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2:记事类文章 试卷 17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3:写景类文章 试卷 16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5:童话、寓言 试卷 15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7:古诗词 试卷 14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6:科学小品文 试卷 14 次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4:状物类文章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4:状物类文章,共12页。
1.阅读方法指南。
状物文章,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和状植物文。如介绍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的文章,属状静物文;介绍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和停歇特点的文章,属状动物文;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的文章,属状植物文。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突破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状物文的描写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一分-总的顺序写。就全篇而言,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
二、抓住重点语段和精彩片段描写。在状物类文章中,常有一些重点语段和片段描写。在这些地方常有一些好词和重要语句,我们要认真体会其中的含义和妙处。在题目中常出现针对重点语段的理解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画出重点词语或重点句子等题型,当我们真正读懂了这些重点部分的时候,做起题来自然就容易一些。
三、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的目的。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如《竹》一文中,先叙述竹的用途,再叙述竹的生长,最终为了表达竹的精神。
四、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还经常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安排内容。
阅读理解
竹 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杆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2.“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进出;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取________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3.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
4.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写了竹子“全身是宝”。
5.“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写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
7.“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一个________句,突出了竹子的品格是________。
8.读完全文,说说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
短文阅读
秋的赞歌
①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shān)而来,叩(kòu)响了秋天的大门。
②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fěi cè)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③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④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mì)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⑤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qínɡ)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⑥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⑦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⑧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我祝福秋天……
9.文中说“它(秋天)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说它兼容四季,是因为秋天里有夏天的感觉:“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秋天里有冬天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里有春天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说它有着自己的个性,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短文中的语句填写 )
10.作者选取了很多景物表现秋的特色,你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景物),文中是这样描写的:___________
11.本文通过对_____的描绘,抒发了作者______的情感。
12.描写秋的诗句很多,课内我们学过:“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
课外我们积累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牵牛花蔓
不管我的两间住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木。只要我的眼睛接触到一点儿青葱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为之一爽。不过,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在我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已枯萎不堪了。
无意中种上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一株牵牛花一天可开花十几二十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种养之法也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的却是这样的多,这不禁使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竞是别有一番风致。尤其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瑕。
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它为迎接光明而生,为送走黑暗而死。
但是,我发现有不少牵牛花的枯蔓,以至主蔓,一经下垂,几天之后就一定枯萎而死,决不例外。原来,它们都只能向阳、飞快地生长,万一它们因为没有附着之处而下垂时,几天后就一定自行枯萎。
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3.文中写“我”对牵牛花的感情变化过程为:____________。
14.作者写本文的主要意图是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3自然段末句中的“心地”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由山茶、兰花引出牵牛花,这是一种由远而近,衬托性的写法。
B.文章第2自然段把牵牛花比喻为奉献多而索取少的人,引出对它的赞美。
C.文章第3自然段着重写牵牛花的形色,以和下文写其品格相映衬。
D.文章第6自然段中“真的敬重”和第2自然段中的“尊敬”相照应,且在抒情上又更进了一层。
E.全文中心是借牵牛花“取于人和自然的少”而“报答人和自然的多”这一特点赞美社会上多奉献而少索取的人。
17.牵牛花的生长告诉人们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是:___________。
