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2021年9月26日晚,樊振东在全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拿到冠军。图为樊振东在比赛中的画面,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乒乓球的质量约为50g
B. 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
C. 球网的高度约为0.3m
D. 球拍的质量约为0.5kg
2. 小明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当他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90cm、1.91cm、1.89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1.89cm B. 1.90cm C. 1.91cm D. 1.9cm
3. 下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从树上下落的苹果 B. 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卫星
C. 正在进站的火车 D. 在平直路面上快慢不变行驶的汽车
4. 下列事例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 声呐 B. 超声波清洗机 C. 超声波焊接器 D. 超声波钻孔机
5.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 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 实验中纸没有烧着是由于纸本身就不能点燃
D. 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
6.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该物质在10−25min不吸热 D. 第2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7. 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雨后彩虹 C. 放大镜看字 D. 皮影表演
8. 小明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有关他在镜中的像以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的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 像的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 像的大小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 像的大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9. 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将会如何移动?(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保持不动
D. 无法确定
10. 夏天是青少年儿童溺亡事故多发期,为防止悲剧重演,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贸然下水,图中能解释人在岸上看“池水变浅“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1. 下列情况中密度发生改变的是( )
A. 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 B. 把一张纸撕成碎屑
C. 一根蜡烛摔成大小不同的两段 D. 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半
12.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 无法判断
1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垂直放置在平面镜的纸板AB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将纸板B翻折到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若将入射光向ON靠近,则反射光线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实验中需要量角器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______,逐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3)将纸板B沿ON向后折去,则在B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______.
14. 下面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当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实验器材,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示数为______℃。
(3)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时间-温度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分析图像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
(4)图丙中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过长,其原因是______。
(6)通过学习,小明终于知道了以后用天然气灶烧汤时,在汤沸腾后应改为______(选填“大火”或“小火”)。
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当烛炬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16. 下面是小明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__,把游码放在标尺的______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直至天平平衡。
(2)在玻璃杯中盛入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______盘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记下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
(3)把玻璃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cm3。
(4)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______ g。
(5)计算出盐水的密度是______kg/m3。
(6)请你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17. 如图为某商场内的自动扶梯,小明同学站在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若以扶手为参照物,他是______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______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
18. 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______发出声音;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不同。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升高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演奏时,当用手用力拨动琴弦弹奏时,弹出的声音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会变化。
19. 夏天的清晨,花草的叶子上有很多晶莹的露珠,非常漂亮。透过这些露珠,叶子的叶脉可以看得非常清晰。晶莹的露珠是一个______镜,起了______作用,我们看到的是叶脉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0. 暑假小明去雪花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湖面,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奇妙景象。其中“云在水中飘”是由于______形成的,“鱼在云上游”是由于______形成的。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气凝胶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密度可以达到1mg/cm3。气凝胶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斥着空气。气凝胶有很好的透光性、隔热性和隔音性,还具有很强的吸油能力,可以吸附自身质量250倍的油。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硅气凝胶。制造时首先将液态硅材料和酒精(沸点78℃)等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硅凝胶。这个过程必须控制好酒精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最后形成的气凝胶性能降低。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凝胶形成的时间,具体关系如表。形成凝胶后,再通过特殊的干燥工艺,排出凝胶中的酒精溶剂,就形成了多孔海绵状的气凝胶。
温度/℃
30
40
50
60
70
形成时间/h
100
80
60
40
20
(1)若用体积为1m3的气凝胶吸油,则最多可吸附油______ kg。
(2)温度越高,凝胶形成的时间越短,但制造时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______。
(3)气凝胶有广泛的用途,请你根据其性能,设想一种气凝胶的应用:______。
(4)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选择材料的主要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角度考虑选材的是______。
A.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B.用塑料做电源插座外壳
C.用塑料泡法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的材料
22. 室内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3. 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MN前的一点光源,P为镜前的一点,试画出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线的光路图。
24. 如图所示,画出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25.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小明国庆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表甲),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
7:41
0
2
运城北
8:54
8:56
242
3
太原南
11:41
--
556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6. 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7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求瓶子的容积为多少mL?
