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三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三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尘土飞扬 B. 茶香四溢 C. 树叶纷飞 D. 瑞雪飘飘
2. 如图所示的是汽油机工作时某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冲程是吸气冲程
B. 该冲程中气缸内气体被压缩
C. 该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该冲程是靠做功来完成的
3.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人类幸福的今天和美好的未来,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下列关于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0℃的水内能为零
B. 50℃的水比10℃的水所含的热量多
C. 质量一定的水,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4. 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B. 箔片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电
D. 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橡胶棒流向箔片
5. 下列材料或物体中,全部属于导体的是( )
A. 水银、大地、塑料 B. 石墨、盐水、大地 C. 铜、食用油、玻璃 D. 陶瓷、人体、水银
6. 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L1、L2都能发光的是( )
A. B.
C. D.
7. 在如图所示的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情况示意图,当滑片向右滑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为( )
A. B.
C. D.
8. 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甲比乙的横截面积小。如图所示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导体的电流大于乙导体 B. 甲导体的电阻大于乙导体
C. 甲导体的电流小于乙导体 D. 甲导体的电阻小于乙导体
9. 下列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由电荷的移动形成了电流
B. 规定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C.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没有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D. 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0. 如图为一款可以缓解眼睛疲劳的电加热眼罩,它内部有两个发热电阻R1和R2。只闭合开关S1时,仅R1工作,为某一加热状态;再闭合开关S2,R1、R2同时工作,为另一加热状态;若仅断开开关S1,眼罩停止工作、不再发热。选项图中的电路图符合以上要求的是( )
A. B.
C. D.
11.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12. 如图所示的装置展示的实验情景中,通过发生的现象,能说明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说明此时铅块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 在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 在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 在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说明外力做功使乙醚内能增加了
13. 对如图所示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当断开Sl、S2,闭合S3时,L1与L2为并联
B. 当断开S1,闭合S2、S3时,L1与L2为串联
C. 当断开S3,闭合S1、S2时,L1与L2为并联
D. 只要同时闭合Sl、S3,就会出现短路现象
14. “炙手可热”与“钻木取火”,从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来说,前者是通过______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__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5.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______V.各班教室内的有线扬声器(广播)的连接方式是______联.
16. 汽油的热值是4.5×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现有汽油500g,若燃烧一半,剩余汽油的热值是______J/kg。
17. 一台四冲程的汽油机飞轮的转速3600r/min,则每秒钟完成______个工作循环,活塞来回______次,做______次功。
18. 如图所示,为四个用丝线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若D球带负电,则另外三个球中,一定带正电的是______;可能不带电的是______。
19. 如图(a)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后,灯泡L1和L2都发光,这时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指针位置均为图(b)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 V,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 V。
20.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推广了“煤改气”工程,政府向村民免费提供了“燃气灶”。随着“煤改气”工程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空气质量。实验证明,这种煤气灶每燃烧100g的液化气,可以把标准大气压下5kg、20℃的水加热至沸腾。已知液化气的热值q=4.2×107J/kg,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计算100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21. 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所示,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______相等的煤油和水;
(2)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来间接反映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这样的实验方法物理学中称为______
(选填“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或“类比法”);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则加热10mim,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______升高的温度更高,由此可见,______的比热容较大;
(4)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
[已知c水=4.2×103J/(kg⋅℃)]
22. 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
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6
甲杯水温/℃
25
27
29
32
34
36
38
乙杯水温/℃
25
26
27
28
29
30
31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在甲图中):先调整固定______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 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______ 、______ .
(3)通过表中记录本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 .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______ ,为什么?______ .
