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4章章末总结探究课课件学案
展开城市交通如何疏堵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
问题1.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思维线索]
社会经济发展→人口集聚→城市交通拥堵。
提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集聚,城市交通流量增大,出现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问题2 回顾为解决城市拥堵已经采取过的措施及其效果。
[思维线索]
结合实际状况分析即可。
提示:已采取过的措施:①拓宽道路;②新建交通线路;③道路限行;④疏散人口、产业;⑤加强交通管理力度等;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效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
城市交通疏堵的若干经验 |
问题1 国外发展公交的做法可归结为哪几个方面?
[思维线索]
从材料中归纳即可。
提示:①大力发展公交,采用公交主导的方式;②开辟公交专用道路;③研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④构建一流的交通标识系统;⑤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问题2 国外哪些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思维线索]
结合我国国情分析。
提示:①大力发展公交;②开辟公交专用道路;③构建一流的交通标识系统;④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等。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些举措 |
问题1 从交通相关利益方考虑,上述措施各有哪些利弊?
[思维线索]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提示:(1)实行“单行道”制度,会提高通行效率,但会增加车辆到目的地的通行距离和时间。
(2)设立公交专用道,提高了公共交通流量,但会压缩社会车辆的道路通行空间。
(3)调整交通信号灯的切换时间,会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人群的交通时间。
(4)拓宽主城区部分道路,会使道路通达度提高,但也挤占了房屋的建设用地。
(5)建设立体交通会提供多种交通选择,但建设成本增加,也会带来其他安全问题。
(6)限制外地车辆进入或限制上路、控制车牌供给,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拥堵,但会影响城市的发展活力,影响汽车制造行业发展等。
问题2 除此之外,请你提出一项城市交通疏堵的措施。
[思维线索]
发散性思维分析,合理即可。
提示:如通过调查,尝试一些主要拥堵地域的企事业单位采取错时上下班制度。
执行任务:
可结合城市建设现状,联系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重点考虑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人口、产业布局要求,从合理进行交通规划建设、发展智能交通管理、通过宣传提高人们绿色出行认识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资金 ②交通枢纽 ③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变化 ④区域主要公路 ⑤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⑥发展速度 ⑦发展水平 ⑧增加就业
[学思心得]
交通运输区位答题思路 |
1.交通线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
分析角度 | 答题模板 |
地形 | 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 |
水文 | 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
地质 | 地质条件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
气候 | 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 |
(2)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角度 | 答题模板 |
人口 | 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穿过较少居民点,人口搬迁少 |
经济 |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线路 | 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成本,缩短运营时间 |
社会 |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资、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
环境 |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技术 | 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 |
2.交通点的区位选择(以港口为例)
分析角度 | 答题模板 | |
陆域条件 | 地形 地质 | 地质条件稳定、地形开阔、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基岩质海岸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 |
经济腹地 |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 | |
水域条件 | 航道 |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
避风 | 位于海湾,背风、避浪 | |
冰期 | 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 |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2015年10月,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雅万高铁项目。2018年6月,雅万高铁进入全面实施推进新阶级。下图为雅万高铁位置示意图。
(1)简析中国公司建设雅万高铁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2)说出爪哇岛的气候特点,简述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3)说出因雅万高铁项目而可能受益的印度尼西亚产业部门。
[解析] 本题以雅万高铁为素材,考查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及其意义,这是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答题的时候,需要对东南亚区域地理内容有较好的把握,这又是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第(1)题,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河流、地质灾害等方面回答。第(2)题,本题体现了学习有用地理的理念,答题的时候结合气候等自然条件即可。第(3)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
[答案] (1)地处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不利于铁路工程建设;爪哇岛地表崎岖不平,增大修建难度,增加修建成本;爪哇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设时应防灾减灾;降水丰富,河流多,增大修建难度,增加修建成本。
(2)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雷暴,瘴气等。
(3)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工业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部门、旅游部门。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聚落的发展
(1)交通线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和发展速度
(2)内河航运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城市区位 | 区位优势 | 举例 |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 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 | 江西赣州 |
河流汇合处 |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 宜宾、重庆、武汉 |
河口处 | 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海河联运便利 | 上海、广州 |
过河点 位置 | 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 | 伦敦、金边 |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 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 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的结合部 |
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 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
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 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
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 | 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 |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 | 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自动售货机成为潮流 |
读北京市建材商城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建材商城主要位于( )
A.城市中心商业区 B.二环路、三环路沿线
C.三环路、四环路沿线 D.五环路以外区域
3.近年来,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以外扩展的趋势,可能是因为该市五环路以外( )
A.科技水平较高 B.交通条件改善
C.环境质量较好 D.工资成本较低
2.C 3.B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建材商城主要分布在三环路和四环路沿线,这是因为建材商城商品的运输量和储存量较大,三环路、四环路交通便利,且离市中心相对较远,土地的租金也相对较低。第3题,由于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外环道路的不断完善,五环路附近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外扩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