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 班级开展以“弘扬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筹备任务。
(1)
下面文字节选自小明同学准备的主持词。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炽热深情【甲】是一种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qiè ér bù shě的追求。《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诉说着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乙】《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着范仲淹的大任担当;《 ① (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饱含着 ② (人名)至死不忘报国的满腔热情……这种以家国为己任的情怀,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始终以澎湃的热情不断奋勇前进。
①对两个加点字的读音和①②处所填内容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炽热”的“炽”应读为“chì”。
B.①处应填入“己亥杂诗”。
C.②处应填入“龚自珍”。
D.“澎湃”的“湃”应读为“bài”。
②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qiè ér bù shě
③在【甲】【乙】两处填入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逗号【乙】句号 B.【甲】逗号【乙】分号
C.【甲】句号【乙】句号 D.【甲】句号【乙】分号
(2)
下面是小华同学准备讲述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958年,时年34岁的黄旭华被秘密召集,成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最早的29人之一。此后,他的家人一直不知道他在哪里,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文中 【甲】 没有提到他的名字, 【乙】 写到了“他妻子李世英”。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母亲,老人看到儿媳的名字,尚未读完文章, 已是泪流满面。
1988年,64岁的黄旭华在南海进行极限深潜试验。他亲自上艇与参试人员下潜至极限深度,成功完成试验,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甘愿为国深潜,无私无我,无怨无悔。
①在甲、乙两处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虽然 【乙】但是 B.【甲】不仅 【乙】而且
C.【甲】如果 【乙】那么 D.【乙】只要 【乙】就
②加点词语“深潜”对黄旭华献身核潜艇事业的事迹进行了生动概括,既指他 长达30年,又指他 到达了极限深度。
(3) 下面文段节选自小夏同学准备的演讲稿。对画线句的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抗美援朝英雄杨根思,扼守阵地不后退,抱起炸药包,向敌人冲去,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①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万能电工”钱海军,365天“在岗”,24小时“开机”,带领1200多名志愿者为雪域高原、偏远山区送去光亮。②“时代楷模”当之无愧!
“00后”小将苏翊鸣,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获得一金一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③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青春榜样家喻户晓!
④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增添了无穷动力!
A. ①处使用成语“可歌可泣”,歌颂了杨根思令人感动的悲壮事迹。
B. ②处使用成语“当之无愧”,强调了钱海军完全担得起这个称号。
C. ③处运用比喻,形象写出了苏翊鸣的佳绩为他的人生增添了光彩。
D. ④句运用拟人,形象写出中国人接续奋斗为航船提供了无穷动力。
(4)
小京同学创作了四幅书法作品,准备从中选出两幅组合成一副对联,向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请你依据书体特点和对联知识判断,下列组合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联:①下联:② B. 上联:①下联:③
C. 上联:④下联:② D. 上联:④下联:③
2. 体现家国情怀的诗句比比皆是:《木兰诗》中“ ,从此替爷征”表明了木兰替父从军尽孝尽忠的决心,《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 ”表达了陈子昂怀才却不能报国的孤苦忧愤,《游山西村》中“ , ”蕴含了陆游在困境中仍坚信终有报国出路的哲思……
3. 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诗人远望泰山,以“_______”描绘了泰山山色苍翠没有尽头的景象;近望泰山,以“钟”“割”二字分别突出了泰山_______和巍峨雄壮的特点;细望泰山,以“荡胸”“决眦”表现了他对泰山的_______之情。
(2) 由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可以联想到许多诗句。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从内容或写法方面简要说明这样联想的原因。(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诗句: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
4.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和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名列前茅
B. 可以调素琴 南腔北调 调兵遣将
