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历史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9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历史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9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历史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9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历史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92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历史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92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历史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92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历史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92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3 地球的历史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292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文配套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将今论古读地书,&活动,3地球的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学习目标】据图说出沉积岩地层、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表构建的关系。通过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理环境及古生物特点。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盘古开天地(《太平御览》卷二引《三五历纪》)
●上帝创造一切 。亚当夏娃(《圣经》)。上帝创造地球时间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时(英国爱尔兰阿尔马主教詹姆斯.瓦希尔)
●地球起源“星云说”(德国哲学家康德1745——1804)、“潮汐说”(英国天文学家泰斯)、“俘获说”、“大爆炸宇宙说”等。
康德——拉普拉斯认为,形成太阳系的云是一团巨大的、灼热的、转动着的气体,大致呈球状。由于冷却,星云逐渐收缩。因为角动量守恒,收缩使转动速度加快,在中心引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星云逐渐变为扁平的盘状。在星云收缩中,每当离心力与引力相等时,就有部分物质留下来,演化为一个绕中心转动的环,以后又陆续形成好几个环。这样,星云的中心部分凝聚成太阳,各个环则凝聚成各个行星。较大的行星在凝聚过程中同样能分出一些气体物质环来形成卫星系统。
泰斯认为,二十亿年前有一颗大的恒星从太阳旁边飞过时,靠巨大的吸引力,从太阳表面拉出了一股雪茄状的气流凝缩形成了地球。
太阳系起源学说的一种。 泰勒(Taylr,F.B. )于1910年提出,目的是为了解释地壳水平运动的机制。他认为月球原为一个独立的行星,其运行轨道眶地球轨道甚近。在白垩纪末,当这个行星运行得更靠近地球时,落入地球的重力场中,被地球俘获而成卫星。地球获得月球作卫星时,引起了强大的固体潮汐,导致地球运转的速率发生变化,于是原在两极的大陆便向赤道位移,并分裂成肺叶状。这种向赤道的大陆漂移,便导致环绕两极的环行山脉和弧形山脉。
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宇宙大爆炸学说也称大爆炸宇宙论,是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通过天文观测和研究后所提出的一种合理假设,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地球环境的演化过程就是地球的历史,而我们学习历史通常都有时间轴,所以今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析地球的历史。
那么大家知道地球的历史有多少年吗?
三大岩石 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板块碰撞等。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变质岩: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沉积岩 :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砾石、沙子、黏土等,这些碎屑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
1.地层(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图1.22太行山王莽岭的地层
美国纪念碑岩(白垩纪岩层)
1.地层(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2)沉积岩地层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上新下老)。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① 地层B层形成以后,地点3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抬升,地层B遭受风力、流水、冰川强烈侵蚀,组成地层B的物质被搬运到别的地方。② 地层B层,没有形成。
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1)概念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2)特点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
● 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3)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①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②发现地球演化呈明显的阶段性。
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一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A、B两地存在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因而判断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产生差异的原因:地壳运动过程中出现垂直运动以及外力作用。
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1.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A.对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B.当时的海陆分布状况C.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D.研究各地地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2.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B.不同年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C.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D.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
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3.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环境 B.温湿茂密的森林 C.热带浅海环境 D.湖泊或沼泽
4.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5.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2021·安徽省怀宁中学期末)借助古生物学研究,利用测年技术,我们可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地球生命发展的规律,并为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提供很重要的信息。据此完成下题。6.沉积岩的特点是( ) ①冷凝成层状 ②有层理构造 ③挤压形成 ④可能含有化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选D正确。
