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课课件ppt
展开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雾都孤儿》《双城记》《艰难时世》等。 狄更斯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 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我所有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是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他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列夫托尔斯泰
《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在艰苦环境中通过自身奋斗逐渐成长的故事。大卫自幼丧父,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母亲改嫁后,大卫受到继父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到寄宿学校住读,受尽屈辱和摧残。母亲生病去世,大卫又被继父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因不堪忍受虐待和羞辱,他决计逃跑,去寻找住多佛的贝特西姨婆。姨婆收养了他,并把他送进了坎特伯雷学校。毕业后,大卫决定做一个代诉人,进入斯潘洛-乔金斯事务所当学徒。可姨婆突然破产,为了减轻姨婆的经济负担,大卫找了个秘书工作,又学习速记,给一家《晨报》报道国会的辩论,同时开始写作。最后大卫成为一名杰出的作家,并和爱格妮斯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说以大卫曲折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依照人物生活场景的迁移构建主要情节结构,同时穿插有佩格蒂先生、米考伯先生、威克菲尔以及斯特朗博士、巴基斯、斯蒂福斯、特雷德尔、希普等众多家庭的故事,塑造了一大群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生活面貌。
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正音咄咄(duō) 污垢(gòu) 颤抖(chàn) 佣金(yònɡ) 诨名(hùn) 呜咽(yè)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放肆(sì) 纠葛(gé) 干酪(là) 琢磨(zuó m) 邋遢(lā ta) 慰藉(jiè) 褴褛(lán lǚ) 誊写(ténɡ) 铁蒺藜(jí li)
整体感知,把握主要情节
阅读课文,根据目录,给课文取个标题。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二章 初识世事 第三章 生活有了变化 第四章 蒙羞受辱 第五章 遣送离家 第六章 相识增多 第七章 第一学期 第八章 我的假期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 遭受遗弃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决计出逃
浏览文本,梳理情节:(以“我”为叙述角度) (1-5段):交代“我”的遭遇,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6-22段):“我”初识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23-45段):“我”入住米考伯家并与他们相知(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46-50段):“我”探视入狱的米考伯一家(米考伯先生一家入住监狱)。(51-54段):“我”搬离米考伯家,与他们相交成为好友,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感悟(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
课文第1段,加点的三个“我”是否一致?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第一、三个“我”:成年后的大卫——第一人称叙述中的回顾性视角。第二个“我”:童年的大卫,是故事的主人公,是事件的观察者,周围世界的感知者——主人公体验视角。 两者重叠在一起,让读者既了解到成年后大卫的成熟与智慧,又能感知童年大卫的形象,体会他的内心情感,并在他的发展变化中感受其“心灵成长”。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
遭人遗弃,孤苦伶仃,成为童工
内心隐藏痛苦,心有大志,只能屈居货行
善良,富有同情心,重感情,珍视友谊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④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小说在叙述视角上有什么特点?
昆宁先生(账房先生)米克·沃克(童工)粉白·土豆(童工)米考伯先生(房东)米考伯太太(房东)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的牢友)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分析米考伯先生的人物形象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其他景物、事物、人物对比衬托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米考伯先生怎样的形象?
(第6段)……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
(第16段)“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第34段)……我曾见他回家吃晚饭时,泪如泉涌,口口声声说,现在除了进监狱,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了上床睡觉时,他又算计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
(第32段)……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第48段)……我们大哭了一场。……引以为戒……。在这以后,他向我借了一先令买黑啤酒喝,……变得高兴起来了。
(第32段)……他对我说他的末日到了,我真以为他的心碎了,我的心也碎了,可是我后来听说,就在那天上午,还有人看到他正兴高采烈地玩九柱戏呢!
爱慕虚荣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真挚善良乐观向上
“债多不愁,乐知天命”米考伯夫妇成了文学中的典型。他们的性格被称作“米考伯主义”,“米考伯”被收进了英语词典,意为“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狄更斯对那个时代的看法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通过节选部分,你能看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是什么态度?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正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呈现出一幅繁荣盛世景象。小说中的生活场景: 货行童工艰辛劳作、人们负债破产入狱…… 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他以敏锐独特的目光,洞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隔阂,使读者体会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失望与批判。
大卫的成长自幼丧父,继父是个凶残、贪婪的商人,大卫受尽虐待,母亲生病去世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可残酷无情。向善而生,终遇美好!
现今,“德国制造”显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140多年前情况则刚好相反。1886年1月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了“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为了_______,他们先将货品运到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英国政府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在抗议和“白眼”中,索林根城的很多企业倒闭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________,而是开始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是开始________,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得益于企业大幅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________的追求。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不相上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描写黎明前亚利冒着严寒前往邮局的情形,写出了他的坚持与执着,而“破旧的外衣”暗示了他贫困的现状。 B.邮局里的人员傲慢无礼,如工作时“把信件扔给在一边等候的邮递员”,拿老人开玩笑,局长用“滚开”等言辞轰老人走。 C.文员将亚利叫作“疯子”,为他每天来问信件麻烦自己而心生抱怨,说明亚利对女儿的想念并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D.局长在办公室把信交给亚利,一方面是由于他一夜未眠而精神恍惚,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理解了亚利的心情而急于亲手将信交给亚利。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亚利的去世,前文有多处暗示,如“闪闪发光的星星好像……在照亮快要结束的生命”“呼吸困难,脸上刻着末日到来的迹象”等。 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对亚利过去的生活进行了补充介绍,既丰富了老人的形象,也交代了老人五年来坚持不懈去邮局等女儿信件的原因。 C.小说使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既真实又准确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同时还联系了小说中的各个角色,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信”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前半部分讲亚利与“信”的故事,“信”象征父爱;后半部分讲邮政局长、文员与“信”的故事,主要表现言而有信。
6.小说在塑造亚利形象方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①动作、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如“亚利慢吞吞地朝外走,几步一回头看着邮局,无能为力的泪水涌上了眼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亚利在邮政局长的呵斥下的动作和神态。②语言描写。如亚利与邮政局长的对话,表现出他无视别人对他态度的好坏而沉湎于渴盼女儿书信的执念之中的精神状况。③侧面衬托。如文员“不管什么天气,五年了,每天都来”的抱怨侧面表现了亚利执着的性格特点和对女儿的爱。通过邮政局长对亚利从不耐烦到理解与同情的态度变化衬托出亚利不为人所知的痛苦心境和令人同情的形象。
7.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亚利还是邮政局长?为什么?
【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亚利。理由:①小说主要记叙了亚利五年来每天风雨无阻地到邮局等女儿的来信,最终没有等到,带着遗憾死去的故事;②小说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如文员、邮政局长等都是为了从侧面表现亚利的形象,属于次要人物;③小说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牵挂、对亲情的渴望的主题,而这主要是通过亚利的故事传达出来的。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一等奖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米考伯太太,叙述视角,叙事视角,环境描写,对货行的描写,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对监狱的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说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作者,背景介绍,文本研读,字音积累,理清情节,清理情节,本文线索是什么,课文结构,赏析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