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
1. 如图: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 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 6.2dm B. 6.20dm C. 62cm D. 620.0mm
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波和光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 超声波在医学上可以粉碎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D. 所有的次声对人都有危害
4. 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是( )
A. B.
C. D.
5. 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
A. 反射
B. 折射
C. 直线传播
D. 色散
6. 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绿化居住环境 B. 缓解“热岛效应” C. 降低噪声污染 D. 减少大气污染
7.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8.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A. B.
C. D.
9. 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
A. 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C. 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 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10. 如图所示,容器部有一探照灯S,它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木板MN上,在B点形成一个光斑,如向容器中注水,光斑B将移向( )
A. B的下方
B. B的上方
C. B的左边
D. B的右边
11. 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 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
C. 小朋友的像与小朋友相对于魔力幕墙对称
D. 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魔力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13. 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成的像是实像 B.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14. 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B. 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
C. 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
D. 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15. 如图所示,龟兔在赛跑的冲刺阶段路遇小河,乌龟便驮起兔子过河,体现了团结合作实现双赢的精神.此时说兔子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 B. 乌龟 C. 天空 D. 终点牌
16. 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B.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3s
C. 飞机正常飞行速度最接近60km/h D. 平阴县黄河路桥全长80km
1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18.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
B. 实验时应多次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但要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
C. 用力大小不同,钢尺振动的振幅不同,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D.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19. 关于人的眼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B. 如果一束平行光经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近视眼
C. 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焦距合适的、由凸透镜片做成的眼镜
D. 爷爷是远视眼,当爷爷戴上眼镜时,张丽通过镜片看到爷爷的“眼睛”是通过镜片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0.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时,发现光路是可逆的
B.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C.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D. 利用三棱镜对光的色散进行深入的探究,发现“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如果以______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运动的。
22. 王老师上课时为了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晰,经常使用扩音器,通过扩音器能听到王老师声音的______(“响度”或“音色”)变大了。小明在他家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玻璃台板下的报纸上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
23. “佛山倒影”是济南的十大景观之一,游客站在大明湖的北岸向湖中望去,能看到坐落在市区南部的千佛山的“倒影”,这个“倒影”是由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
24. 如图所示,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树木看起来比实际的高,这是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
25. 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6. 一片树叶从9m高的大树上飘落下来,用时6s,请计算树叶飘落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7. 国庆节期间,小红一家人打出租车去飞机场,在高速入口处她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若不违反交通规则,请计算该司机至少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28.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
(1)实验在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选用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4)小明将蜡烛A向玻璃板移近2cm,则蜡烛B应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2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2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一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______ (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二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 (选填“照相机”或“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3)如图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解: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A不正确。
B、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选项B不正确。
D、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D不正确。
所以选项A、B、D的做法都不正确。
故选:C。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做题时应认真逐项排查。
2.【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最小分度值为1cm,故cm以下即为估读;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的长度单位,为测量刻度尺的分度值:
A、6.2dm,分度值为1dm,故A选项错误;
B、6.20dm,分度值0.1dm,即1cm,符合题意,故B选项正确;
C、62cm,即分度值为10cm,故C选项错误;
D、620.0mm,分度值是1mm,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长度测量时,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长度测量时要看清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答案】C
【解析】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空气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是340m/s,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2Hz−10Hz的次声波对人体危害较大,但不是所有的次声波对人都有危害,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次声波是由在发生海啸,地震前夕能产生的,所以次声波的优点是:预报地震、海啸;次声波对人体有危害,次声波能使人耳聋、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特征的理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情况,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4.【答案】A
【解析】解:
A、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故A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引起小球发生振动,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发声的扬声器上的小纸片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把小实验与识点要联系起来,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5.【答案】C
【解析】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然后再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其原理即可。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我们应该向古代劳动人民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答案】C
【解析】解: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选C.
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生活中有很多具体防治噪声的方法,和其他选项的内容无关.
题目中选择项提到的说法本身都没有错误,在此题中选择项是否正确,要看其与题目中的措施能否对应上.
