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含答案
展开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高32023届高三上期入学考试
物理试题
时间:90min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用实验直接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B. 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C. 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试验测量
D. 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乙、丙均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即伽利略没有用实验直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精确测量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故伽利略没有直接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实验,而是让铜球沿阻力较小的斜面滚下,“冲淡”重力的作用,使铜球沿斜面下滑的时间增加,容易测量。
故选C。
2.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 )
A. 人对电梯的压力t=2s时最小
B. 人对电梯的压力t=8.5s时最大
C. 在0~4s时间内电梯先加速后减速
D. 人在7~10s时间内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时,此时向上的加速度最大,人对电梯的压力最大,故A错。
B.时,向下的加速度最大,失重最严重,此时人对电梯的压力最小,故B错。
C.0~4s内,加速度始终是正值,向上,因此一直在加速,故C错。
D.7~10s内,加速度始终是负值,向下,处于始终状态,故D对。
3. 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
B. 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
C. 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
D. 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速度位移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a=10m/s2,且向下,故A正确;质点在这段时间内回到了出发点,故位移为零,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相应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为零,故B错误;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仍为10m/s2,不为0,故C错误;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方向不同,所以速度不同,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
4. 如图所示,A、B、C 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 其他接触面粗糙,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A 与墙面间存在压力 B. A 与墙面间存在静摩擦力
C. A 物块共受 3 个力作用 D. B 物块共受 5 个力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先对三个物体组成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墙对A的压力;根据A与墙间的压力情况,判断有无摩擦力;即可分析A的受力情况;再对AB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分析C对B有无摩擦力,再分析B的受力情况.
【详解】A、B、以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地面光滑,对C没有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墙对A没有压力,因而也没有摩擦力.故A、B错误.
C、对A:受到重力、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故C正确.
D、先对A、B整体研究:水平方向上:墙对A没有压力,则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C对B没有摩擦力.再对B分析:受到重力、A的压力和摩擦力、C的支持力,共四个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灵活研究对象的能力,分析受力时,还要抓住没有弹力,就没有摩擦力,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前提.
5. 在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一质点从时刻起,由坐标原点O(0,0)开始运动,其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s末质点的速度为4m/s
B. 2s末到4s末,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4s末质点的位置坐标为(6m,2m)
D. 4s末质点的位置坐标为(4m,4m)
【答案】C
【解析】
【分析】前2s内物体在y轴方向没有速度,只有x轴方向有速度,由图看出,物体在x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2s内物体在x和y两个方向都有速度,x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y方向做匀加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分别求出4s内物体两个方向的坐标。
【详解】A.由图象,结合运动的合成,则有4s末质点的速度为
故A错误.
B.在内,物体在x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y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得知,物体做匀加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沿y轴方向,故B错误.
CD.在前2s内,物体在x轴方向的位移
在后2s内,x轴方向的位移为
y轴方向位移为
则4s末物体的沿x方向的位移:
沿y方向的位移就等于2m,坐标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运动的合成知识;关键是知道在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且具有等时性.
6.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左侧截面为半圆的光滑柱状物体A,在物体A与竖直墙面之间放着一个光滑斜面体B,斜面体B未接触地面,整个装置在水平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推动物体A缓慢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面对斜面体B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B. 斜面体B对物体A的压力逐渐增大
C. 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变大 D. 水平力F大小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B.以B为对象,由平衡条件可知,墙对B的作用力
物体A对斜面体B的支持力
现推动物体A缓慢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角度θ保持不变,所以F1、F2保持不变;即墙面对斜面体B的支持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斜面体B对物体A的压力等于物体A对斜面体的支持力F2不变,故AB错误;
C.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等于A、B重力之和保持不变,故C错误;
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力F大小等于墙对B的作用力F1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7. 自动驾驶是当代汽车领域的重要技术,目前自动驾驶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某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跑车在某次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位移图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跑车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 B. 跑车运动前40m所用的时间为
