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1 史前时期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1 史前时期,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 史前时期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江苏专用)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江阴期中)1965 年 5 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下图的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见右图),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 170 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2.迄今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3.据新华社消息,2015年4月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4.(2022七上·太仓期中)《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生产因地制宜 B.开始精耕细作
C.受到气候限制 D.生产环境恶劣
5.(2022七上·太仓期中)《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了(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隔阂 D.国家统一
6.(2022七上·太仓期中)2022年3-7月,苏州市考古所对位于吴中区的塘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该遗址的良渚文化时期遗存十分丰富,出土有多座房屋基址,还出土了疑似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类似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陶寺遗址 D.大汶口遗址
7.(2022七上·太仓期中)“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果实,而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
A.火的使用 B.打制石器 C.栽培作物 D.采集渔猎
8.(2022七上·太仓期中)“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从中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的下室 B.山顶洞人会制作工具
C.山顶洞人有安葬死者的习俗 D.山顶洞人有贫富贵贱
9.(2022七上·姜堰期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C.陕西省半坡遗址 D.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10.(2022七上·姜堰期中)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1.(2022七上·姜堰期中)《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12.(2022七上·姜堰期中)我国远古传说中,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这种制度称为(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3.(2022七上·姜堰期中)要研究学习历史,下列各项中最可靠的材料是( )
A.“女娲造人”的传说 B.小说《封神榜》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考古出土的各种文物
14.(2022·南通)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通典●食货典》也载: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见当时唐朝处于繁盛时期。这一案例表明,历史研究( )
A.无需依据文献记载 B.必须摒弃文学作品
C.完全凭借考古发掘 D.应该重视史料互证
15.(2022·盐城)为河姆渡人提供稳定食物供应的农作物是( )
A.粟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16.(2022·苏州)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日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7.(2022·苏州)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D.历史学家的观点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A.A B.B C.C D.D
18.(2022·扬州)考古专家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4000多粒距今7000-5500年之间的碳化稻米,这是我国首次发现人工优化水稻品种的珍贵实物史料。该遗址位于( )
A.高邮 B.江都 C.邗江 D.仪征
19.(2022·连云港)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当地传说 B.地区风俗 C.经典文献 D.出土文物
20.(2022·无锡一模)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七上·江阴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生产
(一)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一带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
(二)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作物,在世界上 120 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种植。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材料二 房屋建筑,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说出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分别是哪些原始居民种植的。
(2)材料二中图 1、2 所示建筑样式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哪一地区的建筑样式?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22.(2022七上·姜堰期中)历史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使用图一这种打制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举出
一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
(3)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3.(2021七上·盐城月考)考古发现和传说都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发现的化石
图一 图二
材料二: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如图三的农作物,……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
——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三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材料三:传说中的人物
炎黄二帝 大禹治水像
(1)观察材料一中图一某原始人类的复原头像,该古人类被命名为什么名字?
(2)材料一中图二是在该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烧骨、烧石和灰烬,说明该古人类已经掌握了哪一项生产生活技能?
(3)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是何种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他们的房屋属于哪一类型?
(4)材料三中的炎黄二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海内外华人以什么自称?上图中“禹”建立了哪一朝代?
(5)综上所述,学习研究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24.(2021七上·盐城月考)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图四 图五 图六
(1)材料一中图一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房屋名称叫什么?该文物出土于我国哪一流域?
(2)材料一中图二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图三出土于殷墟,我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字。这两张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文明成就?
(3)材料二中图一是考古发掘出的“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据图二和图三回答,代表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是什么?
(4)综合以上探究,写一写我们应如何对待文物?