7.【答案】C
【解析】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A、D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
故选:C。
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
8.【答案】B
【解析】解: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
故选:B。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颜色的光经过透镜的折射能力的不同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B
【解析】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符合实际;
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如果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晴,将看不到物体,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此选项符合实际;
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
(1)当物体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较小的孔时,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的像;
(2)我们看见物体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的;
(3)当物体的光照到平静的水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物体的虚像;
(4)水中物体的光经水面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能看到比物体实际位置较浅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现象,属于基础知识。
10.【答案】A
【解析】解: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光斑会在B的下方,故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
故选:A。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会在原来光线的下方,即光斑会在B的下方。
会准确做出折射光线,会熟练应用光的折射定律。
11.【答案】D
【解析】解:A、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A正确;
B、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故B正确;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小朋友的像与小朋友相对于魔力幕墙对称,故C正确;
D、照相机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所以照片不是合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
A、B、由图知:f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A、B说法错误。
C、当把凸透镜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大。此说法正确。
D、当把凸透镜向右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小。此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图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关系判断像的特点,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利用所学规律分析解答问题,这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像距、像的大小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13.【答案】C
【解析】解:小科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室内灯光越亮,反射的光线越强,像也就越清晰。
故选:C。
解答此题要明确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14.【答案】C
【解析】解:A.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故A正确;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像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故B正确;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故C错误;
D.用放大镜看书,物距小于焦距,即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C。
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此原理制成照相机,此时像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
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此原理制成幻灯机,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
物距1倍焦距以内,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根据此原理制成放大镜。
本题主要考查了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原理,关键是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题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15.【答案】B
【解析】解:
乌龟驮起兔子过河时,兔子相对于乌龟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而兔子相对于河岸、天空、终点牌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B.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必须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
该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6.【答案】AB
【解析】解:
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0.26m,故A最接近实际;
B.人正常呼吸时1min内大约20次,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故B最接近实际;
C.飞机正常飞行的速度不小于500km/h,故C不接近实际;
D.平阴县黄河路桥全长约为8km,故D不接近实际。
故选:A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选项。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7.【答案】AC
【解析】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空气传声以及响度的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8.【答案】BD
【解析】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得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错误。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C、用力大小不同,钢尺振动的振幅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BD。
(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19.【答案】A
【解析】解:A、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故A正确;
B、如果一束平行光经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属于远视眼,故B错误;
C、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焦距合适的、由凹透镜片做成的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故C错误;
D、爷爷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制成的眼镜,通过镜片看爷爷的“眼睛”,此时镜片起放大镜的作用,通过镜片观察到的是爷爷眼睛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根据眼睛的视物原理做出判断;
(2)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3)近视眼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远视眼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纠正;
(4)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围绕生活中的眼睛与眼镜,考查了对人眼的视物原理、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认识、视力的矫正等知识,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20.【答案】ACD
【解析】解: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时,实验中发现,光逆着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入射,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即光路是可逆的,故A正确;
B、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但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
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所以经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说明白光不是单纯颜色的光,故D正确;
故选:ACD。
(1)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注意“斜射入”和“一般”;
(3)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光学规律逐一分析各个光学现象,难度不大。
21.【答案】山
【解析】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山为参照物,舟中的人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山。
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22.【答案】响度 放大镜
【解析】解: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音量,即声音的响度,因此通过扩音器我们听到王老师声音的响度变大;
水滴的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报纸与水滴间的距离很小,小于凸透镜的焦距,相当于放大镜,所以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响度;放大镜。
扩音器的作用有增大声音的响度作用;
小水滴此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字在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形成了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看出了声音的特色和放大镜成像,是一道基础题。
23.【答案】反射
【解析】解:“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故答案为:反射。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是物体的虚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4.【答案】折射
【解析】解: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顺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潜水员从水中看岸上的树木偏高,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答案为: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光的折射解释常见的问题,是一道基础题。
25.【答案】凸透 会聚
【解析】解:
雨水进入饮料瓶之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处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凸透; 会聚。
丢弃的饮料瓶类似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从而使局部的温度过高,从而引起火灾。
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的认识及其作用,会利用凸透镜的特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把物理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考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具体体现。
26.【答案】解:树叶下落的距离s=9m,树叶下落的时间t=6s,则树叶飘落的速度:
v=st=9m6s=1.5m/s
答:树叶飘落的速度是1.5m/s。
【解析】已知大树的高度和树叶降落的时间,利用公式v=st计算树叶飘落的速度。
本题是速度的简单计算问题,代入公式计算即可,比较简单。
27.【答案】解:
由标志牌知:从高速入口到机场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v=100km/h,高速入口距机场的路程:s=20km,
由v=st得到达机场的最少时间:
t=sv=20km100km/h=0.2h。
答:至少行驶0.2h才能到达机场。
【解析】从标志牌可以看出到机场的距离和最高限速,根据公v=st可求行驶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还要懂得交通标志牌上数值代表的意义。
28.【答案】较暗 A 大小 靠近 不能 虚
【解析】解:(1)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并且烛焰很亮,烛焰的像会很清晰,便于进行实验;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的这一侧,这样烛焰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眼睛在蜡烛A这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像的蜡烛B;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蜡烛A向玻璃板移近2cm,,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B应靠近玻璃板2cm;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所以移去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较暗;(2)A;(3)大小;(4)靠近;(5)不能;虚。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
(2)眼睛观察物体像时,眼睛要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透过透明玻璃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物体;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根据物体在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虚像。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要掌握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实验器材选择和操作的原因和目的。
29.【答案】下 缩小 照相机 远离
【解析】解:(1)由图可知,光屏上的像偏上,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下移动凸透镜,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二所示的位置,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靠近透镜,物距变小了,像距变大,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1)下;(2)缩小;照相机;(3)远离。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同时学会对规律进行总结,知道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八上物理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八上物理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V,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4×108J/kg,2×103J/】,【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育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育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B,2m,【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