C. 跑车匀加速运动的初速度为 D. 跑车运动80m获得的速度为4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跑车的加速度先增大后不变,则跑车先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C.跑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即变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设为,根据
解得
可知,加速度a与位移x关系图像与x轴所围的面积表示,则x在0-40m内有
解得
故C正确;
B.若跑车运动前40m是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2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所用的时间为
而由题可知,跑车运动前40m内是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故运动的时间不等于,故B错误;
D.由图可知,跑车运动后40m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可得
结合图像,则有
解得
故D错误。
故选C。
8.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小物体P、Q质量均为1kg,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向右的速度,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小物体P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传送带长度,绳足够长,。关于小物体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物体P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全过程中,加速度一直不变
B. 小物体P从传送带右端离开传送带
C. 小物体P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为8m
D. 小物体P离开传送带时速度大小为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对物体P分析受力可知,开始时p的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故其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左,设绳子拉力为T,以向左为正方向,分别以P、O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带入数据可得
则物块P减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所需时间t1及此段时间内p与发生的相对位移分别为
故达到相等速度后,P仍在传送带上,分析可知将继续向右减速,此时摩擦力方向向右,此时分别以P、Q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故A错误;
B.P从6m/s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
此过程P向右运动的位移为
P从开始到速度为零所行使总位移为
故P没有从右端滑落,故B错误;
C.P向右运动的总时间为
此过程中,传送带运动的总位移为
所以划痕的长度为
故C正确。
D.P减速到零后,将以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2m/s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离开传送带,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P离开的速度为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注意判断运动的相对性,分析摩擦力的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即可解答。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颗树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吊床对人的作用力为,则( )
A. 坐着比躺着时大 B. 坐着比躺着时小
C. 坐着比躺着时大 D. 坐着与躺着时相等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两根绳子拉力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坐着与躺着时相比,两根绳子的夹角较大,当合力一定时,夹角越小,分力越小,说明坐着比躺着时F1大,故A正确,B错误;
CD.吊床对人的作用力为F2,大小与重力相等,方向竖直向上,坐着与躺着时F2等大,故C错误,D正确。
选择AD。
10.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题知,初速度为零,根据
可得
则有
故A正确;
B.由题知,A至B的初速度为零,则有
而B至C、C至D、D至E,这三段的初速度都不零,故
,,
故B错误;
C.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位移相等,设为x,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
则有
故C错误;
D.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每一段的位移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可得平均速度之比
故D正确。
故选AD。
11.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劈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斜面粗糙,物体α放在斜面上.一根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细线绕过两个光滑小滑轮,滑轮1固定在斜劈上、滑轮2下吊一物体b,细线另一端固定在c上,c穿在水平横杆上,物体a和滑轮1间的细线平行于斜面,系统静止.物体a受到斜劈的摩擦力大小为f1、c受到横杆的摩擦力大小为f2,若将c向右移动少许,a始终静止,系统仍静止,则( )
A. f1由沿斜面向下改为沿斜面向上,f2始终沿横杆向右
B. 细线对a和c的拉力都将变大
C. f1和f2都将变大
D. 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横杆受到物体c的摩擦力都将变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以滑轮2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1,
若将c向右移动少许,两个绳子之间的夹角β增大.由于b对滑轮的拉力不变,两个绳子之间的夹角变大,所以看到绳子的拉力F一定变大.
斜面的倾角为α,设物体a的质量为m,以a为研究的对象.
①若物体a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时,则有
F=mgsinα+f1,
得
f1=F-mgsinα.
当F逐渐增大时,f1也逐渐增大;
②若物体a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时,则有
F+f1=mgsinα,
得
f1=mgsinα-F
当F逐渐增大时,f1逐渐减小;
③若物体原来mgsinα=F,则物体所受斜面摩擦力为0,当F逐渐增大时,f1也逐渐增大;
所以将c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a的拉力将变大,但是f1可能逐渐增大,也可能逐渐减小.
以c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2,则:
沿水平方向:
Fsinα-f2=0
由于将c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c的拉力将变大,α增大,所以f2=Fsinα一定增大.
以物体a与斜劈组成的整体为研究的对象,整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对a的拉力、两根绳子对滑轮1的向下的压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其中是水平方向上系统受到的摩擦力与a受到的绳子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是相等的,即:
f′=Fcosα.
由于将c向右移动少许,细线对a的拉力F变大,所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增大.
