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高新一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高新一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高新一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 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你手中的物理试卷宽约为10cm B.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18cm
C. 人的心脏跳一次大约2s D. 一个中学生跑完1000m的时间约9.6s
2. 2022年3月13日,国家体育场内群鼓雷鸣,十三套定音鼓的演奏声将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推向高潮(如图所示)。关于击鼓演奏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敲鼓,能改变鼓声的音调 B. 铿锵有力的鼓声是由手振动产生的
C. 鼓声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 现场观众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播的
3. 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C. “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1利用超声清洗机洗眼镜时,人听到的“呲呲”声是清洗机发出的超声波
B. 图-2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传递能量的
C. 图-3超声导盲手杖发出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D. 图-4发射火箭时,震耳的轰鸣声属于次声波
5. 下列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B. 温度计是根据玻璃泡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D. 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6. 太白山景区是5A级风景名胜区,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季,高山杜鹃上露珠晶莹剔透;夏季,太白云海美轮美奂;秋季,太白拨仙台薄雾冥冥;冬季,太白红衫林雾凇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露的形成是凝华吸热过程 B. 云海的形成是凝固吸热过程
C. 雾的形成是液化放热过程 D.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吸热过程
7. 陕西省宝鸡市被称为中国“青铜器之乡”,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如图所示,是青铜器铸造过程。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膏铜器是凝华现象
B. 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C. 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
D. 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8. 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总量也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B.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C. 高山顶上的积雪终年不熔化厚度却不变,是由于降雪量与冰雪因升华减小的量基本相等
D. 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9. 关于速度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小 D. 运动的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10. 如图显示了在陆地、水中、空中运动最快的三种动物和苏炳添的百米记录,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
A.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跑40m
B. 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是108km/h
C. 空中飞得最快的褐海燕速度是5km/min
D. 亚洲飞人苏炳添的百米记录9.98s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1. 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______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______归为一类。
12. 如图是小朋友在玩“蒙住双眼找人”的游戏。被蒙住双眼的小朋友能辨别某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辨别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均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13. 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水在平面上凝固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______(填物态变化)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14. 气象台2021年12月16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陕西多地市将出现寒潮天气,并伴有强降温和大风。第二天早上,小亮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冰花的形成属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小亮戴着眼镜从______(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走进______(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从而导致看不清东西。此过程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水蒸气液化。
15. 新冠病毒的平均直径不到100nm=______m。飞沫传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人们在打喷嚏时如果没有阻拦,上万个飞沫将以180km/h的速度带出,这些飞沫传播2m仅需______s,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佩戴口罩。如图所示,成人口罩的宽度为______cm。
16. 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张雨霏获得女子200m蝶泳金牌。如图甲所示,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观众以______方法判定谁游得最快;如图乙所示,当比赛结束时,裁判以______方法判定谁最快;物理学中,当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我们用______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均选填“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
17. 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他听到了手机的音乐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2)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该物块长度为______cm。
(3)如图-3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的液态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______活塞(选填“推动”或“拉动”),液态乙醚会消失。接下来活塞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会看见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______的方式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3分)
18. 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盐水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它属于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15min时物质处于______状态。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选填“高”或“低”)了。
(4)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______。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9. 如图所示,用塑料尺子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把尺子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塑料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幅度与快慢。
(1)本实验中应该听______发出的声音(选填“A”或“B”)。
A.塑料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
B.塑料尺拍打桌面部分振动
(2)实验时,保持拨动塑料尺的力度不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就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不同。(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4)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___。
20.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
(1)组装的器材如图所示,此时他应该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组装实验器材。
(2)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乙中①、②所示,则图______(选填“①”或“②”)是沸腾时的情况;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空气”或“水蒸气”或“小液滴”)。
(3)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在丙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4)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选填“酒精”或“煤油”);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
(5)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如图-2图像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
(6)如图-3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______。
(7)你知道吗,通过降温居然也能使水沸腾。如图-4所示,将刚停止沸腾的水装入烧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1. 我校科技节上。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展示的两款自制简易温度计(假设当时的大气压是1个标准大气压)。
(1)如图1所示,甲组同学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在玻璃瓶内装满染色的煤油,封住瓶口后插入细吸管。
①如图2、3是小组同学标刻度的过程,a处应标______℃;b处应该标______℃,图4是成品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情况,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水温约为______℃。
(2)如图5所示,乙组同学设计的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穿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C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定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
t/℃
17
19
21
23
②
27
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①此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______(选填“A内的空气”或“C内的水”),表格中空缺的温度约为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吸管B上温度的刻度值应是______(选填“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
③你认为这款温度计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2. 中国无人机技术享誉世界,如图所示是新款无人机“御”。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都安装了智能感知系统,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该款无人机整机质量2千克,摄像机拍摄速度11000帧/秒(即每秒拍摄画面的帧数为11000帧)。
(1)该机智能感知系统,可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自动避开障碍物和测距,这是利用了超声波______的特点。
(2)若悬停在空中的无人机向固定在地面上的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08s收到回波,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为多少m。(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在轿车限速120km/h的某高速公路上,交警利用该无人机进行道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无人机在某轿车通行1.05m的过程中拍摄330帧,则该监测的轿车是否超速。
23. 2022年8月东部战区海军组织实弹演练。如图是某导弹快艇发射导弹,发射后经过2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而在发射后经过了6.5s才听到爆炸声,(假设导弹在空中以相等的速度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试求:
(1)该艇距爆炸目标有多远?