C. 濯清涟而不妖 三十而立 挺身而出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眼观六路 察言观色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与我谈笑来往的都是学问渊博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理解:在陋室中,与刘禹锡一起处理官府公文、忙于官场事务的,都是博学而有功名的人。
【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理解:与爱菊的陶渊明和李唐以来甚爱牡丹的世人不同,周敦颐对洁身自爱的莲情有独钟。
【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牡丹的喜爱,适宜的人很多了。
理解:周敦颐认为牡丹是一种富贵之花,喜爱牡丹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表现。
(3) 刘禹锡安贫乐道,周敦颐洁身自爱,都体现出了君子美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安贫乐道”“洁身自爱”在子夏和子罕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子夏读《诗》已毕,孔子问曰:“尔亦何大①于《诗》矣?”子夏对曰:“《诗》若日月星辰之光彩,有尧舜三王②之道义。弟子虽居蓬户③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
(取材于《韩诗外传》卷二,有删改)
材料二
宋人或④得玉,献之于子罕。子罕弗⑤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⑥,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之与⑦我,皆丧宝也,不若人⑧有其宝。”
(取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有删改)
[注]①〔大〕以……为大,尊崇。②〔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③〔蓬户〕借指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④〔或〕有人。⑤〔弗〕不。⑥〔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⑦〔与〕给。⑧〔人〕各人,指献玉者和子罕两人。
5. 文学经典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本学期,同学们探究了《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的阅读价值。
(1) 第一组同学用批注的方式来探究“《骆驼祥子》的阅读价值”。下面是他们探究的成果,请你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注:以上四处原文摘自《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1月第1版)。
(2) 第二组同学在探究“《海底两万里》的阅读价值”时发现,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能引导读者追求美好的品质,丰富的非凡想象能带给读者奇妙的体验,丰富的科学知识能拓宽读者的视野……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100字左右)
6. 阅读《永远的袁隆平》,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袁隆平
①袁隆平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始终未变。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他为国家担负的责任。
②2017年,袁隆平率团队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每公顷17.2吨的最高纪录。对这样一个结果,他却只是眯着眼微微一笑,随即又瞄向了更高的目标,向每公顷18吨的目标冲刺。若是每公顷18吨的目标得以实现,接下来,就向每公顷19吨的目标迈进。
③2019年秋天,这位笑称自己为“90后”的老人,依然在稻田里忙碌着。此时,长沙的天气还异常酷热。老人一低头,便淌出一长串热汗,那弓着的背脊冒出白腾腾的热气,一双长筒胶靴上沾满了泥水。这位老农伸出双手抚摸着金灿灿的稻穗,深深地嗅着,凝神看着,那眼神就像看见了茁壮成长的儿女,兴奋得两眼焕光,两颊发红。不同往常,这天他在稻田里只待了半个钟头。原来,他当天要奔赴北京,参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④2019年9月29日,历史将铭记这一天。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袁隆平院士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西服,系着一条绛红色的领带,一步一步走向颁奖台。同时,前方的屏幕上打出了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他那黝黑的面孔被放大了,成为一个照亮全场的特写镜头。
⑤颁奖会后第二天,袁隆平就匆匆赶回了湖南,又在稻田里忙碌起来。对于获颁“共和国勋章”,袁隆平既充满了尊重,也心怀豁达。他说:“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但我不能躺在功勋簿上睡大觉,只要脑瓜子还没有糊涂,就还可以干!只要没有痴呆,就还可以继续动脑筋、搞研究!”
⑥2020年,袁隆平已是一位91岁的老人了。他说:“我还想再活10年,10年后,第三代杂交水稻一定能夺得每公顷20吨的高产纪录,海水稻肯定能推广到1亿亩,中国人一定能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⑦2020年12月,袁隆平一如既往,又奔赴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家人和同事都很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老人家的脚步就像他永不止步的梦想,谁也挡不住。
⑧2021年3月10日,袁隆平在基地摔了一跤,第一次长时间地住进了医院。护士们都爱跟这个躺在病榻上的老顽童开玩笑:“您还是‘90后’啊,归来仍是少年。少年,加油!”老爷子也呵呵笑着打了一个“V”型手势,和护士们一起喊:“少年,加油!”
