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36《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0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36《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0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36《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0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专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微专题讲与练课件+练习(含解析)
【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36《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36《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6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一、选择题香樟树树姿雄伟,春叶色彩鲜艳。近年来,我国香樟人工栽培已相当普遍,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以北的黄河流域。据此完成1-2题。1.香樟树属于A.混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针阔混交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限制黄河流域栽培香樟树最主要的原因是A.土壤贫瘠 B.夏季暴雨 C.日温差大 D.冬季低温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种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甲树种广泛分布于A.东南丘陵 B.东北大兴安岭北部 C.藏北高原 D.华北平原4.乙树种的特点的是A.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B.常绿,花期集中,多革质叶片C.全年生长、开花,深绿,茎花、板状根 D.针状树叶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下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据此完成5-7题。5.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 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 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6.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单调,自然条件恶劣 B.冬季气温偏低,水热组合欠佳C.多云雾降水天气,光照热量不足 D.有机质来源少,土壤发育程度低7.温带雨林自然景观的描述,不可信的是A.林地上蕨类和苔藓植物覆盖着枯枝落叶,整个地面仿佛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B.地面上分布大量裸露的树根,几棵树的树根错乱的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C.南林中植物种类繁多,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为典型常绿阔叶树D.密林中长着苔藓的枯枝挡住了太阳光线,这样的树林只有探险者才敢进入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及景观。据此完成8-10题。8.与泰加林形态特征相符是A.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C.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 D.全年深绿色常有板根、茎花现象9.导致泰加林南界在大兴安岭东、西坡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热量10.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推测其原因是A.北坡是阴坡,蒸发较弱 B.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C.南坡是阳坡,光照较强 D.南坡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11-12题。11.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12.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中国东部植被带南北跨越3个气候带,具备明显的热量梯度与水热组合梯度。植被地段的蒸发和蒸腾统称为蒸散。植被蒸腾与蒸散的比值(T/ET)表征植被蒸腾对生态系统蒸散的贡献率,涉及植被蒸腾和蒸发两个过程,受环境因素及植被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图为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纬度蒸腾与蒸散比值(T/ET)。据此完成13-15题。13.依据图表,表述正确的是A.T/ET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B.T/ET随气候湿润度降低而增大C.T/ET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变小 D.蒸腾是蒸散耗水的主要途径14.造成南部T/ET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常绿林植被群落演替速度慢 B.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C.林冠层截留蒸发比例较高 D.吸纳储存水分的能力弱15.推测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T/ET值南北空间差异较小的季节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基础,其类型和数量对火强度、蔓延速度有较大影响。计划火烧是在人为控制下利用低强度火清理林间可燃物,降低林火发生几率。下表为模拟我国某林区火险期间计划火烧前、后森林燃烧情景。据此完成16-18题。类型计划火烧前计划火烧后火强度(千瓦/平方米)蔓延速度(米/分)树冠火发生比例火强度(千瓦/平方米)蔓延速度(米/分)树冠火发生比例常绿针叶林2688.04.10.13592515.33.90.1207落叶针叶林3451.85.20.24203171.34.90.2212阔叶林291.11.00.0018259.30.90.0015针阔混交林794.22.00.0021752.21.90.001816.该地最适宜实施计划火烧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7.该地落叶针叶林火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林间风力弱 B.树冠层较高 C.降水天数 D.可燃物较多18.四个林区中最适宜实施计划火烧的是A.武夷山林区 B.天山林区 C.大兴安岭林区 D.