25.(2021七上·苏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义》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隧上密柱、架梁、敷椽、盖顶。
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
请回答:
(1)联系所学回答,材料一中的“神农”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他们”应该是哪一原始居民?其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其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其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其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4)材料二中原始居民和材料三中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云南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这就是元谋人的遗址,元谋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原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D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原始人,故B不符合题意;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不是最早的人类,C项不符合题意;
半坡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原始农耕代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和生活地区。
2.【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北京人是 迄今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故A项符合题意;
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B不符合题意;
三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三万年,属于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故C不符合题意;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半坡村,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有6000年的历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的历史地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有关知识的记忆以及理解能力。
3.【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故C符合题意;
相传在皇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故排除A项;
大禹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故排除B项;
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考查祭祀皇帝的原因,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淮南子》记载尧治理天下时,劝导水边的百姓打渔,山中的百姓伐木,谷中的百姓放牧,陆地的百姓从事农业,可见我国原始农业注意根据实际情况从事生产,故A符合题意;
原始农业耕作比较粗放,春秋战国后农业才开始精耕细作,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生产环境恶劣、气候限制方面的信息,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5.【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了心理支持,故A符合题意;
BCD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华夏族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6.【答案】B
【解析】【分析】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距今约7 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栽培谷物即粮食作物的种植,符合材料中所描述“增殖产品”的特点,栽培作物的出现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符合材料中“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可知,山顶洞人有安葬死者的习俗,故C符合题意;
根据“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可知,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的上室,而不是下室,故A不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会制作工具和山顶洞人有贫富贵贱在题干材料中均未有体现,故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9.【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云南省元谋人遗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故B符合题意;
北京周口店遗生活的北京人距今70至20万年,故A不符合题意;
陕西省半坡遗址 居住的半坡居民距今6000年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居住的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采集和狩猎。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生活在7000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他们种植水稻,①③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故A符合题意;
人面鱼纹彩陶是半坡居民的生活用品,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中,故排除②④,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房屋是干栏式的,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1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粟,所以他们的主食是粟。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生活在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粟,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12.【答案】D
【解析】【分析】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部落首领把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13.【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传说、神话、记载、化石、遗物、遗址、小说、考古都是我们用来寻找历史的途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不能用想象来寻找历史。对于历史遗迹的发现以及考证,需要依据的是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以及通过生物化石、遗址和遗物考证获得结论。要研究学习历史,题干选项中最可靠的材料是考古出土的各种文物。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史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考古出土的各种文物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最可靠的依据。
1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杜甫的诗歌反映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这一盛世局面;根据“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知,《通典•食货典》反映的也是唐朝的的开元盛世这一盛世局面。由此可见,史料之间的相互印证有利于还原开元盛世这一历史真相,故D项正确;
ABC的表述错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相互印证,注意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
1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河姆渡处于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
16.【答案】D
【解析】【分析】把握好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稻作文明 ”,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所以选项D正确;
选项A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
选项C半坡人种植粟,不种植水稻,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7.【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即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的记载是可信度最高的第一手史料,选项C正确;
选项 A《诗经》 属于文学作品,可信度不高,排除;
选项 B 《吕氏春秋》 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
选项 D 历史学家的观点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可信度不高,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区分。
18.【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邮市龙虬庄遗址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江淮地区东部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发现文化遗址和出土文化遗物最多的一次,令人瞩目的是发现了4000多粒7000-5500年之间的炭化稻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江都,不符合题意;
C.邗江,不符合题意;
D.仪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题目,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答案】D
【解析】【分析】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第一手史料价值最高,出土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选项D出土文物是第一手史料,正确;
ABC 都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史料的区分,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20.【答案】C
【解析】【分析】 C项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C符合题意;
ABD项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半坡居民种植粟,所以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21.【答案】(1)粟:半坡原始居民
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 1:干栏式建筑;长江流域
图 2:半地穴式圆形房;黄河流域
(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解析】【分析】(1)材料一描述的是粟和水稻种植的历史,生活于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小米),生活于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图一是干栏式房屋图,是长江流域地区的建筑样式,因为长江流域气候潮湿闷热,因此生活于长江流域的远古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地穴房屋,是黄河流域地区的建造样式,因为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因此生活于黄河流域的远古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故答案为:(1)粟:半坡原始居民 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 1:干栏式建筑;长江流域 图 2:半地穴式圆形房;黄河流域
(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点评】本题以小米和水稻的种植、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2.【答案】(1)炎帝,黄帝;众多民族融合而成
(2)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或北京人或山顶洞人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4)秦孝公;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根据材料一“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可知华夏民族是众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2)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图一中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3)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图二是铁制农具和牛耕。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4)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远古的传说、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3.【答案】(1)北京人。
(2)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水稻。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建筑
(4)人文初祖。炎黄子孙。禅让制。
(5)考古发现、传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北京人头骨复原图。
(2)本题考查原始人类使用火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烧骨、烧石和灰烬,说明该古人类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技术,北京人已经能够保存火种。
(3)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农耕遗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
(4)本题考查人文初祖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5)本题考查研究历史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是考古发现,材料三是神话传说,二者都是研究历史的途径。
故答案为:(1)北京人。
(2)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水稻。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建筑
(4)人文初祖。炎黄子孙。夏朝
(5)考古发现、传说。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传说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
24.【答案】(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黄河流域。
(2)司母戊鼎、甲骨文。商朝。
(3)旧石器时代。牛耕、铁农具
(4)保护。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半坡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陶器,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活在黄河流域。
(2)本题考查商朝的司母戊鼎和甲骨文。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司母戊鼎,图三是甲骨文。二者都是商朝的文明。
(3)本题考查旧石器时代和春秋时期生产力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
(4)本题考查对待文物的态度。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故答案为:(1)半地穴圆心房屋。黄河流域。
(2)司母戊鼎、甲骨文。商朝。
(3)旧石器时代。牛耕、铁农具。
(4)保护。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司母戊鼎、甲骨文、旧石器时代、铁农具和牛耕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课本插图要熟悉,知道其反映的知识点,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5.【答案】(1)炎帝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水稻。
(3)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粟。
(4)自然环境的不同。
【解析】【分析】(1)依据“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根据材料二中的干栏式房屋可知,“他们”指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3)根据材料中的“彩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制作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造成他们居住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
故答案为:(1)炎帝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水稻。
(3)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粟。
(4)自然环境的不同。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二轮复习提分训练专题限时练01 史前时期(含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专题01 史前时期-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专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京人,考古发现,原始农业的产生,半坡,新旧石器时代,炎帝,禅让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