x为70,故填70。
(3)由题文可知,实验i~iii的变量是水浴的温度,其它的量相同,则实验目的为探究碱式碳酸铜制备的最佳水浴温度,故填探究碱式碳酸铜制备的最佳水浴温度。
(4)碱式碳酸铜是翠绿色、难溶于水的固体,由图可知,生成碱式碳酸铜的最佳条件是实验ii,即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最佳体积比为5:6,水浴温度为70℃,故填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最佳体积比为5:6,水浴温度为70℃。
(5)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写为:1 Cu2(OH)2CO3 2CuO +1 H2O+ 1CO2↑。
②由题文可知,实验iii是水浴的温度为80℃,所以该实验中水浴的温度也应为80℃,故填80℃;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会生成CuO,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应选择澄清石灰水,故填澄清石灰水;
实验iii中的反应体系中含有50mLCuSO4溶液和60mLNa2CO3溶液,所以该实验的反应体系也应该含有110mL液体,可以加入110mL水,故填110 mL水;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会生成CuO,猜想颜色变暗的原因与该反应有关,如果固体颜色真的与该变化有关,即猜想成立,则出现的现象是固体颜色变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固体颜色变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 (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高效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杀灭细菌、病毒并抑制其传播,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地坛医院的前身)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由于其消毒效果理想、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且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特点,深受大家的欢迎。84消毒液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pH在12左右,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为1.0%至6.5%不等。由于其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浓度过高会损害呼吸道,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必须稀释后才能使用。一般认为,当杀菌率达到90%以上时,说明此时的消毒具有较好效果。表1、图1为某学校喷洒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对教室进行消毒后的效果比较。
表1 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对教室的消毒效果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六班
七班
八班
喷洒消毒液的浓度(消毒液与水的体积比)
1:50
1:100
1:150
1:200
1:300
1:600
1:1000
作为对照不喷洒消毒液
菌落数
①
2
2
4
6
10
19
45
53
②
3
3
5
4
11
18
42
50
③
1
3
4
5
12
19
43
48
平均值
2
2.67
4.33
5
11
18.67
43.33
50.33
84消毒液除了具有腐蚀性,其使用过程中放出的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有可能引起中毒。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造成呼吸困难。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而致死亡。室内使用84消毒液后,可开窗通风一段时间。由于在酸性较高的条件下更易生成氯气,所以禁止将84消毒液与酸性物质混用,也不建议把84消毒液与洗涤剂或其他消毒液混合使用。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了解它的成分和原理,才能合理安全地使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84消毒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为______(写一条即可)。
(3)结合表1和图1数据,关于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与其消毒效果可得到的结论为______。
(4)若想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同时又减少其对身体和环境的影响,学校喷洒消毒液浓度的最适合范围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1:50~1:100 b.1:100~1:200 c.1:200~1:600 d.1:600~1:1000
(5)下列说法不正确是______。
A、浓度为1:1000的84消毒液不具有消毒效果
B、84消毒液可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
C、84消毒液名称由来是因为其中有效氯含量为84%
D、教室使用84消毒液消毒后,建议开窗通风一段时间
【答案】 ①. 碱性 ②.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或有刺激性气味 ③.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1:50至1:1000的喷洒浓度范围内,喷洒消毒液的浓度越低,消毒效果越差 ④. b ⑤. ABC
【解析】
(1)由资料可知,84消毒液pH在12左右,pH<7,显碱性;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故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3)由图1可以看出,一班的杀菌率最高,由表1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1:50至1:1000的喷洒浓度范围内,喷洒消毒液的浓度越低,菌落数越多,故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1:50至1:1000的喷洒浓度范围内,喷洒消毒液的浓度越低,消毒效果越差;
(4)由资料可知,84消毒液浓度过高会损害呼吸道,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必须稀释后才能使用。一般认为,当杀菌率达到90%以上时,说明此时的消毒具有较好效果。由图1和表1可知,浓度在1:200以上时,杀菌率在90%以上,故浓度较低且杀菌效果较好的浓度为1:100~1:200。
故选b;
(5)A、由表1和图1可知,浓度为1:1000的84消毒液杀菌效果较差,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符合题意;
B、84消毒液为碱性,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为酸性,两者混用,会发生中和反应,失效,符合题意;
C、由资料可知,84消毒液命名是因为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地坛医院的前身)研制成功,因此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符合题意;