23. 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宇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该选择两个小灯泡规格是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填“闭合”或“断开”)状态。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中的电路图把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刻度盘左边没有刻度的地方偏,原因是电流表______。
(4)小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亮,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填“灯L1断路”或“灯L1短路”)。
(5)排除故障后,他测出了L1支路上的电流I1=0.8A,然后他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L2支路电流I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丙所示,则I2=______A、I=______A。小明由此数据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6)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24.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请根据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小刚根据如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L1不发光,L2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零,则故障可能是L1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若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1.2V,并将电压表并联在AD两端,请在图乙中标出电压表的示数。
(4)小芳同学又进行了多次实验,并总结出: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______。小芳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25.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按照如图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灯泡的作用是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______和______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3)实验中当小明把A电阻丝接入如图电路的M、N两点间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如图所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______。
(4)解决了电流表的问题后,小明先后两次把电阻丝A和D接入电路的M、N两点间,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尘土飞扬、树叶纷飞、瑞雪飘飘这三句所描述的都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茶香四溢是茶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子是比较小的,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是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根据图示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容积增大,因此是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缸内气体的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可根据气阀和活塞的状态判断是哪个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
此题是结合汽油机的冲程图分析汽油机冲程的特点,要会根据电火花是否打火判断是不是做功冲程。
3.【答案】C
【解析】解: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0℃的水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即质量、状态一定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质量一定的水,水温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故C正确;
D、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不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
(3)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4)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此题要结合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利用物质的基本属性进行解答。
4.【答案】D
【解析】解: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故A正确;
B、箔片张开是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故B正确;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电,故C正确;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橡胶棒上的负电荷从橡胶棒转移到验电器上,故电流的方向是从箔片流向橡胶棒,故D错误。
故选:D。
此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验电器的原理、以及验电器的构成,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解:A、水银、大地、塑料中,只有水银、大地是导体,故A不合题意;
B、石墨、盐水、大地都善于导电,是导体,故B符合题意;
C、铜、食用油、玻璃中,只有铜是导体,故C不合题意;
D、陶瓷、人体、水银中,只有人体、水银是导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即可作出判断。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
6.【答案】D
【解析】解:A、电路中没有电源,电灯不会亮。
B、开关闭合后,L1被短路,只有L2亮。
C、开关闭合后,发生短路,两个电灯都不亮。
D、开关闭合后,两个电灯都亮。
故选:D。
根据电路的组成和状态及开关的状态对电灯的影响分析。
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电路中不能出现对电源短路的情况,这样会烧坏电源的。
7.【答案】A
【解析】解:A、当滑片P右移时,连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变短,电阻变小,所以符合题意.
B、当滑片P右移时,连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不变,不能改变电阻的大小,所以不符合题意.
C、当滑片P右移时,连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变长,电阻变大,所以不符合题意.
D、当滑片P右移时,没有电阻线连入电路,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是连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其使用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哪一段电阻线被连入电路要看电阻线的哪一个接线柱被连入电路,有电流通过的那段电阻线在电阻线上被连入电路的接线头与滑片P之间.
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作用、原理、接线柱的接法、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方法.
8.【答案】B
【解析】解:AC.由于甲、乙两导体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甲导体的电流等于乙导体的电流,故AC错误;
BD.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甲细一些,则甲导体的电阻大一些,故D错误;B正确。
故选:B。
由题目提供的条件,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确定甲乙电阻的大小关系;
因为甲、乙两电阻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属于基础题。
9.【答案】D
【解析】解:
A、电荷的定向移动会形成了电流,故A错误;
B、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荷是负电荷,它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流、电压的大小无关;即使没有电流,电阻也不是0;故C错误;
D、电压的作用是产生电流;即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1)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电流方向的规定: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流、电压的大小无关;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来。
本题综合考查了电流的形成、方向的规定,电压的作用以及电阻的影响因素。考查的面比较全,但是都比较基础。
10.【答案】D
【解析】解:
由题意可知,只闭合S1时,R1工作,再闭合S2后,R1、R2同时工作,说明R1可以独立工作、R1和R2可以同时工作,即两电阻并联;
仅断开S1时,眼罩停止发热,说明开关S1位于干路,开关S2位于R2支路。
A、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R1与R2同时工作,再闭合S2后,只有R2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2闭合时,只有R2工作,再闭合S1后,R1与R2同时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R1工作,再闭合S2后,R1与R2同时工作,仅断开开关S1,R2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只有R1工作,再闭合S2后,R1、R2并联同时工作,若断开S1,电路断路,眼罩停止发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两发热电阻能否单独工作判断它们的连接方式,根据开关在不同状态下两电阻的工作情况判断开关作用,从而选择正确的答案。
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根据题意得出两电阻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位置是关键。
11.【答案】AD
【解析】解:
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根据c=QmΔt得,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正确;
B、由图像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加热时间短,所以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少,故B错误;
C、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程度大于乙液体,故D正确。
故选:AD。
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在相同时间里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公式Q吸=cmΔt,结合图象可以对每一个选项作出判断。
(1)知道公式Q=cmΔt,找出两种液体的相同量和不同量,再进行有关量的比较。
(2)看懂图象的含义,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找出解题需要的量。
12.【答案】BD
【解析】解: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故A错误;
B、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B正确;
C、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克服摩擦做功,金属管和内部乙醚的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燃点燃烧,产生的高温燃气推动橡皮塞做功,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故D正确。
故选:BD。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本题考查了对分子动理论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理解,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D
【解析】解:
A、当断开S1、S2,闭合S3时,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正极→L1→L2→S3→负极,所以L1与L2为串联,故A错误;
B、当断开S1,闭合S2、S3时,只有L1连入电路,L2被短路,故B错误;
C、当断开S3,闭合S1、S2时,电流有两条路径:则L1与L2为并联,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只要同时闭合S1、S3,电流的路径是:正极→S1→S3→负极,故电源短路,故D正确;
故选CD.
