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 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730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作者简介,感知内容,品味探究,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秋晚的江上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查阅有关秋天景色的诗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同学们,谁能吟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词? 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现代诗,让我们跟着作者刘大白一起去看看秋天的美景吧!(板书课题:秋晚的江上)读课题。二、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 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
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 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三、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 听录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诗歌介绍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生:鸟儿、斜阳、芦苇) 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可以通过哪些词语看出 来? 生:秋晚、斜阳——秋天的晚上江上——江面上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画面。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四、品味探究指名学生朗读。 鸟儿要干什么?怎么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
“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绮丽的想象。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7.“头白”和“红颜”矛盾吗?不矛盾,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 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欢欣带着作者的这种感情齐读诗歌。 五、小结 六、作业:有感情地熟读诗歌《秋晚的江上》。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优秀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花牛歌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课文赏析,朗读品味,感悟提升,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初读感知,朗读品味,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