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基础篇】
一、单选题
下图为北极熊撑伞遮阳漫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资源的短缺 C.全球气候变暖 D.洪涝灾害频繁
2.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跨区域调配水源
C.食物来源极其缺乏 D.植被覆盖率提高
【答案】1.C 2.A
【分析】1.漫画中北极熊撑伞遮阳,并且底下的冰块都融化的只剩一点,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故选C。
2.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坏森林,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故选A。
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B.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环境恶化
【答案】D
【分析】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由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只不过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A错误;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原因产生的原生环境问题,B错误;环境问题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区域性的,C错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环境问题加剧,D正确。故选D。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保护国际”两个非政府国际组织联合发布调查报告称,由于滥伐森林、破坏栖息地、非法贸易、捕杀食用等原因,全球634种灵长类动物或亚种中,有近半数面临灭绝危险,其中有69种灭绝的风险极高。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由材料可知,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污染 B.气候变化
C.人为因素 D.优胜劣汰
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捕杀藏羚羊
C.热带雨林的砍伐 D.围湖造田
【答案】4.C 5.A
【分析】4.由材料可知,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有滥伐森林、破坏栖息地、非法贸易、捕杀食用等,都属于人为原因,C正确。大气污染 、气候变化、优胜劣汰材料没有体现,ABD错误。故选C。
5.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其危害是无法估计的,因此,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减少人为干扰,是拯救物种的一个重要途径,A正确。捕杀藏羚羊、热带雨林的砍伐、围湖造田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BCD错误。故选A。
6.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 B.黄淮海平原、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黄淮海平原 D.江南丘陵、太湖平原
【答案】B
【分析】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在黄淮海平原,比较集中的分布了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化土地、土质过沙土地、受侵蚀土地等中低产田,所以黄淮海平原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鄂尔多斯高原地处传统的农牧过渡地带,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很多草原遭到了不合理的开垦,要实现鄂尔多斯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B正确。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太湖平原都不适合退耕还牧,ACD错误。故选B。
下图显示“某日洛杉矶主要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根据“光化学烟雾”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7~9小题。
7.“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
A.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 B.硫氧化物和臭氧
C.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D.碳氢化合物和臭氧
8.关于“光化学烟雾”及该日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时左右CO和NO浓度达到最大值,且NO的浓度大于CO的浓度
B.“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浓度与交通流量的日变化有关
C.O3浓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一致
D.午夜时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最低
9.关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太阳辐射强
②三面环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③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
④冬季温和多雨,水汽充足,更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7.A 8.B 9.A
【分析】7.“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出现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故选A,BCD错误。
8.据图,7时左右CO和NO浓度达到最大值,且CO的浓度大于NO的浓度,A错;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氮氧化物的浓度在白天较高,尤其是在早晨最高,这与一日的交通流量的变化有关,B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从图中可看出O₃浓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C错;NO的浓度在正午前后最低,故D错,本题选B。
9.洛杉矶经济发达,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半年阳光辐射强,更易发生“光化学烟雾”。故①②③ 正确,④错误,BCD错误,选A。
10.长宁区苏州河岸升级改造,融合华政校园“思孟园”、“格致园”等校园景观风貌,新增河畔步道、风景廊道。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该河岸的改造主要发挥的是( )
A.文化教育功能 B.休闲观光功能 C.科技创新功能 D.金融贸易功能
【答案】B
【分析】据材料可知,河岸升级改造,优化河岸的景观,所以是发挥河岸的休闲观光功能,B正确;没有体现文化教育功能、科技创新功能、金融贸易功能,ACD错误。所以选B。
二、综合题
1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A地区沙漠化的原因。
(2)说出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常发生沙尘暴的气候原因。
(3)针对A周边地区常发沙尘暴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植被稀疏,地表多疏松沉积物;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分析】(1)A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生态系统脆弱。再加上该地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使得植被破坏严重,导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
(2)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在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3)在干旱地区,沙漠的边缘,防治沙尘暴的出现,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环境的保护。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加强科普宣传,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在沙漠边缘种植耐旱品种的低矮灌木和小乔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重点流域(海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农业污染源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总氮71.04万吨,总磷3.69万吨。 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705.98万吨,总氮45.75万吨,总磷9.16万吨,铜980.03吨,锌2 323.95吨。 水产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2.67万吨,总氮2.15万吨,总磷0.41万吨,铜24.62吨,锌50.15吨。 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
材料二:图甲示意我国西北沙漠边缘某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1998年开始试验至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图乙示意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