(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经过各用电器从正极回到电源负极;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分别经过各用电器从电源正极回到负极;
(2)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直接将电源两端相连;而用电电器短路是指用一根导线将某个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使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
本题考查了学生识别串、并联电路的能力,电路的识别一般就从电流路径上分析,只有一条路径的是串联,有多条路径的是并联.
14.【答案】热传递;做功
【解析】解:
“炙手可热”是利用火加热把热量转移给了手,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铁棒的内能;
“钻木取火”,是利用物体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热传递;做功.
此题结合实际情况考查对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理解与应用情况.
15.【答案】220;并
【解析】解: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
考场的有线扬声器可以单独播放,不能相互影响的,所以它们之间是并联的;
故答案为:220;并.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而各教室的有线扬声器的额定电压为220V.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有一处有问题则整个电路都处于断路状态,而并联电路中的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知道家庭电路电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知识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6.【答案】完全燃烧1kg的汽油可以放出4.5×107J的热量 4.5×107
【解析】解:汽油的热值4.5×107J/kg的含义是完全燃烧1kg的汽油可以放出4.5×107J的热量;
500g汽油,燃烧一半后,质量减小,燃料的种类没有变化,剩余汽油的热值不变。
故答案为:完全燃烧1kg的汽油可以放出4.5×107J的热量;4.5×107。
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不会随着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汽油的热值4.6×107J/kg的含义是完全燃烧1kg的汽油可以放出4.6×107J热量。
解决此题要结合热值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30 60 30
【解析】解:已知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是3600r/min=60r/s,
由于汽油机的1个工作循环中,经历4个冲程,曲轴和飞轮转动2圈,对外做功1次,所以该汽油机每秒完成30个工作循环,活塞来回60次,对外做30次功。
故答案为:30;60;30。
四冲程内燃机的1个工作循环中,经历4个冲程,曲轴和飞轮转动2圈,对外做功1次,结合汽油机飞轮的转速求得该汽油机每秒完成的工作循环数、活塞来回次数和对外做功的次数。
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1个工作循环中,经历4个冲程,曲轴和飞轮转动2圈,对外做功1次是解题关键。
18.【答案】BC A
【解析】解:由图可知,BC排斥,说明BC带同种电荷;D球带负电,可见CD都带电荷;又CD吸引,故BC带正电荷;AB吸引,所以A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答案为:BC;A。
(1)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当两个小球排斥时,两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当两个小球吸引时,两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本题由BC排斥,知道BC带同种电荷是解题的突破口。并注意两小球吸引时,两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19.【答案】1.24.8
【解析】解:由图a所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L1两端电压;
串联电路总电压大于部分电路电压,由图b所示电压表可知,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则电压表V1的量程为0∼15V,示数为6V,电压表V2的量程为0∼3V,示数为1.2V;则灯L1两端电压为1.2V,灯L2两端电压U2=U−U1=6V−1.2V=4.8V。
故答案为:1.2;4.8。
由图a所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L1两端电压;根据电压表所测电路电压与指针偏转情况确定两电压表量程,读出其示数,然后求出两灯泡两端电压。
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读数、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应用,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20.【答案】解:
(1)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即水的末温为100℃,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4.2×103J/(kg⋅℃)×5kg×(100℃−20℃)=1.68×106J;
(2)m气=100g=0.1kg,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气q=0.1kg×4.2×107J/kg=4.2×106J;
(3)该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η=Q吸Q放=1.68×106J4.2×106J×100%=40%。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1.68×106J;
(2)100g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2×106J;
(3)该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是40%。
【解析】(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水沸腾时的温度),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t0)求水吸收的热量;
(2)利用Q放=mq可求出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本题考查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Q吸=cm(t−t0)、效率公式的应用。注意: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21.【答案】质量 加热时间 转换法 等于 煤油 水 982.1×103
【解析】解:(1)要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
(2)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这样的实验方法物理学中称为转换法;
(3)根据转换法,加热10mim,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由图象知,加热相同时间,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可知,水的吸热能力强,水的比热容较大;
(4)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由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温度都升高30℃,煤油用时10min,水用时20min,即煤油吸热与水吸热之比为Q煤油吸Q水吸=10min20min=12,
根据c=Qm△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吸热多少成正比,故煤油的比热容:
c煤油=12c水=12×4.2×103J/(kg⋅℃)=2.1×103J/(kg⋅℃)。
故答案为:(1)质量;(2)加热时间;转换法;(3)等于;煤油;水;(4)98;2.1×103。
(1)(2)(3)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4)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由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知升高30℃煤油和水所用的时间,求出煤油吸热与水吸热之比为;根据c=Qm△t,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吸热多少成正比求出煤油的比热容。
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沸腾的知识和c=Qm△t的运用,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22.【答案】B;A;质量;初温;煤油;不可靠;燃料并没有完全燃烧,且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传递给水,有热量的损失
【解析】解:(1)实验前,首先调整好实验装备,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调整铁架台的高度,
根据烧杯和烧杯中水的高度调整温度计的高度.