(2)求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3g,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球台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球网的高度在15cm=0.15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乒乓球拍的质量在150g=0.15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答案】B
【解析】解: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则物体的长度应为:L=1.90cm+1.91cm+1.89cm3=1.90cm,故B正确。
故选:B。
对于给出的数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注意:最后的结果除不尽时要四舍五入;最终结果仍保留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即分度值的下一位。
3.【答案】D
【解析】解:A、从树上下落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正在进站的火车,其速度越来越小做减速运动,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在平直路面上快慢不变行驶的汽车,平直说明运动方向不变,快慢不变行驶说明速度大小不变,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均不发生变化,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解决此题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答案】A
【解析】解:声呐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和超声波钻孔机都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只要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即可解答,此题也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5.【答案】D
【解析】解: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的“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温度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C错误;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不能吸热,则水将停止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物体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此题考查的是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及燃烧的发生条件,属于热现象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解:
AB、由图像可知,有一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保持80℃不变,即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80℃,故AB正确;
C、该物质在10−25min处于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该物质在10−25min处于熔化过程,则第2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
故选:C。
(1)从图像中辨别晶体和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而这个过程就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全部熔化后处于液态。
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关键是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7.【答案】A
【解析】解:
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即雨后的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看字,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皮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中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8.【答案】A
【解析】解:(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2)小明从远处走向穿衣镜,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到穿衣镜的距离相等,人到穿衣镜的距离减小,像到穿衣镜的距也减小,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也是减小的。
故选:A。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物靠近镜,像也靠近镜,物远离镜,像也远离镜,像与物到镜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这些特点可以理解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充分利用数学上对称的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逐渐往杯中加水,如图所示:
可见,当水增多时,水面升高,入射光线不变,法线仍然与水面垂直,则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但光斑会向右移动。
故选:A。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不变时,折射角也不变,根据作图可以知道光斑移动方向。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记住: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若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变。
10.【答案】C
【解析】解: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C正确。
故选:C。
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人在岸上时,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水中的物体变浅了,当人在水中时,看到岸上的物体变高了。
11.【答案】D
【解析】解:A、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质量和体积减半,但物质种类、温度状态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把一张纸撕成碎屑,形状发生变化,但物质种类、温度状态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根蜡烛摔成大小不同的两段,质量和体积发生变化,但物质种类、温度状态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半,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ρ=mV知,密度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质量变大体积变大,质量变小体积变小,二者的比值不变;
(2)当物质的温度或状态发生变化时,其体积怎样变化,再由公式ρ=mV来分析密度的变化。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12.【答案】A
【解析】解:
由图象知,在两种物质的体积相同时(如都取V=1cm3),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公式ρ=mV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故选:A。
图象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当体积V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公式ρ=mV可判断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控制变量法不仅是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也是分析物理规律常用的方法。
13.【答案】靠近 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解析】解:(1)若将AO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靠近法线,若将AO向ON远离,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远离法线;
(2)实验中需要量角器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3)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右半部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故答案为:(1)靠近;(2)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1)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多次实验可以多测量几组数据,得到的规律更具有说说服力;
(3)当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时,反射光线将会消失,所以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本类型题考查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掌握情况,实验探究的关键是对相应的知识理解透彻,思路清晰.
14.【答案】自下而上 96 97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a 水的质量太多 小火
【解析】解:(1)因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同时要保证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故应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读数是96℃;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水的沸点是97℃;
分析图象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图丙中A图符合此时情形;
(5)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多;
(6)汤处于沸腾状态,而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和使食物煮熟得快,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浪费了燃料。所以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就调为小火炖,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6;(3)97;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a;(5)水的质量太多;(6)小火。
(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温度计读数时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4)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
(5)加热时间过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水的初温、水量多少、火焰大小等;
(6)液体沸腾时虽然要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炖汤时,汤烧开后,不论是大火还是小火,汤的温度都保持不变,所以炖汤时总是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
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中重要的实验,一般考查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点、加热时间比较长的原因、水沸腾的图象、温度计的读数等等。
15.【答案】10.0放大 投影仪 左 变小 下 左
【解析】解:(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并移动光屏,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40.0cm−30.0cm=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
