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合辑
精品解析: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质量监测高一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部分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长期以来,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入的。推翻这种说法的最可靠证据是A. 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B. 古代先民的口耳相传C. 后世文献的详细记载D. 考古发现的出土遗存2. 在郑州、安阳的商代墓葬中,出土了产自南海和东海的龟甲、海贝、海蚌等物品;广东信宜出土的西周铜盉与中原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铜盉形制几乎相同。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A. 南方文化影响力超过北方 B. 青铜铸造已进入繁荣时期C. 不同地区间经济交流频繁 D. 中原地区与南方已有联系3.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商朝时期,方国林立 B. 西周时期,王室衰微C.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 战国时期,七雄初现4.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劝诫统治者应该俭约谦下,不高居人民群众之上。他极力反对统治者奢侈无度,纵欲横行,并告诫统治者要清净寡欲。对人民的压榨要有度,不然会适得其反。据此可知,老子( )A. 发展了早期民本思想 B. 深受墨家思想的影响C. 倡导仁政的治国理念 D. 极力反对韩非的主张5. 秦朝建立后,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并且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这些举措( )A. 密切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 加强了对基层百姓的控制C.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6.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下列史料中,对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最有说服力的是A. 《春秋》的记我B. 民间的传说C. 史学家的论述D. 秦简的记述7.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皇帝制与郡县制 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丞相制与刺史制8. 《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材料说明A. 集体耕作方式得到推广 B. 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D. 农耕经济已普及至全国9. 魏晋以来,源自汉代乐府的清乐发展开来。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清乐的发展说明( )A. 中原文化的消亡 B. 民族文化的互动 C. 礼乐制度的强化 D. 西域文化的发展10. 下图为《西晋末年汉族流民路线图》,对该时期流民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 导致了西晋政权的灭亡 B.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 激化了北方人地矛盾 D. 反映了政权的频繁更迭11. 汉代流行的“深衣”将人的身体掩盖得严严实实,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上层社会流行宽袍大袖。这种服饰式样的变化着重反映出( )
A. 社会经济发展 B. 审美水平的提高C. 世俗政权的变动 D. 社会观念的变化12. 唐代,原在荆楚民间的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广为流传,谓之“拔河”。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 南方文化成为主流 B. 阳刚之美受到推崇C. 中外交流日渐频繁 D. 宫廷生活丰富多样13. 图5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度( )
A. 优化了官员选拔程序 B. 呈现出一体化趋势C. 形成明确的运行机制 D. 推动唐代社会繁荣14. 唐朝来华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仅日本派遭“遗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祅教也得到尊重。外国人甚至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A. 构建完整的朝贡体系 B. 以文化、宗教为主要载体C. 达到中国历史顶峰 D. 呈现开放多元的时代特色15. “门荫入仕”是唐代官僚阶层的一项政治特权,即官宦子弟可以依靠父祖的功勋官爵来获取官职,但当时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以博取功名。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 门第观念的消亡 B. 官员的素养提高C. 科举的影响扩大 D. 社会流动的加强16. 唐代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了许多新的风格。下列作品符合“骨力道健,结构劲紧”艺术特色是( )A. B. C. D. 17. 宋仁宗时,农民起义军攻破高邮,郡守晁仲约用募集财物酒肉相迎方式,让当地免遭杀戮抢劫。朝廷要诛杀晁仲约,参知政事范仲淹力劝仁宗:“州郡无兵无财,俾之将何捍拒?”州郡这种困窘局面源于( )A 行政效率低下 B. 崇文抑武政策 C. 地方割据严重 D. 守内虚外国策18. 据《辽史》记载,耶律阿保机曾就应该祭祀何种神灵的问题征询大臣们的意见。最终,他接受了皇太子耶律倍的意见,下诏修建了孔庙。由此可知,耶律阿保机( )A. 摒弃契丹旧俗 B. 学习汉族文化 C. 实行民族自治 D. 废止民族歧视19. 宋代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宋人抛弃了奴婢“类同畜产”的传统观念,视其为“佣雇良民”,这表明当时( )A. 门第观念日益淡化 B. 阶层流动性增强C.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新生产关系形成20. 史料记载某种武器,“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砲声,远闻五十余步,”该武器出现时间最可能是( )A. 汉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21.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 传达中央政令 B. 选拔各级官员C. 管理吐蕃地区 D. 征发兵马粮草22.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23. 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在当时的很多历史文献中,“绅商”一词使用频率很高。一些地方出现“儒商”,读书人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以上现象说明( )A.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 社会阶层比较混乱C.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 商业发展日益繁荣24.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25.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 中书省 B. 内阁C. 军机处 D. 礼部26. 