(2)在导弹快艇和爆炸点连线的某海域浅海区(深度忽略不计),有一个水下蛙人(担负水下侦察和执行特殊作战任务的士兵),导弹发射后0.5s蛙人听到了导弹发射的声音,再经过0.5s看到导弹正好位于他的头顶,则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物理试卷宽约为50cm,故A错误;
B、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18cm,故B正确;
C、人的心脏跳一次大约1s,故C错误;
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0m的时间约3min~4min,故D错误。
故选:B。
据日常生产生活经验所知数据进行选择即可。
此题考查了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属基础题目。
2.【答案】D
【解析】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鼓声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
B、铿锵有力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鼓声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C错误;
D、现场观众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15℃)中传播速度为340m/s;
(4)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本题主要考查声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产生及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即可求解。
3.【答案】C
【解析】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雷声的响度,但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有时会干扰别人的正常休息,这时它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2)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本题考查了噪声及防治的方法,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4.【答案】C
【解析】解:A.人听到的“呲呲”声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因为超声波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外,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超声导盲手杖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超声导盲手杖发出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故C正确;
D.发射火箭时,震耳的轰鸣声不属于次声波,次声波人类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C。
(1)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属于基础题。
5.【答案】D
【解析】解:A.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A错误;
B.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故C错误;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故D正确;
故选:D。
(1)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4)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
本题考查体温计以及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是一道综合题。
6.【答案】C
【解析】解:A.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云是高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故B错误;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C
【解析】解:AB.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液态的铜凝固为固态,凝固放热,故AB错误;
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汽化过程中吸热,故C正确;
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8.【答案】A
【解析】解:A.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总量也基本不变,但是淡水资源缺乏,因此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故A错误;
B.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B正确;
C.高山顶上的冰雪因气温低不会熔化,但可以升华变为水蒸气,因降雪量与冰雪因升华而减小的量基本相等,所以积雪终年厚度基本不变,故C正确;
D.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A。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9.【答案】D
【解析】解:A、虽然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但时间不知道,所以物体的速度不能确定,故A错误;
B、虽然物体运动的时间短,但物体的运动路程不知道,所以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根据v=st可知,时间相同,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故C错误;
D、运动的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根据速度公式:v=st,速度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当一个物理量不变时,才能定性研究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即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比较速度的大小要同时考虑时间和路程两个因素。常用的比较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相同路程比时间。
10.【答案】C
【解析】解:A、猎豹的速度v1=s1t1=40m1s=40m/s;
B、旗鱼的速度v2=108km/h=108×103m3600m=30m/s;
C、褐海燕的速度v3=5km/min=5000m60s≈83.3m/s;
D、亚洲飞人苏炳添的速度v4=s4t4=100m9.98s≈10.02m/s。
比较可知,运动速度最大的是褐海燕。
故选:C。
根据v=st求出猎豹、博尔特的运动速度,并将旗鱼、褐海燕运动速度的单位换算为国际单位,然后进行比较。
本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速度单位的换算。
11.【答案】振动 音调 笛子
【解析】解:从管口吹气,吸管内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笛子。
(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知道空气柱振动能够产生声音,可解答此题。
12.【答案】音色 响度
【解析】解: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声音的品质叫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此题考查了音色和响度的应用,属于声现象重要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
13.【答案】汽化 放热 液化
【解析】解: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汽化变成气体,汽化吸热,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水在平面上凝固放热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液化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故答案为:汽化;放热;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2)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14.【答案】凝华 寒冷的室外 温暖的室内 降低温度