(1)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种植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水污染属于________。
(2)针对农业污染源造成的水污染问题,简要说明解决措施。
(3)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业试验田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面污染源
(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3)特点: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004年之前呈上升趋势,2004年之后呈下降趋势。原因:2004年之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2004年之后,随着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
【分析】(1)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种植业主要以农田为载体进行生产,故造成的水污染属于面污染源。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主要由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组成,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土壤或大气环境。
(2)据材料一可知农业污染源主要来自种植业施用的化肥农药中的氮磷物质,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业污染源还有畜禽养殖业中产生的牲畜的粪便,因此需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据材料一,农业污染源亦来自水产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因此需要我们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3)根据材料可知,1998年开始建实验田,2004年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所以生物多样性指数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随着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所以生物多样性下降。
【提高篇】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1740-2000年全球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1740-2000年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乱砍滥伐 B.水能利用比重大 C.火山喷发 D.雾霾污染天气多
14.1740-2000年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臭氧层空洞增大 B.全球气候变暖加快
C.全球各地降水量增多 D.冰川增多,海平面升高
【答案】13.A 14.B
【分析】13.1740-2000年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A正确。水能利用比重大会降低分数,B错。跟火山喷发、雾霾污染无关,CD错,故选A。
14.氧化碳体积分数不断上升,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臭氧层空洞主要跟氟氯昂化合物有关,全球各地降水量增多跟二氧化碳无关,AC错,冰川融化增加,冰川减少,海平面升高,D错。故选B。
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具体表现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交通污染”。据此材料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幕墙反射的眩光是典型的“人工白昼”
B.娱乐场所的各种灯光,构成了“白亮污染”
C.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彩光污染”
D.提高驾驶照明度的氙气车灯,是典型的“交通污染”
16.目前全球70%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中,并且光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下列关于光污染所产生的影响,错误的是( )
A.天文上,光污染使望远镜无法形成暗夜环境
B.动物上,大型的广告灯箱可使数十万只有趋光特性的昆虫死亡;夜行动物,无论是觅食还是藏身都更加艰难
C.植物上,夜间的灯光会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使植物正常生长、繁殖存活时间大大延长
D.对人类来说,长时间上夜班,接触光线强度大,患病的可能性变大。
【答案】15.D 16.C
【分析】15.眩光属于白亮污染,A错误;各种灯光有很多颜色,属于彩色污染,B错误;亮度夜过大的夜景照明属于人工白昼,C错误;车灯属于交通污染,D正确;故选D。
16.注意题干错误的是。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使望远镜不能形成暗黑环境,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广告灯箱会吸引趋光性昆虫,对昆虫有害,而夜行动物适合晚上出行,光污染会影响他们的觅食和藏身,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植物只会在白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长时间上夜班接触光线强度大,患病可能性大,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冰上场馆15块冰面呈现出绿色环保属性,其中有块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相比较常规制冷剂该技术可以提升能效30%,在制冷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可回收利用。该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据此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会( )
A.迅速加剧气候变暖 B.适度增加制冰成本
C.有效减少臭氧层破坏 D.直接增加冰面维护成本
18.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①实行清洁生产,将产污量减少至零②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③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④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出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7.C 18.D
【分析】17.由材料可知,该冰面呈现绿色环保属性,表明其环保性能高,不会加剧气候变暖,A错误;其能效提高,且余热可回收,所以制冰成本和维护成本不会增加,B、D错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减少了氟利昂等传统制冷剂的使用,有利于减少臭氧层破坏,C正确。故选C。
18.目前工业产污量不可能完全没有,减少碳排放和吸收抵消一部分已排放的碳就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①错误;积极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于实现碳中和,②正确;减少过度包装可保护植被,公交出行可减少私家车碳排放,③④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②③④正确,故选D。
下表反映了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我国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表示危害程度越大)据此完成下面19~20小题。
类型程度 地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广东 | ++ |
| ++ | ++++ |
四川 | +++ |
| + | +++ |
新疆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19.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乙类问题在广东省危害不严重的原因是( )
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条件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9.B 20.B
【分析】19.根据甲代表的环境问题在山西(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而新疆最弱,判断为水土流失;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新疆最严重,四川和山西较弱。判断为土地荒漠化。因此③④正确,故选B项。
20.乙类环境问题在山西和新疆较严重,判断为寒潮,而广东由于纬度低,距寒潮源地远,故影响小,而且沿途受山脉阻挡作用,减少冷空气的入侵,故受寒潮影响小,因此②④正确,故选B项。
现代环境问题相对于以往,具有其不同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A.规模的全球性 B.过程的不可逆性
C.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D.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22.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所以不存在环境问题
B.随着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联系的不断增强,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全部演变成全球性问题
