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A. 刻度尺 B. 天平 C. 量筒 D. 弹簧测力计作为国际通用测量语言的国际单位制,极大地方便了国际交流。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 米(m) B. 牛顿(N) C. 千克(kg) D. 米/秒(m/s)顾和园中泛舟昆明湖上,可欣赏到与陆上游线不同的“颐和春色”。小红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船内,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岸边的树 B. 湖水 C. 游船 D. 湖岸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B. 瓶盖上刻有竖条纹C. 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D. 储物箱下装有滚轮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是( )A. 绣漪桥在水中的“倒影”B. 苹果在桌面上形成影子C. 用放大镜观察图案D.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体育课后,小亮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 跑步时的步幅约为1m B. 跑完100m后心跳30次用时约1minC. 一双运动鞋的质量约为10g D. 队列训练齐步走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 如图为近视眼B. 如图为远视眼C. 如图为近视眼矫正图D. 如图为近视眼矫正图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 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 B. 跳高运动员起跳后继续向上运动C. 坐公交车时,要抓好扶手 D. 空中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如图中,头顶球时,头会痛,说明球对头有作用力,球没有受到头的作用力B. 如图中,滑冰运动员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他受到了惯性作用C. 如图中,足球比赛罚球时,运动员脚踢球的作用力大于球给脚的作用力D. 如图中,未掷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静止时,其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关于密度、质量与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样条件下,一瓶水的密度比一桶水的密度小B. 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体积比铝的体积大C. 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D. 把一铝块切成体积不同的两块,这两块铝的密度相等小红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她向平面镜靠近1m后,则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 )A. 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 B. 离镜面1m,像变大C. 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 D. 离镜面2m,像变大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设水的密度为ρ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mA=mB,则vA>vBB. ρA>ρB>ρ水C. ρA>ρ水>ρBD. ρA<ρB<ρ水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二胡的弦振动产生的B.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量海底深度C.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D. 通过居民区的高架路两侧设有隔音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C. 阳光射到玻璃幕墙上,反射光会使人感到刺眼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D. 一束太阳光可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此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过程中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两辆车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乙车的运动速度是10m/sC. 当t=30s时,甲、乙两车的行驶速度相等D. 当t=15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是100m如图中斜面底边MN水平,木块静止在斜面上,O点为其重心,可用带箭头的线段______表示木块所受重力示意图(选填“OB”或“OC”)。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cm。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在图中面出反射光线OB。小军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或“小”);(2)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vAC=______m/s。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板的______ 侧观察(选填“左”或“右”);(2)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 (选填“①”、“②”或“③”);(3)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 (选填“①”、“②”或“③”);(4)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小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在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若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填写字母:A.“移动平衡螺母”或B.“移动游码”);(3)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金属块的质量是m=______g,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内,静止后,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V=______cm3,可求得,金属块的密度与表中______的密度相同。小军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固定滚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铁块和木块底面积相同,物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滚轮摩擦,细线拉直时,拉力大小为弹簧测力计示数),请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中,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当木块做______运动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当进行能测出了滑动摩擦力条件的操作后,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积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______有关。(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______ cm。(2)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______ 。(3)如图乙,小华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4)如果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则发现像变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利用小车和实验桌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请阅读《华夏之光——圭表》并回答下列问题。华夏之光——圭表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如图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由于日光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了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郭守敬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横梁的清晰像(如图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测量表的影长了.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圭表发明以来,测影时“虚景之中考求真实”的困难。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古代依据圭表正午时______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2)请写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保证圭和表相互垂直的措施,并解释为什么这种措施可以保证圭和表是相互垂直的。(3)郭守敬的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了早期圭表的什么问题?一辆汽车停在距山崖某处鸣笛,经过4s后司机听到回声.那么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大约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一个空瓶的质量是750g,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1.25kg.现用该瓶装满某种液体后,称得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1.15kg。(g取10N/kg)求:(1)空瓶的重力。(2)瓶子的容积。(3)液体的密度。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刻度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需要的物体质量一般不是很大,但比较精细准确,要准确到克的下一位,故据此可知托盘天平最符合要求,故B符合题意;C、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故C不符合题意;D、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杆秤、台秤、磅秤、电子称等,实验室常用的是托盘天平。测质量的工具很多,分清楚实验室常用的,日常生活常用的,家庭中常用的,并了解各自的量程分度值。2.【答案】B 【解析】解:在物理学中,A、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B、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故B符合题意;C、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D、米/秒是速度的基本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对应关系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3.【答案】C 【解析】解:A、小红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船内,小红相对于岸边的树位置发生了改变,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故A错误;B、小红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船内,小红相对于湖水位置发生了改变,以湖水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故B错误;C、小红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船内,小红相对于游艇位置没有改变,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故C正确;D、小红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船内,小红相对于湖岸位置发生了改变,以湖岸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了,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参照物的选取;关键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当于参照物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4.【答案】D 【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解答】ABC、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瓶盖上刻有条纹、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BC不符合题意;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A 【解析】解:A、平静水面上绣漪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苹果在桌面上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C、用放大镜看图案时,图案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D、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6.【答案】A 【解析】解:A、中学生跑步时的步幅在100cm=1m左右,故A符合实际;B、中学生跑100m后,心跳较快,1min约90次,心跳30次的时间约20s,故B不符合实际;C、一双运动鞋的质量在600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队列训练齐步走的步行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7.【答案】D 【解析】解:(1)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A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C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B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D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故选:D。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8.【答案】B 【解析】解: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汽车刹车或减速时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A错误;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利用了惯性,故B正确;C、坐公交车时,要抓好扶手,是防止汽车刹车或减速时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C错误;D、空中下落的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与惯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B。(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生活中即要学会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又要防止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由于物体惯性的存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哪些对我们生活有利的惯性要加以利用。9.【答案】D 【解析】解:A、头顶球时,头会疼的同时球的运动状态也发生变化,说明头受力的同时头对球也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B、滑冰运动员冲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B错误;C、脚踢球的力和球对脚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故C错误;D、静止在冰面上的冰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D。(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4)静止的冰壶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据此分析判断。本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概念、惯性的知识,掌握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D 【解析】解:A、一瓶水和一桶水是同种物质,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即密度相等,故A错误;B、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则质量相同的铜和铝,铜的体积比铝的体积小,故B错误;C、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则体积相同的铜和铝,铜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故C错误;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把一块铝切成体积不同的两块,质量减小,体积减小,但铝的密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D。(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2)不同物质组成、相同质量的物体,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不同物质组成、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与密度成正比。此题考查密度及其特性,应该清楚: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11.【答案】C 【解析】解: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当她向平面镜靠近1m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1m=2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1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故选: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常见题目。12.【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像可知,当m=30g时,VA=20cm3,VB=50cm3,VA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