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远离时,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所以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
(2)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3)近视眼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0.0;放大;投影仪;左;变小;(2)下;(3)左。
(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16.【答案】水平桌面上 零刻度线 右 左 60761.27×103
【解析】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在玻璃杯中盛入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称量,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记下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
(3)把玻璃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60mL=60cm3;
(4)由图乙可知,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2=20g+20g+10g+4.2g=54.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130.2g−54.2g=76g;
(5)盐水的密度为:
ρ=mV=76g60cm3≈1.27g/cm3=1.27×103kg/m3;
(6)实验表格如下: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kg/m3)
故答案为:(1)水平桌面上;零刻度线;右;(2)左;(3)60;(4)76;(5)1.27×103;(6)见上表。
(1)调节天平平衡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左,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3)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相平;
(4)游码读数时要认清分度值,物体质量是砝码与游码所对刻度值之和;量筒中盐水的质量等于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减去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根据密度公式算出盐水的密度;
(6)实验表格设计包括: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量筒中盐水的体积、量筒中盐水的质量,盐水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测量液体密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其中天平的调节、表格的设计是重点与难点。
17.【答案】静止 运动 相对的
【解析】解:小明同学站在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若以扶手为参照物,它相对于扶手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人是运动的,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相对。
在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本题以乘坐自动扶梯为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8.【答案】振动 音色 音调 响度
【解析】解: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振动发声;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所以,把弦调紧点,是为了升高音调;同一琴弦振动频率相同,用更大的力拨动,振幅更大,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音调;响度。
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同一琴弦振动频率相同,用更大的力拨动,振幅更大;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乐音的三要素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19.【答案】凸透 放大镜 虚
【解析】解:晶莹的露珠相当于凸透镜,成放大镜的作用,透过露珠观察下面叶子的叶脉时,叶脉在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看到的是叶脉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放大镜;虚。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透镜,知道雨滴相当于凸透镜,再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及特点,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即可解答。
20.【答案】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虚
【解析】解:水中的“白云”是天上的云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由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虚。
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21.【答案】250 温度太高会使酒精沸腾而变为气体溢出 制作气凝胶玻璃(或用做吸油物质等)C
【解析】解:(1)气凝胶的密度为1mg/cm3=1kg/m3,
因为“可以吸附自身质量250倍的油”,
所以若用体积为1m3的气凝胶吸油,则最多可吸附油250×1kg=250kg。
(2)因为酒精的沸点为78℃,所以在制造凝胶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会使酒精汽化,难以达到形成凝胶的目的;
(3)因为凝胶具有很好的透光性、隔热性和隔音性,因此可用作建筑材料,用气凝胶来代替玻璃;同时,因为气凝胶具有很好的吸油性,可以在发生原油泄漏等生态灾难时,用来吸油;
(4)A、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A不合题意;
B、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是利用了塑料是绝缘体,故B不合题意;
C、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质量轻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材料是利用橡胶的弹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250;(2)温度太高会使酒精沸腾而变为气体溢出;(3)制作气凝胶玻璃(或用做吸油物质等);(4)C。
(1)根据“可以吸附自身质量250倍的油”可计算其吸油的质量;
(2)结合酒精的沸点,可知道温度不能太高的原因;
(3)根据气凝胶的性能,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设想;
(4)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特点,根据材料的特点分析其用途或作用。
本题围绕气凝胶这种新型的特殊材料考查了对其特点和认识,相关数据的计算,应用的设想等,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2.【答案】解:发生火灾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周围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根据ρ=mV可知,在气体的质量一定时,气体密度会变小而上升,因此有毒的、热的气体分布在上方,所以,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
【解析】温度与密度的关系: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显著,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本题考查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23.【答案】解:
根据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先作出点光源S的像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O为入射点;再连接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要作出P点的像点P′,连接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本题还可以作出P点的像P′,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和入射点,连接OP画出反射光线。
24.【答案】解:如图所示,第一条是通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第二条已知的是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根据光路可逆,入射光线应该是经过凸透镜左侧焦点斜射到透镜上的。由此可以画出完整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2)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此题考查的是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的作图,要学会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射光线,也要会根据出射光线画入射光线。
25.【答案】解:(1)由表格可知,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路程s=556km,所用时间t=11:41−7:41=4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556km4h=139km/h;
(2)由标志牌可知,从太原南站到晋祠的路程为s′=24km,最高速度为v′=60km/h,则最短时间为t′=s′v′=24km60km/h=0.4h=24min。
答:(1)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为139km/h;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24min。
【解析】(1)由表格数据确定路程和时间,再由平均速度公式求解;
(2)标志牌的数据给出了路程和最大速度,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时间。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知识,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解:
(1)水的质量:
m水=700g−200g=500g,
由ρ=mV可得瓶子的容积:
V=V水=m水ρ水=500g1g/cm3=500cm3=500mL;
(2)瓶子装满另一种液体的质量:
m液=600g−200g=400g,
液体的体积:
V液=V=500cm3,
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ρ液=m液V液=400g500cm3=0.8g/cm3=0.8×103kg/m3。
答:(1)这个瓶的容积是500mL;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解析】(1)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然后利用V=mρ求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2)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瓶子装满不同液体的体积都等于瓶子的容积。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三中学联考物理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三中学联考物理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如图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九上物理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九上物理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右玉三中学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右玉三中学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