⑨每天,他都要询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告诉他是28℃,他一下急眼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老爷子急,医务人员也急:“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⑩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⑪从中国到美国,从亚洲到非洲,只要是长水稻的地方,无不沉痛悼念这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他不止是中国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⑫“功著神州音容宛在,名垂青史恩泽长存。”他的名字和他所做的一切,必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
(取材于陈启文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 小明同学阅读本文时,梳理了袁隆平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逐梦不止的相关情节。请帮他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每空不超过10个字)
袁隆平2017年率团队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后,又瞄向更高的目标,为此, 2019年获颁“共和国勋章”前后,他仍然_______;2020年表达了在有生之年实现每公顷20吨高产纪录的愿望,为此,91岁高龄的他仍然_______,即使2021年住进了医院,也仍然_______。
(2) 小明同学阅读本文时,眼前常常浮现出袁隆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请结合第③④段或第⑧⑨段相关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塑造他的这种形象的。
(3) 小明同学读罢本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决定把袁隆平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但不知道应该如何结尾。请你从下面表格中选择一种方式,仿照示例,结合本文内容,帮他写一个结尾。
结尾方式
结尾示例
排比对偶
总结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关联词语
怀念学习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7. 阅读《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
①表姐来京,我请她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游。清洋河边,树木高耸,忍冬木红果晶亮,空气清悠舒畅。
②“芦苇!”表姐一声惊呼,欣喜地奔向水边的芦苇荡。这着实吓坏了我,要知道,她七十八岁了呢,而且河岸多少有些坡度。
③却看表姐,早已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痴痴地望着,喃喃自语道:“我最爱芦苇。”【甲】她的声音很轻,却“咕咚”落进我的心。
④表姐回武汉后,发来了她在奥森公园的照片。照片中,那枝芦苇的紫红花穗迎着光,表姐笑面如花,明艳而优雅。
⑤我问表姐:“你为什么‘最爱芦苇’?”
⑥表姐说:“幼年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我虽不懂何意,日子久了竟会唱了。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那首《蒹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芦苇。我酷爱旅行,实地接触了太多的不同季节的芦苇,发现它生命力极强,不择地域,自生自长。【乙】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我喜欢它的形象,喜欢它的性格。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强自尊的品质……”
⑦受表姐的影响,我对芦苇也格外关注起来。一日天气晴好,我又去了奥森公园。【丙】那芦苇,枝叶变成了明亮的黄,花穗已经绽开,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碧波荡漾的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云、树、水、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
⑧没过多久,北京突降大雪,雪后我又来到清洋河边。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花叶零乱。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红红的晚霞把芦苇染成橘褐色、暗红色、褐黄色、金黄色,有一种浩渺、魔幻、魅惑的斑斓光彩。它们舞蹈着,成为这个即将万物凋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
⑨牵挂着芦苇,第二天下午,我又去看它们。
⑩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
⑪我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激动不已。
⑫【丁】“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
⑬在成长的岁月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曾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出身教育世家的她,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有着较好的口碑。
⑭我们每一个不懈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呢?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一直激励自己不蹉跎、不堕落。我们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
⑮这一夜,我梦见了芦苇,梦见了表姐,梦见我们和芦苇倾心欢谈,相挽而舞。
(取材于王子君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 小明阅读本文后发现,芦苇、表姐和“我”三者关联紧密,就设计了思维导图加以说明。请你浏览全文,帮他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图序号处。
(2) 本文饱含深情,小明同学对文中四处画线语句做了赏析。下列赏析 不 恰 当的一项是( )
A. 【甲】她的声音很轻,却“咕咚”落进我的心。
赏析:“咕咚”一词将声音化轻为重,“落”字又将声音化无形为有形,表现出表姐的痴语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B. 【乙】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
赏析:“却”“即使”“且”等连词的恰当运用,使行文顺畅,在转折、假设与递进中,突出了芦苇鲜明的形象和品质。
C. 【丙】那芦苇,枝叶变成了明亮的黄,花穗已经绽开,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碧波荡漾的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
赏析:从枝叶到芦花,从花穗到花絮,从近处到远处,层次分明;枝叶黄,花絮白,河水碧,色彩丰富。
D. 【丁】“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
赏析:表姐的话语,有4处感叹和1处设问,语气强烈,感情充沛;句子长短相间,节奏舒缓,含蓄深沉。
(3) 小明同学把《紫藤萝瀑布》与本文进行了比较阅读。请阅读下面选段和本文第⑧-⑮段,帮他补全表格中的内容。
紫藤萝瀑布(节选)
宗 璞
①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角度
对象
景
情
志
紫藤萝
前
花朵稀零,最终消失无踪
①
人生会遭遇不幸,但生命长河永无止境
后
②
喜悦
芦苇
前
③
担忧
⑤
后
几乎全部直立,高大密实,金黄壮阔
④
8. 按要求完成作文。
开得茂盛的紫藤萝,是一道令人深思的风景;闻一多走在游行示威队伍前头,成为一道令人震撼的风景;凝望稻穗的袁隆平与簇拥着他的稻穗,构成一道令人感动的风景……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难忘的风景,令你陶醉,令你省悟,令你振奋……
请将“令我______的风景”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不少于500,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9. 按要求完成作文。
设想你是送木兰还乡与家人团聚的一匹千里马,或是为红军夜间翻越老山界带来光明的一个火把,或是保护尼摩船长海底探险的一套完美潜水衣……请以“我的使命”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不少于500,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1)D (2)锲而不舍 (3)B
【小题2】(1)A (2) ①隐姓埋名 ②下潜试验
【小题3】D
【小题4】C
【解析】1.
