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学情分析
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4、教育学生把握美好时光,播撒好人生的种子(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教法与学法
自主,讨论,质疑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S1]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个二字的名词)
谜底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景。]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朱自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三、识记《春》之词语[S2]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S3]
酝酿( ) 黄晕( ) 蓑衣( ) 涨起来( )
宛转( ) 应和( ) 斗笠( ) 抖擞( )
薄烟( ) 朗润( ) 稀疏( )
2、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 酝酿:
呼朋引伴: 卖弄:
花枝招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
指名读——齐读——学生书写词语。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字词,并将拼音标注在课文里,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课文内容。]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环节可安排为轻声——读顺——熟读——放声朗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示范性指导诵读开头部分,目的在教给学生方法。)
2、给文段标好序号,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层次,简洁地概括段意,然后完成下列文章结构图。(分小组交流讨论)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1层(第2段):总括轮廓
第2层(第3段): 春草 图
第二部分: 第3层(第4段): 春花 图
春(第2段—7段) 第4层(第5段): 春风 图
第5层(第6段): 春雨 图
第6层(第7段): 迎春 图
第三部分(第8段—10段):赞春
3、好的写景之作,无一例外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透过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本文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说说你对朱自清笔下春天的感受。(师生交流)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
《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省。[S4]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理清课文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体会作者笔下春天的感受。]
五、诵读赏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学习第一部分(1):盼春
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 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些词可以看出?
(“盼望着,盼望着”——作者急切盼望春天的心情)
(“近”——喜悦之情,拟人手法更生动。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
(2)这一段的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
2、学习第二部分(2-7):绘春。
(1)学生齐读第2段
在这一段中,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2)教师示范读第3段。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以下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S5]
春草有什么特点?(鲜嫩,充满活力)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
正面描写 长态: 钻 (生命力强)
质地:嫩嫩的 (鲜嫩)软绵绵 (柔软)
色泽:绿绿的 (浅绿)
长势:满是的 (旺盛)
侧面描写:坐 躺 打 踢 赛 捉
这段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排比。形象表现了春草勃发带给人的欢快心情。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
六、 小结
1、同学们对字词的读音把握得比较准备,但多音字还是有些模糊,以后要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积累。
2、通过诵读训练、体会、感悟,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春》是“一卷春的画图,一曲春的颂歌”,
3、体会本文的精巧构思:先宏观勾勒,又微观细描,结尾画龙点睛,突出中心。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这种结构的文章,难免比较生疏,但理解起来还算容易。
4、我们学习了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写景的文章。比如语言朴素清丽,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结束语: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
七、 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抄写一遍字词积累。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急切、喜悦之情)
第1层(第2段):总括春的轮廓
一切 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第2层(第3段): 春草 图
正面描写
长态: 钻 (生命力强)
质地:嫩嫩的(鲜嫩)软绵绵 (柔软)
春 色泽:绿绿的 (浅绿)
长势:满是的 (旺盛)
侧面描写
坐 躺 打 踢 赛 捉
第二部分 第3层(第4段): 春花 图
(第2段—7段) 第4层(第5段): 春风 图
第5层(第6段): 春雨 图
第6层(第7段): 迎春 图
第三部分
(第8段—10段) 赞春
[S1]导入很有新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S2]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S3]在白板上展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S4]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相应的插图,让学生体会更深刻。
[S5]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性。
语文七年级上册1 春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1 春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春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盼春, 描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1 春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 春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感知,理清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