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学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学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学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素养落实19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素养落实19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素养落实19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3848/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课文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ppt、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单元第1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素养落实19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说出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2.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读图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说出非地带性现象的形成。(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自然带?全球主要有哪些主要自然带?3.什么是水平地域分异规律?4.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受其影响自然带是如何变化的?5.形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受其影响自然带是如何变化的?6.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7.举例说明地球上有哪些非地带性现象? 一、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自然带:(1)概念(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3)命名: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3.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表点拨] 教材第101页图512,该图展示了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由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可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有很强的相关性。 [名师点拨] 在陆地上,既有水平自然带,又有山地垂直自然带。每一个自然带都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条件,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类型,各自然带之间没有固定的、明显的界线,总是由一个自然带逐渐地转变为另一自然带。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自然带之间有明显界线。 ( )2.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一定相同;气候类型一样,自然带一定相同。 ( )3.自然带的地域差异是由纬度位置的差异形成的。 ( )提示:1.× 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总是从这一带逐渐转变为另一带。2.× 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一定相同,比如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控制下都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气候类型一样,自然带不一定相同,比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下形成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 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导致其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1)规律:热量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成因: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1)规律: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2)成因:主要受从沿海到内陆不同的水分条件控制。(3)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比较明显。[特别提醒] 水平方向上,陆地自然带在低纬、高纬度地区都是横穿整个大陆地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更明显;在中纬度地区,陆地自然带只是在大陆东西两岸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更替,总体上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更明显。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中高纬度更显著。 ( )2.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在低纬度最明显。 ( )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 ( )提示: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更显著。2.×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总体上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比较明显。3.×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大致与经线平行,沿南北方向延伸。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垂直地域分异(1)概念: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2)成因: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3)规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2)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3)案例:①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的荒漠带向北一直延伸到3°S附近;②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限制了荒漠向东扩展,形成了3°S至30°S之间平行于海岸分布的狭长荒漠带。③天山的伊犁河谷受大西洋水汽和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在西北干旱区形成了比较湿润的绿洲环境。[特别提醒] 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其所在地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名师点拨]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可以分为“缺失”“改变”“条状”“块状”等。(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受南赤道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3)条状: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因为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4)块状:荒漠中的绿洲是受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出露地表而形成的。[微思考]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疏林草原景观而非热带雨林景观,你能说说原因吗?提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战士李刚在日记中写道:“凌晨我们巡逻,气温-20 ℃左右,周围一片林海雪原。而我的家乡此时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椰树,人们正忙着早稻插秧……”问题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异?提示:自然景观的不同与不同地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的差异有关,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不同的。问题2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有怎样的相关性?提示:因为气候是影响自然带的主要因素,所以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分布基本吻合,但是自然带的分布还受地形、洋流和水源等因素的影响,故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并不一一对应。问题3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我国内蒙古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带一样吗?为什么?提示:不一样。因为内蒙古高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东南沿海,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的气候类型不同,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类型也不相同。1.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分布的对应关系:自然带形成与分布受气候的影响,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有明显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气候类型名称与自然带名称的对应关系:大多数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但也有一些例外,需特别注意。(1)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分为四个亚类: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对应着四个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共同对应一个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相同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并非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1.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1)B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拍摄照片时间是2017年3月25日,是春分日过后,此时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故该城市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而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没有常绿硬叶林。第(2)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故气温(热量)条件影响植被栽种的范围,在降水少的城市通过浇灌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生长状况,不影响植物的类型;土壤影响植物的长势,不影响植物的类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问题1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哪些自然带?提示: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或荒漠草原)。问题2 (综合思维)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种分异规律?