18.请说说作者由牵牛花身上感悟出什么人生意义。(最好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仙人掌之歌
要欣赏真正的仙人掌一定要去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地都是。
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20余种,而墨西哥竟独占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那里的仙人掌家庭非常庞大,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瓣状、穗状等。有的团团相抱,有的悄然独立;有的开花,有的结果,有的则一个劲儿地冒出形态各异的茎片来;有高达十几米的“巨人”,也有重达千斤的“力士”。虽然仙人掌家庭的基本“肤色”是绿色,但是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这些花有个奇特之处,它们没有绿叶的衬托和扶持,自己从茎片上、从仙人柱的顶端、从仙人球的球体上、从莲花掌的掌心上顶出来,独自接受冷与热、风与雨的洗礼。
有一次,我们乘车去恰巴新州。傍晚,车抛锚在南马德雷斯山间。极目所见只有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和连天的衰草,偶尔在山凹处耸立着一块阴森森的巨石,像个剪径的强盗。
然而,就在这里出现了仙人掌,那是高约十几米的仙人掌之王——巨人柱,它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儿十厘米,远远看去,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在这个烛台上好像可以燃起七八支一人粗的特大号蜡烛,来照亮这茫茫的山野。周围的黄昏烘(hōng)托出它的碧绿,低矮的小草反衬出它的雄大,浑圆的山势衬托出它的利刺和棱角。
仙人掌的故乡是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它几乎是不死的。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也会滋生出新体。你要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6年无水,仍可维持28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上百年。尤其令人叫绝的是,在南美的沙漠地区有一种步行仙人掌,其根部是软刺,凭借风力可以朝着有水的地方匍匐前进,到达目的地才止步。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时,无论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待遇时,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一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需要装点的穷乡僻壤。
归国前,一位爱画画的朋友要为我作一幅画。以作为对墨西哥的纪念。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
1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庞大——( ) 热情——( ) 干旱——( )
饱满——( ) 遗忘——( ) 低矮——( )
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洗礼:__________________
(2)剪径:_____________
(3)淘汰:__________________
(4)匍匐: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地都是。( )
(2)周围的昏黄烘托出它的碧绿,低矮的小草反衬出它的大,浑圆的山势衬托出它的利刺和棱角。( )
(3)虽然仙人掌家庭的基本“肤色”是绿色,但是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 )
(4)极目所见只有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和连天的衰草,偶尔在由四处耸立着一块阴森森的巨石,像个剪径的强盗。( )
22.仙人掌的花奇特之处在哪里?“独自接受冷与热、风与雨的洗礼”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23.仙人掌的本色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绿色
又是绿色稠密的季节,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沉浸在绿色的遐思之中。
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的青春气息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春天的绿( ),夏天的绿( ),秋天的绿( ),冬天的绿( )。
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似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的倩影。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缥缈的遐想。
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林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吗?不,每每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它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的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轻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她似少女的初恋,如一抹柔情般稚嫩。霏霏细雨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地,柔柔地,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2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遗余力: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括号处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真 凝重 活泼 深沉
B.深沉 活泼 凝重 纯真
C.活泼 纯真 深沉 凝重
D.纯真 活泼 凝重 深沉
2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吗?不,每每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它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 )
(2)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 )
(3)白雪飘落,轻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 )
(4)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
27.本文写了四季的绿,其中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8.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A.季节变化B.空间转换C.感情变化D.景物轮换
参考答案:
1.略
【详解】略
2. ① ②
3. 用途 生命力 顽强生命力
4.建筑材料 造纸原料 编织竹器 药用 竹笋可食
5. 松 竹 梅
6.“春风一过,它就像……强大生命力。”我想……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7. 反问 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8.通过对竹的赞美,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分析】2.略
3.略
4.略
5.略
6.略
7.略
8.略
9. 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 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10. 枫树 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
11. 秋天(美好)景物 热爱秋天或赞美秋天
12. 露似真珠月似弓 红于二月花 江上秋风动客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
【解析】9.此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10.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可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任选一项填写即可。