A. f1由沿斜面向下改为沿斜面向上,f2始终沿横杆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细线对a和c的拉力都将变大,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 f1和f2都将变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横杆受到物体c的摩擦力都将变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正确;
12. 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其上叠放木块A,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B,A、B的加速度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质量为0.5kg
B. B的质量为1.25kg
C.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D.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AC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A、B二者开始时在地面保持静止,当拉力为3N时开始对地面滑动,故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N;当拉力为9N时,AB相对滑动,此时A的加速度为;当拉力为13N时,B的加速度为;
AB.对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①
对AB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②
联立①②可得
;
A正确,B错误;
C.当拉力为3N时,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N,即
解得
C正确;
D.对A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D错误;
故选AC。
13. 如图甲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30°,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与滑块A相连,滑块B与A靠在一起(不粘连),两滑块的质量均为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从零时刻起对滑块B施加一个平行斜面的变力F,两滑块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时刻F的大小是零时刻F大小的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刻两滑块的速度大小均为 B. 时刻前两滑块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C.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D. 时刻弹簧刚好恢复原长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t0时刻两滑块开始分离,此时它们的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都相等,设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t=0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t=0时刻拉力大小为F0,t0时刻拉力大小为F,由题意可知
施加拉力前,对A、B整体而言,由平衡条件得
t=0时刻,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0时刻,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解得
由图乙可知,两滑块在t0时间内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故t0时刻两滑块的速度大小为
故A错误,B正确;
C.t0内,A、B两滑块的位移为
由题意可得
t0时刻,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施加拉力前,对A、B系统,有
联立解得
故C正确;
D.由前面分析可知,时刻弹簧还处于压缩状态,若是原长,则此时A的加速度大小应为
故D错误。
故选B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4.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 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1、F2与F、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F1=4 N B.F=12 N C.θ1=45° D.θ1<θ2
【答案】 ①. CE ②. F′ ③. B ④. BC
【解析】
【详解】(1)[1]A.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A错误;
B.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B错误;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故C正确;
D.两弹簧秤示数不需要等大,只要便于作出平行四边形即可,故D错误;
E.在该实验中要求每次拉橡皮筋的时要使橡皮筋形变的长度和方向都相同,即结点O要到同一位置,这样两次的效果才等效,才符合“等效替代”法,故E正确。
故选CE。
(2)[2]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F是F1和F2的合力,合力方向不一定竖直,而则是一根橡皮条单独实验时力的效果,因此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3]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故选B;
(3)[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力的合力。由图画出力的合成示意图
F1=4N,合力F=12N;根据几何关系知F1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45°,从图上可知,θ1>θ2。
故选BC。
15.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
(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B.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
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D.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
(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N,小车质量_________kg。若该小组完成实验后,得到的图线如图丙中④所示,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C ②. ③. 0.10 ④. 0.20 ⑤. 平衡摩擦力过度
【解析】
【详解】(1)[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或打下点迹间隔相等即可。
故选C;
(2)[2]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根据
运用逐差法得
(3)[3]根据图①知,当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4]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
[5]图线④中,当时
可知原因可能是平衡摩擦力过度。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1分)
16. 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物体A的质量为1kg,物体B的质量为2kg,A用轻绳系在墙壁上,轻绳与水平方向成53°角,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若用水平力F把B匀速向右拉(A未掉下),g取,,。求:
(1)轻绳对A的拉力及B对A的支持力的大小;
(2)力F的大小。
【答案】(1),;(2)
【解析】
【详解】(1)A处于平衡状态,正交分解可得
联立解得
(2)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B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满足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
联立解得
17. 小丽使用一根木杆推动一只用来玩游戏的木盒,时刻,木盘以的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线,速度方向垂直标志线,继续推动木盘使它做匀加速运动,在通过标志线,然后撤去水平推力。木盘可视为质点,停在得分区即游戏成功。图中与的距离,与的距离,与的距离为。已知木盘与底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木盘的质量为,求:
(1)木杆对木盘的水平推力F;
(2)木盘能否停在得分区,请计算说明。
【答案】(1)4N;(2)见解析
【解析】
【详解】(1)在加速过程中,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代入数据得
由牛顿第二定理知
得
N
(2)通过时木盘的速度
解得
此后木盘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减速到0,发生的位移
可得
故木盘能停在得分区。
18. 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设猎豹距离羚羊x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问:
(1)羚羊、猎豹加速时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加速时间分别是多长?
(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3)猎豹刚好要减速时追到羚羊,x值应为多大?
【答案】()、,加速时间分别是4s、4s;(2); (3)55m.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
得羚羊的加速度为
猎豹加速度为
根据
得羚羊加速度时间为
猎豹加速时间为
(2)因,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猎豹运动的时间
所以猎豹追上羚羊时,羚羊也正在加速运动,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
(3)设猎豹在维持最大速度的时间内追到羚羊,由题意得总时间为:
由可知,当猎豹进入匀速运动过程1s后,羚羊将做匀速运动.所以,当猎豹追到羚羊时,羚羊早已在做匀速运动,只是匀速运动的时间比猎豹少了1s,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即猎豹刚好要减速时追到羚羊,x值应为55m.
19. 如图,两个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和,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木板的质量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答案】(1)1m/s;(2)1.9m
【解析】
【详解】(1)对B分析有
同理A的加速度
对木板分析有
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有
解得
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大小为
(2)木板和物块共速时,A的速度为
则在时间内两者的相对位移大小为
B与木板相对静止后,对B与木板整体有
对A分析加速度仍为
由于AB,速度与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当B速度减为 ,A速度大小也减为,对B与木板整体与A运动有
代入数据解得
此时三者具有共同速度为
此过程中AB相对位移
则木板长度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共16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