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67285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件+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 诗歌鉴赏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 诗歌鉴赏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试卷,文件包含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x、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试卷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题四:鉴赏表达技巧
【真题演练】
(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前六句中的对比手法分析精卫的形象。首先要找出前六句中的对比点,如“终年”与“寸诚”的对比,精卫的微小诚心和填海的时间之久形成对比,表现了精卫复仇的坚决;“山石细”与“海波平”的对比,精卫力量的渺小和大海的波涛汹涌形成对比,表现了精卫抱负的远大;“渺渺”与“区区”的对比,填海工程的浩大和精卫生命的渺小形成对比,表现了精卫命运的悲惨。据此分条概括出精卫的形象特征即可。
【名校模拟题】
一、【2020·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零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谪仙怨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①落日初低,落日孤舟解携②。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 ①晴川:晴朗的江面。②携:分离。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1.简要赏析“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两句的表达效果。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对比。用飞鸟凌空展翅、自由飞翔与人受名利束缚、随人俯仰构成鲜明对比,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酸楚之事,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宦海沉浮、不能自已的悲愤之情。
2.①与友人梁耿离别之后深深的思念之情;②对志同道合的友人无辜遭贬的遗憾;③自己与梁耿同遭贬谪,怀才不遇的痛苦。
【解析】
1.本题题目是“简要赏析‘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两句的表达效果。”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要先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两句的意思是: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将人与鸟相比,用飞鸟凌空展翅、自由飞翔与人受名利束缚、随人俯仰构成鲜明对比,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酸楚之事,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宦海沉浮、不能自已的悲愤之情。
点睛:赏析句子,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如该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用飞鸟凌空展翅、自由飞翔与人受名利束缚、随人俯仰构成鲜明对比,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酸楚之事,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宦海沉浮、不能自已的悲愤之情
2.本题题目是“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下片意思是: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这是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
二、【2020·山西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注]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山枕,因枕形如凹,形似山形,故称山枕。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起句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出和暖温馨的氛围,写出了词人初感春天气息时的喜悦,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词的下片,以乍试夹衫、山枕独倚、夜弄灯花三个闺中生活细节,把“谁与共”的内心独白化成了生动的视觉形象。
C.词人写“独抱浓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愁本无形,却言能“抱”,写出了无人与共、只能与愁相拥的孤独寂寞。
D.末句“夜阑”写夜深人静,“犹”字说明剪灯花动作不止一次,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不能寐的状态,表现了思念之深。
4.该词上阙中的“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 ,请谈谈这两句“奇”在何处。
【答案】
3.A
4.比喻新奇,或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柳叶如眼、梅色如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万物复苏的春光,烘托出萌动的“春心”,使离情更加浓重。
【解析】
3.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写出了词人初感春天气息时的喜悦,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错。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由“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等句子可知,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愁”。故选A。
4.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比喻新奇,“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象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创造性地刻画出早梅花发时的生动意象。梅在落叶果树中是花发最早的一种,它的花先叶开放,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比拟它,可谓一字传神。“已觉春心动”,既象是说大自然透出了春的信息。又似景物触动了缕缕春愁。以柳叶如眼、梅色如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万物复苏的春光,烘托出萌动的“春心”,使离情更加浓重。
三、【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徐昌图①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之恨。“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B.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
D.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6.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
5.C
6.同意。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
5.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故选C。
6.本题考查考生掌握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所写之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作答。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的真切感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四、【2020·益阳市第一中学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客中春望