沉积岩层平均厚度仅有1.8公里,可是,它可以分出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层,恰似一张“千层饼”。因为每一层的形成年代、岩石性质均不相同,所以它又好比一页一页装订起来的厚厚的一部“地书”。 如果说,地壳是地球几十亿年以来演化历史的见证人,那么,沉积岩层就是这位见证人谱写下的地质记录之一,而沉积岩层中所含的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则是这部地质记录中的象形文字。有了它,地质学家才能给漫长的地史分朝化代,才能重现那已逝去的有趣的“亘古世界”。
研究地层和古生物化石,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进行系统编年,就是地质年代表。
阅读教材第15页,阅读图1.24,完成思考题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图中的时间分别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地质年代表中的时间分别大致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
凌晨4点,海洋中产生了最初的生命——蓝细菌。
之后整整一个白天都过得很漫长无聊,直到晚上21:14分,多细胞生物爆发式地出现,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0:07分,两栖动物爬上了岸,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了。
23:00,恐龙出现。
23:40分,小行星撞地球,恐龙灭绝。
23:58:40,也就是1分20秒之前,南方古猿开始直立行走。
两秒钟之前,直立人学会了用火。
人类什么时候学会了书写,开始用文字传承文明呢?0.11秒之前。
3.地质年代表(1)划分依据: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 。(2)具体划分:按照 、 、 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地质年代表(寒武纪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5.41亿年)
“宙”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有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4个。其中前三个时期又合称“隐生宙”,因为当时的生命还很原始,直到元古宙晚期才有肉眼明显可见的多细胞生物。而距今5.41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标志着“显生宙”的来临。 “代”每个“宙”下的各个大时期,时间可达数亿年。经常说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就是显生宙的三个大时期,从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至今,都处于新生代。 “纪”每个“代”的进一步细分,时间一般为数千万年到1亿多年。如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从大约距今200万年前地球进入冰期至今,都处于第四纪。由于每个“纪”的生物化石都大不相同,而化石又是识别地层的头号指标,因此“纪”是最常用的一级地质时代单位,尤其是在显生宙。而从地球诞生到寒武纪之前的40多亿年时间,又经常被统称为“前寒武纪”。
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在寒武纪时期地球有大量的生物开始出现,地球生命演化进入新的阶段,而显生宙这个名字含有“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的意思,因此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在这之前的时期,由于地球上很少出现生物,因此又被称为前寒武纪。
1.前寒武纪(显生宙之前)(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2)演变历程
▋地球的演化历程●前寒武纪 Evlutin f the Earth ● Precambrian
这个地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何等的漫长而古老啊(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但是,如果从地球诞生之日开始计算,它又是多么年轻,把地球发展的最初阶段比作一个婴儿的话,它就是地球的童年。 地球的童年时代,原始地壳已经形成,也就有了原始的地质记录。就正像一个人的童年有了记忆力一样,可以回忆童年有趣的往事了。 童年的地球,天真活泼。它除了侧着身子一刻不停地围着太阳绕圈子外,还急速地自转着(周期4小时)。那时候,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快,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也比较大,还不太坚固的地壳非常容易发生变动而破裂。从地球内部分异出来的各种气体和岩浆,在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下,顺着地壳裂缝迸射而出,只见烟雾腾空,气流上下翻滚,狂风呼啸,岩浆迸流。地壳在褶裂,大地在剧烈颤动。云层中的道道闪电,发出阵阵雷吼。那个时候,火山地震,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好像各种自然力量都在显示自己的神威。它们共同组成了一曲震惊宇宙的大合唱。
2、古生代 古生代(距今5.41亿年一2.52亿年),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到了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
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到了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千燥气候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2.古生代(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2)演变历程
(3)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 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虽然有早晚之分,古地理环境也不相同,但是,两者和以前各代相比,都多了一个“生”字。生,就是生命。生,就是生机勃勃。在漫长的地史上,可以这样说,古生代是生物大量出现和飞速发展的时代。请看,从古生代一开始,无脊椎动物便大量出现,到了晚古生代泥盆纪,较高级的脊椎动物鱼类又空前繁盛,一直发展成水、陆都能生活的两栖类。也就是在古生代,低等的水生植物第一次登上陆地,并演化成了高大的陆生蕨类植物。古老的大地第一次披上了绿装。整个世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果说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是精力最旺盛和朝气勃勃的时代,那么,地史上的古生代,就是地球上的青年时代。虽然它还带着“古”字的帽子,还有点“孩子气”,但是,它最大的特征,就是生机勃勃。 不管它是古老的生机勃勃,还是生机勃勃的古老,当人们在读这段地史时,总是以格外兴奋的心情,去欣赏那古生代初期的大海。
3、中生代 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意为“中间的生物时代”,因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而得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也是主要的成煤期。
3.中生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2)演变历程
(3)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 ,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中生代的特写镜头 中生代是地球的黄金时代。那时,气候比今天温暖。温暖潮湿的海风,从太平洋徐徐吹来,形成了蒙蒙细雨,洒落在翠绿的华北大地上,滋润着片片幼林,幼林在繁茂地生长。天晴后,蔚蓝的天穹,飘着朵朵白云,白云映照在星罗棋布的湖面上。从湖畔大片的绿林深处又传来了始祖鸟的啼声,这啼声掠过湖面,惊动了在湖边吃草的恐龙,它拖着肥胖的躯体隐没在绿林丛中。突然,鱼龙从湖水中跃起,成群的鱼儿疾速地游走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你看,空中又有几只翼龙,衔着银杏树上结的白果,在低空滑翔。它们徜徉自得,各适其性。