横断山林区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武夷山东、西坡考察山地植被时,绘制的两坡相同植被。据此完成19-20题。19.某研学小组成员对山地矮林的描述为:“矮林分布海拔较高,且多呈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据此推测山地矮林的生长环境可能为A.低温、湿润、多风 B.高温、干燥、无风C.低温、湿润、无风 D.高温、干燥、多风20.影响武夷山相同植被带在东、西坡分布的海拔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潮滩是研究植被演替(植物群落在干扰后的恢复过程或在裸地上植物群落药形成和发展过程)最理想的区域,潮滩上由潮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沟谷系统叫潮沟。潮滩植被(耐盐碱性:碱蓬>大穗结缕草>獐毛>白茅草)的演替不止发生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演替也非常明显。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区潮沟分布及潮沟垂直方向植被分布。据此完成21~23题。21.推测该潮滩的地势特点A.东北高西南低 B.西南高东北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22.乙植被可能为A.碱蓬 B.大穗结缕草 C.獐毛 D.白茅草23.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最先被演替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据此完成24-25题。24.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土壤25.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最可能是A.西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B.东北坡枫叶颜色更加鲜艳C.东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白刺是多年生灌木,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灌丛沙堆的发育。下图示意某地流沙区白刺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26-28题。26.推测白刺的特点有①根系发达 ②叶片肥大 ③耐贫瘠 ④植株高大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27.相比地势低洼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盛的主要优势是A.光照强烈 B.风力强盛 C.表土紧实 D.水分充足28.研究发现灌丛沙堆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增加,成因最可能是A.风力减小,泥沙堆积减弱 B.沙源增多,白刺被埋退化C.动物增多,植被遭到破坏 D.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分布图,该地地表分布着大面积的砖红壤和热带季雨林。据此完成29-30题。29.斯里兰卡砖红壤和热带季雨林分布广泛,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低 B.气候高温多雨 C.海陆分布 D.太阳辐射强烈30.与热带雨林相比,热带季雨林A.分布面积更广 B.分布纬度更低 C.旱季部分树木落叶 D.树木更茂盛二、综合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异常茂密,对林下土壤保温、保湿作用明显。2015年1月9-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计雪深约为50厘米,对森林破坏严重,林冠大面积受损。下图示意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1) 据图描述正常年份森林内外土壤温度的季节差异。 (2) 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哀牢山森林受极端降雪事件破坏严重的原因。 (3) 降雪后的几天里,林内土壤温度大幅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4)2016年林内土壤昼夜温差比2014年明显变大,请解释原因。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不同季节的水热差异导致木本植物径向生长速度呈现季节差异。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季节,植物生长快,形成的木质部较稀疏,颜色较浅;反之则木质部较密,颜色较深,树木随季节交替形成一圈圈深浅交替的年轮。下图示意河北某地一树木的年轮及其显微图,其中早材形成于春季,晚材形成于夏季。(1) 说出a年份与b年份该树木年轮的显著差异,并分析原因。 (2) 与海南相比,河北同一树种的年轮视觉效果最明显,试说明原因。 (3)有人认为热带雨林没有年轮,试为该观点说明理由。 考点36 主要植被与环境1.B 香樟树的原生北缘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D 限制植物生长北限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黄河流域冬季气温偏低,会导致香樟树冬季难以存活,D正确;土壤、夏季暴雨、气温日较差不是限制黄河流域栽培香樟树的主要因素,ABC错误。3.A 根据图中甲物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可知,甲树种一年均有森林凋落物,可说明甲树种属于常绿林,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A正确,B、D错误;藏北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常绿林生长,C错误。4.A 乙树种的森林凋落物数量在9-10月份最多,且在1-3月份无森林凋落物,说明乙物种属于落叶阔叶林,叶片宽大,春天发芽,秋冬季节落叶,乙树种所在地气候四季分明,A正确,B、C错误;针状树叶的树种多为常绿植物,D错误。5.C 温带雨林分布地区主要包括南北美洲西岸、新西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其中塔斯马尼亚岛并非位于大陆西岸,A项错误。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岛并没有高大山脉,B项错误。以上分布区全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比较丰沛,C项正确。南美洲温带雨林沿岸地区有寒流经过,D项错误。6.B 材料中显示,“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因此自然环境复杂,A错误。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的热量条件较差,冬季气温偏低,所以生物种类较少,B正确。生物种类的多少与云雾天气、有机质多少关系不大,C、D错误。7.C 温带雨林地处中纬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蕨类、裸露的树根、苔藓都是因为这里降水丰富而形成的景观特征。温带雨林分布于中纬度,无法发育常绿阔叶林。