【解析】解:(1)玻璃窗上有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出现在玻璃内表面,属于凝华现象;
(2)寒冬,小亮戴着眼镜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降低温度,在其表面放热后液化为小水珠,所以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
故答案为:凝华;寒冷的室外;温暖的室内;降低温度。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15.【答案】1×10-7 0.04 9.45
【解析】解:(1)新冠病毒的平均直径100nm=100×10-9m=1×10-7m;
(2)飞沫传播速度为v=180km/h=50m/s,
根据公式v=st可知,这些飞沫传播2m的时间为t=sv=2m50m/s=0.04s;
(3)由图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0.1cm,成人口罩起始位置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终点位置在9.45cm,所以成人口罩的宽度为9.45cm。
故答案为:1×10-7;0.04;9.45。
(1)1nm=10-9m,据此进行单位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飞沫传播2m需要的时间;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考查了单位换算、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刻度尺的读数,属于基础性题目。
16.【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同时间比路程
【解析】解:
如图甲所示,观众看到运动员时,运动员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不同,跑在前面的运动员游得快,通过的路程大,所以采用的是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
如图乙所示,当比赛结束时,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不同,用时少的游得快,所以裁判采用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物理学上采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快慢。
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掌握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7.【答案】液体 2.35 拉动 压缩体积
【解析】解:(1)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他能听到手机的音乐声,是因为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2.3cm和2.4cm中间,估读为0.0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35cm;
(3)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即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应拉动活塞,这是因为拉动活塞时,注射器内气压降低,乙醚的沸点降低,乙醚发生了沸腾现象;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故答案为:(1)液体;(2)2.35;(3)拉动;压缩体积。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降温和压缩体积。
本题考查了声的传播、长度的测量和物态变化等内容,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8.【答案】10 不变 -2 晶体 固液共存 低 减少水量 变多
【解析】解:(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从图象可知:物质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第15min盐水在凝固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4)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盐水的质量较多,因此可以通过减少盐水的质量来缩短盐水凝固时间;
(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2)不变;(3)-2; 晶体; 固液共存; 低;(4)减少水量;(5)变多。
(1)从凝固开始到结束时间,即为盐水的凝固过程所用时间;
(2)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3)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看熔化或凝固时有无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从盐水的质量角度分成凝固时间较长;
(5)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读取物质凝固图象时要学会找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并能分析出在不同时间段时它的变化情况。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这是一条很实用的生活规律,我们应该了解它。
19.【答案】A 慢 低 音色 空气 振动 钢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解析】解:(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正确;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所以振动越慢,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振动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人便听到声音;
(5)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故答案为:(1)A;(2)慢;低;(3)音色;(4)空气;振动;(5)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
(5)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频率范围。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条件,同时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探究音调时,控制音色和响度不变;探究响度时,控制音色和音调不变。
20.【答案】自下而上 ① 水蒸气 98 煤油 不变 D C 降低
【解析】解:(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因为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外焰的高度来确定。为了保证温度计的液泡不碰到烧杯底部,温度计的位置根据烧杯的位置来确定。所以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
(2)水沸腾时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逐渐变大,所以①是沸腾时的情况,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3)
(4)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温度到达98℃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沸点为98℃;
(5)在选取温度计时,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的沸点要高于被测物质的沸点,凝固点要低于被测物质的凝固点。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所以不能用。所以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可能是煤油。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6)水沸腾需要同时满足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要使小试管中的水沸腾,就需要让大试管中的水的沸点提高,增加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提高,C图通过密闭加热可以增加大试管中的气压。故选C;
