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第1页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第2页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第3页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第4页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第5页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第6页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第7页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第8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道法中考考点解读: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共51页。
    ■考点:认识法律 『基本观点』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2.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核心知识』1.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3)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3.什么是法治?(1)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4.法律的特征是什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法律有什么作用?(1)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 易错易混 …………………………
    1.只要不违法,法律就与我无关。【点拨】错误。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点拨】错误。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真题检测1』1.(2021·广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由十四周岁调整到十二周岁,这(  )①表明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将从重处罚 ②能更好地对未成年人发挥法律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③可以杜绝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④为惩治未成年人恶性暴力犯罪提供法律依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1·昆明市)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通过,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A.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2019·广东省)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广东依法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 000多人,其中厅级干部5人、处级干部94人。这表明(  )A.“扫黑除恶”是我省现阶段的中心工作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C.每个公民都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D.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考点:特殊保护 『基本观点』1.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2.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也需要自我保护。3.青少年要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核心知识』1.为什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
    4.青少年如何做到依法办事?(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5.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2)法治意识是人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1.只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点拨】错误。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也离不开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2.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点拨】错误。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真题检测2』1.(2021·广东省)面对下图所示的“难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回应。这说明(  )
    ①法律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 ②我国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③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了更全面的规范 ④未成年人在校学习期间不享有通讯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0·广东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一审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环境管理、网络沉迷防治、网络欺凌及侵害的预防和应对等作出全面规范。这是为了(  )A.便于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进行社交活动B.方便未成年人通过网络途径收集信息C.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D.让未成年人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活动
    3.(2019·广东省)2018年10月30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的预防、治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此举(  )①能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②有利于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④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2018·广东省)教育部《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排查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这体现对中小学生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这表明我国法律(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具有普遍约束力 D.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2.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下列规则中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  )A.道德 B.习俗 C.纪律 D.法律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某商店因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受到罚款一万元的行政处罚。这表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未成年人受特殊关爱和保护 ④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1·江苏省)2021年1月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政府保护 B.家庭保护C.司法保护 D.网络保护
    5.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偶有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解决“英雄流血又流泪”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D.法律规定与道德要求都是一样的
    6.溺水一直是我国1~15岁儿童死亡的头号杀手。尤其是近期某地发生了一起因1名学生不慎落水,其他孩子施救不当而造成的8人遇难事件,让人痛心不已。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遇上同伴落水,下列做法中不适宜于未成年人的是(  )A.见义勇为莫迟疑,跳入水中把人救B.搭救伙伴靠智慧,自身安全也重要C.岸上船上莫惊慌,镇定自若找工具D.同伴落水我不怕,立即报警和求救
    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物业费、邻里纠纷,民法典案涵盖了民事活动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请分析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
    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③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2)民法典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座里程碑。请根据你自己的生活观察,谈一谈中国法治建设还取得了哪些进步。
    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在:①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③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⑤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等等。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未成年人撑好法律保护伞,给他们一个更安全、更温馨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2021年6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实施,两部专门法律的修订处处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爱。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新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明确了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看护责任和具体要求;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有关义务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突出“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加强预防犯罪的教育,要求学校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等。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上述材料体现了课本的哪些观点?
    ①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②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⑤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等等。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专章,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实施这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就能健康成长B.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都会受到行政处罚C.加强对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保护,符合平等原则D.强化主体责任,解决了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
    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被称为“好人法”的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的这一规定有利于(  )①传递社会正能量 ②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③公民行使监督权 ④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对下列同学“微行为”的评价,你赞同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4.(2021·苏州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近年来,我国通过废止、修订和新增相关法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材料一:2020年我国两部法律制定(修订)简况。
    (1)上述两部法律在制定(修订)方面的共同之处体现了哪些道理?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④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等等。
    材料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有同学说:“既然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就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③但认为“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是错误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刑事责任是为了让未成年人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加强自我保护;等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法治短讯”,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行使的职权,并写出该短讯内容体现出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①职权:立法权。②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特殊的关爱给特殊的你,参照刑法修正案的自述,指出另外两部法律的“特殊关爱”分别体现在何处?
    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能够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②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

    相关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共1页。

    2023中考解读 道德与法治 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中考解读 道德与法治 第十课时 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考情分析,必备知识梳理,考点认识法律,什么是法律,考点特殊保护,关键能力训练,核心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十课时学习法律常识理解特殊保护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十课时学习法律常识理解特殊保护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考情分析,必备知识梳理,考点认识法律,什么是法律,考点特殊保护,关键能力训练,核心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