8.C 泰加林属于针叶林,树冠呈塔形,C正确;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A错误;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B错误;全年深绿色常有板根、茎花现象,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D错误。9.D 泰加林南界在大兴安岭东坡分布的纬度较高,大致在52°N,而在西坡分布纬度较低,大致在49°N。由于泰加林适合在寒冷地区生长,我国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大兴安岭西侧冬季处于西北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因此泰加林分布纬度较低;而大兴安岭东侧处在背风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一些,气温较高,因此泰加林分布纬度较高。因此主导因素是热量。10.A 大兴安岭西坡处在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水分条件是影响当地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是阴坡,光照较弱,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比山脊南侧好,因此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山脊南坡。11.C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叶片不厚,植株也并不高大,A、B错误。齿稃草生长周期短,所以花期不会长,D错误。齿稃草需要在短短的生命周期内完成结籽,因其是春雨型短生禾草,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所以根须较细,C正确。12.A 南疆的热量条件优于北疆,但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正确、B错误。温差大与风力大会使短期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差,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C、D错误。13.D T/ET随纬度升高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而不是逐渐增大,也有降低的,故A错。东北地区的东北部为湿润地区,而T/ET值高,故B错。T/ET值高受环境因素及植被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不是温度单独决定,故C错。T/ET值处于0.6~0.8范围内,表明植被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蒸散耗水的主要途径,故D正确。14.C 南方常绿林水热条件好,植被生理活动旺盛,植被群落演替速度快,故A错。我国南方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故B错。南部林冠厚度大、结构复杂,吸纳储存水分的能力强,故D错。冠层截留蒸发量提高,削减了蒸腾对蒸散的贡献,故C正确。15.B 受热量梯度与水热组合梯度影响,夏季,南北植被带生态系统均进入植被旺盛生长期,因此样带整体T/ET值较高,空间差异缩小。其他季节,北方落叶林开始进入落叶期,用于蒸騰的叶面积减少,植被生理活动减弱,但南方常绿林仍保持较高的蒸腾潜力,故B正确,ACD错。16.C 根据材料“人为控制下利用低强度火清理林间可燃物,降低林火发生几率”可知计划火烧的季节应该在林火高发期之前。该地拥有阔叶林、针叶林可以判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春季气温回升快,经过秋冬季节的积累,枯枝落叶多,易形成难以控制的大面积山火,不符合计划火烧条件,A错。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林木属于枝叶繁盛期,枯枝落叶少,也不符合计划火烧条件,B错。秋季落叶林开始大面积形成枯枝落叶,再加上夏季降雨多,秋季林区内较湿润,容易控制火势,适宜实施计划火烧,C正确。冬季枯枝落叶多,降水少,林区空气干燥,再加上多大风,一旦发生林火不易控制,不符合计划火烧条件,D错。17.D 山火蔓延速度、树冠生火等现象都与枯枝落叶等可燃物的多少、林间风力的大小、树冠的高度有较大关联。针叶林落叶之后,林木疏朗,林间风力大,所以山火蔓延速度快,A错。树冠火发生比例高,说明树冠层容易受山火影响,树冠层较低,所以B错。降水属于气候要素,同一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小,不属于落叶针叶林独有的要素,所以C错。落叶针叶林属于落叶乔木,枯枝阔叶多且针叶林类林木含油脂多,易引发森林火灾。18.C 根据材料“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基础,其类型和数量对火强度、蔓延速度等有较大影响”得知引发森林山火的主要要素是枯枝落叶的积累量。武夷山区和横断山区主要以常绿林为主,枯枝落叶积累量较少,且降水多,不易发生山火。所以AD错。天山林区主要以针叶林为主,但是林区面积小,枯枝落叶积累量少,又位于天山北坡,温度低,不易引发山火,B错。大兴安岭林区主要为温带落叶针叶林,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多,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林区空气干燥,易产生森林火灾。19.A 矮林分布海拔较高,可推测其生长环境气温较低,BD错误;矮林树干多分枝,说明其生长环境水分条件较好,较湿润;矮林低矮,树干弯曲,可推测其生长环境多风,A正确、C错误。20.B 由图可知,相同的植被带,在东坡分布的上限更高,说明东坡水热条件更好,CD错误;东、西坡纬度相当,热量差异较小,但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更多,水分条件更好,B正确、A错误。21.D 潮滩上由潮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沟谷系统叫潮沟,潮水的作用越强侵蚀作用越强,靠近海洋的地区潮水的作用最强,所以图示的左侧为海洋,右侧为陆地,右侧高于西侧,结合右上角的方向标可以知道东南高,西北低,D正确。22.A 乙的位置地势最低,受海水的影响大,盐碱性最强,应种植最耐盐碱的植物,结合耐盐碱性:碱蓬>大穗结缕草>獐毛>白茅草可知,A正确。23.A 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的影响逐渐向高海拔延伸,甲地的盐碱度不断提升,甲地的植被因不适应高盐碱度逐渐被替代,A正确。24.B 根据材料信息“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可以推测,日温差较大时,多为晴朗天气,光照强,枫叶中花色素含量增加,枫叶颜色浓艳,所以光照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故B项正确。风力、地形、土壤对日温差影响小,与枫叶变红程度没有正相关关系,ACD错误。25.C 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向阳坡,光照充足,枫叶变红较早,根据材料信息,“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而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夏秋季节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红叶持续时间更长,C项正确;西北坡和东北坡为夏秋季节的背风坡,降水少,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AB错误;辽宁东部山区夏秋季节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坡的降水较东南坡少,干瘪较东南坡早,D错误。