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全册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教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吟诵诗文体悟感情,音乐情绪变化,探究文本学习技巧,拓展延伸随堂巩固,听颖师弹琴,拓展链接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李贺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把握《李凭箜篌引》正侧面模拟声音的特质;3.鉴赏《李凭箜篌引》诡谲的想象和多种感官融合的艺术特色;4.感受诗人奇绝的想象。
据说李贺将死的时候,在大白天忽然见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骑着一条红色的龙,手里拿着一块木板,上面的文字也不知道是用上古时代的篆文还是石鼓文写的,嘴里嚷着要带李贺走。李贺也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就从床上爬起来,跪在地下恳求,说自己的母亲年老多病,不能跟他走。那个穿红衣服的人笑着说:“天上的玉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现在就要请你去为这座楼撰写诗文记盛呢7天上的日子多快活啊,哪里像人间这样辛苦7”过了一会儿,就从李贺常住的屋子窗口飘出一缕青烟,空中还传来车子启动的声音和音乐声。李贺的母亲连忙阻止大家不要哭,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李贺就死了。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李凭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后人称其为“诗鬼”。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恒从小系奴,骑距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 , 太夫人使婢女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李商隐《李贺小传》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思考感悟:
李凭:一段怎样的乐曲?
李贺:一次怎样的再现?
我们:怎样吟咏诗韵、读出感情?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解读诗句,读懂大意
(结合课文注释)
秋高气爽的时节,有人弹奏起制作精美的箜篌。乐声直上云霄,天上的白云也为之凝滞不前了。湘江畔,江娥对竹挥泪,连素女也愁容满面。哦,原来是李凭在京城弹奏起了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静处,芙蓉露水中的饮泣声,香兰惬意的欢笑声时隐时现;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女娲一不留神,彩石崩裂,一场秋雨倾盆而下;乐声接着又传入神山,神妪听罢,急忙找李乐师讨教;再看水中,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浑然不知被寒露打湿了脚!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yù,老鱼\跳波\瘦蛟jiā\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描写声音:江娥啼竹状其声之_______昆山玉碎状其声之_______凤凰引吭状其声之_______芙蓉泣露状其声之_______香兰盛开状其声之_______石破天惊状其声之_______
1吴丝蜀桐张高秋,2空山凝云颓不流。3江娥啼竹素女愁,4李凭中国弹箜篌。5昆山玉碎凤凰叫,6芙蓉泣露香兰笑。
本咏箜篌耳,忽然说到女娲、神妪,惊天入月,变眩百怪,不可方物,真是鬼神于文。——《唐诗快》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5----8句)正面描写音乐,各具特色。(9----14句)描写音乐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优美音乐的?
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4、运用神话传说和典故,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5、善用比喻。
天空浮云江娥素女至上紫皇补天女娲山中神妪老鱼瘦蛟伐树吴刚月宫玉兔
悲切感人清脆尖锐激越高亢幽咽哀伤欢快愉悦清冷感人惊天动地变化多端引人沉醉
清·叶燮《原诗》中评价说:“李贺鬼才,其造语入险,正如仓颉造字,可使鬼夜哭”。
李贺用凄艳悲鸣的动词和孤寒衰败的形容词赋予了其诗作“足以泣鬼”的独特感受。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姑娘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忘记了洗衣裳——《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听颖师弹琴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诗歌风格——凄艳诡谲
幽奇冷艳的诗境、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1)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意象感情化 →悲感色彩的意象群(2)对物象色彩和情态的描绘和渲染“红”:“冷红”、“老红”、“愁红”、“笑红”“绿”:“凝绿”、“寒绿”、“颓绿”、“静绿”
幽奇冷艳的诗境、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3)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①“酸风”、“香雨”、箫声“吹日色”、月光“刮露寒”②多用质地锐利、脆硬、狞恶的物象 +“剪”、“斫”、“古”、“死”、“瘦”、“血”、“狞”→营造一种瘦硬、坚脆、狠透、刺目的意象总结:怪奇、畸形的审美→偏执、狭隘的精神世界&对字词的精心锤炼
此篇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相传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 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并把他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即这首《听颖师弹琴》。
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昵(nì)昵:亲热的样子。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这里表示亲近。划然:忽地一下。喧啾(jiū):喧闹嘈杂。跻(jī )攀:犹攀登。未省(xǐng):不懂得。丝篁(huáng):弹拨乐器,此指琴。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推手:伸手。遽(jù):急忙。滂滂:热泪滂沱的样子。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
听 颖 师 弹 琴 韩 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琴声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互诉衷肠,又夹杂着嗔怪之声。 忽地一下琴声变得高亢雄壮,好似勇士骑马奔赴战场杀敌擒王。 一会又又由刚转柔,好似浮云、柳絮漂浮不定,在这广阔天地之间悠悠扬扬。 蓦地,又像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登攀时一寸一分也不能再上升,失势后一落千丈还有余。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还是无法理解琴声真正的意境。 自从颖师开始弹琴,就被其琴声所深深感动,起坐不安。 眼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浸湿了衣襟,只能伸手制止,不愿再听。 颖师确实是有才能的人,可是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
诗人为什么“湿衣泪滂滂”?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受谗言被降职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已经极为艰辛,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韩愈由于琴声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伤身世,因而泪落湿衣。
这首诗无论造境或遣词造语都有独到之处。以造境言,它为读者展示了两个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乐曲的声音和节奏所构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乐曲声在听者(诗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响。
艺术手法:《李凭箜篌引》 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侧面烘托),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 笑”两句(正面描写)。《琵琶行》 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纱湿”为侧面烘托。《听颖诗弹琴》 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身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后八句用抒情表达听琴的感受,是侧面烘托。
《李凭箜篌引》 李贺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 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述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听颖诗弹琴》 前十句写琴声,后八句写诗人的听乐感受,至于琴声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并未直言,因此此诗风格悲怆含蓄。
1.朗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2.如何面对怀才不遇的坎坷命运?见:拓展链接2
诗人李贺,字长吉。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皇室的裔孙,他的家世一直可以追溯到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感情倾向自觉地与唐王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常以“唐诸王孙”、“皇孙”和“宗孙”自称,而且诗人也很得意于夸扬自己的才气和身价,“蛾鬟醉眼拜诸宗,为谒皇孙请曹植”(《许公子郑姬歌》),他认为只有曹植才能和自己这位贵公子诗人等同起来。
拓展链接2—如何面对坎坷的命运
而现实中的诗人却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悲愁多病,抑郁苦闷。而善弹箜篌的梨园弟子李凭却凭借自己的才艺而名噪一时身份倍增,正所谓“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诗人李贺通过李凭的在现实中获得的成功和尊崇来传递出自己内心的渴望。
或许可以这样说,李贺借李凭的琴音所表现的则是一种“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苦闷。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燕歌行并序教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导入新课,边塞诗,作者简介,大器晚成,人生逆袭,疏通课文理清层次,事人景,塞外秋景,探讨诗歌的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锦瑟教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吟诵诗文体悟感情,探究文本学习技巧,思华年,这种写法,托物起兴,拓展延伸随堂巩固,拓展延伸,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教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吟诵诗文体悟感情,探究文本学习技巧,主题延伸,艺术手法,拓展延伸随堂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