D、由资料可知,84消毒液除了具有腐蚀性,其使用过程中放出的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有可能引起中毒。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造成呼吸困难。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而致死亡。因此室内使用84消毒液后,可开窗通风一段时间,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9. (2022北京海淀二模)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兴趣小组进行维生素 C 相关的化学实验。
实验一:验证维生素C具有酸的性质
序号
操作
现象
a
向 2 mL 维生素 C 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成 色
b
向 2 mL 维生素 C 溶液中加入少量 NaHCO3 粉末
粉末消失,有气泡生成
(1)a 中的现象为溶液变成____色。
(2)b 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
实验二:探究不同烹饪方法对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损失的影响
资料:
维生素 C 能和 KMnO4 溶液反应使之褪色,可利用该反应检测维生素 C 含量。研究表明,苹果中其他成分不影响检测。
进行下图所示实验,每次实验所用苹果片相同,实验记录如下表。
模拟烹
调方法
常温放置
糖拌(常温下加入 5 g 白糖,搅拌后放置)
炖(放入70℃水中)
煮(放入100℃水中)
处理时间
30 min
30 min
20 min
40 min
20 min
40 min
混合液色度
1
4
1
3
2
4
注:混合液色度越大,维生素 C 含量损失越大。
(3)糖拌时,维生素 C 含量损失_____(填“大”或“小”)。
(4)对比“炖”和“煮”的实验数据,得到结论:____。
(5)继续探究实验二中糖拌导致维生素 C 含量下降的原因。
①甲同学对比常温放置和糖拌中的物质,提出猜想:____和维生素 C 反应,导致苹果中维生素 C 含量下降。
②乙同学发现糖拌时有较多汁液渗出,猜测维生素 C 随汁液渗出是导致固体中维生素 C含量下降的原因。并通过实验证实了渗出液中含维生素 C,他的实验是:
步骤 1.常温下,向 5 mL 水中加入 5 g 白糖,溶解,放置 30 min,加入 10 mL 0.1% KMnO4 溶液,测定混合液色度略大于 4。
步骤 2.常温下,收集糖拌苹果片放置 30 min 后的全部渗出汁液,加水稀释至 5 mL,____。
【答案】 ①. 红 ②. CO2 ③. 大 ④. 其他条件相同,处理时间均为20分钟时或40分钟时,“炖”比“煮”的维生素含量损失小 ⑤. 白糖 ⑥. 加入 10 mL 0.1% KMnO4 溶液,测定混合液色度小于 4
【解析】
(1)若维生素C具有酸的性质,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向 2 mL 维生素 C 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2)若维生素C具有酸的性质,则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粉末消失,有气泡生成。
(3)由表中数据可知,糖拌时混合液色度大于常温放置时的混合液色度,故糖拌时,维生素 C 含量损失大。
(4)对比表中“炖”和“煮”的实验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处理时间均为20分钟时或40分钟时,“炖”比“煮”的维生素含量损失小。
(5)①对比常温放置和糖拌中的物质,其他条件相同,只有白糖一个变量,故可猜想白糖和维生素 C 反应,导致苹果中维生素 C 含量下降。
②由题意可知,混合液色度越大,维生素 C 含量损失越大,要证明通过实验证实了渗出液中含维生素 C,则可设置对比实验,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苹果一个变量,则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常温下,收集糖拌苹果片放置 30 min 后的全部渗出汁液,加水稀释至 5 mL,加入 10 mL 0.1% KMnO4 溶液;若测得混合液色度小于 4,说明渗出液中含维生素 C。
10. (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兴趣小组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发现反应开始时铁锈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为黄色,一段时间后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Cl3的溶液呈黄色
甲同学认为生成的FeCl3可能与试管中的物质继续反应,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1-1
实验1-2
实验1-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始终为黄色
长时间放置,溶液逐渐从黄色变浅绿色
长时间放置,产生红褐色沉淀
(1)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实验1-1的目的是 _________ 。
(3)综合分析实验1,溶液从黄色变浅绿色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 。
乙同学用生锈程度相同的锈铁钉、5mL盐酸探究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
实验编号
所用试剂
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时
24h后
2-1
铁锈和2%盐酸
铁锈、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
2-2
生锈铁钉和2%盐酸
生锈铁钉、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浅绿色
2-3
生锈铁钉和6%盐酸
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由无色变浅黄色
溶液变为浅绿色
2-4
生锈铁钉和10%盐酸
铁钉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很快由无色变黄色
溶液变为浅绿色
(4)生锈铁钉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与 ________ 有关。
(5)2-2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变黄色,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 。
(6)基于上述实验推测,下列关于工业用盐酸除铁锈的说法合理的是 ______ (填字母 序号)。
A 除铁锈时,所用盐酸的浓度越大越好
B 在除锈过程中,生成的FeCl3对铁也有腐蚀作用
C 用盐酸除锈时,应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
【答案】 ①. ②. 探究FeCl3是否会与盐酸反应 ③. 酸性条件下,FeCl3与Fe发生反应生成浅绿色的FeCl2 ④. 盐酸浓度和反应时间 ⑤. 盐酸浓度低,产生的少量FeCl3在酸性条件下与Fe反应被消耗 ⑥. BC
【解析】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1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始终为黄色,故目的是探究FeCl3是否会与盐酸反应。