①澎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故选D。
②本题考查词语书写。
书写时要用楷体正确、工整、规范的书写。从左到右分别是:锲而不舍。特别注意“锲”字的书写。
③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分析甲处上下文,由上文“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炽热深情”和下文“是一种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锲而不舍的追求”可知,这两句的主语都是前面的家国情怀,中间应该用逗号隔开;分析乙处上下文,由上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诉说着诸葛亮的忠肝义胆”和下句“《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着范仲淹的大任担当”可知,乙处上下文内容都是在引述诗文作品中那些伟大人物的责任与担当,最终都归结到了“以家国为己任的情怀”,所以是论述同一主题的多个复句,应当用分号隔开;故选B。
2.
①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由“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和“写到了‘他妻子李世英’”,再联系前文“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可知,这里介绍黄旭华的人生经历,但因为“核潜艇设计”属于国家机密,所以报告文学也没有提及他的名字,而是写到了他的妻子,这样应当是转折关系,完整的句子为:
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但是写到了“他妻子李世英”。
故选A。
②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深潜”本义是指潜入深深的水中。联系材料“1958年,时年34岁的黄旭华被秘密召集,成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最早的29人之一。此后,他的家人一直不知道他在哪里,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和“他亲自上艇与参试人员下潜至极限深度,成功完成试验”可知,这里不仅指黄旭华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牺牲自己,隐姓埋名长达30年的时间;也指他参与下潜试验到达了极限深度。
3.
D项有误,句子将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比作航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4.
本题考查书法和对联知识鉴赏。
从书法特点来看,作品①③的字形行云流水,笔画相互联结,为行书;作品②④的字体端正,笔画分明,为楷书。选作品组合应当是一幅楷书或者行书对联,所以排除A项和D项;
根据对联“平起仄收”的原则,“色”为仄声,①④应为上联,“心”为平声,②为下联;③句末的“爱”也是仄声,①③组合不符合音律要求;
故选C。
2.【答案】愿为市鞍马 独怆然而涕下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分析】
默写答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解答】
本题中的“愿、怆然、复、疑、柳”等词语容易写错。
3.【答案】【小题1】青未了 神奇秀丽 喜爱
【小题2】
示例一: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原因:都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示例二: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因:都寄寓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示例三: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原因:都借助了想象来表情达意。
【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主旨。
结合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可知,诗意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啊,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一脉横亘的苍莽的青色没有尽头;诗人远望泰山,用“青未了”描绘了泰山山色苍翠没有尽头的景象;结合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可知,这是诗人近望泰山的景象,“钟”用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夸张地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结合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可知,这是细望泰山,诗人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诗人用动态的画面进一步描写泰山的高大雄伟,并写出了诗人长久凝望泰山的神态与“爱岳”(对泰山的喜爱)的情怀。
2.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与名篇积累。