(2)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加热时间,水的质量,水的初温.
(3)甲、乙两个装置中,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由Q=cm△t知,末温高的吸收的热量较多;
在相同的加热设备下,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燃料相同,由Q=qm知,水温上升高的,对应的燃料的热值较大.
(4)要考虑实验的严密性,燃料并没有完全燃烧,且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传递给水,有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1)B,A.(2)质量,初温.(3)煤油.(4)不可靠,燃料并没有完全燃烧,且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传递给水,有热量损失.
(1)做实验题,需要对实验的原理一清二楚,对实验器材的作用有清醒认识,还要对实验的严密性心中有数;
(2)实验是考试经常考的题型,填空题要求准确表达.
考查了实验装置的安装和实验过程中注意的有关事项,考生对实验题得分率不是太高,要求平时多加训练.
23.【答案】不相同 断开 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灯L1断路 0.21只进行一次实验,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解析】解:(1)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要选择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为保护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由图甲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灯泡L1的电流,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实物图如图所示:
(3)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向刻度盘左边没有刻度的一侧偏转,其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4)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说明干路和L2支路是通路,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灯L1断路;
(5)L1支路上的电流I1=0.8A,干路电流要大于支路电流,所以电流表选用的是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I=1A;L2支路为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I2=0.2A;
(6)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是:只做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不相同;断开;(2)见解答;(3)正负接线柱接反;(4)灯L1断路;(5)0.2;1;(6)只进行一次实验,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1)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使用不相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电流表测量灯泡L1的电流;
(3)连接电路图时要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否则电表指针将反向偏转;
(4)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说明干路和L2支路是通路,根据灯L1不发光分析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
(5)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确定电流表选用的量程,然后读数。分析数据大小得出结论;
(6)实验中为了寻找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测量。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电表读数、电路分析等问题,是实验的常考问题,一定要掌握。
24.【答案】短路 1.6V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寻找普遍规律
【解析】解:(1)由实物图可知,灯泡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灯泡L1两端电压,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由此画出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
(2)闭合开关,发现L2发光,说明电路出现了短路现象,电压表示数为零,L1不发光,则故障可能是L1短路;
(3)由实物图可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电压表示数如图甲所示,其分度值0.1V,示数为1.6V;
若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1.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则AD两端电压为1.6V+1.2V=2.8V;在丙中标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故2.8V指针的位置如下所示:
;
(4)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小芳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短路;(3)1.6V;见解答图;(4)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寻找普遍规律。
(1)由实物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再画出电路图即可;
(2)电路故障有两种:短路和断路,根据灯泡的发光情况分析;
(3)根据实物图确定电压表量程,根据图甲确定电压表分度值读数;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AD两端电压;
(4)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进行回答;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将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此题是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主要考查了电路图的画法、电路故障、电压表读数以及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等知识。
25.【答案】电流表的示数 转换法 保护电路 A B 改用电流表的小量程 在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解析】解:(1)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即将电阻的大小转换为电流的大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换法,电路中的灯泡起保护电路的作用,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电路;
(2)要验证猜想①: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控制导体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A、B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3)根据电流表偏转角度可知,指针偏转的角度太小,误差较大,因此电流表需改用小量程;
(4)由表中数据可知,A、D两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图中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可知:在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故答案为:(1)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保护电路;(2)A;B;(3)改用电流表的小量程;(4)在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1)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一定,导体电阻越大,电路电流越小,导体电阻越小,电路电流越大,可以通过电流表示数大小判断导体电阻大小;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实验目的或实验现象分析答题;
(3)根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和量程问题进行分析;
(4)用电流表测电路电流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量程过大,会使读数误差增大。
本题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考查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及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和归纳结论的能力。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34页。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