(3)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溶液从黄色变浅绿色。
(4)生锈铁钉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与盐酸浓度和反应时间有关。
(5)2-2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变黄色,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可能的原因为盐酸浓度低,产生的少量FeCl3在酸性条件下与Fe反应被消耗。
(6)A、除铁锈时,所用盐酸的浓度越大越好,浓度大会损坏铁制品,故A不正确;
B、在除锈过程中,生成的FeCl3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对铁也有腐蚀作用,故B正确;
C、用盐酸除锈时,应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故C正确。故选BC。
11. (2022北京密云二模)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HCOOH)制取高纯CO的主要流程如图:
(1)甲酸中含有___________种元素。
(2)反应器中甲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同时,反应器中还会发生副反应产生微量的CO2气体,这些CO2是在___________(填写设备名称)中被除去。
【答案】(1)三或3 (2) (条件可以不写)(3)洗涤器
【解析】
(1)由甲酸的化学式HCOOH知,甲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填:三(或3)。
(2)甲酸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3)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由流程图知,在洗涤器中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器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洗涤器中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除去,故填:洗涤器。
12. (2022北京密云二模)以镁矿石(主要成分为MgCO3和SiO2,其中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为原料生产MgO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问题:
(1)在“酸浸”环节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沉镁”环节物料之间反生了复分解反应: ,“沉镁”后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
(3)“加热”环节,在不同温度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Mg(OH)2,测得如图2是所示容器内剩余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为提高矿石的浸出率或提高产率(合理即可,但是写“使反应更快”、“是反应更易发生”、“使物料接触更充分”不给分)
(2)此环节生成了Mg(OH)2,属于碱,和酸能够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3)350℃以上,氢氧化镁分解更彻底
【解析】
(1)在“酸浸”环节加入过量稀硫酸,能够使硫酸与镁矿石中的碳酸镁反应更彻底,其目的是为提高矿石的浸出率或提高产率(合理即可);
(2)“沉镁”后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理由是此环节生成了Mg(OH)2,属于碱,和酸能够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3)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温度高于或等于350℃时,氢氧化镁分解更彻底,得到的固体是纯净的氧化镁。
13. (2022北京密云二模)某兴趣小组对铁生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实验1: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环境中,一周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并记录如下。
实验
A
B
C
现象
在液面附近,铁钉生锈严重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对比实验_______(填序号),可以得出铁生锈与水有关。
(2)由上述实验可知,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
实验2:探究NaCl溶液的浓度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
【进行实验】
室温下,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光亮铁丝,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
编号
烧瓶内液体(用于浸润铁丝)用量
放置不同时间,导管内液面上升高度(cm)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①
2.0mL蒸馏水
0.1
0.7
3.2
②
1.5mL蒸馏水+0.5mL10%NaCl溶液
0.3
1.5
5.0
③
1.0mL蒸馏水+amL10%NaCl溶液
0.8
3.3
7.9
④
0.5mL蒸馏水+1.5mL10%NaCl溶液
1.1
4.7
9.1
⑤
2mL10%NaCl溶液
0
0
0
【解释与结论】
(3)导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
(4)a=_______。
(5)依据实验①~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小组同学重复实验⑤,得到以下数据:
烧瓶内液体(用于浸润铁丝)用量
放置不同时间,导管内液面上升高度(cm)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2mL10%NaCl溶液
1.4
5.7
10.0
则原实验⑤失败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7)综合上述实验结果,铁制品的防护需尽量避免与水、氧气、_______接触。
【答案】 ①. AC ②. 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 ③. 铁生锈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降低,小于外界气压,水在外气压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④. 1.0 ⑤.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铁生锈速率加快 ⑥. 装置漏气 ⑦. NaCl
【解析】
(1)对比AC可知,A中铁钉与水接触,生锈,C中铁钉与水隔绝,不生锈,可以得出铁生锈与水有关。
(2)对比AC可知,铁生锈需要水,对比AB可知,A中铁钉与氧气接触,生锈,B中铁钉与氧气隔绝,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因此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