结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析,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由此可知,这两句诗在内容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还寄寓了耐人寻味的哲理;在写法上,诗人借助想象来表情达意。据此来选取名句完成填空并说明理由。
示例一: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原因:都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示例二: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因:都寄寓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示例三: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原因:都借助了想象来表情达意。
4.【答案】【小题1】D
【小题2】乙
【小题3】子夏身居蓬户,弹琴咏唱《诗经》,追慕先王的道义,乐在其中,体现了安贫乐道的君子美德;子罕不接受宋人进献的宝玉,坚守不贪的品质,体现了洁身自爱的君子美德。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A.出名,著名/说出/名次;B.调弄,弹奏/与“腔”连用,即腔调/调遣,调派;C.表转折,却/表修饰,就/表修饰,不译;D.看;故选D。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与理解。【甲】由“谈笑”和“往来”可知,这句是介绍刘禹锡的日常交往,他交往的都是学问渊博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所以“与刘禹锡一起处理官府公文、忙于官场事务的,都是博学而有功名的人”理解有误;【丙】这句的翻译为: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联系上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知,牡丹确实是一种富贵之花,但是它象征的是追名逐利,这种风气是作者所不喜的;作者喜爱莲花,追求洁身自好和高洁傲岸的人生志趣,所以“喜爱牡丹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表现”理解有误;故选乙。
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分析材料一,由“弟子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可知,子夏居住在简陋房屋之中,仍旧坚持弹琴咏唱《诗经》,追慕先王的道义,自得其乐,这是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君子美德体现;分析材料二,由“宋人或得玉,献之于子罕。子罕弗受”和“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之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可知,子罕拒绝接受宋人进献给他的宝玉,坚守“不贪”的宝贵品质,这是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君子美德体现。
参考译文: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材料一
子夏读《诗》已经读完了,孔子问他说:“你为什么也对《诗》那么推崇呢?”子夏回答说:“《诗》就好像日月星辰那般璀璨夺目,还蕴藏着尧舜三王的道德义理。弟子(我)虽然身处简陋的房屋之中,但通过弹琴就能够歌咏先王的道义,有人陪伴也快乐,没有人陪伴同样是快乐的。”
材料二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5.【答案】【小题1】①京味儿②严肃和热闹③北京方言
【小题2】《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有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提供物质援助的正义感,搭救采珠人并赠送珍珠的善良,为救同伴大战章鱼的勇敢……他丰富的人物形象能引导读者追求正义、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
【解析】1.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探究。
①结合题干中的原文,由“崇效寺的牡丹,陶然亭的绿苇,天然博物院……甚至于天坛,孔庙,与雍和宫,也在严肃中微微有些热闹”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建筑物;由“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这是北京城的特色美食;由“大杂院里七八户人家……”可知,这是北京特色的大杂院;由“棚,家伙座儿……”可知,这是北京市民的口语;由此可知,整篇文章都散发着浓浓的北京味儿;
②结合题干中的原文,由“甚至于天坛,孔庙,与雍和宫,也在严肃中微微有些热闹”可知,该语段主要描述的是老北京的建筑物,从语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都风物名胜的严肃和热闹;
③结合题干中的原文,由“他把白天所觉到的满意之处,全盘推翻:棚,家伙座儿,厨子,和其他的一切都不值得那么些钱,都捉了他的大头,都冤枉!”可知,这是地道的北京方言。