26.D 白刺为荒漠植被,耐贫瘠,且为适应干旱环境,根系可能较发达以吸取深层地下水,①③正确,D正确;叶片肥大,会加剧水分蒸腾,不利于植物保持水分,②错误; 从景观图可看出,由于水分较少,植株并不高大,④错误。27.C 白刺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因此相比于地势低洼地区,沙堆上风沙堆积较多、表土紧实,C正确;虽然沙堆地势较高,但对光照影响不大,A错误;沙堆对风力有一定阻挡作用,因此地势低洼地风力更强盛,B错误;相比沙堆,地势低洼地地下水埋深较浅,水分更充足,D错误。28.D 灌丛沙堆的发育受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而干旱地区水分是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因此最可能D是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从而影响到灌丛沙堆的高度,D正确;区域气候、地貌难以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在灌丛生长、发育及退化阶段中,风力、沙源变化较小,A、B错误;短期内动物数量增多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29.B 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发生强度富铁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而热带季雨林是在温暖多雨的热带自然形成的,故气候高温多雨是砖红壤和热带季雨林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B正确;纬度位置低、太阳辐射强烈只说明了高温形成的条件,AD错误;海陆分布的影响小,C错误。30.C 热带雨林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降水均匀,树木更茂盛,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热带季雨林所处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故与热带雨林相比,热带季雨林旱季部分树木落叶,C正确;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更广、分布纬度更低,故选C。31.(1)林外土壤温度常年高于林内土壤温度,春夏季差异大,秋冬季差异小;林外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大,林内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小;林外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于林内。(2)哀牢山森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耐低温;森林茂密,树叶面积大且冬季不落,积雪多时,树冠易被大雪压断。(3)极端降雪是强冷空气活动,降温幅度大;积雪覆盖地面和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烈;融雪吸收了大量土壤和大气中的热量;融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使土壤降温。(4)大雪导致林冠大面积受损,森林覆盖率减小;(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减小,)白天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土壤温度升高快;夜晚森林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减弱,土壤温度下降快。【解析】(1)森林对林下的土壤保温作用显著,由土壤温度曲线图可知,林外土壤温度常年低于林内土壤温度;春夏季节时林外、林内土壤温度曲线相距远,说明温度差异大,秋冬季节时林外、林内土壤温度曲线相距近,说明温度差异小。林外没有森林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大,而林内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小。同时,通过保温作用,森林对土壤温度起到了调节的作用,使林外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于林内。(2)哀牢山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耐低温;该地森林异常茂密,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树冠大,落叶少,枝叶繁茂,发生极端降雪事件后,树冠极易积雪,当树木上的积雪不断积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压断树枝,对树木造成破坏。(3)极端降雪事件是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降温强烈,导致土壤温度下降;大量降雪改变了下垫面性质,导致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下降;积雪融化过程中吸收了土壤和空气中热量,导致地温难以升高;融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也会使土壤温度下降。(4)森林对林下土壤的保温作用显著,但树冠受损严重,进而导致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减小,白天土壤获得的光照增多,地温上升明显,夜晚地面又缺少树冠的保温作用,导致土壤温度降温又快,从而使土壤的日较差增大。32. (1)差异:a年份的晚材比b年份的年轮宽(b年份的晚材年轮比a年份明显偏窄)。原因:b年份雨水明显较少(b年份夏季雨水明显较少)。(2)河北处于温带,海南处于热带;与海南相比,河北四季变化明显,树木随季节交替形成一圈圈深浅交替的年轮,视觉效果明显。(3)热带雨林全年生长旺盛(水热条件没有季节差异)。【解析】(1)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季节,植物生长快,即年轮较宽,且早材形成于春季,晚材形成于夏季。与a年份相比,b年份晚材年轮明显偏窄,说明b年份夏季雨水明显较少。(2)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季节,植物生长快,形成的木质部较稀疏,颜色较浅;反之则木质部较密,颜色较深,树木随季节交替形成一圈圈深浅交替的年轮。河北处于温带,海南处于热带;与海南相比,河北四季变化明显,夏季高温多雨,树木生长旺盛,细胞较大,木质较松,颜色较浅;冬季寒冷干燥,树木生长缓慢,细胞较小,木质较紧,颜色较深。树木随季节交替形成一圈圈深浅交替的年轮,视觉效果明显。(3)热带雨林位于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条件没有季节差异,全年生长旺盛,因而没有年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40《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33《洋流》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30《水循环》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