4、新生代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是“最近的生物时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这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今地球上--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4.新生代(1)时间:距今6 600万年至今。(2)演变历程
人类的诞生不过二、三百万年,咋听起来,好像极其漫长,可是,在几十亿年的地球历史上,真是短暂的一瞬。假如把地球的整个发展史视为现在的一年,我们可以作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说地球在一年的一月形成,那么,地壳最早是在二月间硬结;那些远古的海洋,往早里说,说不定在三月产生;以同样的道理推算,最初的生物在四月出现,最早的化石是在五月形成古怪的恐龙大约在十二月中旬主宰了世界;最早的哺乳动物灵长目动物在十二月二十六日才上了树,而人类的时代,到了一年最后一周的最后一天才宣告开始;事实上他真正脱离动物上升为人,还是第三百六十五天夜九点四十三分发生的事。即使在地史上正短暂的一瞬间,人类的发展从使用天然工具到自己制造工具,从利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从半自立行走到自立行走,从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一直到现代电能、原子能、激光等的发明和利用,形成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这一切都说明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地球已经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其中发生在古生代末期,即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约95%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中生代末期,即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恐龙和海洋中50%的无脊椎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古元古代是地史上第一次十分重要的成矿期。以矿种多、规模大、矿床类型复杂著称。比如中国这一阶段就有大量因古大陆裂解离散-造山而产生的矿产,构成了铁、铜、铅锌、金、硼、菱镁矿、滑石等矿床成矿带。
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晚古生代蕨类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
蕨类植物,出现于泥盆纪,大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孢子繁殖。
裸子植物,没有果皮,种子是裸露的,例如银杏。
被子植物,也叫显花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中最高级的一种。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
1.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级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2019年6月19日上午,有市民在山东省淄川西河镇东庄村北侧的山上发现了许多疑似化石的石头,石头上能清晰地看出动、植物的形状(如图)据专家介绍该化石为阿门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化石。据此推测化石中的植物最可能是( )
A.藻菌植物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4.地层④~①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 B.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 D.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海生无脊椎5.云南“澄江化石地”发现大量海生藻类和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据此推断“澄江化石地”的地质年代为( ) A.新生代B.中生代 C.古生代D.太古代
6.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7.右图是记录地球历史的“金钉子”你知道下列现象或生物分别出现在“金钉子”的哪段时间区域原始海洋形成于 ;蕨类植物的繁盛和裸子植物的出现 ;哺乳动物的出现 ;恐龙生活的时期 ;大气中氧气大量增加 ;鱼类的出现和繁盛 。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见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 三叶虫 B.中生代 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 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
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A.温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C.温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解析 煤炭是由森林经地质作用演变而成,故其形成需要森林植被生长良好,因此对应温暖湿热的气候环境,选C。
(2020·辽阳市集美中学月考)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4.人类出现于 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中华龙鸟化石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中华龙鸟出现于 A.新生代前期 B.新生代后期 C.中生代 D.古生代6.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⑥⑤D.③④⑤⑥8.如果在岩层⑥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他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B.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 C.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D.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
(2020·山东德州期末)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据此完成9~10题。
5.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6.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海生藻类 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整个中生代都是恐龙的时代,它们是不可一世的霸主。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恐龙统统灭绝了,无一幸存,这实在是个谜中生代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 请你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
对恐龙灭绝的解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 ①陨星碰撞说 ②气候变迁说 ③大陆漂移说 ④被子植物中毒说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获奖教学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第三节地球的历史,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时间表述单位,地层表述单位,地球的演化历程,早古生代,晚古生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优秀课件ppt,共4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背景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总结回顾,3地球的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