提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别称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经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纬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读下图两幅图,回答(1)~(2)题。图1甲 乙 丙图2(1)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景观与图2依次对应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甲、丙 D.丙、甲、乙(2)造成图1中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土壤(1)A (2)B [第(1)题,图1中①、②、③由沿海向内陆降水由多到少,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第(2)题,三地由沿海到内陆,距海越近降水越多,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自然景观随之变化,因此水分是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为世界最高峰。它的北坡在中国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问题1 (区域认知)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提示: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为南坡山麓海拔低、纬度低,当地的水平带就是该自然带。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属于阴坡,海拔较高,气候特征为“高寒”,不适宜森林生长,发育了高山草原带。问题2 (综合思维)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低于北坡?提示:南坡为西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积雪冰川带位置偏低。问题3 (综合思维)为何南坡自然带比北坡丰富?提示: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山地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谱丰富。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2.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有关,具体见图: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好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山地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5.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的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山地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雪线的影响因素3.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坡不同垂直地带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甲坡 乙坡(1)判断甲坡坡向及图例①代表的景观类型( )A.东坡 常绿阔叶林 B.西坡 常绿硬叶林C.东坡 亚热带草原 D.西坡 落叶阔叶林(2)导致20°S附近甲乙两坡垂直景观复杂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高差(1)B (2)C [第(1)题,该山海拔较高,延绵于10°N~50°S,由此可判断,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甲坡南北向纬度地带性变化明显,其中荒漠带从30°S附近一直延伸到5°S附近,应表示安第斯山脉的西坡。图例①表示的自然带位于30°S~37°S的大陆西岸,应是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2)题,由图中可看出,20°S附近的东坡是热带雨林景观,西坡是热带荒漠景观,两地降水差异较大。]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天山牧场的转场放牧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下图为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甲乙读我国某山自然带示意图,回答(1)~(3)题。(1)该山最可能是我国( )A.昆仑山 B.天山C.阿尔泰山 D.祁连山(2)影响该山南坡缺失云杉林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3)该山区牧民在高山草甸放牧主要的季节是(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1)B (2)B (3)C [第(1)题,根据我国山脉的经纬度判断该山最可能是我国天山,故B选项正确;第(2)题,据图判断天山北坡受到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形成地形雨,降水量比南坡多,形成了森林带;天山南坡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水分不足,没有形成森林,影响该山南坡缺失云杉林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因此B选项正确。第(3)题,冬季,天山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故C选项正确。]本题组通过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考查了影响自然带的分布因素及自然带的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对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要求。 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的差异。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自然带不同。2.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水分条件是产生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4.造成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相似性。通常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5.某些地区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与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不吻合的现象。 题组1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A.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 常绿硬叶林 热带草原C.雨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草原D.雨林 常绿阔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2.影响图中①②两段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相对高度1.A 2.A [第1题,结合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判断:甲为热带雨林,乙为常绿硬叶林,丙为荒漠或半荒漠。第2题,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带谱越多;而图中②段虽然相对高度大,但垂直自然带数量却比①段要少,因此影响两地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题组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读景观图(图1)和世界局部地图(图2),回答3~4题。图1 图23.图2中的点与图1中的景观匹配正确的是( )A.a—① B.b—② C.c—③ D.d—④4.c—b—a—d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现象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3.D 4.D [第3题,图1中①表示热带雨林景观,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②表示针叶林景观,分布于大陆性气候区;③表示荒漠景观,分布于沙漠气候区;④所示为企鹅,一般生活在冰原气候区。图2中a位于北美洲的大陆性气候区,b位于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区,c位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区,d位于南极洲的冰原气候区。图1中的景观与图2中的点正确匹配应该是a—②,b—③,c—①,d—④。第4题,c—b—a—d的景观变化,明显地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题组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四座山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如果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类型由少到多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6.如果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5.C 6.B [第5题,直接根据图示的基带植被,进而可判断自然带数目。第6题,根据山地的基带植被判断,①位于温带;②位于亚寒带;③位于热带;④位于亚热带,进而可分析四地的纬度高低。](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101活动提示:1.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等。随着纬度的增加,由南向北热量越来越少,出现热带、亚热带、寒带的不同分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自然带。2.自西向东分布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近乎东西对称分布,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逐渐变少,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教材P104活动提示:略。教材P105活动提示:自然带类型可以从数量、具体种类的角度进行分析。据图看出,珠峰北坡自然带有四种,其南坡有七种。博峰南坡有六种,其北坡有七种。数量不同,种类也不完全相同。分布上相同点:二者南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大都高于北坡,迎风坡一侧雪线低。分布上的不同点:珠峰自下而上分别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冰川带,而博峰自下而上分别为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草甸带、冰雪带。教材P106活动提示:1.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可以看出整体上由南向北呈现出越来越早的趋势,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进入秋季也较早。西北内陆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东部季风区沿海晚于内陆。2.由于各地所处位置不同、气候等要素不同,导致自然带不同,“秋色”有差异。3.结合教材第106页插图,查阅地图册找到对应的地点,可以查到对应的“秋色”时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演示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差异性,空间尺度,地域单元,有序性,纬向带状,自然环境,组成物质,地方地形,发育历史,地貌部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评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差异性,空间尺度,地域单元,有序性,纬向带状,自然环境,组成物质,2规律,地方地形,发育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图文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知识网络·整合构建,专题归纳·思维深化,学科素养·实践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