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第5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第6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第7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第8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把握思想感情,评价思想内容应全面,细读序言和注释,思想感情表述格式,巩固训练,闺中怀人之愁,失意之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思想感情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对其深层内涵进行准确的揭示,合理的分析评价;对古代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的进行分析评价。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诗歌表面写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山名)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吐蕃)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相关链接\边塞诗.ppt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关链接\离别诗.ppt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本分析。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常见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伤感、忧愁、惆怅、寂寞、 孤独、烦闷、欢乐、赞美、恬淡、 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 忧国忧民、羁旅愁思、情深意长 关心民众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
    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相关链接\部分唐宋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ppt
    概括思想感情。( 不超过20字)
    陇西行 (唐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三四句把现实与梦境虚实对比,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此诗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塞 下 曲 许浑[唐]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注]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
    这首诗寄予了作者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深刻同情和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酬张少府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病 牛 (宋 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写人,以牛自况。表现了诗人的失落隐忍、委屈愤懑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日 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释: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山村从日暮到月出时的景象:夕阳西下,牛羊已经回来很久了,各家各户柴门深闭,虽然这是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但灯影下须发花白的诗人却只感受到石壁上泉流的幽咽和草丛里秋露的哭泣。诗歌营造了一种寂静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日 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阅读《西楼》品味尾句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千山急雨”是自然界的狂风暴雨,更是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打击;“卧看”表明诗人根本没把生活中的狂风暴雨当一回事,从而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雍容坦然的生活态度。
    你认为《夏 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悠闲宁静的环境气氛,而在这悠闲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遭排挤受压抑的深沉的苦闷和悲哀。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中吕】卖花声 怀古(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作者选取三则历史材料,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旨,请问:本曲的主旨是什么? 2、试简析本曲的抒情特点。
    答:1、主旨揭示出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和痛 苦,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2、用典抒情(间接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 村(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梅尧臣曾提出:诗要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用简洁的话语写出诗中的“难写之景”和“言外之意”。
    答:第三四句描写水灾后村中凄凉情景。三句写村中无粮,从鸡子寻食落笔:寒鸡偶然寻得食物,还呼唤它的伙伴。言外之意,百姓在痛苦中煎熬,生活极其艰难。四句画面是:村中老人无衣遮体,还抱着孙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儿取暖。诗中没有写青壮年,暗示村中人口稀少,青壮年流离外地谋生了。第七八句是写沙洲村上人家尽管灾后如此凄凉,他们还是被谬误地编入交租的户籍。诗人融情于事,咏而不评,对穷苦灾民同情之心让人意会。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隐来。
    ①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境界? ②诗歌的后两句提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两句与陆游诗中的哪两句名句相似?
    答:半合半开的的阴云、带着雨意的晚云、烟雾缭绕的青山、隐约而现的点点云帆,构成了一种朦胧幽远的艺术境界。
    答:不管路途多么曲折遥远,总是会找到前进的道路的。与陆游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似。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词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4分)
    (1)“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1分)“何妨”写出了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1分) (2)“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1分)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3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甲)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乙) 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事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这首诗都是咏史诗,各自对 ( ) 一事发表了看法。 (2)两首诗对史事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项羽垓下战败,自刎乌江
    答案参考: 甲:项羽若能“包羞忍耻”,江东子弟也许还能卷土重来。 乙:项羽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会再为其效命。
    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 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②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①宣室:汉未央宫前子室。②自:由,有尽管的意思。
       1.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是作者借贾生事生发的议论,其寓意是
    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
    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
    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阅读杨炯的《 战城南》,完成试题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1)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述的?流露了怎样的感情?(6分)(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战争景象?用简练的语言描绘。(3分)
    (1)作者是以征战者的口气来讲述的。在叙述军旅生涯时,作者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2)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争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写一段赏析文字,不超过200字(6分) 马诗二十三首①(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①《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23首。 ②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答案: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手法:见景生情,拟物抒情,意在言外: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内容4分,手法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鹿 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东坡志林》说:“味摩诘(注: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结合这一评论,重点赏析这首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进行赏析。(6分)
    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选取了最能表现鹿柴山林景象的两个细节来刻画景物特征--前两句写空山人语,用了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愈见空山之寂。后两句写深林夕照,突出了它的清幽。充满着恬静和空灵的诗趣。夕阳的火红与青苔的绿色,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诗中形象具体,把鹿柴的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如鸣耳际,如在眼前。这不是一般的画,而是“有声画”,显示出王维画家的才能。
               江 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一诗突出地描写了老渔翁顶风冒雪独钓寒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被贬到湖南永州时深感孤独的情绪。试通过对本诗意境的剖析,揭示它的深层意蕴。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进行赏析。
    前两句通过写“千山”、“万径”,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广阔而精美的山水画卷。诗句用了“绝”和“灭”等字句,着力渲染了大雪中的净、静,使人读后产生一种寂静凄凉的感觉。后两句与前两句互相衬托,着重写雪中的动。并用“孤”、“独”、“寒”等字句,加强了前两句诗中表现的沉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了老渔翁卓然独立、孤寂无援的处境。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
    从 军 北 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qì):沙漠。
    (1)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这是一首唐诗还是宋诗,为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唐诗。因为唐代边境战事频繁,许多男子被征去戍边,故唐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从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看,应该是唐代的一首边塞诗。
    检测练习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1、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2、菩萨蛮(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国破家亡、报国无门之愁
    4、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6、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7、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相关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二词句感情题,答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炼字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炼字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典诗词鉴赏之,炼字题型,答题步骤,结合原句描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 表达技巧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之 表达技巧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方式,陆游《书愤》,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以动衬静,由静到动,借用典故抒情,以小见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