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1.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本文,读通读顺,揣摩其语言和行文特色。2.思维发展与提升:注重学习这篇驳论文中的驳论方法,理顺文章的逻辑思路,分析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提升论证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读赏鉴,深入探究,领会本文的主旨。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平等。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他返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影响着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人物评价 英国诗人拜伦:“他能把疯狂的性格描绘得美丽端庄,把不规的行为涂上灿烂的色彩,他的言语就像眩眼的日光,使人的眼睛流下同情的泪水”。 德国文学家歌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1753年11月,第戎科学院在《法兰西信使报》上刊登了一则有奖征文启事。卢梭看到这则征文启事提出的题目,又惊又喜。他当时的心情,在他的《忏悔录》中记述甚详。我记得,第戎科学院公布了一则以“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为题的征文启事。这个大题目使我深感震惊。我没有料到这个科学院竟敢提出这么一个题目。好嘛,它既然有胆量提,我就有胆量写;于是我就着手写了。为了能静下心来从容思考这个重大的题目,我到圣热尔曼去小住了七八天。……我每天走进树林深处;我在林中寻找,而且终于找到了远古时候的情景。我奋笔疾书,描述当初真正的史实。我要驳斥人们胡言乱语的谎言;我要如实展现人原本的天性,充分揭露使人的天性大变其样的时代和事物演变的过程以便使人们看到在所谓人的完善化的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的真正原因。我的灵魂被这种高洁的沉思振奋,竟至上升到了神明的境界。……这样沉思的结果,遂产生了他的论文《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后结集出版。《怜悯是人的天性》即节选自该部书。
“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 “怜悯是人的天性”意思是“怜悯”这种品格是人先天具有的,不受地位、财产的左右,“天性”一开始是平等的,不存在善恶之别。 题目概括了全文的意思,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1.文章围绕“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核心论点,是怎样一步步展开论述的?快速浏览课文,划分层次结构,梳理文章的逻辑思路。2.分析本文运用到哪些论证方法,以及论证作用。3.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给学生15分钟时间进行阅读思考。
1.文章围绕“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核心论点,是怎样一步步展开论述的?快速浏览课文,划分层次结构,梳理文章的逻辑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阐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原始的品性,指出文明社会的问题所在,从而引向对自然状态的理解和思考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第2-3段):在批驳错误观点(霍布斯)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怜悯是人的天性。第三部分(第4段):承前两段,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进一步论证。第四部分(第5段):论证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得出结论。
2.分析本文运用到哪些论证方法,以及论证作用。
在论证方法上,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第2段:使用了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人拥有怜悯心”和“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进行类比,证明了“怜悯是人的天性”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第2段结尾: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蜜蜂的寓言》中作者描述的这个事例体现出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天然的美德,证明了“怜悯是人的天性”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并为下文阐述其作用张本。
第3段举暴君苏拉和亚历山大的例子,指出即使是这样残酷暴虐、对伤害他人习以为常的人,依然会像其他人一样受到悲剧的震撼、会对他人的痛苦起则隐之心,从而进一步论证怜悯心出于自然天性的观点。第4段拿哲学家和野蛮人进行对比论证,将理智态和自然状态分别作为自爱心压倒怜悯心和怜悯心得到自然发挥的两种情况的具体表现,进一步论证怜悯心的存在本身便是源于自然的天性。
3.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直接反驳,即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常用的驳论方法有: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作者首先批驳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指出霍布斯观点存在的漏洞:
最开始阐述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
紧接着,作者又从霍布斯所说的“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来推论
从而揭示其观点的矛盾性及认识的片面性
接下来,作者开始引入怜悯心的话题
多组关联词的综合使用,使句与句之间形成缜密的逻辑,大大增强了批驳的力度。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优质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怜悯是人的天性,破驳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运用头脑思考,社会美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介绍,文本梳理,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背景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驳论文,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4段,①缓和人的自私与冷漠,第四部分第5段,怜悯是人的天性,破驳霍布斯,运用头脑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