(3)导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铁生锈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降低,小于外界气压,水在外气压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4)有各组实验可知,液体的总体积均为2mL,为了进行对比,则1.0mL+amL=2mL,则a=1.0。
(5)实验①~④中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依次增大,在相同时间内导管内液面上升高度也依次变大,依据实验①~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铁生锈速率加快。
(6)小组同学重复实验⑤,根据数据,其中的铁会生锈,则原实验⑤失败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
(7)综合上述实验结果,铁制品的防护需尽量避免与水、氧气、NaCl接触。
14. (2022北京平谷一模)钙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某化学小组用常见的补钙剂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1 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可与碳酸钙反应,不与补钙剂中的其他成分反应。
2 ppm常用来表示气体的浓度,数值越大,说明气体的浓度越高。
实验1:验证补钙剂能与白醋反应。
【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试管中的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
(2)由此推测补钙剂中的主要成分含有_______。
【小组交流】分组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2:探究影响补钙剂与白醋反应速率的因素。
【进行实验】室温条件下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组别
实验
序号
补钙剂形态
白醋中醋酸浓度(g/100 mL)
二氧化碳浓度随
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1组
①
片状
6
②
片状
3
第2组
③
粉末
6
④
粉末
3
【解释与结论】
(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4)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③,其理由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继续实验,发现温度对该反应速率有影响。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是_______(填序号)。
A. 补钙剂的质量 B. 补钙剂形态 C. 温度 D. 白醋的体积 E. 白醋中醋酸浓度
(6)若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_____病。
A. 骨质疏松 B. 贫血 C. 佝偻病
【答案】 ①. Ca(OH)2+CO2=CaCO3↓+H2O ②. 碳酸根离子##含有碳酸盐 ③. 探究白醋中醋酸浓度对补钙剂与白醋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④. 相同时间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最高或产生相同气体的量时所用的时间最短 ⑤. ABDE ⑥. AC##CA
【解析】
(1)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所以烧杯中石灰水变混,说明有二氧化碳通入烧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
(2)能够和醋酸产生二氧化碳的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盐),故填碳酸根离子或含有碳酸盐;
(3)应用控制变量法,第1组实验中,其他条件一致,白醋浓度为变量,故其目的是探究白醋中醋酸浓度对补钙剂与白醋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故填探究白醋中醋酸浓度对补钙剂与白醋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4)对比实验①②③④的二氧化碳的曲线,实验③中相同时间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最高或产生相同气体的量时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实验③中的反应速率最快。故填相同时间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最高或产生相同气体的量时所用的时间最短;
(5)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其他条件需相同,则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为补钙剂质量、形态和白醋的体积、浓度,故选ABDE;
(6)钙元素主要参与人体骨骼的构建,幼儿缺钙会造成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症,故选AC。
15. (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的配制方法对紫色石蕊溶液显色的影响。
【查阅资料】石蕊能溶于水或乙醇中。
【进行实验1】分别用某品牌的石蕊1g进行4种方法的石蕊溶液配制。
方法
蒸馏水体积/mL
操作
石蕊溶液
溶液颜色
①
100
搅拌,静置1h,过滤
滤液
紫色
②
100
煮沸后过滤
滤液
紫色
③
100
搅拌,静置24h,过滤
滤液
紫色
④
50
搅拌,静置24h,过滤
滤液加30mL乙醇,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紫色
【解释与结论】
(1)方法①配制的石蕊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2)方法④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时,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大于20mL。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进行实验2】用4种方法配制的石蕊溶液进行显色实验:向被测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
被试溶液
方法①
方法②
方法③
方法④
10%盐酸
红
红
红
浅红
饱和二氧化碳溶液
浅红
浅红
浅红
不明显
饱和碳酸钠溶液
蓝
蓝
蓝
浅蓝
澄清石灰水
蓝
蓝
蓝
浅蓝
【解释与结论】
(3)通过实验可得出饱和碳酸钠溶液呈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4)向饱和二氧化碳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呈浅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
(5)进行实验2时,需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是:取用被测溶液的体积相同、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经实验证明,配制方法④的滤渣中还有较多未溶解的石蕊。实验方案是:向滤渣中加入50mL蒸馏水,______。
(7)用方法④配制的石蕊溶液进行显色实验时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 ①. 石蕊 ②. 分子间有间隔 ③. 碱性 ④. ⑤. 滴加石蕊溶液体积相同、温度相同 ⑥. 搅拌,静置24h,过滤 ⑦. 溶解的石蕊较少
