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07《地球上的大气》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展开专题07 地球上的大气
【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
【母题题文】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9-11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9.C 10.D 11.B
【试题解析】9.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片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故C正确,1时、 7时、 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
10.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根据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对图进行分析,夜间到清晨陆地气温低,应该为高压,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下午气温较高时,近地面风从东、南方向吹来。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水体气温低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水体吹向陆地即从东、南方向吹向陆地。综上所述,故推断陆地总体在水体的西北方向。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11.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大,由图知在高空500m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厦门海陆风的风向和风力随时间的变化创设情境,对比白天和夜晚,对比不同高度,对比海陆风和背景风,多维度创设对景,峰回路转,只为用“妙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试题将不同高度、不同时间的风向表达在统计图上,展现的是沿海城市环流形势的时空变化。海陆风只影响到近地面层,在1000米高空几乎不受海陆风影响,其背景环流主要是偏北风,说明更大尺度上的气压场特点是北高南低。由于海陆风表现得明显,因此该日背景气压场梯度较小,对海陆风的干扰较小。海陆风是较小尺度的热力环流,通过重重互对的手法妙笔生花,无形中增加了命题空间和作答空间的深远感,有效揭示了地理事物空间运动与空间演变的规律。考生的思路在互对中螺旋式前进,由表及里,不仅是对地理原理的灵活调用,更是对自然规律的辩证思考。如此精心构思的试题,作为地理选择题的尾声真正引发了共鸣与不舍。
【命题方向】地球上的大气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及风的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风向、风力的影响因素
【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
【母题题文】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解析】(1)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
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
(3)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
(4)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毕竟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业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扰正常人类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的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度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命题意图】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以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为情境,涉及了沙尘暴形成条件、有关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命题方向】地球上的大气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沙尘暴的形成机制
风速的分析
开放性话题答题思路
【母题来源】2022年广东高考卷
【母题题文】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答案】5.C 6.B
【试题解析】5.汞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正午气温最高,蒸发最强;山顶与山谷温差大,同水平高度气压差异大,谷风最强,将山谷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含有汞的废气带到山顶,大气汞含量最大。故②④正确;汞不溶于水,与对流雨无关,午后气温最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强。故①③错误。故答案选C。
6.土壤汞排放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故A错误;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导致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加工过程中汞的蒸发变化幅度大,故B正确;南岭在春季准静止锋更加强盛,故C错误;植被的覆盖度与汞含量变幅大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故答案选B。
【命题意图】本组题考查气态汞物质迁移路径及影响因素,学生需要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和季风特点进行分析,是对学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的考验。
【命题方向】地球上的大气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汞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蒸腾作用被释放到大气中,气相中的汞也能够向液相和固相转移。如汞进入水体后,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溶于水中或富集于生物体,或沉入底泥、或挥发到大气中。
【母题来源】2022年湖南高考卷
【母题题文】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9-10题。
9.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10.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9.C 10.B
【试题解析】9.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因此气流带来的水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符合题意;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排除A;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排除B;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因此排除D。故选C。
10.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到达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加剧,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排除A;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排除D。故选B。
【命题意图】本题以关键区域风场辐合状况对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进行分类。北风辐合型与南风辐合型是在背景环流主导下单一方向气流的独奏乐,南北风辐合型是在特定地形影响下不同方向气流的交响曲。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下看待,冬半年出现在我国华南地区的东西走向的锋面是华南准静止锋,它是影响我国气候的四大准静止锋之一。而增加画框后,观察的视角被约束在框内,框的位置和范围成为造景能否成功的关键。南岭横亘东西,对南下冷气团和北上暖气团有一定的阻滞作用,不同环流背景下的气流形势在南岭附近差异最为典型。在南岭附近取框,框自成景,命题者是框的早就者,解题人成了框景的欣赏者。
【命题方向】地球上的大气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和秋末。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
【母题来源】2022年江苏高考卷
【母题题文】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7-9题。
7.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8.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答案】7.B 8.D 9.D
【试题解析】7.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平原地形,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D错误。答案选择B。
8.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两处气温迅速下降,形成冷锋,故AB错误;根据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丙处受到来自西北的冷气团和东南的暖气团相遇影响,形成冷锋系统,冷锋属于锋后降雨,丙处位于锋前,不会发生降雨,故C错误;丁处受到南面暖气团和北面冷气团的相遇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故D正确。答案选择D。
9.阅读图文材料,结合题1结论可知,该降温天气系统的移动受到两侧山脉的阻挡,冷空气从北方向南,因此天气系统被迫向南移动,31日最可能移动向墨西哥湾,故D正确,C错误;太平洋位于天气系统西侧,被落基山脉阻挡,大西洋位于天气系统东侧,被阿巴拉契亚山阻挡,因此不可能移动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故AB错误。答案选择D。
【命题意图】本题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命题方向】地球上的大气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冷锋过境特点: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 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冷锋过后会:1、气温:下降,由冷气团控制2、气压:先降后升3、降水:锋过后会下雨4、天气:逐渐转晴。
暖锋过境前,当地完全被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如果空气湿度较小,则出现多云天气;过境后,当地完全被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转晴。
