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第1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第2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第3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第4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第5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第6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第7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当堂检测1,总结一,总结二,总结三,总结四,总结五,“4步”定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断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传统方式。全国卷和新高考卷都对这一考点比较看重,列为文言文阅读的第一个题目,分值3分。命题特点:①客观题,四选一,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②所断语句五十字左右,断句点十个左右;③所断语句有较明显的断句标志;④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相对较少,往往两两一组。 目标:此题不丢分
    1.(2021高考全国1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译文:戴胄忠诚清廉公平正直,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认为举荐入选的官吏中多有伪造资历者,下令这些人坦白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伪造资历(而未自首)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
    资荫: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
    有……者:有……的人 有鬻盾与矛者
    主谓宾结构完整,宾语后面断
    ①“有…者”是固定句式②“上”做主语,主语前面断
    2.(2020高考全国1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译文: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含糊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权:代理、兼任(假、摄、兼、领、判、署、守、行)(五三P107)
    语意完整,应该在“庭中”后面断
    “轼”是“宽其禁约”的主语,应在“轼”前面断开
    “巡铺内侍”是“每摧辱举子”的主语,应该在其前面断开
    步骤: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3.借助“技巧”,巧妙断句4.检验译文,通顺合理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B.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C.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D.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译文:武帝年少时就从军了,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羡慕有才华的人。有时谈古论今,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不敢辩驳。而郑鲜之总是要驳难,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宽容他。
    依违:依顺; 难:论说,辩驳 宽假:宽容,宽纵
    “戎旅”做宾语,语意完整,宾语后面断
    “人”做“依违不敢难”的主语,在“人”前面断
    1.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族名、器物名等。
    着眼于名词和代词(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注: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就只有名而无姓。
    2.常见的代词有:第一人称——吾、余、予、朕、孤、寡人、臣、仆、妾、自……第二人称——尔、汝(女)、乃、而、子、若、君、公、卿、阁下、足下……
    着眼于名词和代词(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注: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可能就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可能也要断开。
    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
    2. (2020高考新课标Ⅲ卷)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译文:(王彪之)回答说:“自中兴以来,南郊祭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适。为什么呢?百姓不明白郊祀大赦的道理,以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的人又要产生侥幸心理了。” (简文帝)就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
    ①“何者” 应该单独成句
    ②“其意”是宾语,应该在其后断开③“将谓郊祀必赦” 的主语是“黎庶”,这里省略了
    着眼于虚词
    文言虚词类型:大核按钮93页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①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开。②“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④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如: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连词,表转折。孟子说:“言辞浅近而含义深远,是善言。”)但如果“而”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⑤“夫”有时也做指示代词,也用在句中,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A.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B.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C.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D.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译文:晏平仲(字仲,谥平,习惯上称“平仲”)名婴,是莱州夷维人。(他)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做事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
    …..者….也:判断句标志
    句式应该为“以节俭力行于齐重”,“于”在此表被动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主语都是“晏平仲”,在这里省略主语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着眼于句式
    固定结构:大核按钮98页
    特殊句式:大核按钮96页
    如……何?——把……怎么样何其……——为什么这么……无乃……乎——难道不是……吗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判断句:……者,……也;……,……者也被动句:于;见……于……;为……所……宾语前置:惟….是……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①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选自《东坡志林·卷八·记游》)[注] ①屠酤:屠,杀牲;酤,卖酒;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A.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B.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C.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D.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译文:走出城西门,进入寺庙,走过小巷,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三更天了。家中人关门熟睡,已经重新打起了鼾声。
    “矣”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
    “舍中”为主语,其前断开
    2.修辞: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对比
    着眼于结构对称、修辞和对话标志
    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对话标志:曰、云、言、谓、道
    注: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1.结构对称: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2018高考新课标Ⅰ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译文: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存苟且赦免之念。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做了并州刺史。
    “连动式”,应是指在一个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单句)中,谓语部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它们共述—个主语,它们所表示的动作是连续发生的,两个动词时间上有先后,动词间有目的或因果关系。
    如:争割地而赂秦。 项庄拔剑起舞。
    尤其要注意 “连动”句式
    ★着眼于名词和代词(主语前断,宾语后断)★着眼于虚词★着眼于句式★着眼于结构对称、 修辞和对话标志★尤其要注意“连动”句式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3.借助“技巧”,巧妙断句4.检验译文,通顺合理
    1.(2019高考全国1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译文: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因为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招罗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于郡中”状语后置句,其后断开
    “吴廷尉”为主语,领起下一句,其前断开
    “甚幸爱”的主语为“吴廷尉”,只是省略了
    “门下”做“招至”的宾语,其后断开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译文:开封府巡逻的士兵夜里追查盗贼,贼人逃脱离去,被惊吓而出来的百姓(恰巧)和士兵相遇,士兵就把他们当作盗贼给捆绑了起来。被抓的百姓在官府里争辩,经受不住残酷的拷打,于是承认了被捏造的罪名。王安中查访得知了这件事情,调查后了解到其中的冤情,于是立刻释放了那些百姓,让那些涉事官吏抵罪。
    2.(2020全国新课标卷Ⅱ)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断句,找名词和代词,找动词和形容词,找对话词,注意特殊句式,注意对称结构,小试牛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纳小结,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找虚词定句读,辨句式定句读,小试身手,祝你成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 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古书没有标点,学习目标,断句步骤,规律归纳一,找名词通大意,规律归纳二,辨谓语抓核心,随堂小练一,随堂小练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