【解析】
解释与结论: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所以方法①配制的石蕊溶液中,溶质是石蕊。
(2)方法④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时,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大于20mL。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隔。
解释与结论:
(3)通过实验可得出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所以说明呈碱性。
(4)向饱和二氧化碳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呈浅红色,说明遇到了显酸性的物质,来源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所以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5)进行实验2时,需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是:取用被测溶液的体积相同、滴加石蕊溶液体积相同、温度等等相同。
反思与评价:
(6)配制方法④的滤渣中还有较多未溶解的石蕊。实验方案是:向滤渣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静置24h,过滤,将滤渣里的溶质继续溶解。
(7)用方法④配制的石蕊溶液进行显色实验时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溶解的石蕊较少。
16.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含氯消毒剂是常用的消毒剂种类之一。实验室可以利用电解食盐水的稀溶液制备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的含氯消毒剂,实验小组对适宜的实验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ⅰ、0.5 g/L(以有效氯含量计)的含氯消毒剂可用于一般物品的消毒。
ⅱ、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和氯气(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有刺激性气味。
【进行实验】在烧杯中,电极长度 40 mm、电极间距 10 mm 的条件下,电解 300 mL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并分别取样测定其有效氯含量,数据结果如下:
实验
食盐水浓度/(g/L)
电压/V
电解时长/min
有效氯含量/(g/L)
1
20
3
150
0.09
2
20
6
150
0.65
3
20
9
150
0.72
4
20
12
150
0.77
5
40
6
20
0.41
6
40
6
40
0.67
7
a
6
80
0.10
8
40
6
150
1.55
9
50
6
150
2.25
【解释与结论】
(1)补全实验室电解食盐水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表中 a 的数值为______。
(3)进行实验 1-4 的目的是______。
(4)相同条件下,随着食盐水浓度增大,所得溶液中有效氯含量增大,依据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
(5)实验 9 电解过程中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6)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依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分析,制备 0.5 g/L(以有效氯含量计)的含氯消毒剂较为适宜的条件为:电解时长 30 min 左右,食盐水浓度和电压分别为______。
【答案】 ①. H2↑ ②. 40 ③. 探究不同电压对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④. 2、8、9 ⑤. 食盐水的浓度较大,导致有效氯含量过高,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氯气 ⑥. 40g/L、6/V
【解析】
解释与结论:(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含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反应后目前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氧原子,因此还缺少2个氢原子,缺少的是氢气,且应标注气体符合,故填:H2↑;
(2)为了进行对比,实验7中的a=40;
(3)进行实验 1-4 ,食盐水的浓度和电解时长不变,变量为电压,则目的是探究不同电压对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4)相同条件下即电压和电解时长相同,观察实验2、8、9可知,随着食盐水浓度增大,所得溶液中有效氯含量增大;
反思与评价:(5)实验 9 电解过程中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对比实验8、9,实验9中食盐水的浓度较大,导致有效氯含量过高,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氯气;
(6)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依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6中有效氯含量为0.67,电解时长为40min,介于20~40min之间。为制备 0.5 g/L(以有效氯含量计)的含氯消毒剂较为适宜的条件为:电解时长 30 min 左右,食盐水浓度和电压分别为40g/L、6/V。
17. (2022北京顺义一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铁生锈的条件后,对暖宝宝的成分(如图1)感到好奇,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铁粉腐蚀过程中放出热量;加入活性炭能形成微电池,反应更快。
(2)铁的腐蚀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两种:
①铁在硫酸等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铁吸氧腐蚀的总反应为4Fe+3O2+______=4Fe(OH)3,请补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
哪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氧腐蚀的速率
【设计实验】
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5组实验。
【实验记录】
每组实验加入铁炭总质量为24g,食盐水体积为7.5mL,恰好能将固体润湿。
因素
序号
铁炭质量比
食盐水浓度/%
示数差3cm
所用时间/s
10分钟时
温度升高值/oC
1
2:1
26
90
7.8
2
4:1
26
170
4.2
3
6:1
26
190
3.3
4
2:1
13
140
6
5
2:1
6.5
140
6
【解释与结论】
(1)通过实验发现,铁炭质量比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是______。
(2)分析食盐水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应对比实验______(填实验序号)。