2.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时,根据阅读积累,围绕题干中“丰富的人物形象能引导读者追求美好的品质”“丰富的非凡想象能带给读者奇妙的体验”“丰富的科学知识能拓宽读者的视野”等方面结合名著情节和相关内容进行表述即可。
示例:《海底两万里》的特点之一是神奇大胆的想象。在凡尔纳生活的那个年代,人类还没有制造出潜水艇。人类探索海底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可是鹦鹉螺号却可以。那个时候的人们根本没去过南极,可是作者却凭借自己天才的想象力,乘坐鹦鹉螺号到了南极。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不仅给了读者们奇妙的阅读体验,还给了科学家们很大的启发。
6.【答案】【小题1】在稻田里忙碌着 不顾身体状况开展科研 关心水稻长得好不好
【小题2】
示例一:第③④段在典型场景中塑造这种形象。先描绘袁隆平穿长筒胶靴在稻田泥地里流汗劳作的场景,突出他“老农”一样默默奉献的一面;后描绘他身着正装在人民大会堂获颁“共和国勋章”的场景,突出他作为“国家功勋”光荣耀眼的一面。两种场景的对照,让人认识到:平凡造就伟大,伟大来自平凡。
示例二:第⑧⑨段运用多种描写来塑造这种形象。先描写袁隆平住院后开玩笑时打“V”型手势的动作,喊“少年,加油!”的语言,突出了他“老顽童”幽默风趣的一面;后描写他病重时听到影响杂交稻成熟的气温就“急眼”的神态,突出了他身为科学家献身科研忘我无私的一面。这让人感受到他“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小题3】
示例一:
袁隆平先生,是卓越的科学家,无上荣耀的国家功勋人物,维系粮食安全的超级英雄。他,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是世界的袁隆平。
示例二:
袁隆平先生,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怀念他。凡是那些只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人,都要常常想想袁隆平先生那令人敬佩的言行,以及言行中的执着与担当。
【解析】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过第⑤段中“颁奖会后第二天,袁隆平就匆匆赶回了湖南,又在稻田里忙碌起来。对于获颁‘共和国勋章’,袁隆平既充满了尊重,也心怀豁达。他说:‘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但我不能躺在功勋簿上睡大觉,只要脑瓜子还没有糊涂,就还可以干!只要没有痴呆,就还可以继续动脑筋、搞研究!’”的内容可概括为:在稻田里忙碌着;通过第⑦段中“ 2020年12月,袁隆平一如既往,又奔赴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家人和同事都很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老人家的脚步就像他永不止步的梦想,谁也挡不住”的内容可概括为:不顾身体状况开展科研;通过第⑨段中“每天,他都要询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告诉他是28℃,他一下急眼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老爷子急,医务人员也急:‘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的内容可概括为:关心水稻长得好不好。
2.
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第③段中“这位笑称自己为‘90后’的老人,依然在稻田里忙碌着。此时,长沙的天气还异常酷热。老人一低头,便淌出一长串热汗,那弓着的背脊冒出白腾腾的热气,一双长筒胶靴上沾满了泥水。这位老农伸出双手抚摸着金灿灿的稻穗,深深地嗅着,凝神看着,那眼神就像看见了茁壮成长的儿女,兴奋得两眼焕光,两颊发红”和第④段中“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袁隆平院士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西服,系着一条绛红色的领带,一步一步走向颁奖台。同时,前方的屏幕上打出了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他那黝黑的面孔被放大了,成为一个照亮全场的特写镜头”的内容可知,这两段中运用不同的典型场景中来塑造袁隆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第③段首先描绘袁隆平穿长筒胶靴在稻田泥地里流汗劳作的场景,突出了他“老农”一样默默奉献的一面;第④段接着描绘出他身着正装在人民大会堂获颁“共和国勋章”的场景,突出他作为“国家功勋”光荣耀眼的一面。两种场景的对照,让人认识到:平凡造就伟大,伟大来自平凡;通过第⑧段中“老爷子也呵呵笑着打了一个‘V’型手势,和护士们一起喊:‘少年,加油!’”和第⑨段中“每天,他都要询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告诉他是28℃,他一下急眼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的内容可知,这两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塑造袁隆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第⑧段描写袁隆平住院后开玩笑时打“V”型手势的动作,喊“少年,加油!”的语言,突出了他“老顽童”幽默风趣的一面;第⑨段描写他病重时听到影响杂交稻成熟的气温就“急眼”的神态,突出了他身为科学家献身科研忘我无私的一面。这让人感受到他“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3.