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相互竞争,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论为难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株”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 农业领域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B. 重农抑商政策日渐松弛C. 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 D. 自然经济加速走向解体27. 明初松江地区文人结社之风盛行,文人结社基本是地方性的,也有跨地域的全国性结社活动,随着明清的改朝换代,在政治高压与文化专制的双重打击之下,文人结社成为强弩之末,日趋萎缩。据此能够认定的史实是( )A. 文人结社之风起于明初 B.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C. 商品经济不断走向繁荣 D. 明末文人结社日趋萎缩28. 在1830年之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处于出超地位,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输入中国。但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后,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协定关税 B. 增设通商口岸 C. 官吏受贿 D. 鸦片走私贸易29. 有学者对某史事是这样描述的:“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刷。”这描述的是(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武昌起义30. “中国是战胜方,但基本上接受了战败方的侵略要求,而作为战争的战败方,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去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符合这一史实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中法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31. 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第一款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2亿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第六款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32.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 宜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 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33.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 倡导民主科学 B. 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C. 反对愚昧迷信 D. 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34. 位于比利时的华工雕塑上铭刻着这样的文字:公元1917年,一战惨烈,人力急缺,14万华工抵欧,解协约国后勤之燃眉。是年1月15日夜,德军轰炸布思本村华工营地,13名华工牺性。值此惨案百年之际,特建华工群雕塑,以铭记今日和平之不易,告慰死于欧洲战场之数千华工,华工入欧( )A. 迫使列强放弃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基本上解决了欧洲劳动力问题C. 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D. 显示了欧中人民之间友好情谊35. 下图是绘制于5000-6000年前的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图中的人们在放牧、收割,图片突出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 )
A. 农牧文化的交融 B. 生产工具的完善C. 原始部落的产生 D. 早期农牧业发展36. 历史学家迈尔斯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法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 )A. 罗马继承了雅典民主政治 B.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C. 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D. 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三大洲37. 拜占庭文明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这说明拜占庭文明( )A. 兼收并蓄东西方文明 B. 融合亚非文明为一体C. 具有政教合一的特征 D. 意图恢复古希腊文化38. 英国牛津大学创立于11世纪晚期,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构成牛津大学的学院大多在13至16世纪之间创立,培训主教的基督教会学院是其中最大、最壮观的学院。这从侧面说明了( )A. 中世纪大学都由教会创办 B. 大学缺乏充分的自主权C. 近代大学与城市共同兴起 D. 中世纪教育深受教会影响39. “他们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传入欧洲,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 古埃及人 B. 古罗马人 C. 基督教徒 D. 阿拉伯人40. 就非洲文化而言,有学者认为“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则说“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历史观点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B. 文献资料无法还原历史真相C. 非洲文明曾经遭到外界破坏 D. 西方殖民统治造就非洲文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1. 自汉唐至两宋,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型为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材料二 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除盐、铁等少数特种商品外,基本与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两宋市场上的商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材料三 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城市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为甚。——漆侠《宋代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代商业中商品构成和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兴盛的表现。4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道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镇反应。——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捕编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19世纪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实施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