(3)示数差3cm是指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3cm。U型管内液面向左偏移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有同学提出应该再加一组实验,研究铁炭质量比为2:1、食盐水浓度为3.3%时的实验数据,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
(2)依据上述数据,你认为制作发热贴应选择的原料配比,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 ①. Fe+H2SO4=FeSO4+H2↑ ②. 6H2O ③. 在食盐水浓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铁炭质量比2:1、4:1、6:1中,铁炭质量比越小,铁吸氧腐蚀速率越快 ④. 1、4、5 ⑤. 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氧气造成的气压减小的趋势大于反应放热造成的气压增大的趋势,所以瓶内总气压减小,U型管内液面向左偏移 ⑥. 没必要,因为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减小到6.5%时,反应速率已无变化 ⑦. 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26%,因为升温速率快
【解析】
【查阅资料】(2)①铁在硫酸等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生成硫酸亚题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出铁吸氧腐蚀的总反应中应补:6H2O;故填:6H2O;
【解释与结论】(1)从实验记录表中分析可知:在食盐水浓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铁炭质量比2:1、4:1、6:1中,铁炭质量比越小,铁吸氧腐蚀速率越快;故填:在食盐水浓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铁炭质量比越小,铁吸氧腐蚀速率越快;
(2)分析食盐水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时,要遵从惟一变量原则:即食盐水浓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在分析食盐水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应对比实验时,应该选择:1、4、5;故填:1、4、5;
(3)示数差3cm是指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3cm。U型管内液面向左偏移的原因是: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氧气造成的气压减小的趋势大于反应放热造成的气压增大的趋势,所以瓶内总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为了使内外气亚平衡,外界大气压将U型管内的液面向左压如,出现液面向左偏移现象;故填: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氧气造成的气压减小的趋势大于反应放热造成的气压增大的趋势,所以瓶内总气压减小,U型管内液面向左偏移;
【反思与评价】(1)有同学提出应该再加一组实验,研究铁炭质量比为2:1、食盐水浓度为3.3%时的实验数据,没必要,因为从实验记录表因素序号4、5中可知:当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减小到6.5%时,反应速率已无变化,所以没有必要;故填:没必要,因为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减小到6.5%时,反应速率已无变化;
(2)从实验记录表中综合分析可知;制作发热贴应选择的原料配比为: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26%,因为此时升温速率快,达到每10分钟升高7.8oC;故填: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26%,因为升温速率快。
18. (2022北京延庆一模)北京冬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健儿在比赛的同时,足不出村享受着中国美食,而一道道豆腐菜品也征服了各国健儿的胃。豆腐的制作工艺有多种,其中应用盐卤[主要成分氯化镁(MgCl2)]制作豆腐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工艺。
Ⅰ.查阅资料:
①豆腐的制作过程为
②氯化镁,无色六角晶体,通常含有六个分子结晶水,即MgCl2·6H2O,易潮解,有一定腐蚀性,加热时失水和氯化氢而成氧化镁。在工业生产、医药、视频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1)实验室中,氯化镁的保存方法为_______。
Ⅱ.实验小组利用氯化镁代替盐卤,配制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制作中影响豆腐口感的因素。
准确称取预处理的500g大豆,按照不同的料液比(黄豆的质量:水的质量)进行磨浆,在不同的温度下,使用不同量的盐卤,最后压制30分钟进行实验,并根据豆腐的形状、质地、口感等进行评分。
实验编号
温度(℃)
盐卤用量(mg·mL -1)
料液比
口感评分
第一组
1
85
48
1:4
70
2
85
48
1:5
88
3
85
48
1:6
80
第二组
4
85
44
1:5
83
5
85
52
1:5
75
第三组
6
80
a
1:5
76
7
90
48
1:5
72
(2)在点浆时,盐卤分3~4次加入豆浆中,同时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3)进行第一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4)为研究温度对豆腐口感的影响,应该对比的实验为:__(填实验编号)。实验6中a=__。
(5)通过实验,得出实验室制作出口感好的豆腐的最佳实验条件为:_______。
(6)你认为影响豆腐口感的因素还有哪些?_______(至少说出一条)。
【答案】(1)密封、阴凉处
(2)增大接触面积,避免盐卤局部浓度过高
(3)探究料液比对豆腐口感的影响
(4) ①. 2、 6 、7 ②. 48
(5)料液比1:5,在85℃,使用48mg/mL-1的盐卤
(6)压制时间、搅拌均匀、大豆品质或浸泡时间等
【解析】
(1)氯化镁易潮解,能够吸收水分,应密封保存,加热时失水和氯化氢而成氧化镁,所以氯化镁应置于阴凉处保存,故填密封、阴凉处。
(2)在点浆时,盐卤分3~4次加入豆浆中,同时不断搅拌,能够增大盐卤与豆浆的接触面积,同时避免盐卤局部浓度过高,故填增大接触面积,避免盐卤局部浓度过高。
(3)由图可知,第一组实验中的变量是料液比,其余的量相同,则进行第一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料液比对豆腐口感的影响,故填探究料液比对豆腐口感的影响。
(4)研究温度对豆腐口感的影响,对比的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其余的量保持一致,则对比的实验为2、6、7,故填2、6、7;
对比的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其余的量保持一致,则实验6中盐卤用量与2、7中盐卤用量相同,即a=48,故填48。
(5)由图可知,口感最好的是实验2,实验条件为料液比1:5,在85℃,使用48mg/mL-1的盐卤,故填料液比1:5,在85℃,使用48mg/mL-1的盐卤。
(6)影响豆腐口感的因素较多,除上述因素外,影响豆腐口感的因素还有压制时间、搅拌均匀、大豆品质、浸泡时间等,故填压制时间、搅拌均匀、大豆品质或浸泡时间等。