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然后熟读所给示例,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按照要求合理表述即可。
示例一:
袁隆平先生,是卓越的科学家,无上荣耀的国家功勋人物,维系粮食安全的超级英雄。他,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是世界的袁隆平。
示例二:
袁隆平先生,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怀念他。凡是那些只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人,都要常常想想袁隆平先生那令人敬佩的言行,以及言行中的执着与担当。
7.【答案】【小题1】①最爱②影响③坚强自尊
【小题2】D
【小题3】
示例:
①遗憾
②花开得茂盛、繁密,枝干粗壮
③大部分被雪压伏,花叶零乱;许多仍迎风抗争
④赞叹
⑤生命旅途起伏不定,但我们要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
【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第①处:结合第③段“却看表姐,早已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痴痴地望着,喃喃自语道:‘我最爱芦苇。’”可知,表姐最爱芦苇。据此分析,应填:最爱。
第②处:结合第⑦段“受表姐的影响,我对芦苇也格外关注起来”可知,表姐影响了我。故应填:影响。
第③处:根据第⑥段“我喜欢它的形象,喜欢它的性格。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强自尊的品质……”分析可知,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强自尊的品质……。故应填:坚强自尊。
2. D.“节奏舒缓,含蓄深沉”有误。表姐的话语,有4处感叹和1处设问,语气强烈,感情充沛;句子长短相间,节奏紧凑,直抒胸臆。故选D。
3.
本题考查对比分析。第一处:根据《紫藤萝瀑布》第①段“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得出情感:遗憾。第二处:根据《紫藤萝瀑布》第②段“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分析可知,藤萝开得茂盛、繁密。枝干粗壮。第三处:根据第⑧段“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花叶零乱。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分析可知,大部分被雪压伏,花叶零乱;许多仍迎风抗争。第四处:根据第⑩段“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分析,描写了芦苇都直立起来后的状态,表达了我对芦苇的赞叹之情。第五处:根据第⑭段“我们每一个不懈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呢?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一直激励自己不蹉跎、不堕落。我们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分析可知,通过对芦苇的描写,表达出了我们的“志”:虽然生命旅途起伏不定,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我们要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
8.【答案】范文:
令我沉思的风景
曾几何时,应对学习的压力,曾渴望走出这种单调的生活,离开这座城市。去远方寻找内心深处的梦,寻找属于自我所向往的那个风景。
一天周六,我从家中走出,站在门口竟不明白自己该出去干什么,我便顺着阶梯而下融入了楼下的人群中。随着人流,我慢慢地走到了望江公园了。
那天阳光明媚,我跟着人潮沿江边走去。沿江边是密密麻麻的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精神。江里江水并不汹涌,相反还有一丝平静,孤鹜在江面上飞去又复还,好似看到这美景不忍离去。我没有心思去看这一幅美景,而是看着江水。自我也仿佛融入了江水一样,随波逐流,流到北方去,离开这里的压力,去找自我想要的,想看到的风景。
想着看着走着,我不觉就已经到了公园里了。公园里十分热闹,不时有老人哼出几句京剧的调子,或是随着录音机里面的京剧调子在唱戏。还有人在喝茶聊天。
我目光所及都是热闹至极,可是我突然在这吵闹的环境里发现了一丝安静。
一个四旬左右的男人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子在散步,他们之间并没有说什么话语,只是浅浅的笑着,阳光照在他们脸上,一片祥和。看到那里,我想到了我的母亲父亲,曾几何时还在母亲的怀抱中嬉戏,在父亲的背上玩耍。此刻他们都老了,就如同年迈的古松一样。我的眼中似乎浮现出母亲鬓间的丝丝银发,父亲那古松一样的背影。他们给予我的才是这世界上最至高无上、最真最纯的爱。
我突然领悟,其实美丽的风景就在眼前,完美的生活就在身边,原先就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为什么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在意过身边这美丽的风景,没有感受到就在自我身边的爱呢?也许是因为此刻的我懂得了发现与感悟、体会到了感恩、学会了珍惜和善待。
【解析】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