【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高考卷
【母题题文】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____,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____。
【答案】
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试题解析】根据风的受力情况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即图中的F1;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应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图中F3应为摩擦力,F2应为地转偏向力,故风向应与F3方向相反,与F2保持垂直。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的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同时受山脉阻挡的影响,冷空气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命题意图】本题以美洲中部地区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风力受力分析、风力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形成独立运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命题方向】地球上的大气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本题组主要考查风的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本题主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风向的因素。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同时掌握风向与各种作用力的关系。
一、单选题
(2022·河南·郑州四中高三阶段练习)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祁连山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 )
A.2点前后 B.6点前后 C.10点前后 D.13点前后
2.祁连山气象站记录的山风往往强于谷风,推测其原因是( )
①气候干旱②冰川作用③重力作用④昼夜长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地势特征是(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2022·广东茂名·高三阶段练习)东北冷涡是集中在东北地区及其附近上空活动的一个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冷性气柱,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冰霉和雷雨大风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对东北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东北冷涡一年四季均能生成,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东北冷涡可能会使东北地区( )
A.作物耐寒能力提高 B.灌浆期籽粒不空壳
C.农作物春播期提前 D.牧草不能及时返青
6.梅雨和东北冷涡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梅雨期( )
A.若东北冷涡偏强,梅雨量可能偏少 B.若东北冷涡偏弱,梅雨量可能偏少
C.若东北冷涡偏强,空梅现象较明显 D.若东北冷涡偏弱,梅雨强度会偏大
(2022·重庆南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冬季从阿拉伯半岛、伊朗吹来的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其中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即巴基斯坦、印度半岛北部等地流向云南,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下左图为昆明准静止锋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多数学者认为的昆明准静止锋剖面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图的云系位置,判断锋面两侧气团的形成原因及性质( )
A.南支气流越过孟加拉湾沿岸,温度和湿度增加,为暖湿性质
B.南支气流来自干旱内陆,受高原阻挡流向低纬,为冷干性质
C.南下冷空气经过南方湿润地区,水汽不断增加,为冷湿性质
D.南下冷空气纬度位置不断降低,空气温度升高,为暖干性质
8.贵阳冬半年的日照时间比昆明短,主要是因为贵阳( )
A.纬度位置更高,白昼时间短 B.地势较低,大气的密度更大
C.晴天较少,大气削弱作用强 D.东南季风影响强,阴雨连绵
9.造成昆明“四季如春”变成“一雨成冬”的原因可能是( )
A.准静止锋东移 B.暖气团势力增强
C.准静止锋北移 D.冷气团势力增强
(2022·湖南·模拟预测)乌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高耸于滇东北和黔西北高原,会泽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昆明准静止锋通常在滇中昆明与黔中贵阳之间摆动。下图示意某年1月10日—2月16日贵阳(106.7°E,26.6°N)、会泽(103.3°E,26.4°N)、昆明(102.7°E,25°N)3站地面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期间,昆明准静止锋移动方向为( )
A.昆明—会泽—贵阳 B.贵阳—昆明—会泽
C.贵阳—会泽—昆明 D.会泽—贵阳—昆明
11.昆明准静止锋西进明显的时间有( )
①1月15日 ②1月21日 ③2月1日 ④2月4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为减少天气对越冬农作物的经济损失,会泽县农民可采取( )
①覆盖地膜 ②增施化肥 ③适时冬灌 ④间作套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22·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三模)2021年2月某日,法国南部与甲山地一带出现沙尘天气。下图示意该日某时的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此时,丙地的天气比乙地( )
A.干暖 B.湿暖 C.干冷 D.湿冷
14.甲山地的沙尘来自( )
A.法国西部 B.德国南部 C.非洲北部 D.意大利北部
15.在冬春季节,北非地中海沿岸形成的强大干热偏南风可能是受( )
A.副热带高压控制 B.温带气旋影响 C.信风带控制 D.西南季风影响
(2022·江苏连云港·二模)下图为某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乙地相比,甲地风速较小的原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C.地表摩擦力作用较大 D.距离气旋中心地较近
17.与丙地相比,丁地气温偏高的原因是( )
A.地处平原 B.暖气团控制 C.临近海洋 D.纬度较低
18.此时降雪概率最高的站点是( )
A.甲 B.丙 C.丁 D.戊
(2021·江苏·模拟预测)下图为某年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③地相比,图中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
A.低温少雨 B.云雾弥漫 C.风力较大 D.凉爽干燥
20.图中极有可能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的地点是( )
A.④ B.⑤ C.⑥ D.⑦
21.下列表述最可信的是( )
A.①处分布大片阔叶林 B.③处城市密集港口繁忙
C.⑤处有大量黄麻种植 D.⑦处为地表崎岖的高原
二、综合题
22.(2021·黑龙江·哈九中二模)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3月14日起我国北方多地出现近10年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气象学家根据能见度和风速,把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据国家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本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邻国。沙尘暴对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危害,但并非“有百害无一利”。下图为3月15日全国沙尘天气预报。
(1)据图推测此次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及来源方向。
(2)描述此次沙尘暴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
(3)指出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4)从气温变化、降水条件、环境污染、海洋生物等方面简析沙尘暴的益处。
23.(2021·河北·高三)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青藏高原的卓乃湖湖水外泄,最终使盐湖与清水河相连,卓乃湖区域变成外流区。由于卓乃湖湖水外泄,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图1为2012年-2020年卓乃湖地区冬春季节沙尘暴天数变化图,图2为2011年之后卓乃湖地区沙尘暴影响范围示意图。
(1)指出卓乃湖地区沙尘暴沙源的位置,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概括卓乃湖地区沙尘暴最大影响范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简述卓乃湖地区沙尘暴对库赛湖湖水水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过程。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2《地球运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2《地球运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2《地球运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2《地球运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0《河流地貌》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0《河流地貌》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0《河流地貌》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0《河流地貌》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08《城市与乡村》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08《城市与乡村》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08《城市与乡村》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08《城市与乡村》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