(7)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随之下降。将刚停止沸腾的水装入烧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瓶中水蒸气液化从而降低瓶中气压,沸点降低,当低于水的温度时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①;水蒸气;(3);(4)98;煤油;不变;(5)D;(6)C;(7)降低。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因为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外焰的高度来确定。为了保证温度计的液泡不碰到烧杯底部,温度计的位置根据烧杯的位置来确定;
(2)水沸腾时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
(3)根据表中数据作图即可;
(4)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表中数据可得沸点;
(5)在选取温度计时,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的沸点要高于被测物质的沸点,凝固点要低于被测物质的凝固点。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
(6)水沸腾需要同时满足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要使小试管中的水沸腾,就需要让大试管中的水的沸点提高,增加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提高;
(7)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随之下降。将刚停止沸腾的水装入烧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瓶中水蒸气液化从而降低瓶中气压,沸点降低。
此题考查水的沸点,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沸腾前后气泡的不同、温度计的选取、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等知识,属于综合题目。
21.【答案】0 100 10 80 A内的空气 25 降低 上小下大 挑选更细长的吸管和更大的塑料瓶来提高准确度和测量范围
【解析】解:(1)①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根据图2容器内存放有冰水混合物和图3容器内存放沸水,可以判断出a处煤油液面所处的位置为0℃,b处为100℃。图4中在0℃和100℃之间分成10等份,1份代表10℃,即分度值为10℃。通过观察,图4中的管内煤油液面处于80℃这个位置,得出水温为80℃;
(2)①此温度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当外界气温升高的时候,烧瓶内的气体膨胀,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增大,管内的水柱下降,所以液面下降,则表示气温升高了。所以此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A内的空气;
我们知道: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将会膨胀,气体压强增大,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液面的高度逐渐降低,可见被测量的外界空气温度在不断的升高,根据每降低5.1cm或5.2cm时,温度升高2℃,可以推断出②表格空缺的温度为25℃;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吸管B上温度的刻度值应是上小下大;
③为了更显著的观察到气体热胀冷缩的变化,让测量出的数据越准确,可以选用更细长的吸管和更大的塑料瓶,这样效果更准确,同时测量范围不变。
故答案为:(1)①0;100;10℃;80;(2)①A内的空气;25;②降低;上小下大;③挑选更细长的吸管和更大的塑料瓶来提高准确度和测量范围。
(1)通常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1份代表1℃。温度计的管径越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越显著,测量出的数据也越准确;
(2)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压强随温度改变;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体积随温度改变)测量物体温度。
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基本结构的认识和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的基本应用,属于基础题。
22.【答案】方向性好
【解析】解:(1)无人机遇到障碍物时,可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自动避开障碍物,这是利用了该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
(2)超声波到障碍物的时间:t=0.08s2=0.04s,
由v=st可知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的距离为:s=vt=340m/s×0.04s=13.6m;
(3)已知摄像机拍摄速度11000帧/秒,则拍摄330帧的时间为:t'=330帧11000帧/s=0.03s,
则该轿车的速度为:v'=s't'=1.05m0.03s=35m/s=126km/h>120km/h,因此该轿车超速。
答:(1)方向性好;
(2)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为13.6m;
(3)该轿车超速。
(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的特点;
(2)根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到障碍物的时间,根据v=st可求出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的距离;
(3)已知摄像机拍摄速度11000帧/秒,据此求出拍摄330帧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轿车的速度,再与最大限速比较即可知道是否超速。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对超声波特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3.【答案】解:
(1)由题知,导弹到击中目标的时间为2s,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为6.5s,
所以导弹爆炸发出到声音传到该舰的时间:t=6.5s-2s=4.5s,
由v=st可知,该舰与目标的距离:s=v声t=340m/s×4.5s=1530m;
(2)导弹飞行的路程s1=s=1530m,导弹飞行的时间t1=2s,
导弹的速度:v1=s1t1=1530m2s=765m/s;
导弹从发射位置到达蛙人的时间t2=0.5s+0.5s=1s,
由v=st可知,蛙人与导弹发射位置的距离:s2=v1t2=756m/s×1s=765m,
声音从导弹发射点传播到蛙人的时间t3=0.5s,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3=s2t3=765m0.5s=1530m/s。
答:(1)该艇距爆炸目标有1530m;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
【解析】(1)已知导弹从发射到弹击中目标和从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该舰到目标之间的距离;
(2)根据求出的该艇距爆炸目标的距离和导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导弹的速度;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蛙人与导弹发射位置的距离;然后用速度公式求出声音在水的传播速度。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认真审题,确定从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从发射到导弹击中目标的时间,从而得到爆炸声传到该舰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满分80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物体长度最接近20cm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