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ppt课件
展开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名 | 用比例解决问题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
教学重点 | 用比例知识解答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 |
教学难点 | 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哪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比例。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 |
教学过程 | 一、 新知导入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时间。 学生自主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判断两个量成什么样的比例关系,为后续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 新知讲授 1.教学例5 课件出示题目: 张叔叔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钱? (1)分析题意 这道题涉及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数量关系 总价÷数量=单价 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讨论交流,列出算式 先求每吨水多少元 28÷8=3.5(元) 再求10吨水多少元 3.5×10=35(元) 列出综合算式: 28÷8×10 = 3.5×10 = 35(元) 答:张叔叔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3)用比例知识解答 ①找出题目中的两种量,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生:题目中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是每吨水的价钱,而每吨水的价钱是一 定的,所以水费和用水吨数成正比例关系 ②列出关系式 张叔叔家水费 : 张叔叔家用水吨数 = 李阿姨家水费 :李阿姨家用水吨数 ③列出比例
(4)检验 提问:怎样检验呢?(可以算出每吨水的单价,单价相等,就说明做对了。)
【设计意图:教学用比例方法解答时,先让学生分析题中有哪些量,他们之间是不是相关联?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设所求问题为未知数x,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用两对对应数值列出比例,最后求出未知数x。】 2.教学例6 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例5 的方法自主学习。 (1)分析题意 ①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是原来的工作效率 “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是现在的工作效率 “5天”是原来的时间 ②这道题涉及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数量关系?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2)学生讨论交流,列出算式 先求原来5天的用电量 100×5=500(千瓦时) 再求现在可以用的天数 500÷25=20(天) 列出综合算式: 100×5÷25 = 500÷25 = 20(天)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3)用比例知识解答 ①找出题目中的两种量,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生:题目中的每天用电量和用电天数的乘积是用电总量,而用电总量是一定 的,所以每天用电量和用电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②列出关系式 现在每天用电量 × 用电天数 = 原来每天用电量 × 用电天数 ③列出比例
(4)检验 提问:怎样检验呢?(可以算出总用电量,想在和原来的总用电量相等,就 说明做对了。)
【设计意图:教学例6时,引导学生用例5的方法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独立学习,从中发现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 课堂练习 1.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支? 3.小林读一本文学名著,如果每天读30页,8天可以读完。小林想6天读完,那么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 4.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元钱? 5.小明家用收割机收割小麦。如果每小时收割0.3公顷,40小时能完成任务。现在想用30小时收割完,那么每小时应收割多少公顷? 【设计意图:这些练习既巩固新知,又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又能体察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
布置作业 |
教材练习十一第3-12题。
|
板书设计 | 用比例解决问题
|
教学反思 | 1.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首先让学生分析例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应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新知识的教学以旧知引路,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2.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旧方法”与“新方法”的沟通上,借助旧方法,理解新方法,在理解新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旧方法的深入领会。 |
: 这是一份2022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阶段小达标5课件新人教版,共21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步旧知回顾,第二步新知引入,第三步精读教材,看比值是否相等,第四步我的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这是一份2022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第5招比例尺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