19. (2022北京通州一模)柠檬的果皮、籽、果肉中均含有大量的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类似物等苦味物质,在榨汁过程中常出现苦味,为了寻求去除苦味的方法,化学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树脂添加量、脱苦时间、温度对其脱苦率的影响。
【进行实验】
实验一:室温下,分别取20 mL鲜榨柠檬汁进行实验,探究树脂添加量、脱苦时间与脱苦率的关系。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树脂添加量/g
0.04
0.06
0.08
0.04
x
0.08
0.04
0.06
0.08
脱苦时间/min
20
20
20
25
25
25
30
30
30
脱苦率(%)
20.4
22.7
23.4
28.5
30.1
34.7
36.8
39.8
40.3
实验二:分别在20 mL鲜榨柠檬汁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树脂,脱苦时间相同,探究温度与脱苦率的关系。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树脂添加量/g
0.04
0.04
0.04
0.06
0.06
0.06
0.08
0.08
0.08
温度/℃
20
30
40
20
30
40
20
30
40
脱苦率(%)
22.4
23.7
22.5
39.2
44.7
42.1
48.7
49.6
49.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一中,x应为_____。
(2)实验一中第3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
(3)由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实验二中探究温度与脱苦率的关系,可选做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
(5)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柠檬榨汁过程中脱苦效果最好的实验条件是_____(填序号)。
A. 30min 0.08g 40℃ B. 30min 0.08g 30℃
C. 20min 0.04g 30℃ D. 25min 0.06g 20℃
【反思与评价】
(6)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添加柚苷酶也可降低柠檬汁的苦味,设计实验比较在柠檬汁中添加树脂与添加柚苷酶的脱苦效果:室温下,分别取20 mL鲜榨柠檬汁于两个烧杯中,_____,取样测量柠檬汁的脱苦率。
【答案】(1)0.06
(2)室温下,脱苦时间30分钟时,探究树脂添加量与脱苦率的关系
(3)室温下,其他条件相同时,当脱苦时间相同时,树脂添加量越多,脱苦率越高;当树脂添加量相同时,脱苦时间越长,脱苦率越高
(4)①②③或④⑤⑥或⑦⑧⑨
(5)B (6)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树脂和柚苷酶,脱苦相同时间
【解析】
(1)实验探究树脂添加量、脱苦时间与脱苦率的关系。从第1组,第3组的树脂添加量可知,x=0.06。
(2)实验一中第3组的实验脱苦时间是30min,树脂添加量不同,所以目的是室温下,脱苦时间30分钟时,探究树脂添加量与脱苦率的关系。
(3)同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树脂添加量越大,脱苦率越大。各组间相同树脂添加量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脱苦时间越长,脱苦率越大。所以结论是室温下,其他条件相同时,当脱苦时间相同时,树脂添加量越多,脱苦率越高;当树脂添加量相同时,脱苦时间越长,脱苦率越高。
(4)实验二中探究温度与脱苦率的关系,则选做的实验应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①②③或④⑤⑥或⑦⑧⑨的树脂添加量相同,温度不同,可进行选做。
(5)从实验二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30℃的温度脱苦率最高。结合实验一结论脱苦时间越长脱苦率越高,树脂添加量越大脱苦率越高。可知柠檬榨汁过程中脱苦效果最好的实验条件是30min,0.08g,30℃。故选B。
(6)设计实验比较在柠檬汁中添加树脂与添加柚苷酶的脱苦效果,则除了物质种类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则还需要控制加入的物质的质量和脱苦时间。所以室温下,分别取20 mL鲜榨柠檬汁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树脂和柚苷酶,脱苦相同时间,取样测量柠檬汁的脱苦率。
20.(2022北京燕山二模) 管道疏通剂可以有效地疏通由毛发、油脂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下水管道堵塞。某小组欲探究某品牌固体管道疏通剂中 Ca(OH)2、铝粉、缓蚀阻垢剂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寻找三者的最佳质量比;并探究该品牌管道疏通剂对下水管道的腐蚀情况。
【查阅资料】Ca(OH)2与铝粉混合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气体,可加快疏通毛发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行实验 1】按表中数据将各固体物质混合均匀后,加入 20 mL 水,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并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比较疏通效果(温度升高值越大,疏通效果越好)。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
Ca(OH)2质量/g
铝粉质量/g
缓蚀阻垢剂质量/g
混合前后温度升高值/℃
①
1.3
0.55
0.18
63
②
1.3
0.75
0.18
78
③
1.3
0.95
0.18
89
④
1.3
1.15
0.18
83
⑤
1.3
0.95
0.04
86
⑥
1.3
0.95
0.09
87
⑦
1.3
0.95
0.27
87
【解释与结论】
(1)Ca(OH)2溶液的 pH______7(填“<”、“>”或“=”)。
(2)Ca(AlO2)2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3)实验①~④的目的是______。
(4)欲探究缓蚀阻垢剂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⑤、⑥、⑦和______(填实验序号)。
(5)由实验 1 可知,Ca(OH)2、铝粉、缓蚀阻垢剂的最佳质量比为 1.3∶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下水管道材料,测定管道疏通剂对各材料的腐蚀率。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材料
塑料
铜
铁
钢
铝
铝合金
腐蚀率
0.1%
0.4%
0.5%
0.3%
100%
80%
【解释与结论】
(6)进行实验 2 时,除了控制下水管道材料的形状、大小相同,水的体积相同,腐蚀时间相同,还需要控制相同的是______。
(7)由实验 2 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①. > ②. 钙、铝 ③. 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铝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 ④. ③ ⑤. 0.95 ⑥. 0.18 ⑦. 温度 ⑧. 管道疏通剂对各材料的腐蚀率不同
【解析】
(1)Ca(OH)2溶液是碱的溶液,呈碱性,其pH>7,故填:>;
