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
展开
这是一份农业区位因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题,4题,6题,8题,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农业区位因素 读茶树种植与地形坡度的关系表(分值高低代表茶树种植的适宜程度),完成1、2题。坡度分级及分值坡度(°)0~11~55~1010~2020~30>30分值0.60.810.40.201.推测最适宜茶树种植的坡度范围是 ( )A.大于30° B.0°至1°C.5°至10° D.10°至20°2.适宜的坡度有利于茶树种植是因为 ( )A.土层较厚 B.利于排水C.土壤酸性 D.光照充足【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由材料提示分值高低代表茶树种植的适宜程度,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坡度范围5°至10°时,分值最大为1,是最适宜茶树种植的坡度。第2题,适宜的坡度有利于排水,茶树适宜在排水条件好的土壤中生长。 2018年4月,宁波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拉练活动,学生发现山坡上的梯田里覆有地膜,当地农民采用了间作套种的种植方式,使该地出现了黑白地膜相间分布的景观。结合图文,完成3、4题。3.农民在梯田里采用间作套种模式主要是为了( )A.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熟制B.减轻水土流失C.提高某一作物的产量D.增加土壤肥力4.与白色透明地膜相比,采用黑地膜覆盖 ( )A.土壤升温快 B.保温效果好C.能抑制杂草生长 D.可减少“白色污染”【解析】3选A,4选C。第3题, 农民在梯田里采用间作套种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熟制。采用何种种植方式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某种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不大。第4题,与白色透明地膜相比,采用黑地膜覆盖,可以减少阳光照射,没有阳光照射,杂草缺乏阳光,不能生长,所以采用黑地膜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加固训练】 我国南部沿海盛产甘蔗,春季蔗农在沟里播下蔗苗(左图)。初夏待甘蔗出苗生长后重新挖沟翻土耕作,使原甘蔗所在的沟成为垄,直至甘蔗收获(右图)。读图,完成(1)、(2)题。(1)与春季比,初夏翻土后甘蔗生长在垄上有利于 ( )A.实现秸秆还田 B.增大昼夜温差C.通风透光保肥 D.防止风力侵蚀(2)影响该田间管理耕作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地形 C.土壤 D.水分【解析】(1)选C,(2)选D。第(1)题,初夏翻土后甘蔗生长在垄上与实现秸秆还田没有关系,A错;翻土也不会增大昼夜温差,B错;挖沟可以通风透光,翻土覆盖可以保肥,C对;南部沿海属于湿润地区,没必要防止风力侵蚀,D错。第(2)题,南部沿海属于湿润地区,降水多,防止洪灾灾害是主要问题,所以说影响该田间管理耕作方式的主导因素是水分,D正确。 下图为美国某农场农事安排表和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该农场最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6.该地形成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本地广阔的市场需求C.发达的农业技术 D.因地制宜的综合策略【解析】5选A,6选D。第5题,图示该农场春季播种,秋季收割,一年一熟,应是美国纬度较高的甲地,种植春小麦。第6题,甲地是商品谷物农业,该地地形平坦、气候相对温和湿润,地广人稀,加之美国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在此形成商品谷物农业,这是因地制宜的综合策略的结果。 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示意图,完成7、8题。7.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8.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解析】7选C,8选D。第7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水源是农业稳产的关键因素,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C正确。第8题,注意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减轻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D正确。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9、10题。9.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源是 ( )A.太平洋 B.五大湖C.北冰洋 D.墨西哥湾10.甲地农业带属于 ( )A.小麦带 B.玉米带 C.棉花带 D.乳畜带【解析】9选D,10选C。第9题,美国西部地区有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西方的暖湿气流,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大西洋,田纳西河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水汽主要来自于墨西哥湾。D正确。第10题,棉花是喜温作物,需要较高的温度。棉花是好光作物,光照时间的长短和光照强度都会影响棉花的生长。甲地区位于美国的南部,气温较高,光照条件好,适合棉花生长,所以是美国的棉花带。C正确。 读澳大利亚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完成11、12题。11.甲地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热带荒漠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草原带12.与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是 ( )A.新疆长绒棉基地 B.锡林郭勒草原牧羊业C.珠三角基塘农业 D.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解析】11选D,12选C。第11题,读图分析,甲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根据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D正确。第12题,由图及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可知,乙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为墨累—达令盆地,主要分布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根据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了基塘农业,也属于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C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9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