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7* 故事二则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7* 故事二则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主角,古文激趣,抓住“名医”,读悟感知,桓公之死,追根溯源,理解寓意,初识古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一次次通读课文后,文章中的两条主线显现出来:一条是扁鹊劝蔡桓公的句子,一条是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却不倾听别人建议的几次语言和神态的表现。教学中,两条主线并进,更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对于文本,也做到了多元化解读。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这一特点,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来一次“亲密接触”,使学生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生字词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生字词以自学为主。本篇寓言浅显易懂,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且本班学生入学来接收了较好的古诗文熏陶,对于小学古文的学习兴致盎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体会人物心里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突出道理,就要把二、三、四、五自然段作为 重点,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人物心情、态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9个一类字,认读4个二类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并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说出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
4.引入古文《扁鹊见蔡桓公》,体味文言之美,感受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地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纸、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主角,古文激趣
1.一位古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是——扁鹊(板书,学生书空并齐读)。
2.扁鹊究竟是谁?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自读)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3.同学们,请看屏幕,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们通常用来形容什么人?
4.你们从这些成语里得到了关于扁鹊的什么信息?(说出依据)
5.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他是中医的鼻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治愈了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被誉为神医。可有一天,扁鹊却摇着头说:“我再也无能为力了。”——是谁,得了什么病,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无能为力呢?让我们一起从《扁鹊治病》这篇课文里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听着同学们书声琅琅,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相信这些生字一定难不倒你们。(出示生字词)
A.指名读
蔡桓公 理睬 高明 肠胃 敷烫
几剂汤药 骨髓 无能为力 医治
B.齐读。这些词语里藏着一个成语。(板书: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做某一件事情没有精力和能力。)
刚刚我们读了课文,是谁对什么事情无能为力呢?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什么叫寓言,大家还记得吗?(学生答后评价)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看看它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可结果蔡桓公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
(1)课件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说明他医术高明;
(2)病情的发展:课件依次出示: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皮肉之间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肠胃 更加严重)
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医术高明
(3)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医德高尚。)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看病,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4)课件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解释病理,可以看出扁鹊是名医。
(5)最后蔡桓公确如扁鹊所说,因病而死,证明他是名医。
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
1.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交流探寻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
(1)病的原因
师: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你从哪句话找到的?画下来。
课件出示: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①我们发现蔡桓公的病经历了4个阶段:皮肤→发展到皮肉→发展到肠胃→深入骨髓,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②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 (病从小处医)
③病从小处医。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2)人的原因:蔡桓公固执己见,傲慢
师过渡:是啊,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生活也是如此,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这时我们就应该从小处防范,努力杜绝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防微杜渐(板书)。但是蔡桓公仅仅是死于生病吗?不是的。请你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A.课件出示: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读出来。
B.课件出示: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D.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从扁鹊“连忙”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师:蔡桓公的固执己见和傲慢断送了自己的命啊!原来罪魁祸首竟是自己!
3.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4.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临终之际,蔡桓公想起扁鹊的再三劝告, 。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五、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1.寓言中出现了两个主人公,怎样评价他们(选择一个说即可)?
2.读了这则寓言后,你可以明白怎样的道理(可以从扁鹊、蔡桓公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说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3.初识古文: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所著的《韩非子》。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课文用了436个字来写,而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就讲清楚了。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治不病以为功。”
师:能读得懂吗?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呢?
学生自由诵读古文,体验感悟。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激趣: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从古文中翻译而来,如: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等。古人还有一些特别有道理的话,让我们一起共勉: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船到江心补漏迟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2.推荐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另外自己课下搜集一篇古文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并熟读古文。
板书设计:
扁鹊(为 蔡桓公)治病
三劝 三不理
医术高超 固执己见
医德高尚
防微杜渐
要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几个写名医的词语:“杏林春满、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导入课题,并用课件展示关于扁鹊的资料,以达到了解扁鹊的目的,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我以悬念——“既然是如此有名的神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最后蔡桓公却死了呢?”引导学生读文填写表格的方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纵向分析表格内容,通过研读扁鹊的态度,语言,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通过研读蔡桓公的态度,来探究文本,并图文并茂地出示蔡桓公的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通过想象来丰富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继而以蔡桓公怎样才能活命这个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说话训练,并以此达到明白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这个道理。在这堂课的尾声,我叫四个小演员以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表演完整,以达到复述课文的目的,最后我要学生设计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以达到拓宽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成功之处是:我能够引导学生从了解扁鹊医术入手,在同学们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自主概括主要内容,教师以设悬念,列表格的方式轻而易主的理解课文内容,再让同学们纵向分析表格,感情朗读相关语句明白寓意。给学生营造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表演课本剧这一环节中,既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复述课文的目的。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达到我预料的效果,但是由于环节较多,时间不够,生字词的教学有点忽略,朗读课文及体现扁鹊医术高明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我觉得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后在教学方面还得加倍努力!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扁鹊治病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谈话,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