(2)Ca(AlO2)2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钙、铝,故填:钙、铝;
(3)实验①~④中Ca(OH)2质量、缓蚀阻垢剂质量相同,唯独铝粉质量不同,所以实验①~④的目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铝粉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故填: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铝粉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
(4)根据温度升高值越大,疏通效果越好,欲探究缓蚀阻垢剂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⑤、⑥、⑦和③,因为③、⑤、⑥、⑦中除了缓蚀阻垢剂的用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故填:③;
(5)根据温度升高值越大,疏通效果越好,①~④对比可知铝粉的最佳用量是0.95, ③、⑤、⑥、⑦对比可知缓蚀阻垢剂的最佳用量是0.18g,故填:0.95;0.18;
(6)进行实验 2 时,除了控制下水管道材料的形状、大小相同,水的体积相同,腐蚀时间相同,还需要控制相同的是温度,因为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要素,故填:温度;
(7)由实验2中表格数据可得出的结论:管道疏通剂对各材料的腐蚀率不同,故填:管道疏通剂对各材料的腐蚀率不同。
21. (2022北京顺义二模)含氯消毒剂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消毒剂之一,电解食盐水可以制备含氯消毒剂。小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实验条件对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查阅资料】该研究中含氯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猜想与假设】食盐水浓度、电压、电解时长可能影响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
【进行实验】在40mm电极长度、10mm电极间距的条件下电解300mL食盐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食盐水浓度/(g/L)
电压/V
电解时长/min
有效氯含量/(g/L)
1
10
6
150
0.21
2
20
6
150
0.65
3
40
6
150
1.62
4
20
3
150
0.09
5
20
9
150
0.72
6
a
6
50
0.79
7
40
6
100
1.26
根据上表中的部分数据绘制有效氯含量--时间(电解时长)图,并进行了曲线拟合,所得曲线如图2所示。
【解释与结论】
(1)表中数值a为______。
(2)食盐水浓度对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的影响是______。
(3)探究电压对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影响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4)餐具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为0.34~0.46g/L。依据上述实验,制备餐具消毒液的适宜条件为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研究表明,食盐水浓度为50g/L时,能发生如下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以上实验,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答案】 ①. +1 ②. 40 ③. 其它条件相同时,食盐水浓度越大,则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越高 ④. 4、5 ⑤. 食盐水浓度40 g/L、电压6V、电解时长15-20min ⑥. 2 ⑦. 1 ⑧. 1 ⑨. 消毒效果与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有什么关系
【解析】
查阅资料:
NaClO中钠元素化合价为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x +(-2)=0,x=+1;
(1)由题意可知,探究食盐水浓度、电压、电解时长可能影响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比较表中数据可知,实验6、7研究电解时长对有效氯含量的影响,则变量为电解时长,其它量相同,故表中数值a为40。
(2)实验1、2、3变量为食盐水浓度,由表数据可知,食盐水浓度对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的影响是其它条件相同时,食盐水浓度越大,则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越高。
(3)实验4、5变量为电压,探究电压对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影响的实验是4、5。
(4)表格数据可知,食盐水浓度40 g/L、电压6V、电解时长150min,得到有效氯含量1.62g/L,与图2曲线图相符,故要求餐具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为0.34~0.46g/L,结合图2 可知,制备餐具消毒液的适宜条件为食盐水浓度40 g/L、电压6V、电解时长15-20min。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配平化学方程式后为:;
(6)结合以上实验,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消毒效果与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有什么关系(合理即可)。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6 生产实际 流程题(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6 生产实际 流程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6生产实际流程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6生产实际流程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5 化学与生活(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5 化学与生活(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5化学与生活-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5化学与生活-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4 盐和化肥(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北京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4 盐和化肥(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4盐和化肥-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4盐和化肥-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