11.此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本文重点写了秋天的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秋的赞美之情。
12.此题考查古诗句默写。平时学习中,熟练掌握古诗词,学会分类积累,并学会根据语境运用。第一句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第二句选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第三句选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第四句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
13.不当回事——尊敬——敬重
14.赞扬牵牛花纯洁无瑕、朴实大方的品质和无私奉献、追求光明的精神,鼓励人们奋发向上
15.牵牛花的精神品格
16.BE
17.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
18.(1)少索取,多奉献;(2)心地纯洁无瑕;(3)永远与光明同在;(4)只前进,不倒退。
【分析】1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无意中种上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的却是这样的多,这不禁使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可以得出文中写“我”对牵牛花的感情变化过程为不当回事——尊敬——敬重。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内容可以得出本文主要是围绕牵牛花的精神来写的,所以作者写本文的主要意图是赞扬牵牛花纯洁无瑕、朴实大方的品质和无私奉献、追求光明的精神,鼓励人们奋发向上。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竞是别有一番风致。尤其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瑕。”可以得出“心地”指的是牵牛花的精神品格。
1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写作手法的分析和鉴赏,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概括不准确的是B项,并没有把牵牛花比喻成人,而是通过牵牛花对人类和自然索取的少,而奉献的多,来写出对它的赞美。错误的还有E项,全文的主旨是赞美牵牛花,并不是这样多奉献少索取的人。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可以得出牵牛花的生长告诉人们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是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
18.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分析。作者由牵牛花身上感悟出的道理例如有少索取,多奉献;只前进,不倒退等。结合文段内容进行概括,符合文章的主旨即可。
19. 微小 冷漠 洪涝 干瘪 牢记 高大
20. 比喻重大的锻炼和考验 拦路抢劫 去坏的留好的,去掉不适合的。 身体贴着地面爬行。
21. 拟人 排比 拟人 比喻
22.没有绿叶的衬托和扶持,独自接受冷与热、风与雨的洗礼。不管是冷是热,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它总是挺立着,接受考验。
23.它在逆境中依然能健康地成长,仍然和原来一样,热情地奉献自己。
【分析】19.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20.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结合词语的含义及特点进行分析。注意平时对词语含义的积累。根据词语的特点以及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恰当的词语解释即可。
21.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断和理解,结合原句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分析即可。
(1)本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即把太阳和土地当成人来写。
(2)本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排比,即相同的句式有三句及其以上。
(3)本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仙人掌当成人来写。
(4)本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巨石比作剪径的强盗。
2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辨析,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根据文段内容“这些花有个奇特之处,它们没有绿叶的衬托和扶持,自己从茎片上、从仙人柱的顶端、从仙人球的球体上、从莲花掌的掌心上顶出来,独自接受冷与热、风与雨的洗礼。”可以得出仙人掌的花奇特之处在没有绿叶的衬托和扶持,独自接受冷与热、风与雨的洗礼。最后一句话中独自接受冷与热、风与雨的洗礼是指不管是冷是热,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它总是挺立着,接受考验。
2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原文中“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时,无论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待遇时,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一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需要装点的穷乡僻壤。”可以得出仙人掌的本色是就是一种不断在逆境中生长,不断奉献自己的精神。
24. 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 用出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
25.D
26. 设问 比喻 拟人 拟人
27.夏天的绿
28.A
【分析】24.本题考查的是解释词语,注意平时对词语含义的积累和辨析。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写出词语的自身含义和语境含义即可。本题中,依依不舍是指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不遗余力是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
25.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结合词语的含义以及语境的特点进行填空,在本题中,纯真是指纯洁真挚。可以用来形容春天的绿。活泼意思是富有生气和活力;灵活,不呆板;生动自然;气氛活跃热烈;使具有生气和活力;使灵活。可以用来形容夏天的绿。凝重是指庄重,稳重。可以用来形容秋天的绿。深沉是指形容程度深;幽深宁静;沉着持重,深而不外露。可以用来形容冬天的绿。
26.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结合每句话的内容和分析进行分析。
(1)本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设问,即有问有答的问句。
(2)本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细小的针状绿叶比作奏响春雷般的松涛。
(3)本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白雪当成人来写。
(4)本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松树当成人来写。
2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文章第三自然段对夏天的绿的描写是篇幅最短的,占比也是最少的。是略写的内容。
2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写作顺序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季节的变化,先写了夏天的绿,然后接着写了秋天、冬天最后到春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状物类文章的阅读基础题(有答案)(26页),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4:状物类文章,共16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4:状物类文章,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