C.鉴于环境问题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人类不应再合成新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从而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
D.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并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
【答案】21.C 22.D
【分析】21.人工合成的DDT在大规模使用的几十年中人类只知道它在杀虫方面的特性,却没有预见到它对环境方面产生的危害,故本案例反映的是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其他的都没有反映出来。故选C。
22.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以知道,原始森林是经过漫长年代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砍伐后,虽然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短期内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并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生态环境的恢复很难,D正确;南极和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环境问题少,A错误;不可能所有环境问题都为全球性问题,B错误;人类不再合成新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不利于人类的进步,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到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592吨。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592吨增长近27倍。图Ⅰ为青海湖水系图,图Ⅱ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
(1)分析青海湖裸鲤由有鳞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
(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
(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
(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生存栖息地面积减小;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排放污水等行为,直接造成湟鱼资源数量锐减。
(3)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
(4)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质;实行人工增殖养殖放流。
【分析】本题以青海裸鲤(湟鱼)的形态及数量变化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得整体性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材料 “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说明鳞片的作用是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说明鳞片退化是在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之后。外流湖一般为淡水湖,但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后,盐分无法排除,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因此本题应结合青海湖湖水性质的改变,从鳞片作用的角度去考虑。从保护鱼身的角度考虑,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很多物种因不适应高盐环境而死亡、消失,天敌减少,保护需求减弱;从减少疾病的角度考虑,盐度升高导致水体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需求下降;从防止淡水流失角度考虑,湖水盐度升高,不利于生物体内盐分的排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裸鲤鳞片退化。
(2)青海湟鱼数量减少与生长慢、过度捕捞有关,同时湟鱼对“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因此本题可从栖息地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对栖息地范围、水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提示了生长缓慢的原因: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青海湖为内流湖,蒸发是湖水排泄的主要方式,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生存的空间减小。沿青海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国营农场和新兴城镇相继出现,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湟鱼生存环境恶化。在河流上修建的水坝,成为湟鱼洄游的障碍,影响湟鱼产卵。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影响了湟鱼的生长繁殖,其中过度捕捞更是直接造成湟鱼数量锐减。
(3)明确设计内容“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再分析阶梯及其高差、凹槽的作用即可。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高度不高,使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顺利洄游。阶梯状设计,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
(4)分析材料可知:湟鱼对水质敏感,因此要保护水质;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应可加强人工繁殖;逐步拆除拦水河坝,制定保护措施。此外还应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等。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琉璃渠村位于京西门头沟九龙山的北坡,木材、石材、琉璃、煤炭在门头沟所产物料中最丰富,其出产的高品质页岩石料可加工烧制成釉色艳丽、绚丽斑斓的琉璃制品,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从元代起,朝廷在此设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古村窑火700多年不熄,至今生产的琉璃仍是故宫宫殿、寺庙不可或缺之物。故宫大修中所使用的琉璃,大多来自琉璃渠村,故有“没有琉璃渠,就没有紫禁城的金碧辉煌”之说。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门头沟琉璃渠村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说明琉璃渠村烧制琉璃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推测国家将琉璃烧制技艺列入国家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目的。
【答案】(1)开采石料破坏植被;煤窑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大气;石料加工用水直排河流,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加剧水土流失等。
(2)传承和保护琉璃烧制技艺;提高琉璃生产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为故宫等大型古建筑的修缮提供材料等。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琉璃渠村烧制琉璃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方面来说明,环境污染主要有烧制玻璃时产生的大气污染,加工石料时产生的水污染,生态破坏主要是开采石料破坏了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等。
(2)由材料可知,故宫的修缮离不开琉璃等一系列材料,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故宫需要保护其修善材料的制造工艺,既让琉璃烧制技艺得以传承,又让琉璃生产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等。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类活动,基础清单,生态失调,不利影响,自然因素,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污染物,噪声污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优质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第1课时课件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pptx、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第2课时课件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pptx、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练习解析版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练习原卷版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获奖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探究神秘的复活节岛,摆一摆,垃圾成片堆放,环境问题概述,环境污染,水污染,活动水污染分类,活动监测矿区水质,阅读固体废物的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