1.审题与立意。首先补题。结合题干中“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难忘的风景,令你陶醉,令你省悟,令你振奋……”的提示,可以填入诸如难忘、陶醉、省悟、振奋、震撼等表示心理感受或变化的词语;“令我”表明写作的主体是我,是我抒发出面对风景的感受,暗示文章要写真话,抒真情实感。要通过对风景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或思考。注意“风景”可以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这是实指,这暗示我们可以从风景的本义来写;也可以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前者虚指美好的情感,后者借指美好且让人难忘的生活场景。也就是说,使用“风景的比喻意义写作时,既可以写实(生活场景),也可以写虚(人间真情)。
2.选材与构思。题目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因此可以写眼前所见的美妙景色,将文章写成游记,注意以记叙为主,描写为辅。也可以捕捉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的瞬间:一句温暖心扉的话语,鼓舞了生活低谷的人奋勇向前;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让畏难的孩子目光坚定,战胜了自己的怯懦;一次语重心长的交谈,让误入歧途的少年迷路知返,改过自新……写作此文,我们可以去写亲人关爱自己的往事;去叙写真挚的友情、难忘的师爱等;也可以以景衬人、喻人,虚实结合,传神地展现人性如“风景”一样美好,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注意突出“我”面对眼前风景的感受,扣紧题目来写作。在行文中若巧用记叙方法,如悬念、误会、抑扬等,定能为文章增光添彩。
9.【答案】例文:
我的使命
我,诞生于一艘巨轮与海水拍打的一瞬,我是一朵没有方向的浪花。抬眼望青山坐落于人世之外,随着起伏的大浪茫然地漂泊。远处,一座岛屿孤立与苍茫的海洋,连绵的山脉、翠绿的树林牵引着我,把我引到它的方向。我随着大浪向前漂着,那岛在我眼中越发清晰了。终于,我触到了那岛的边缘。抬头,一个小男孩蹲在岸边,他的身上披满了阳光,双眼格外得明亮。他严肃地抿着唇,祈祷似的低头,郑重地将一艘纸船捧下,轻手将船头摆向西方。
“请你把它带到大陆去吧!”他指着西方。回头,见船上工工整整地排着两行字,“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顶着纸船,领悟到船上沉沉的重量。船头指的地方,是西方,那便是我的方向,那儿,有我的使命。我顶着纸船,绕过了岛屿,朝着那云雾缭绕的神秘地方漂去。天,灰蒙蒙的,远处的云挤在了一起,我拨着水,随海水起伏。
“嘿!老兄,你背着个东西走,累不累呀!真傻!”一朵一朵浪花大笑着,滚滚而去,只留我坚定地向着西方,载着船,时刻警惕着,背上的重量。
云与云的接隙中露出了可怕的闪亮紫色,随之而来的便是摄人心魂的阵阵雷鸣。风,自顾自地转了个大弯。沉重的雨顷刻落下,几乎要把我打散!风推着,墨蓝的海水张开血盆大口,要硬生生地把我这朵渺小的浪花,连同我背上的纸船,一同无情吞下!我要逆流!船指的方向,是我的方向,那儿,有我的使命。
不知是怎样逃过了大浪,只是身上的重量还在。前方,是一块美丽的,云烟缭绕的大陆,用尽全力,冲上了岸,把小船轻轻置于滩上,见旁边,嬉戏的小孩向我跑来,欣喜地捡起了纸船,端详了一会儿:“你们看,船上有一首诗!”完成使命似的,我安心地退去了,没入了大海。
我终是一朵平凡的浪,这不平凡的浪,载着一份不平凡的重量,不在茫茫大海中随波逐流,而是朝着船头指着的方向,朝着我的使命驶去。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我的使命”,结合题干中给出的材料可知,这里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匹千里马,一个火把,一套完美潜水衣,一朵浪花,一滴水等等。这里的“使命”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不管把自己想象成什么,都要明确文章的主旨——对于正能量的传播。然后展开想象描述自己的经历,在这个经历中要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最终自己要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二、选材构思。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匹陪伴木兰征战沙场的千里马,从木兰把“我”买下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陪她征战沙场,自己目睹了木兰从军的艰辛,战争的惨烈,木兰的坚强不屈也让自己有了战死沙场、视死如归的宏愿,在木兰的陪伴下“我”驰骋沙场,最终和她一起取得了胜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历经艰险,只为朝着船头指向的地方前进。作文时要注意想象作文的写作要符合想象的事物的特点。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任务二, 任务三, 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答案示例,答案示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默写,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