顾况①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缓从归隐,吴渚香蒓②漫吐春
(注)①顾况:中唐著名诗人,苏州(古属吴地)人。②香蒓:蒓菜。《世说新语》记载,晋人张翰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蒓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归乡。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起兴,以声声鸣叫、频繁北返的大雁反衬宦游难归、充满苦闷的自己。
B.颔联第一句“风尘”喻指战乱,因天下处处动荡不安,诗人两鬓斑白,顾影生怜。
C.颔联第二句直抒胸臆,诗人涕泪交流,为沦落天涯、孤孑一身而深感凄楚、哀痛。
D.颈联上句写对“故里音书”已绝望,下句白描春日他乡之景,以哀景衬哀情。
10.请简要赏析本诗的尾联。
【答案】
9.D
10.①联用典。诗人以张翰因思念家乡蒓菜美、鲈鱼脍,从而弃官归隐的故事,表达作者也要效法前贤,弃官不做,归隐于故乡。②虚写(想象)诗人想象故乡小洲边蒓菜茁壮生长,散发出阵阵清香的情景,从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③以景结情。以想象之景结束抒情,表达了强烈的思乡归隐之念。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以哀景衬哀情”错误,“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异乡景物又更新”是乐景,而“故里音书应望绝”是哀情,故应为乐景哀情。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设题句子所写的内容,接着分析使用的手法和达到的效果。本题要求“简要赏析本诗的尾联”。
“便抛印缓从归隐,吴渚香蒓漫吐春”,尾联是说从此之后弃官归隐,故乡小洲边的莼菜生长茂盛,散发阵阵清香;结合注释二“香蒓:蒓菜。《世说新语》记载,晋人张翰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蒓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归乡”可知,尾联后一句使用典故,借典故表达归隐之思;结合标题“湖南客中春望”可知,此时诗人身在旅途,由此可知尾联所写故乡情形属于想象,是虚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最后一句“吴渚香蒓漫吐春”描写的对象是故乡的莼菜,是写景,这是以景结情。
五、【2020·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各题
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
张元干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十二栏干慵遍倚。双凫注人惯风流,功名万里。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归帆夕阳里。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注:双凫,原代指地方官员,此处指作者友人。
11.请简要赏析这首词前四句的表达效果。
12.全词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1.借景抒情,描写了春江雨过天晴的景象,富有画面感点明送别时节,生机盎然之景反而勾起作者无限惜别之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12.①对自己人生易老、功业难成的感叹;②对友人胸怀报国壮志的赞美(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③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④对来日重逢的渴望之情。
【解析】
1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赏析这首词前四句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模式: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词的开头四句,描写送别时的春江景色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凄苦感情。“芳洲”二句是说,一场夜雨过后,碧空如洗,长满苹芷的小洲上,淡淡的晨雾在翠绿的芳草上面轻轻浮动飘动,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在这里,作者不仅描绘出送别时展现在眼前的春光晨色,又点出了送别的时间,还化用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暗示这生机盎然,给人带来活力,带来暖意的芳草,却挑起了作者无限惜别之意。“暖翠”二字尤其精妙,它从感觉方面把夜雨过后春江两岸的景色诗情画意地描写出来了。而“烟光如洗”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出江边晨景。其中前一句写“烟”,着一“洗”字,现出天空无限净洁的境界,写足了“宿雨收晴”之意;后一句写花,写一场春雨过后,鲜花盛开,时而轻盈的花瓣随风翩翩起舞,在作者看来,轻盈的花瓣犹如那点点泪珠,洒落地上。“点泪”二字用拟人手法,寓主观之情于客观,融惜别之情于春景,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清气氛,也为下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1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尤其注意关键意象及其带有作者情感的字词。
“老去情怀”二句,暗示了送别的地点——江楼,以回应开头,同时又形象地刻画出词人内心无限的悲苦。一个“易醉”,一个“慵遍倚”,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难以言说又无处言说的辛酸!“双凫人惯风流”二句,词人以高度的热情赞美了友人胸怀“功名万里”的报国壮志,同时也把抗金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友人身上。这位友人或许被召入朝,词人为其送,故化用王桥的典故,称颂他一贯风流倜傥,素有报国立功之志。在这里,慰藉之情与送别之意是融为一体的。最后四句写送别。“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词人在此展开了丰富而奇妙的联想。他告诉友人,此别之后,此日送别的场面将会在他的梦中重现,他设想那时,自己将在碧云深处与浓妆丽人相伴,过清闲的隐居生活,而友人却被应召入朝,自己依依难舍,因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伫立江边,凝望着友人的“孤帆”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久久不忍离去。这两句词,巧妙地化用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而又有所创新,作者再次缘情布景,托物抒怀,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进一步写自己惜别之情,寄实于虚,虚实相映,更加真切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尾句“何时送客,更临春水”,由当日送别想到来日送别,又由来日送别看见来日相逢,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更加含蓄委婉地写出词人无比悲痛的惜别之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送别诗,句句写景,处处含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②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说明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③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寂寞”二字,既写出了外界的景象,也写出了内心的情怀。④第四句的“寒”字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入到景色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景中见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答案 (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了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终岁不闻丝竹声,特征代本体,材料代本体,人名代著作,专名代泛称,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技巧炼字,与字有关的题,炼字题答什么,表达技巧修辞,修辞题答什么,突出强调,修辞是什么,修辞是修饰一个整体,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